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9344发布日期:2019-08-13 20:3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运维班组外出工作时由于地理环境限制,班组人员在倒闸操作或者急修作业时往往需要使用梯子登高或者攀登杆塔才能选择合适的站位方便工作,但是限于户外环境,某些地方存在坑洼坡路地段使用梯子存在较大的风险。

限于移动操作平台即要适应坡路环境又要适用于平路、坑洼环境,可能对平稳性要求较高,但现有技术的设备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其能够高效、快捷地完成对不同环境的设备的维护,且这样的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其包括:

座体,

多个立柱,多个立柱均设置在座体的底部,且立柱为可伸缩结构;

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立柱上,以远离或靠近座体;

第一滚轮,第一滚轮设置在立柱的底部。

在运维班组外出工作时由于地理环境限制,班组人员在倒闸操作或者急修作业时往往需要使用梯子登高或者攀登杆塔才能选择合适的站位方便工作,但是限于户外环境,某些地方存在坑洼坡路地段使用梯子存在较大的风险。限于移动操作平台即要适应坡路环境又要适用于平路、坑洼环境,可能对平稳性要求较高,但现有技术的设备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据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其包括座体、立柱、支撑机构和第一滚轮。多个立柱均设置在座体的底部,且立柱为可伸缩结构。因为每个立柱都是相对独立设置的,因此多个可伸缩的立柱相互配合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平面,以使得座体保持水平,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站立,进而保障了对设备维护的高效、快捷地进行。另一方面,因为立柱是可伸缩的结构,在移动和运输时可以将立柱收缩到足够小的体积,进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空间利用率。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立柱上,以远离或靠近座体。支撑机构可以在为可移动式操作平台提供额外的作用力,以保障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滚轮设置在立柱的底部。第一滚轮的设置能够便于可移动式操作平台在较平整的路面快速移动,同时滚轮的设置方式也显著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力气,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综上,这样的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支撑机构包括主体和支撑座;

主体与立柱螺纹连接上,支撑座设置在主体远离底座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连接体、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连接体设置在立柱的侧面上;

沿连接体的高度方向,主体与连接体螺纹连接;

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均与主体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位于连接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缓冲垫;

第一螺母与连接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垫;且第二螺母与连接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支撑座包括多个支脚,支脚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上;

多个支脚具有相互靠近的收缩状态,以及相互远离并稳定的支撑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支撑座还包括限位件;

限位件设置在主体上,且限位件位于支脚转动方向的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立柱包括多个第一单元;

相邻的第一单元相互套设以形成可伸缩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锁定件;

相邻的第一单元均设置有配合孔,锁定件依次穿过相邻的第一单元的配合孔以锁定该第一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锁定件为螺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还包括围栏;

围栏设置在座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其包括座体、立柱、支撑机构和第一滚轮。多个立柱均设置在座体的底部,且立柱为可伸缩结构。因为每个立柱都是相对独立设置的,因此多个可伸缩的立柱相互配合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平面,以使得座体保持水平,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站立,进而保障了对设备维护的高效、快捷地进行。另一方面,因为立柱是可伸缩的结构,在移动和运输时可以将立柱收缩到足够小的体积,进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空间利用率。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立柱上,以远离或靠近座体。支撑机构可以在为可移动式操作平台提供额外的作用力,以保障可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滚轮设置在立柱的底部。第一滚轮的设置能够便于可移动式操作平台在较平整的路面快速移动,同时滚轮的设置方式也显著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力气,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0-座体;200-立柱;210-第一单元;211-配合孔;300-支撑机构;310-主体;320-支撑座;321-支脚;322-限位件;400-第一滚轮;510-连接体;511-第一螺母;512-第二螺母;610-缓冲垫;620-锁定件;700-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其包括座体100、立柱200、支撑机构300和第一滚轮400。

多个立柱200,多个立柱200均设置在座体100的底部,且立柱200为可伸缩结构;

支撑机构300,支撑机构300可活动地设置在立柱200上,以远离或靠近座体100;

