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大转角墙体空腔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144发布日期:2019-02-10 23:0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大转角墙体空腔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大转角墙体空腔模块。



背景技术:

现在的建筑,不管是板楼,或是塔楼,都是框架式的。未来的建筑应该是拼插模块式的,其间将更多地体现仿生学的元素。EPS建筑模块就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块,使用墙体模块建造房屋,能够节约大量劳动力,缩短工期。目前市场上的建筑模块在施工时依然存在组装不便、成本较高、结构强度有限的缺点,且不具备很好的耐候性,使用寿命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大转角墙体空腔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大转角墙体空腔模块,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置在第二模板外侧,所述第一模板呈L字形,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设置在第一水平板顶端右侧,所述第二模板包括第二水平板、折边和第二竖直板,所述折边设置在第二水平板和第二竖直板连接处,所述第二水平板设置在第一水平板上方,所述第二竖直板设置在第一竖直板左侧,所述第二水平板与第一水平板之间、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折边包括第三竖直板和第三水平板,所述第三水平板设置在第三竖直板的顶端右侧,所述第三竖直板的底端与第二水平板相连接,所述第三水平板的右端与第二竖直板相连接,所述折边与第一模板之间形成空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内外侧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燕尾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底端和顶端设置有与燕尾槽相对应的燕尾块,所述支撑柱卡接固定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若干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所述前支撑柱设置在后支撑柱的前侧,且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的朝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若干线槽,所述线槽设置在前支撑柱的前端和后支撑柱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条,另一端设置有与卡条相对应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模块适用于建筑中的拐角处,通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特殊形状,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可以用于建筑中柱子的通过,而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减小了整体结构需要消耗的材料,降低了成本,又不影响承载强度,同时间隙提高了建筑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模板安装后,需要在表面粉刷浆料等防护层,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的燕尾槽能够与浆料形成互相咬合的结构,提高连接强度,增强耐候性;支撑柱通过卡接固定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燕尾槽和燕尾块的配合能够避免施工时出现移模、涨模等现象;线槽便于施工时对钢筋、水电管等走线,将线材埋设于模板内部,提高了抗震能力;支撑柱设置为朝向相反的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便于分离不同的线材,提高了结构强度,支撑效果更好;不同的模块之间可以通过卡条和卡槽的配合互相卡接,便于组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抗震性、隔音、保温、耐候性,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建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建筑用大转角墙体空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模板,2-第二模板,3-支撑柱,4-第一水平板,5-第一竖直板,6-第二水平板,7-折边,8-第二竖直板,9-第三竖直板,10-第三水平板,11-空腔,12-燕尾槽,13-燕尾块,14-前支撑柱,15-后支撑柱,16-线槽,17-卡条,1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大转角墙体空腔模块,包括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所述第一模板1设置在第二模板2外侧,所述第一模板1呈L字形,所述第一模板1包括第一水平板4和第一竖直板5,所述第一竖直板5设置在第一水平板4顶端右侧,所述第二模板2包括第二水平板6、折边7和第二竖直板8,所述折边7设置在第二水平板6和第二竖直板8连接处,所述第二水平板6设置在第一水平板4上方,所述第二竖直板8设置在第一竖直板5左侧,所述第二水平板6与第一水平板4之间、第一竖直板5和第二竖直板8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3,所述折边7包括第三竖直板9和第三水平板10,所述第三水平板10设置在第三竖直板9的顶端右侧,所述第三竖直板9的底端与第二水平板6相连接,所述第三水平板10的右端与第二竖直板8相连接,所述折边7与第一模板1之间形成空腔11。

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内外侧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燕尾槽12。

所述支撑柱3底端和顶端设置有与燕尾槽12相对应的燕尾块13,所述支撑柱3卡接固定在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

所述支撑柱3包括若干前支撑柱14和后支撑柱15,所述前支撑柱14设置在后支撑柱15的前侧,且前支撑柱14和后支撑柱15的朝向相反。

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若干线槽16,所述线槽16设置在前支撑柱14的前端和后支撑柱15的后端。

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一端设置有卡条17,另一端设置有与卡条17相对应的卡槽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模块适用于建筑中的拐角处,通过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特殊形状,在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形成空腔11,空腔11可以用于建筑中柱子的通过,而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设置有间隙,减小了整体结构需要消耗的材料,降低了成本,又不影响承载强度,同时间隙提高了建筑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模板安装后,需要在表面粉刷浆料等防护层,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上的燕尾槽12能够与浆料形成互相咬合的结构,提高连接强度,增强耐候性;支撑柱3通过卡接固定在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燕尾槽12和燕尾块13的配合能够避免施工时出现移模、涨模等现象;线槽16便于施工时对钢筋、水电管等走线,将线材埋设于模板内部,提高了抗震能力;支撑柱3设置为朝向相反的前支撑柱14和后支撑柱15,便于分离不同的线材,提高了结构强度,支撑效果更好;不同的模块之间可以通过卡条17和卡槽18的配合互相卡接,便于组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