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205发布日期:2019-04-24 00:04阅读:1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屋面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经常出现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的情况,例如在入口处采用四层挑高柱廊,为了减小各支撑柱的横截面棉机,器结构采用钢结构形式,同时为了减轻顶部载荷,顶部采用钢结构屋顶,主体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因此产生钢结构屋面和混凝土屋面交接的现象。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6707135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2月5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屋面、混凝土屋面及防水组件,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之间连接有砌块墙,砌块墙沿竖直方向设置,砌块墙的高度均不低于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的高度,砌块墙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固定连接;防水组件压接于钢结构屋面、混凝土屋面及砌块墙上。

在上述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中,通过防水组件中的第一防水层实现钢结构屋面和砌块墙处的防水,通过防水组件中的第二防水层实现混凝土屋面和砌块墙处的防水。但是在第一防水层和砌块墙处的连接处、第二防水层和砌块墙处的连接处均容易出现渗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屋面和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具有提高防水效果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砌块墙、连接在砌块墙一侧的钢结构屋面、连接在砌块墙另一侧的混凝土屋面,所述砌块墙的高度均不低于钢结构屋面和混凝土屋面的高度,所述钢结构屋面上表面和砌块墙靠近钢结构屋面的一侧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涂料层,所述混凝土屋面上表面和砌块墙靠近混凝土屋面的一侧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位于砌块墙上的高度和第二防水涂料层位于砌块墙上的高度相等;所述砌块墙的一侧横向开设有多个一端穿过第一防水涂料层顶部且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注浆孔,所述砌块墙的另一侧横向开设有多个一端穿过第二防水涂料层顶部且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内通过注射防水剂渗透凝固后形成位于第一注浆孔内和第一注浆孔周侧的第三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二注浆孔内通过注射防水剂渗透凝固后形成位于第二注浆孔内和第二注浆孔周侧的第四防水涂料层,多个相邻的所述第三防水涂料层、多个相邻的所述第四防水涂料层互相干涉,且所述第三防水涂料层、第四防水涂料层重叠后面积的正投影完全与所述砌块墙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得第三防水涂料层和第一防水涂料层相连接,第四防水涂料层和第二防水涂料层相连接,且使得第三防水涂料层和多个第四防水涂料层相互重叠,第三防水涂料层、第四防水涂料层重叠后面积的正投影完全与所述砌块墙的正投影完全重叠,此时第一防水涂料层、第二防水涂料层、第三防水涂料层、第四防水涂料层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注浆孔的口径、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口径均沿着靠近砌块墙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将防水剂注入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内时,防水剂在渗透后其液面高度会降低,会影响靠近砌块墙两侧的防水剂渗透范围;此时通过使得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的口径朝向靠近砌块墙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能相对减缓防水剂液面下降速度,使得靠近砌块墙两侧的防水剂相对具有更多的渗透时间,从而增加防水剂在靠近砌块墙两侧的渗透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砌块墙上设置有覆盖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较高端的修补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的开设,使得砌块墙的两侧存在缺陷,从而通过修补层对砌块墙的两侧进行修补,提高砌块墙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砌块墙上的上表面和两侧还铺设有仿石板材层,所述仿石板材层和砌块墙之间设置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仿石板材层覆盖砌块墙的上表面和两侧,从而能增加砌块墙的美观程度,也能进行一定的防水;同时防水卷材层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仿石板材层包括多块相互拼接的仿石板块,所述仿石板块的基材为卷材,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仿石板块的边缘处和砌块墙之间的枪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仿石板块的基材为卷材,此时仿石板块可通过枪钉钉在砌块墙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所述仿石板块之间形成的缝隙内设置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覆盖仿石板块边缘处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相邻的仿石板块之间形成的缝隙中设置有密封胶层,从而实现对仿石板材层中的缝隙处进行防水,且密封胶层覆盖固定件,仿石板块和固定件之间可进行防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得第三防水涂料层和第一防水涂料层相连接,第四防水涂料层和第二防水涂料层相连接,且使得第三防水涂料层和多个第四防水涂料层相互重叠,第三防水涂料层、第四防水涂料层重叠后面积的正投影完全与所述砌块墙的正投影完全重叠,此时第一防水涂料层、第二防水涂料层、第三防水涂料层、第四防水涂料层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2、因将防水剂注入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内时,防水剂在渗透后其液面高度会降低,会影响靠近砌块墙两侧的防水剂渗透范围;此时通过使得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的口径朝向靠近砌块墙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能相对减缓防水剂液面下降速度,使得靠近砌块墙两侧的防水剂相对具有更多的渗透时间,从而增加防水剂在靠近砌块墙两侧的渗透范围;

