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水汽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9272发布日期:2019-02-12 21:22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水汽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气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水汽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加气块的单位体积重量是粘土砖的三分之一,保温性能是粘土砖的3-4倍,隔音性能是粘土砖的2倍,抗渗性能是粘土砖的一倍以上,耐火性能是钢筋混凝土的6-8倍,使用加气块作为建筑结构的填充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加气块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制备→制浆→搅拌浇筑→切割→蒸压养护。

发明人发现,在加气块的现有生产工艺中,针对用于蒸压养护的蒸压釜,将蒸压釜冷凝液散热后直接排放,水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水资源中的热量也未能得到利用;将蒸压釜泄放蒸汽直接对空排放,或者将高压蒸压釜中的泄放蒸汽通入到低压蒸压釜中(即蒸压釜之间进行导汽),使得泄放蒸汽得到了部分利用,减少了蒸压釜泄放蒸汽量,但还是有一部分泄放蒸汽直接对空排放了,使得水资源和热能未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人还发现,在加气块的生产过程中,切割后的加气块进入蒸压釜后,通常因为蒸压釜升温速度过快,加气块导热能力差,使得加气块内外部温度差较大,从而导致加气块成品中出现大量裂纹,严重影响了加气块成品的合格率。但若降低蒸压釜升温速度,则会导致蒸压养护阶段耗时延长,严重影响加气块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压釜泄放蒸汽和冷凝液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水汽再利用系统,其包括收集罐和蒸压釜前预养室,所述蒸压釜前预养室内放置有切割后的加气块,以及围绕所述加气块的加热管线;所述收集罐通过蒸汽泄放管线与蒸压釜的蒸汽泄放口连接,以及通过冷凝液泄放管线与蒸压釜的冷凝液泄放口连接;所述收集罐还通过连接管线与所述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的入口连接,所述加热管线的出口接入制浆池和/或回收池。

可选地,所述蒸汽泄放管线从所述收集罐的顶部插入,且其插入至所述收集罐内部的长度占整个收集罐内部高度的65%-85%。

可选地,所述水汽再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测温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收集罐连接的蒸汽补充单元;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收集罐内部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内预设有收集罐目标温度低值和收集罐目标温度高值,用于在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测量值低于所述收集罐目标温度低值时,控制所述蒸汽补充单元通过所述蒸汽泄放管线向所述收集罐内补充额外蒸汽,以及在所述第一测温单元的测量值高于所述收集罐目标温度高值时,控制所述蒸汽补充单元停止向所述收集罐内补充额外蒸汽。

可选地,所述收集罐目标温度低值为70℃,所述收集罐目标温度高值为105℃。

可选地,所述水汽再利用系统还包括测压单元,所述收集罐的顶部与泄压管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泄压管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泄压管线上设有泄压阀;所述测压单元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收集罐内部的压力;所述控制单元内还预设有收集罐目标压力高值和收集罐目标压力低值,用于在所述测压单元的测量值高于所述收集罐目标压力高值时,控制所述蒸汽补充单元停止向所述收集罐内补充额外蒸汽,并控制所述泄压阀的开度增加至预设泄压开度,以及在所述测压单元的测量值低于所述收集罐目标压力低值时,控制所述泄压阀的开度恢复至平常开度。

可选地,所述收集罐目标压力高值为130kpa,所述收集罐目标压力低值为-20kpa。

可选地,所述泄压阀的平常开度为1%-5%;所述泄压阀的预设泄压开度为5%-15%。

可选地,所述收集罐与所述蒸压釜前预养室之间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流量为1-6t。

可选地,所述水汽再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测温单元;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用于实时测量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内预设有预养室目标温度低值和预养室目标温度高值,用于在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测量值低于所述预养室目标温度低值时,控制所述蒸汽补充单元向所述收集罐内补充额外蒸汽,以及在所述第二测温单元的测量值高于所述预养室目标温度高值时,控制所述蒸汽补充单元停止向所述收集罐内补充额外蒸汽。

