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760发布日期:2018-12-25 21:15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高层建筑物越来越普遍,但是高层建筑物离不开各种管道,如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热水管道等,目前的管道铺设工作还不甚规范,有的管道直接裸露,有的仅简单地使用砖块密封,还有的使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护角进行密封。

如果在施工现场使用砖块砌起,所需工期长、成本高、工序繁多,现场施工杂乱,而且,砖砌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外形不够整齐美观。如果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护角进行密封的话,由于高分子材料的性质,这样的护角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以便降低成本,节省空间并且能够牢固的起到护角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使用的护角单元,所述护角单元包括呈“L”型的水泥护角本体,所述水泥护角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在所述第一护板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插槽,在所述第一护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相邻护角单元的第一插槽相互配合使用,在所述第一护板的侧端面还至少间隔的设有两个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用于与连接件配合使用将第一护板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第二护板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插槽,在所述第二护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相邻护角单元的第二插槽相互配合使用,在所述第二护板的侧端面还至少间隔的设有两个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用于与连接件配合使用将第二护板固定在墙体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预埋在第一护板内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预埋在第一护板内的一端的两头呈相反方向的弯曲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垂直相连,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是,在第一护板或第二护板上开设有预留口,在指定的预留口处设有相匹配使用塞子。

优选的是,所述预留口倾斜设置,在所述预留口的内侧下端面处还设有阻挡台,所述预留口的内侧上端面、内侧左端面以及内侧右端面处均呈向外扩散的喇叭状。

优选的是,所述预留口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优选的是,在所述塞子上还设有把手。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采用向上弯曲的弧形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相较于砖砌结构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②每个护角单元的体积小,重量小,方便在装修时的搬运工作。

③护角本体采用水泥材质制成,能够确保护角不变形,相较于高分子材质制成的护角具有明显的优势。

④采用组合式结构,相邻的两个护角单元之间通过插接件以及插槽进行稳固连接,既能满足搬运的需求,又能牢固的起到护角的作用。

⑤预留口的设计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塞子脱落。

⑥节约成本,工序简单,并且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便于对管道进行维修维护。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中的一个护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预留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第一预埋件,31-第一连接部,32-第一弯折部,33-第二弯折部,34-第二连接部,35-连接孔,4-第二预埋件,5-第一插槽,6-第二插槽,7-第一插接件,8-第二插接件,9-预留口,10-塞子,11-把手,12-阻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使用的护角单元,所述护角单元包括呈“L”型的水泥护角本体,所述水泥护角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在所述第一护板1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插槽5,在所述第一护板1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插接件7,所述第一插接件7与相邻护角单元的第一插槽5相互配合使用,在所述第一护板1的侧端面还至少间隔的设有两个第一预埋件3,所述第一预埋件3与膨胀螺丝等连接件配合使用以便将第一护板1固定在墙体上;在所述第二护板2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插槽6,在所述第二护板2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二插接件8,所述第二插接件8与相邻护角单元的第二插槽6相互配合使用,在所述第二护板2的侧端面还至少间隔的设有两个第二预埋件4,所述第二预埋件4与膨胀螺丝等连接件配合使用以便将第二护板2固定在墙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件3和第二预埋件4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预埋件3包括预埋在第一护板1内的第一连接部3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4,所述第一连接部31预埋在第一护板1内的一端的两头呈相反方向的弯曲形成第一弯折部32和第二弯折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4垂直相连,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4上设有连接孔35。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第一预埋件3和第二预埋件4牢固的埋在水泥护角本体内。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在地面上开设两个插槽,将第一护角单元的第一插接件7和第二插接件8对应的插入地面上的两个插槽内,并将该第一护角单元的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与墙体进行固定,之后将第二护角单元的第一插接件7和第二插接件8对应的插入第一护角单元的第一插槽5和第二插槽6内,并将该第二护角单元的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与墙体进行固定,以此类推,直至满足建筑物的高度需求,之后可以在护角单元边缘与墙体之间填充密封胶进行密封。

为了满足日常的维修检修等操作,在第一护板1或第二护板2上开设有预留口9,根据需求,在指定的预留口9处设有相匹配使用塞子10(例如在管道阀门处的预留口9),为了方便拔出塞子10,在所述塞子10上还设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可以采用向上弯曲的弧形把手,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把手11具备挂钩的功能。

为了防止轻微晃动时塞子10自动滑落,如图3所示,所述预留口9倾斜设置,所述预留口9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在所述预留口9的内侧下端面处还设有阻挡台12,以防止塞子10过渡的下滑。为了使维修检修时,工作人员的手能够尽可能的拥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所述预留口9的内侧上端面、内侧左端面以及内侧右端面处均呈向外扩散的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组合式管道井水泥模块护角具有以下优点:

(1)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相较于砖砌结构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2)每个护角单元的体积小,重量小,方便在装修时的搬运工作。

(3)护角本体采用水泥材质制成,能够确保护角不变形,相较于高分子材质制成的护角具有明显的优势。

(4)采用组合式结构,相邻的两个护角单元之间通过插接件以及插槽进行稳固连接,既能满足搬运的需求,又能牢固的起到护角的作用。

(5)预留口的设计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塞子脱落。

(6)节约成本,工序简单,并且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便于对管道进行维修维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