3、仿石板材层覆盖砌块墙的上表面和两侧,从而能增加砌块墙的美观程度,也能进行一定的防水;同时防水卷材层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

4、在相邻的仿石板块之间形成的缝隙中设置有密封胶层,从而实现对仿石板材层中的缝隙处进行防水,且密封胶层覆盖固定件,仿石板块和固定件之间可进行防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砌块墙;2、钢结构屋面;3、混凝土屋面;4、第一防水涂料层;5、第二防水涂料层;6、第一注浆孔;7、第二注浆孔;8、第三防水涂料层;9、第四防水涂料层;10、修补层;11、仿石板材层;111、仿石板块;12、固定件;13、密封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砌块墙1、连接在砌块墙1一侧的钢结构屋面2、连接在砌块墙1另一侧的混凝土屋面3,砌块墙1的高度均不低于钢结构屋面2和混凝土屋面3的高度。在钢结构屋面2上表面和砌块墙1靠近钢结构屋面2的一侧侧壁之间涂覆有第一防水涂料层4,在混凝土屋面3上表面和砌块墙1靠近混凝土屋面3的一侧侧壁之间涂覆有第二防水涂料层5,且第一防水涂料层4位于砌块墙1上的高度和第二防水涂料层5位于砌块墙1上的高度相等。

如图1所示,在砌块墙1的一侧横向开设有多个一端穿过第一防水涂料层4顶部且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注浆孔6,多个第一注浆孔6排列分布;砌块墙1的另一侧横向开设有多个一端穿过第二防水涂料层5顶部且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注浆孔7,多个第二注浆孔7排列分布。同时第一注浆孔6的口径、第二注浆孔7的口径均沿着靠近砌块墙1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如图1所示,在第一注浆孔6内通过注射防水剂渗透凝固后形成位于第一注浆孔6内和第一注浆孔6周侧的第三防水涂料层8;在第二注浆孔7内通过注射防水剂渗透凝固后形成位于第二注浆孔7内和第二注浆孔7周侧的第四防水涂料层9。多个相邻的第三防水涂料层8、多个相邻的第四防水涂料层9互相干涉,且第三防水涂料层8、第四防水涂料层9重叠后面积的正投影完全与所述砌块墙1的正投影完全重叠。同时在砌块墙1上设置有覆盖第一注浆孔6、第二注浆孔7较高端的修补层10,修补层10的原料采用混凝土。

如图1所示,在砌块墙1上的上表面和两侧还铺设有仿石板材层11,仿石板材层11包括多块相互拼接的仿石板块111,仿石板块111的基材为卷材。防水卷材层和砌块墙1之间设置有固定件12,固定件12为连接在仿石板块111的边缘处和砌块墙1之间的多个枪钉。同时在相邻的仿石板块111之间形成的缝隙处填充有密封胶层13,且密封胶层13覆盖仿石板块111边缘处的固定件12。

实施原理:通过使得第三防水涂料层8和第一防水涂料层4相连接,第四防水涂料层9和第二防水涂料层5相连接,且使得第三防水涂料层8和多个第四防水涂料层9相互重叠,第三防水涂料层8、第四防水涂料层9重叠后面积的正投影完全与所述砌块墙1的正投影完全重叠,此时第一防水涂料层4、第二防水涂料层5、第三防水涂料层8、第四防水涂料层9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