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梁加固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073发布日期:2019-03-02 02:33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重梁加固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支撑装置,具体为一种承重梁加固支撑装置,属于加固支撑装置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承重梁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梁体;底部通过承载的柱子进行支撑;承重梁长期进行承重时,可能会出现损伤,可能需要对承重梁底部进行支撑加固。

一般的承重梁加固支撑,通过支撑板对承重梁底部进行支撑,支撑板固接钢筋,钢筋固接板体,板体通过螺栓使支撑板固定在屋顶墙面上,支撑板顶部可能缺少拉力,支撑板底部可能缺少支撑,承重梁的支撑加固效果可能较差;在进行承重梁加固支撑时,与屋顶墙面顶部连接的板体承受的拉力可能较大,长期承受拉力后,可能会使板体与屋顶墙面发生脱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承重梁加固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承重梁加固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承重梁加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杆、第一螺栓以及第二螺栓,所述支撑板顶部四角处均垂直固接有钢筋杆,所述钢筋杆顶端固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底部表面固接有若干个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底端固接有挂钩,所述支撑板顶部表面固接有固定环,所述挂钩贯穿固定环;

所述支撑杆底端固接有第一气弹簧,所述第一气弹簧底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四角处开有条形槽,所述支撑板顶部四角处开有方型孔,且方型孔底部与条形槽顶部连通,所述支撑杆顶端嵌合在条形槽内部,且支撑杆顶端与支撑板接触,所述支撑杆表面固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末端固接有第二气弹簧,且第二气弹簧顶端与固定条底部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贯穿固定条和固定板,且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数目均为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条为L型结构,且连接条贯穿方型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固定板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条与支撑板平行设置,且固定条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宽度和方型孔的宽度均小于条形槽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支撑板在对承重梁进行支撑时,通过拉紧弹簧为支撑板顶部提供拉力,同时通过支撑杆可有效的对支撑板底部进行支撑,配合第一气弹簧,可为支撑板底部提供压力,从而可提高支撑板的支撑效果;

2、通过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压缩后的弹力,对支撑板底部和固定条底部分别提供压力,在进行承重梁的加固支撑时,可有效的减少固定条底部受到的拉力,从而可防止固定条与屋顶墙面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支撑杆,3、第一螺栓,4、第二螺栓,5、钢筋杆,6、固定条,7、拉紧弹簧,8、挂钩,9、固定环,10、第一气弹簧,11、固定板,12、连接条,13、第二气弹簧,14、条形槽,15、方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承重梁加固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第一螺栓3以及第二螺栓4,所述支撑板1顶部四角处均垂直固接有钢筋杆5,钢筋杆5使固定条6与支撑板1进行固接,所述钢筋杆5顶端固接有固定条6,所述固定条6底部表面固接有若干个拉紧弹簧7,所述拉紧弹簧7底端固接有挂钩8,所述支撑板1顶部表面固接有固定环9,所述挂钩8贯穿固定环9,挂钩8勾住固定环9,对支撑板1顶部提供拉力,拉紧弹簧7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支撑杆2底端固接有第一气弹簧10,所述第一气弹簧10底端固接有固定板11,所述支撑板1底部四角处开有条形槽14,所述支撑板1顶部四角处开有方型孔15,且方型孔15底部与条形槽14顶部连通,方型孔15对连接条12进行限位,所述支撑杆2顶端嵌合在条形槽14内部,且支撑杆2顶端与支撑板1接触,所述支撑杆2表面固接有连接条12,所述连接条12末端固接有第二气弹簧13,且第二气弹簧13顶端与固定条6底部表面接触,第一气弹簧10和第二气弹簧13均处于压缩状态,可对支撑杆2底部和固定板11底部进行支撑。

所述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4分别贯穿固定条6和固定板11,且第一螺栓3和第二螺栓4数目均为若干个,第一螺栓3实现固定条6与屋顶墙面进行固接,第二螺栓4实现固定板11与地面进行固接;所述连接条12为L型结构,且连接条12贯穿方型孔15,方型孔15对连接条12进行限位;所述支撑杆2与固定板11垂直设置,支撑杆2对支撑板1底部进行支撑;所述固定条6与支撑板1平行设置,且固定条6的长度大于支撑板1的长度,固定条6承受支撑板1的重力;所述支撑杆2的宽度和方型孔15的宽度均小于条形槽14的长度,为支撑杆2对支撑板1的支撑和连接条12穿过支撑板1提供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对承重梁进行支撑时,首先通过第一螺栓3将固定条6固定安装在屋顶墙面上,支撑板1对承重梁底部进行支撑,然后拉伸拉紧弹簧7,使挂钩8穿过固定环9,拉紧弹簧7通过拉伸后的弹力,为支撑板1顶部提供拉力,然后压动支撑杆2,使第一气弹簧10进行压缩,使第二气弹簧13位于方型孔15顶部,缓慢放松支撑杆2,使第二气弹簧13贯穿方型孔15,第二气弹簧13顶端与支撑板1底部接触,继续放松支撑杆2,第二气弹簧13进行压缩,完全放松支撑杆2,第一气弹簧10和第二气弹簧13均处于压缩状态,为支撑板1和固定条6底部提供压力,通过第二螺栓4使固定板11与地面进行固接,提高了支撑板1对承重梁的支撑效果,又可降低固定条6底部受到的拉力,可防止固定条6与屋顶墙面发生脱落现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