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气肋柱结构保护装置的气膜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614发布日期:2019-04-03 00:1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气肋柱结构保护装置的气膜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膜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气肋柱结构保护装置的气膜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气膜建筑为气承式结构(内部承压),一旦断电或膜体漏气,膜体塌落将不可避免,其安全性一直是大家非常担心的主要方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方面加装很多保护性措施之外,增加常规支撑结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形式。

进一步的,气膜建筑为外膜受力的充气结构,但是气膜建筑外膜如果发生破裂和撕裂时其内部压力丧失和缺失会严重的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为了充分的保证其安全性需要加装一些保护性支撑装置来达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要求。使用气肋作支撑结构是最理想的一种形式,具有膜结构的轻便、快捷、通透等气膜建筑的所有优点的同时极大的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气肋柱结构保护装置的气膜建筑结构,为气承式膜结构与气肋式膜结构的结合,其特殊的地方就是既有气承式膜结构的优点也有气肋膜结构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气膜建筑的安全性;也解决了传统气膜建筑棚顶无法挂载较重物件的缺点。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带气肋柱结构保护装置的气膜建筑结构,包括气膜结构和气肋式支撑结构,所述气膜结构包括外膜、门套、旋转门,所述气肋式支撑结构包括互相连接固定的气肋柱和气肋环,所述外膜覆盖在气肋式支撑结构的外侧,所述外膜在靠近地面处设置有门套,所述门套上安装有旋转门。

所述气肋柱设置有6条,形状相同,气肋柱的一端连接于同一顶点,另一端从顶点处弧形向下延伸,所述6条气肋柱在平面上均匀布置。

所述气肋环呈环状,与6条气肋柱固定连接,气肋环距离顶点的位置不大于气肋柱长度的1/3。

所述外膜覆盖在气肋柱外侧,能够直接覆盖或者通过连接装置与气肋柱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采用搭扣、绳扣或绑带。

所述气肋式支撑结构的下端设置有结点,用于作为悬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膜建筑整体仍然使用气承式结构作整体结构的支撑,内部的防护部位增加气肋柱做支撑结构,在整体重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增加安全等级,而且两套充气装备,成本增加也不多,既保持了传统气膜建筑的所有优点,又增加整体结构的吊挂能力和抗风抗雪能力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带气肋柱结构保护装置的气膜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所述气肋式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气膜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所述气膜结构的主视图;

图8是所述连接装置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9是所述连接装置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10是所述连接装置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4,所述带气肋柱结构保护装置的气膜建筑结构,包括气膜结构和气肋式支撑结构,整体的结构仍是气承式(承压式)气膜建筑结构,但是为了安全考虑,使用气肋支柱做防护支撑结构。一改以往不做保护或是局部使用钢架支撑,使单独使用气承式膜结构安全弱的特点得以改善。这样,气膜建筑的整体不受影响,安全性更高,局部的保温性更优。

所述气膜结构包括外膜3、门套4、旋转门5,所述气肋式支撑结构包括互相连接固定的气肋柱1和气肋环2,所述外膜3覆盖在气肋式支撑结构的外侧,如图6、7所示,所述外膜3在靠近地面处设置有门套4,所述门套4上安装有旋转门5。

如图5所示,所述气肋柱1设置有6条,形状相同,气肋柱1的一端连接于同一顶点,另一端从顶点处弧形向下延伸,所述6条气肋柱1在平面上均匀布置。

所述气肋环2呈环状,与6条气肋柱1固定连接,气肋环2距离顶点的位置不大于气肋柱1长度的1/3。

气承式膜结构与气肋式膜结构结合,其结构既可以各自成独立体系,也可以互相连通成一个整体。所述外膜3覆盖在气肋柱1外侧,能够直接覆盖或者通过连接装置6与气肋柱固定连接。如图8到图10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分别采用搭扣、绳扣或绑带。

所述气肋式支撑结构的下端设置有结点,用于作为悬挂结构。内部增加的气肋柱一方面起装饰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其气肋柱结构自成体系,空中悬挂的结点可以作为灯和其他悬挂物的悬挂结构。

使用时,气承式膜结构与气肋式膜结构结合的气膜建筑安装更便捷,不需要多道安装工序,一体成形,充气完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膜建筑整体仍然使用气承式结构作整体结构的支撑,内部的防护部位增加气肋柱做支撑结构,在整体重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增加安全等级,而且两套充气装备,成本增加也不多,既保持了传统气膜建筑的所有优点,又增加整体结构的吊挂能力和抗风抗雪能力和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