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4281发布日期:2019-02-19 18:51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架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主要针对每楼层结构平面尺寸发生变化的不规则结构轮廓的建筑。



背景技术: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它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的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一次组装后一直用到施工完毕),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成本。并且相较于传统的脚手架更加安全,在高层建筑中极具发展优势。

对于建筑外形规则的建筑物一般保持楼层平面尺寸变化不大,建筑结构边与爬架间相对距离基本不变,爬架底部的可翻动扣板的尺寸也可保持相对固定,底部封堵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建筑外形变化剧烈,楼层平面尺寸变化大的建筑物,爬架底部与建筑结构边的距离经常变化,固定尺寸的可翻动扣板则无法保证与建筑结构边的严密封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包括:

若干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可伸缩地设于所述爬架底部,用于覆盖所述爬架与所述建筑结构之间的间隔空间;

若干盖板,铺设于所述伸缩杆上,靠近所述爬架一侧的所述盖板与所述爬架铰接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盖板之间铰接连接;

一补偿翻板,所述补偿翻板用于覆盖所述盖板与所述建筑结构之间的剩余间隔空间,所述补偿翻板一侧搭设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补偿翻板的另一侧与相邻所述盖板铰接连接。

当所述爬架上升或下降时,如若所述建筑结构外形发生剧烈变化,与所述爬架间距也产生很大改变,那么可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杆的长度,以及调整铺设于所述伸缩杆上的所述盖板的数量,来实现所述爬架底部的防护封堵,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盖板与补偿翻板、盖板与建筑结构、盖板与盖板之间均采用铰接的方式,在升降爬架时,可以直接将盖板及补偿翻板卷起至建筑结构一侧,使得本装置无需多次安装和拆卸。另外,考虑到所述盖板尺寸相对固定,采用所述补偿翻板可以弥补无法用所述盖板完全封堵的剩余间隔空间,使所述爬架与所述建筑结构之间的间隔空间能够完全被封堵。

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补偿翻板设有一折边,所述补偿翻板的所述折边一侧搭设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补偿翻板的另一侧铰接于与所述补偿翻板相邻的所述盖板。

设有折边的补偿翻板可以更紧密的搭设于建筑结构上,避免细小物料从翘起的缝隙掉落,为地面上的行人造成不便,甚至产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补偿翻板均设有防滑纹。降低作业人员于上面行走时滑倒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建筑结构的一端设有拉结绳,所述拉结绳拉结于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爬架之间,以保证所述伸缩杆的支撑强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标准化部件,可批量生产且便于更换;

2.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另外盖板之间的铰接方式,无需多次安装和拆卸此装置,节省人工且提高工作效率;

3.安全性能高,有效保证作业人员你的安全;

4.更加灵活,能够使不规则建筑结构与爬架的底部防护保持严密封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现场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板及补偿翻板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盖板及补偿翻板卷起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和“顶”、“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至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一种爬架与不规则建筑间的底部防护补偿装置,包括:

若干伸缩杆10,优选采用方钢制成可伸缩结构,均匀设置于爬架20与建筑结构30之间,伸缩杆10的伸缩长度适配于爬架20与建筑结构30的间距,具体地,伸缩杆10包括内杆11和外杆12,爬架20底部的钢脚手板底部均匀焊接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方钢21,内杆11可伸缩地设于外杆12内,且内杆11的伸出端可伸至建筑结构30,外杆12可伸缩地设于纵向方钢21内,且内杆11与外杆12的端部均设有固定孔71,可使用螺栓穿过相应固定孔71,进而将内杆11固定于外杆12,或将外杆12固定于纵向方钢21,前述的可伸缩结构可参考伸缩天线或雨伞伸缩杆原理(为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赘述);

盖板40,优选采用市面上常规尺寸(30cm宽)的C型钢,将盖板40按照其宽边平行于伸缩杆10长度的方向铺设于伸缩杆10上,C型钢的数量根据伸缩杆10的的实际伸缩长度来进行增减,以使爬架20与建筑结构30之间的底部防护保持封堵状态。

一补偿翻板50,由普通钢板切割而成,其长度与盖板40的长度相等,其宽度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进行切割,所述补偿翻板50一侧长边搭设于建筑结构30,另一侧长边采用合页72铰接于相邻的盖板40上。

由于盖板40为常规C型钢,其尺寸相对固定,所以采用易于现场制作的补偿翻板50来弥补无法用盖板40完全封堵的间隙,增强爬架20与建筑结构30之间的底部防护的严密性。

配合图4所示,由于盖板40与补偿翻板50、盖板40与建筑结构30、盖板40与盖板40之间均采用合页72铰接的方式连接,所以当爬架上升或下降前,无需拆卸盖板40及补偿翻板50,可以直接将盖板40及补偿翻板50卷起至爬架20一侧,然后适当调整伸缩杆10的长度之后即可开始爬架20的上升和下降操作,等爬架20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释放盖板40及补偿翻板50,将其平铺并搭设至建筑结构30上。

进一步地,补偿翻板50的长边侧设有一折边51,将所述补偿翻板50的折边51一侧搭设于建筑结构30,另一侧采用合页72铰接于相邻的盖板40上。

设有折边51的补偿翻板50可以更紧密的搭设于建筑结构30上,避免细小物料从翘起的缝隙掉落,为地面上的行人造成不便,甚至产生危险。

进一步地,盖板40与补偿翻板50行人面均设有防滑纹。以降低作业人员于上面行走时滑倒的风险。

进一步地,当伸缩杆10的伸缩长度较长(根据实际经验建议伸缩长度超过50cm)时,须在伸缩杆10靠近建筑结构30的一端设一钢丝绳60,将该钢丝绳60拉结于伸缩杆10与爬架20的大横梁之间,以保证伸缩杆10的支撑强度。

实施过程:

步骤1、以不规则建筑结构30与爬架20之间的最近间距为基准来搭设底部防护,使爬架20可自由沿建筑结构30升降,底部防护由设有防滑纹的钢脚手板和若干间隔焊接于钢脚手板底部的纵向方钢21组成,利用伸缩天线或雨伞杆伸缩原理,将伸缩杆10设置于纵向方钢21内;

步骤2、将爬架20升或降至建筑结构30的某层,具有以下几种情况:

A.建筑结构30与底部防护间距小于30cm时,直接采用宽度为30cm的一盖板40或者宽度为30cm的一补偿翻板50进行封堵,将盖板40或补偿翻板50的一长边侧通过合页72铰接方式连接于底部防护上,盖板40或补偿翻板50的另一长边侧直接翻扣至建筑结构30上;

B.建筑结构30与底部防护间距为[30cm,60cm)时,采用盖板40与补偿翻板50共同铺设的方式进行封堵,首先将伸缩杆10抽拉至距离结构边10~15cm的位置,并采用螺栓将伸缩杆10固定,然后依次将一盖板40和一补偿翻板50铺设于伸缩杆10上,盖板40的一长边侧与补偿翻板50的一长边侧通过合页72铰接,盖板40的另一长边侧通过合页72与底部防护铰接,补偿翻板50的另一长边侧直接翻扣至建筑结构30上;

C.建筑结构30与底部防护间距大于等于60cm时,同B情况,区别在于,所需盖板40的数量需增加,且相邻盖板40之间采用合页72铰接,另外如伸缩杆10的伸缩长度超过50cm时,还需采用一钢丝绳60将伸缩杆10与爬架20拉结,以增加伸缩杆10的支撑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