可选地,所述预养室目标温度低值为40℃,所述预养室目标温度高值为80℃。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水汽再利用系统,将蒸压釜泄放的蒸汽和冷凝液在收集罐中混合后再输出至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并利用蒸压釜前预养室将加气块入釜前的初始强度和整体温度提高,从而降低了因为蒸压釜升温速度快而产生的加气块内外温度差,既可以保证加气块产品的合格率,也可以保证加气块的产量。蒸压釜前预养室输出的冷凝液既可以用来回收加气块切割产生的废料,也可以作为加气块生产用的原料水,从而回收利用了蒸压釜泄放的蒸汽和冷凝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水汽再利用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00-收集罐;101-连接管线;102-泄压管线;200-蒸压釜前预养室;201-加热管线;300-蒸压釜;301-蒸汽泄放管线;302-冷凝液泄放管线;400-制浆池;500-回收池;600-蒸汽补充单元;70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水汽再利用系统,其包括收集罐100和蒸压釜前预养室200,其中,收集罐可设置在蒸压釜下方。蒸压釜前预养室200内放置有切割后的加气块(图中未示出),以及围绕加气块的加热管线201。收集罐100通过蒸汽泄放管线301与蒸压釜300的蒸汽泄放口(图中未标出)连接,以收集蒸压釜泄放的蒸汽,收集罐100通过冷凝液泄放管线302与蒸压釜300的冷凝液泄放口(图中未标出)连接,以收集蒸压釜泄放的冷凝液,蒸压釜泄放的蒸汽与冷凝液在收集罐中得以充分混合,从而形成混合后的冷凝液。收集罐100还通过连接管线101与蒸压釜前预养室200内的加热管线201的入口连接,以使得加热管线内充满收集罐输出的混合后的冷凝液,从而利用加热管线内冷凝液的热量对切割后的加气块进行预加热处理。加热管线201的出口接入制浆池400和/或回收池500,即从蒸压釜前预养室输出的热量被利用后的冷凝液可进入制浆池,用于加气块生产过程中的制浆,也可进入回收池,用于回收加气块切割产生的废料。

本实施例中,在蒸压釜下方增设收集罐,并将蒸压釜的冷凝液泄放口连接至收集罐,同时将蒸压釜的蒸汽泄放口连接至收集罐,再将收集罐中混合后的冷凝液送入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中,从而控制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温度,并利用加热管线内冷凝液的热量对切割后的加气块进行预加热处理。

可见,本实施例在加气块入蒸压釜之前增加了入釜前预养阶段,将蒸压釜泄放的蒸汽和冷凝液在收集罐中混合后再输出至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从而充分利用了加气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和泄放蒸汽,使得其中的余热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通过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将加气块入釜前的初始强度和整体温度提高,从而降低了因为蒸压釜升温速度快而产生的加气块内外温度差,既可以保证加气块产品的合格率,也可以保证加气块的产量。蒸压釜前预养室输出的冷凝液既可以用来回收加气块切割产生的废料,也可以作为加气块生产用的原料水,从而回收利用了蒸压釜泄放的蒸汽和冷凝液,降低了原料纯净水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蒸汽泄放管线301从收集罐100的顶部插入,且其插入至收集罐100内部的长度占整个收集罐100内部高度的65%-85%。

本实施例中,蒸汽泄放管线深插入收集罐中,有利于将蒸压釜泄放蒸汽转变为冷凝液,方便利用。

在实际应用时,蒸压釜泄放的蒸汽和冷凝液的量很难一直保持不变,当蒸压釜泄放的蒸汽和冷凝液的量发生波动时,就会影响收集罐输出的冷凝液的温度,从而影响蒸压釜前预养室内加气块的温度,一旦收集罐输出的冷凝液的温度过低,则加气块入釜前的初始强度和整体温度就无法得到保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汽再利用系统还可包括第一测温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与收集罐100连接的蒸汽补充单元600,其中,蒸汽补充单元600可通过蒸汽泄放管线301与收集罐100连接(如图1所示),也可通过额外的深插入收集罐内部的管线与收集罐100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一测温单元用于实时测量收集罐100内部的温度;控制单元内预设有收集罐目标温度低值和收集罐目标温度高值,用于在第一测温单元的测量值低于收集罐目标温度低值时,控制蒸汽补充单元600通过蒸汽泄放管线301向收集罐100内补充额外蒸汽,以及在第一测温单元的测量值高于收集罐目标温度高值时,控制蒸汽补充单元600停止向收集罐100内补充额外蒸汽。具体地,可以在蒸汽补充单元600与蒸汽泄放管线301之间的管线上设置阀门,由控制单元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该阀门的闭合与关断,从而控制蒸汽补充单元600是否向收集罐100内补充额外蒸汽。

