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外挂天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6481发布日期:2019-03-19 22:42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外挂天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外挂天沟。



背景技术:

天沟指建筑物屋面两胯间的下凹部分。用于屋面的排水,一般由带坡度的屋面汇集雨水于天沟中,经过雨水斗流入雨水竖管排泄至地面或雨水沟中。

授权公告号为CN20152110076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檐口外挂天沟结构,它是由主体钢架、檐口檩条、螺钉、檐口折弯角钢、支撑组件等多个部件连接而成的。

在安装操作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螺钉与墙体连接,同时还需要焊接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对外挂天沟的安装。这个安装过程中步骤繁琐,使得安装效率低下,减缓安装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外挂天沟,其优点是部件数量较少,安装方法简单,便于操作,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加快安装工作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外挂天沟,包括有安装在房檐边缘并收集雨水的集水组件,集水组件包括有若干个相同的蓄水槽插接而成,蓄水槽的一端侧壁向外翻折形成翻边,蓄水槽远离翻边一端开设有与翻边相适配的卡槽,集水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将集水组件固定在房檐下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有与墙体固接并用于承托两个蓄水槽衔接处的L形的支撑架,支撑架远离墙体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限制蓄水槽抖动的天沟拉条,天沟拉条呈7字型,天沟拉条的一边端部与支撑架远离墙体一侧的侧壁铰接,天沟拉条的另一条边与房屋顶部固定连接,并且在天沟拉条与支撑架铰接短边上固接有将蓄水槽压紧的压紧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相同的蓄水槽进行拼接形成集水组件,并通过天沟拉条上的压紧板将蓄水槽压紧,最终保证了天沟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更加进一步的提升了天沟安装的工作效率,减少施工人员的安装流程。

较佳的,所述翻边靠近蓄水槽一侧粘接有柔性的密封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计能够让翻边与卡槽更加紧密的配合,减少蓄水槽连接处漏水情况的发生。

较佳的,蓄水槽底部连通有将蓄水槽中积水引出的导水组件,导水组件包括有与蓄水槽连通的导流管道,导流管道沿蓄水槽底部向下延伸,导流管道的侧壁与墙体固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道的设计能够迅速的将雨水从蓄水槽中导出,从而促进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较佳的,导流管道外侧壁上固设有用于与墙体固定的固定片,固定片与墙体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道通过螺栓和固定片与墙体保持稳定的固定,从而让导水过程更加顺畅。

较佳的,压紧板靠近蓄水槽一侧固接有压紧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垫的设计能够让加紧版更加稳定的夹紧两个蓄水槽的连接处,减少因为加工产生的蓄水槽因高度误差而导致的无法夹紧固定情况的发生。

较佳的,蓄水槽呈U形设计,蓄水槽远离墙体一侧的侧壁靠近开口位置向远离墙体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蓄水槽能够促使蓄水槽的开口处变大,从而方便雨水流入到蓄水槽中。

较佳的,所述翻边的竖直截面呈直角梯形设计,翻边靠近蓄水槽一侧的侧壁倾斜设置,翻边靠近蓄水槽一侧的水平方向宽度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角梯形的设计能够方便两个蓄水槽边缘的翻边更容易滑入到卡槽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减少天沟安装的步骤,同时天沟的稳定性也能够保证;

2、同时,由于天沟的整体机构变得简单,因此也降低了生产加工的成本,减少使用者使用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外挂天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水组件单体示意图;

图3是集水组件连接处剖视图;

图4是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为展示定位装置与集水组件配合关系的剖视图。

图中,1、集水组件;11、蓄水槽;12、翻边;13、卡槽;14、密封垫;2、定位装置;21、支撑架;22、定位凹槽;23、天沟拉条;24、压紧板;25、压紧垫;3、导水组件; 31、导流管道;32、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便有安装的外挂天沟,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用于屋顶排水的集水组件1和用于将集水组件1固定在屋檐下的定位装置2。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集水组件1是由若干个相同的蓄水槽11插接而成,蓄水槽11为截面呈U形的槽体,蓄水槽11远离墙体一侧的侧壁开口方向向远离墙体方向倾斜,从而便于收集沿屋檐流下来的雨水;蓄水槽11一端的侧壁向外翻折形成翻边12,蓄水槽11远离翻边12一端开设有与翻边12相适配的卡槽13;翻边12截面呈直角梯形,翻边12的斜边靠近蓄水槽11一侧,并且,翻边12靠近蓄水槽11一侧的底边长度长于远离蓄水槽11一端的底边,从而让翻边12便于插入卡槽13中;在两个蓄水槽11对接时,翻边12卡接在卡槽13中,相邻的两个蓄水槽11的内侧壁平齐;翻边12靠近蓄水槽11一侧的侧壁上粘接有密封垫14,密封垫14与翻边12侧壁紧密贴合,从而防止雨水从卡槽13和翻边12之间的缝隙中流出。

如图1所示,蓄水槽11底部连通有将蓄水槽11中积水引出的导水组件3 ,导水组件3包括有与蓄水槽11连通的导流管道31,导流管道31沿蓄水槽11底部向下延伸,从而可以将蓄水槽11中收集的雨水顺导流管道31流出;并且在导流管道31外侧壁上固设有用于与墙体固定的固定片32,通过螺栓连接将导流管道31牢固的固定在墙体上。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定位装置2包括有与墙体固定的L形的支撑架21,支撑架21的一边水平设置,并承托两个蓄水槽11的连接处,支撑架的另一边与蓄水槽11远离墙体一侧的侧壁抵接,支撑架21承托蓄水槽11底部的一边开设有与卡槽13外壁相配合的定位凹槽22,将卡槽13卡入定位凹槽22中进行限位;支撑架21远离墙体的侧壁上铰接有用于锁紧蓄水槽11的天沟拉条23,天沟拉条23呈7字型,天沟拉条23的短边端部与支撑架21外侧壁铰接,天沟拉条23的长边端部与房屋顶部固定连接;并且在天沟拉条23短边侧壁上固接有压紧板24,在压紧板24靠近蓄水槽11一侧的侧壁上粘接有压紧垫25,当天沟拉条23扣合时,压紧垫25抵接在两个蓄水槽11连接处的侧壁顶端,从而保证蓄水槽11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和攒动。

安装过程:

1.在房檐下方的墙体上预先固设等间距的支撑架21。

2.将若干集水组件3依次安装到支撑架21上,使卡槽13卡接进定位凹槽22中,翻边12插接进卡槽13中,形成完整的天沟,然后将天沟开口两端封死。

3.将导流管道41与蓄水槽11底部连通,并且通过固定片42将导流管道41上固定在墙体上。

4.将天沟拉条23扣合,使压紧垫25紧密贴合卡槽13和翻边12的端面,并将天沟拉条23长边端部通过螺栓紧固在房屋顶部,从而实现对天沟的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