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屋主题乐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2305发布日期:2019-05-07 20:2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屋主题乐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休闲设施领域,尤其设计一种树屋主题乐园。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游乐设施大多数都很常规,攀爬网墙是目前比较多见的一种游乐设备,大多数的此类游乐设施都缺乏造型创意,配置也不够新颖,不能迎合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好奇心。

现有市场的儿童游乐设施造型固定,多数产品设施以固有模具生产,成品的造型大多相似,产品没法吸引儿童游乐;而且儿童游乐设施的产品功能较少,不同产品之间的游玩功能相近,缺少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屋主题乐园,依据大树之屋的造型,设计新颖,结构稳定可靠,游乐安全系数高,提供了多种创新玩法,结合一系列器械提高儿童的跳、爬、钻等能力,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精灵生活的树屋世界,满足儿童活跃的行动方式,使儿童在不同的娱乐模块中获得更多的娱乐和良好的体验,本实用新型为儿童创造了一个既能亲近自然又能发挥想象力的奇幻空间,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树屋主题乐园,包括树冠、主平台、小平台、爬网和若干树干;所述树冠由支撑管道拟形,由绳网交织在支撑管道上;所述树冠由绳网和若干支撑管道组成为底部大顶部小的水滴状,所述树冠的顶部和底部未封闭;所述主平台通过绳网连接在树冠的底部未封闭处;所述主平台的底部被若干树干的顶部支撑;所述小平台通过绳网连接在树冠的内部中间;所述主平台和小平台通过绳梯连接;所述若干树干的底部固定在地面;所述若干树干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爬网和树冠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主平台靠近圆心的位置设有可供人穿过的第一缺口;所述小平台靠近圆心的位置设有可供人穿过的第二缺口。

优选的,所述爬网包括第一入口爬网和第二入口爬网;所述第一入口爬网位于若干树干合围的中心;所述第一入口爬网从地面连通至小平台的顶部;所述第一入口爬网穿过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入口爬网和主平台的交接处设有一个可供人穿过的主平台入口;所述第二入口爬网设于主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入口爬网的底部与地面固定。

优选的,所述主平台的下端一侧设有绳网分别连接的第一秋千和第二秋千;所述第一秋千和第二秋千为圆环形;所述主平台的下端另一侧设有绳网分别连接的第一吊囊和第二吊囊。

优选的,所述小平台的下端一侧设有2个通过绳网连接的小平台秋千;所述小平台秋千为圆环形;所述小平台的下端另一侧还设有绳网连接的第三吊囊。

优选的,所述两个滑梯包括不锈钢直梯和螺旋形不锈钢滑梯;所述不锈钢直梯的入口设于主平台的一侧;所述不锈钢直梯的出口与地面接触;所述螺旋形不锈钢滑梯的入口位于小平台的一侧;所述螺旋形不锈钢滑梯的出口与地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直梯的中部设有若干根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地面固定;所述螺旋形不锈钢滑梯的中心轴线处设有一根圆柱形支撑杆;所述圆柱形支撑杆的底部与地面固定;所述圆柱形支撑杆的高度比螺旋形不锈钢滑梯的入口至地面的高度低;所述圆柱形支撑杆的中部设有若干支杆;所述支杆的末端与螺旋形不锈钢滑梯焊接。

优选的,所述主平台和小平台的周围均设有围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一种树屋主题乐园,结构简单稳固,造型独特,富有新意,结构架设合理,既解决了传统的攀爬网存在的一定的安全隐患,又提高了孩子们对攀爬的兴趣;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游玩模块,可满足儿童跳、爬、钻的天性,高处的平台使用围栏维护,避免孩子多时产生拥挤或碰撞时儿童坠落,提高孩子游玩时的安全系数,安全性较高。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造型新颖,可玩性强,安全系数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平台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平台的示意图。

其中:1-树干;2-树冠;3-主平台;4-小平台;5-绳网;6-第一入口爬网;7-第二入口爬网;81-第一秋千;82-第二秋千;91-第一吊囊;92-第二吊囊;10-小平台秋千;11-第三吊囊;12-不锈钢滑梯;13-螺旋形不锈钢滑梯;14-第一缺口;15-第二缺口;16-绳梯;17-主平台入口;18-支撑杆;19-圆柱形支撑杆;20-支杆;201-第一支杆;202-第二支杆;203-第三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树屋主题乐园,包括乐园主体;所述乐园主体包括树冠2和支撑树冠2的若干棕色树干1;所述若干棕色树干1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若干棕色树干1为“ㄐ”形,包括主干和支干,其主干顶部支撑树冠2的底部的主平台3,支干顶部支撑树冠2的侧面;所述若干棕色树干1底部固定在地面;所述树冠2由绿色管道拟形,通过绿色绳网5交织在绿色管道而成;所述树冠2的底部膨大,顶部收缩,且树冠2的顶部和底部未封闭;所述乐园主体还包括主平台3和小平台4;所述主平台3位于树冠2的底部未封闭处,被若干棕色树干1支撑;所述主平台3和绳网5连接固定;所述小平台4位于主平台3上方;所述小平台4和绳网5连接固定;所述小平台4和主平台3之间设有绳梯16;所述主平台3和小平台4周围均设有围栏。