较优地,收集罐目标温度低值为70℃,收集罐目标温度高值为105℃。换言之,通过第一测温单元、控制单元和蒸汽补充单元的协同作用,将收集罐内部的温度控制在70℃~105℃之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蒸汽补充单元对收集罐进行保温处理,通过控制单元对收集罐进行恒温控制,即收集罐内温度低于目标温度低值时,使用额外蒸汽对其进行加热,收集罐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高值时,停止使用额外蒸汽加热。

当通入至收集罐中的蒸汽总量过大而导致温度控制失调(即温度过高且无法调低),且收集罐内的压力过高时,需要停止向收集罐补充额外蒸汽,同时还需泄放收集罐中的压力。

具体地,所述水汽再利用系统还可包括测压单元(图中未示出),收集罐100的顶部与泄压管线102的一端连接,泄压管线10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泄压管线102上设有泄压阀(图中未示出)。测压单元用于实时测量收集罐100内部的压力;控制单元内还预设有收集罐目标压力高值和收集罐目标压力低值,用于在测压单元的测量值高于收集罐目标压力高值时,控制蒸汽补充单元600停止向收集罐100内补充额外蒸汽,并控制泄压阀的开度增加至预设泄压开度,以及在测压单元的测量值低于收集罐目标压力低值时,控制泄压阀的开度恢复至平常开度。

较优地,收集罐目标压力高值为130kpa,收集罐目标压力低值为-20kpa。换言之,通过测压单元、控制单元与泄压阀的协同作用,将收集罐内部的压力控制在-20kpa~130kpa之间。

较优地,泄压阀的平常开度为1%-5%;泄压阀的预设泄压开度为5%-15%。

此外,如图1所示,收集罐100与蒸压釜前预养室200之间的连接管线101上设置有水泵700,水泵700的流量为1-6t。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水泵流量来控制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温度。具体地,在收集罐内部的温度控制在70℃~105℃范围内时,若控制水泵流量为1-6t,则可保证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温度在40℃~80℃范围内,从而进一步保证加气块入釜前的初始强度和整体温度。

但是,当室外温度过低时(如冬季来临时),蒸压釜前预养室的散热速度加快,很难保证其内部温度在70℃~105℃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水汽再利用系统还可包括第二测温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二测温单元用于实时测量蒸压釜前预养室200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内预设有预养室目标温度低值和预养室目标温度高值,用于在第二测温单元的测量值低于预养室目标温度低值时,控制蒸汽补充单元600向收集罐100内补充额外蒸汽,从而向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中补充额外蒸汽,以及在第二测温单元的测量值高于预养室目标温度高值时,控制蒸汽补充单元停止向收集罐100内补充额外蒸汽,从而停止向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中补充额外蒸汽。

本实施例中,当蒸压釜前预养室的散热速度过快时,可通过控制蒸汽补充单元输出的额外蒸汽的流量来维持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温度。可见,通过控制水泵的流量和/或控制向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加热管线中补充的额外蒸汽的流量,即可控制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温度。

较优地,预养室目标温度低值为40℃,预养室目标温度高值为80℃。

发明人发现,在实际应用时,通过调节蒸汽补充单元输出的蒸汽流量,可维持收集罐内冷凝液的温度为85℃,此时泄压管线上的泄压阀微开(即开度保持在5%);再通过水泵控制收集罐输出的冷凝液流量,并将冷凝液通入到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换热管线中,以维持蒸压釜前预养室内的温度为50℃;而从蒸压釜前预养室输出的冷凝液可送入制浆池中,用于加气块的生产,而多余的冷凝液可送入回收池中,用于回收加气块切割后的废料。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收集蒸压釜泄放的冷凝液和蒸汽,利用其中的热量维持蒸压釜前预养室温度,一方面提高了加气块的初始强度,维持或提高了加气块入釜前的温度,保证了加气块的合格率和产量,另一方面使得加气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即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实施例所述水汽再利用系统还具有系统操作简单,便于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