一种景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0291发布日期:2018-12-18 20:33阅读:10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景墙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景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景墙的用在全国范围各游园的焦点位置,突出游园的主题,也有的用于展示园容或者遮挡劣景观。很少有景墙与游人生动互动的作用,并且一旦景观墙施工完成,他的外形就长期固定不变。大多景墙都是在强调他的视觉作用,使之缺少人的互动作用和思考作用。

申请号20171000248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互动景观墙,包括基础、下横梁、窗花格、立柱、上横梁、可移动智力板、负荷板、中横梁和智力板滑槽,所述的基础设置在地面上;下横梁设置在基础上,下横梁两个端头分别设置有一根立柱;下横梁与两侧的立柱之间设置有窗花格;窗花格上方设置有中横梁;中横梁上方设置有负荷板,负荷板侧面设置有智力板滑槽,智力板滑槽上设置有可移动智力板;立柱上端设置有上横梁。

上述方案中,在景墙上设置了娱乐单元,即可移动的智力板,与七巧板相似,该结构中,智力板虽然能够提高游客的兴趣、吸引游客注意力,但是智力板长期使用容易受损,需要经常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引游客注意力,同时不易损坏的景墙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景墙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端设有底座,底座的下端面设有滚轮,底座上外套设有防滑座,防滑座竖直滑动连接在底座上,防滑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垫片;所述墙体内设有中空腔体,所述墙体的侧壁开有通孔,通孔与中空腔体连通,通孔中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远离中空腔体的一端设有把手,转动杆上位于中空腔体内的一端设有凸轮,凸轮上偏心铰接有推杆;所述中空腔体内竖直固定设有活塞筒,活塞筒的下端设有活塞,活塞的底部与推杆铰接,活塞筒的中部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一端与活塞筒内部连通,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与中空腔体连通,活塞筒的上端连通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上连通有气囊,气囊上设有压力阀,压力阀上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水平固设在中空腔体中,出气管中同心设有涡轮,涡轮中同心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同轴设有蜗轮,所述中空腔体中竖直转动连接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同轴设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中空腔体中设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轮和传送带,所述主动轮与第二转轴同心固接,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竖直设置,传送带上间隔设有若干画框,所述墙体上间隔设有若干通槽,所述通槽能够与画框对准。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由于底座上设有滚轮,搬运墙体时十分方便,当墙体推动到指定位置后,放下防滑座,防滑垫片能够防止墙体移动。游客能够通过转动把手来使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带动推杆上下移动,推杆带动活塞上下移动。活塞下移时,活塞筒通过第一单向阀向中空腔体内吸入气体,活塞上移时,活塞筒内的气体从第二单向阀被推入到气囊中。当气囊内的气体压力达到压力阀预设值时,气体从压力阀中喷出并吹动涡轮,涡轮带动第一转轴和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第二转轴和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传送带和画框移动,所有画框就能够依次通过通槽呈现在游客眼前。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中的墙体底部设有滚轮,便于移动和搬运。2.游客在转动把手时,画框能够移动,所以传送带上所有的画框能够呈现在游客眼前,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让游客主动地观赏画框以及转动把手,与游客产生互动。

进一步,所述通槽上设有玻璃板。采用本方案,能够避免游客将手伸入到通槽中发生危险。

进一步,所述画框可拆卸连接在传送带上。采用本方案,便于更换画框。

进一步,所述墙体上设有出风孔,出风孔与中空腔体连通。采用本方案,中空腔体中的气体能够从出风孔顺利排出。

进一步,所述出风孔中设有筛网。筛网能够拦截住部分灰尘,防止灰尘进入到中空腔体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种景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墙体10、底座11、滚轮12、防滑座13、通孔20、转动杆21、把手22、凸轮23、推杆24、活塞筒25、活塞26、第一单向阀27、第二单向阀28、气囊29、压力阀30、出气管31、涡轮32、第一转轴33、蜗轮34、第二转轴35、蜗杆36、主动轮37、传送带38、画框39、从动轮40、第三转轴41、通槽4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景墙结构,包括墙体10,墙体10的底部固接有底座11,底座1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12,底座11的周向竖直滑动连接有防滑座13,防滑座13套设在底座11的侧壁上,防滑座13的底部设有防滑垫片。墙体10的前端面水平间隔设有若干通槽42,通槽42上设有玻璃板。墙体10上还开设有出风孔,出风孔与中空腔体连通,出风孔中设有筛网。结合图2,墙体10内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与通槽42连通。墙体10的左侧壁上开有通孔20,通孔20与中空腔体连通,通孔20中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1。转动杆21的左端设有把手22,把手22位于墙体10外,转动杆21的右端设有凸轮23,凸轮23位于中空腔体内,凸轮23上偏心铰接有推杆24。中空腔体内固定竖直设置有活塞筒25,活塞筒25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26,活塞26的下端与推杆24的顶部铰接。活塞筒25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一单向阀27,第一单向阀27位于活塞26的上方。活塞筒25的上开口端连通有第二单向阀28,第二单向阀28上连通有气囊29,气囊29的右侧连通有压力阀30。中空腔体内水平固接有出气管31,出气管31的左端与压力阀30连通,出气管31内同心设有涡轮32,涡轮32上同轴连接有第一转轴33,第一转轴33的右端同轴设有蜗轮34。中空腔体中竖直转动连接设有第二转轴35,第二转轴35上端同轴设有蜗杆36,蜗杆36与蜗轮34啮合。中空腔体中设有传送带38机构,所述传送带38机构包括主动轮37、从动轮40、第三转轴41和传送带38。传送带38张紧缠绕在主动轮37和从动轮40上,传送带的传送面竖直设置,传送带38上间隔可拆卸设有若干画框39,画框39能够与通槽42对准。主动轮37与第二转轴35同心固接,第三转轴41竖直转动连接在中空腔体内,第三转轴41与从动轮40同心固接。

具体实施时,游客转动把手22,把手22带动转动杆21转动,转动杆21带动凸轮23转动,凸轮23带动推杆24上下移动,推杆24带动活塞26上下移动。活塞26下移时,活塞筒25通过第一单向阀27向中空腔体内吸收气体,活塞26上移时将活塞筒25中的气体推入到气囊29中。气囊29中的气体压力达到压力阀30的预设值时,气体从压力阀30中喷出并吹动涡轮32,涡轮32带动第一转轴33转动,第一转轴33带动主动轮37转动,主动轮37带动传送带38移动,传送带38带动画框39移动,所有画框39就能够不断经过通槽42进而呈现在游客眼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