绿色管道和绿色绳网5的交织,使本实用新型与大树更为相似,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造型十分生动、新颖,能从外观就使小孩子产生兴趣。因为棕色树干1呈“ㄐ”形,除了是本实用新型更接近大树主题外,还可以分担若干棕色树干1的主干承重;所述主平台3和小平台4周围均设有围栏,使家长能够放心的让儿童在本实用新型内玩耍,无论有多少儿童在本实用新型内玩耍,安全始终贯穿于整个游乐过程,所以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围栏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拥有可供儿童上下攀爬的空间,所述主平台3的形状为3/4圆;所述小平台4的形状为1/4圆;所述主平台3靠近圆心的位置设有可供人穿过的第一缺口14;小平台4靠近圆心的位置设有可供人穿过的第二缺口15。

为了使儿童能够顺利进入本实用新型内部,并且充分利用儿童的攀爬特性,使儿童在玩耍时,通过绳网四处攀爬,带来爬树的体验感,增添活跃的气氛,所述树干1合围的中心设有第一入口爬网6;所述第一入口爬网6从地面连通至小平台4顶部;所述第一入口爬网6穿过第一缺口14和第二缺口15;所述第一入口爬网6和主平台3的交接处设有一个可供人穿过的主平台入口17;所述主平台3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入口爬网7;所述第二入口爬网7底部与地面固定;所述第一入口爬网6和第二入口爬网7均为黄色。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颜色区分绳网和爬网,绳网的主要作用是包装本实用新型的外型,配合绿色管道固定树冠2的颜色;爬网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儿童的攀爬欲望,为儿童制造攀爬乐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使用黄色作为可攀爬提示色。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玩法更加丰富,所述主平台3下端一侧设有绳网5分别连接的第一秋千81和第二秋千82;所述第一秋千81和第二秋千82为圆环形;所述第一秋千81和第二秋千82均设有三个固定连接点,三个固定连接点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所述第二秋千82通过绳网5连接三个固定点,连接在主平台3的下端;所述第一秋千81的造型和第二秋千82相同;所述第一秋千垂直于地面,只有一个固定点通过绳网5和主平台3的下端连接;所述主平台3的下端另一侧设有绳网5分别连接的第一吊囊91和第二吊囊92;所述小平台4的下端一侧设有绳网5分别连接的两个小平台秋千10,其中一个小平台秋千的造型和连接方式与第一秋千81相同,另一个小平台秋千的造型和连接方式与第二秋千82相同;所述小平台4的下端另一侧还设有绳网5连接的第三吊囊11。所述的秋千和吊囊的颜色都很分明,能明显的区分开黄色和绿色,秋千和吊囊的设置类似于大树的果实,给予了儿童更好的体验感受,也能有效发散儿童的想象力。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多样性,使儿童能够更好的玩耍,所述主平台3的一侧设有一个不锈钢直梯12;所述不锈钢直梯12的出口与地面接触;所述不锈钢直梯12的中部设有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的底部与地面固定;所述不锈钢直梯12为圆筒状。支撑杆18的作用为提高不锈钢直梯12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儿童在使用不锈钢直梯12的时候,造成不锈钢直梯12突然倒塌,致使儿童受伤。

同样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游玩类型更加丰富,如图1~图3所示,一种树屋主题乐园,所述小平台4的一侧连接有一个螺旋形不锈钢滑梯13;所述螺旋形不锈钢滑梯13的出口与地面接触;所述螺旋形不锈钢滑梯13的中心轴线处设有一根圆柱形支撑杆19;所述圆柱形支撑杆19的底部与地面固定;所述圆柱形支撑杆19的高度比螺旋形不锈钢滑梯13的入口至地面的高度低;所述圆柱形支撑杆19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杆201、第二支杆202和第三支杆203;所述第一支杆201、第二支杆202和第三支杆203的末端与螺旋形不锈钢滑梯13的中部螺旋端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儿童可以选择从第一入口爬网6进入本实用新型内部,也可以选择从第二入口爬网7登上主平台3;儿童从第一入口爬网6进入时,可以选择从主平台入口17登上主平台3,也可以选择从第二缺口15直接登上小平台;因为主平台3和小平台4周围均设有围栏,所以儿童在主平台3或则小平台4上玩耍时,家长不必担心儿童会跌落。当儿童选择在主平台3上玩耍时,儿童可以从不锈钢直梯12上滑下,也可以进入第一吊囊91和第二吊囊92内玩耍,还可以在小平台秋千10上荡秋千。儿童在小平台4上玩耍时,可以选择从螺旋形不锈钢滑梯13上滑下,也可以选择从小平台4进入第三吊囊11。除此之外,儿童也可以选择通过绳梯16在小平台4和主平台3之间来回攀爬。若儿童不想进入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主平台3下方设有第一秋千81和第二秋千82供儿童玩耍。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