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的混凝土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548发布日期:2019-04-29 12: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的混凝土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墙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物的混凝土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保温墙体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常用的预制保温墙体包括横向竖向交织的多条钢筋,在钢筋外侧包裹有混凝土体,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都从混凝土体边缘伸出,形成自由端,在施工过程中将相邻两块预制保温墙体的自由端箍筋绑扎,然后进行现场浇筑。预制保温墙体内部使用的保温材料大致可分为:外墙外保温板材、挤塑板、聚苯板、珍珠岩板、岩棉板等,板材需要同时使用保温粘结砂浆和抗裂砂浆,或者叫抹面砂浆

现有的对竖向钢筋的放置一般是人工测量好间距,然后放置竖向钢筋,并用钢丝等绑扎,放置过程不仅费时费力,且一旦放置倾斜,很容易由于箍筋绑扎的精度问题导致预制墙体连接不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的混凝土保温墙体,它可以实现一次性将多个钢筋均匀设置在墙体内,使钢筋在墙体内不易倾斜,从而使墙体连接更稳固。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的混凝土保温墙体,包括外保温墙体、第一层保温板、内保温墙体和第二层保温板,所述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弧形夹持板,且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上的弧形夹持板相匹配,每一对相匹配的所述弧形夹持板之间夹持有钢筋本体,所述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刻度指示条,所述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之间螺纹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锁紧螺钉,所述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相背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卡块,所述外保温墙体和内保温墙体上开凿有多个与卡块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外保温墙体靠近内保温墙体的一端预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埋大螺栓,且外保温墙体通过预埋大螺栓与内保温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均位于外保温墙体和内保温墙体组成的长方形内部,可以实现一次性将多个钢筋均匀设置在墙体内,使钢筋在墙体内不易倾斜,从而使墙体连接更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的其中一端均预埋有预埋小螺栓,所述预埋小螺栓位于第一层保温板的右端靠近第二层保温板的一端,所述预埋小螺栓位于第二层保温板的左端靠近第一层保温板的一端,使第一层保温板与第二层保温板固定更牢固,使钢筋本体被夹持的更牢固,同时方便下一步锁紧螺钉对第一层保温板与第二层保温板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保温板上的弧形夹持板和第二层保温板上与之相匹配的弧形夹持板相加的直径小于国家规定的建筑使用中的任何一个钢筋本体的直径,使钢筋本体被弧形夹持板夹持时不易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的突出部分长度总和大于国家规定的建筑使用中的任何一个钢筋本体的直径,方便锁紧螺钉对第一层保温板与第二层保温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夹持板靠近钢筋本体的一端设有粗糙层,使钢筋本体被夹持的更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外保温墙体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开凿有与弧形夹持板对应的插孔,且钢筋本体插设在插孔内,所述钢筋本体远离底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方便使钢筋本体固定的更垂直。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一次性将多个钢筋均匀设置在墙体内,使钢筋在墙体内不易倾斜,从而使墙体连接更稳固。

(2)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的其中一端均预埋有预埋小螺栓,预埋小螺栓位于第一层保温板的右端靠近第二层保温板的一端,预埋小螺栓位于第二层保温板的左端靠近第一层保温板的一端,使第一层保温板与第二层保温板固定更牢固,使钢筋本体被夹持的更牢固,同时方便下一步锁紧螺钉对第一层保温板与第二层保温板之间的固定。

(3)第一层保温板上的弧形夹持板和第二层保温板上与之相匹配的弧形夹持板相加的直径小于国家规定的建筑使用中的任何一个钢筋本体的直径,使钢筋本体被弧形夹持板夹持时不易松动。

(4)第一层保温板和第二层保温板的突出部分长度总和大于国家规定的建筑使用中的任何一个钢筋本体的直径,方便锁紧螺钉对第一层保温板与第二层保温板的连接。

(5)弧形夹持板靠近钢筋本体的一端设有粗糙层,使钢筋本体被夹持的更牢固。

(6)外保温墙体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端开凿有与弧形夹持板对应的插孔,且钢筋本体插设在插孔内,钢筋本体远离底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方便使钢筋本体固定的更垂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保温墙体处正面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外保温墙体、2第一层保温板、3钢筋本体、4第二层保温板、5弧形夹持板、6内保温墙体、7卡块、8卡槽、9预埋大螺栓、10锁紧螺钉、11刻度指示条、12预埋小螺栓、13底板、14插孔、15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建筑物的混凝土保温墙体,包括外保温墙体1、第一层保温板2、内保温墙体6和第二层保温板4,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弧形夹持板5,且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上的弧形夹持板5相匹配,每一对相匹配的弧形夹持板5之间夹持有钢筋本体3,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刻度指示条11,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之间螺纹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锁紧螺钉10,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相背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卡块7,外保温墙体1和内保温墙体6上开凿有多个与卡块7相对应的卡槽8,外保温墙体1靠近内保温墙体6的一端预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埋大螺栓9,且外保温墙体1通过预埋大螺栓9与内保温墙体6固定连接,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均位于外保温墙体1和内保温墙体6组成的长方形内部,可以实现一次性将多个钢筋均匀设置在墙体内,使钢筋在墙体内不易倾斜,从而使墙体连接更稳固。

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的其中一端均预埋有预埋小螺栓12,预埋小螺栓12位于第一层保温板2的右端靠近第二层保温板4的一端,预埋小螺栓12位于第二层保温板4的左端靠近第一层保温板2的一端,使第一层保温板2与第二层保温板4固定更牢固,使钢筋本体3被夹持的更牢固,同时方便下一步锁紧螺钉10对第一层保温板2与第二层保温板4的固定,第一层保温板2上的弧形夹持板5和第二层保温板4上与之相匹配的弧形夹持板5相加的直径小于国家规定的建筑使用中的任何一个钢筋本体3的直径,使钢筋本体3被弧形夹持板5夹持时不易松动,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的突出部分长度总和大于国家规定的建筑使用中的任何一个钢筋本体3的直径,方便锁紧螺钉10对第一层保温板2与第二层保温板4的连接,弧形夹持板5靠近钢筋本体3的一端设有粗糙层,使钢筋本体3被夹持的更牢固,外保温墙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上端开凿有与弧形夹持板5对应的插孔14,且钢筋本体3插设在插孔14内,钢筋本体3远离底板1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5,方便使钢筋本体3固定的更垂直。

使用时,先将第一层保温板2上的卡块7卡接在卡槽8内,然后将钢筋本体3的下端部插设在插孔14内并用锁紧螺母15锁紧,然后将钢筋本体3的上端部卡入弧形夹持板5内,接着将第一层保温板2与第二层保温板4两端交错叠合,使钢筋本体3同时位于第二层保温板4上与第一层保温板2相匹配的弧形夹持板5内,然后将第二层保温板4向靠近第一层保温板2的方向敲击,敲击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刻度指示条11使两边尽量保持对称,即使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尽量保持同一水平线,从而通过预埋小螺栓12将第二层保温板4与第一层保温板2固定,然后使用锁紧螺钉10将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叠合部分固定,然后通过预埋大螺栓9将内保温墙体6固定在外保温墙体1上,将第一层保温板2和第二层保温板4卡接在外保温墙体1和内保温墙体6中间,最后向外保温墙体1与内保温墙体6之间的空置部分填入混泥土,完成墙体的制作,可以实现一次性将多个钢筋均匀设置在墙体内,使钢筋在墙体内不易倾斜,从而使墙体连接更稳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