第一滚轮400,第一滚轮400设置在立柱200的底部。

在运维班组外出工作时由于地理环境限制,班组人员在倒闸操作或者急修作业时往往需要使用梯子登高或者攀登杆塔才能选择合适的站位方便工作,但是限于户外环境,某些地方存在坑洼坡路地段使用梯子存在较大的风险。限于移动操作平台即要适应坡路环境又要适用于平路、坑洼环境,可能对平稳性要求较高,但现有技术的设备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据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其包括座体100、立柱200、支撑机构300和第一滚轮400。多个立柱200均设置在座体100的底部,且立柱200为可伸缩结构。因为每个立柱200都是相对独立设置的,因此多个可伸缩的立柱200相互配合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平面,以使得座体100保持水平,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站立,进而保障了对设备维护的高效、快捷地进行。另一方面,因为立柱200是可伸缩的结构,在移动和运输时可以将立柱200收缩到足够小的体积,进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空间利用率。支撑机构300可活动地设置在立柱200上,以远离或靠近座体100。支撑机构300可以在为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提供额外的作用力,以保障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滚轮400设置在立柱200的底部。第一滚轮400的设置能够便于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在较平整的路面快速移动,同时滚轮的设置方式也显著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力气,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这样的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请参阅图1至图4,以了解更多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结构细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机构300包括主体310和支撑座320;主体310与立柱200螺纹连接上,支撑座320设置在主体310远离底座的端部。

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且螺纹连接具有一定的自锁性,如此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还包括连接体510、第一螺母511和第二螺母512;连接体510设置在立柱200的侧面上;沿连接体510的高度方向,主体310与连接体510螺纹连接;第一螺母511与第二螺母512均与主体310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母511和第二螺母512分别位于连接体510的两侧。

第一螺母511与第二螺母512相互配合以限定连接体510的移动,从而保障了支撑机构30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一螺母511和第二螺母512分别位于连接体510的两侧,也能够实现对连接体510的互锁,以完善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稳定性。

可选的,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还包括缓冲垫610;第一螺母511与连接体510之间设置有缓冲垫610;且第二螺母512与连接体510之间设置有缓冲垫610。缓冲垫610能够有效地过渡连接体510、第一螺母511和第二螺母512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320包括多个支脚321,支脚321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310上;多个支脚321具有相互靠近的收缩状态,以及相互远离并稳定的支撑状态。

多个支脚321可转地设置主体310上,如此便于多个支脚321相互配合。当多个支脚321相互靠近的收缩状态时,能够减小支撑机构300的体积,便于移动和运输;当多个支脚321相互远离而扩张形成具有较大面积的支撑状态,能够有效地增加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稳定性。多个支脚321的设置方式,而不是一个整体的膨大部,如此有利于增加支撑机构300端部的压强,有利于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稳定地设置在安装平面上。

可选的,上述支撑座320还包括限位件322;限位件322设置在主体310上,且限位件322位于支脚321转动方向的背侧。限位件322与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重力相互配合,能够较好地保持多个支脚321处于支撑状态以支撑整个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立柱200包括多个第一单元210;相邻的第一单元210相互套设以形成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的结构,在移动和运输时可以将立柱200收缩到足够小的体积,进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还包括锁定件620;相邻的第一单元210均设置有配合孔211,锁定件620依次穿过相邻的第一单元210的配合孔211以锁定该第一单元210。

通过锁定件620与配合孔211的设置,进一步确保了相邻的第一单元210的位置,放置窜动。如此以保障立柱200的稳定性。可选的,上述锁定件620为螺杆。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还包括围栏700;围栏700设置在座体100的顶部。

围栏700为站立在座体100上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好的安全防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其包括座体100、立柱200、支撑机构300和第一滚轮400。多个立柱200均设置在座体100的底部,且立柱200为可伸缩结构。因为每个立柱200都是相对独立设置的,因此多个可伸缩的立柱200相互配合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平面,以使得座体100保持水平,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站立,进而保障了对设备维护的高效、快捷地进行。另一方面,因为立柱200是可伸缩的结构,在移动和运输时可以将立柱200收缩到足够小的体积,进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空间利用率。支撑机构300可活动地设置在立柱200上,以远离或靠近座体100。支撑机构300可以在为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提供额外的作用力,以保障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滚轮400设置在立柱200的底部。第一滚轮400的设置能够便于可移动式操作平台10在较平整的路面快速移动,同时滚轮的设置方式也显著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力气,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