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场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3538发布日期:2019-04-09 21:2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场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场地。



背景技术:

目前,轮滑、滑板、单车及小轮车等运动越来越受大众喜爱,而这些运动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通常需要专门的运动场地,地上型碗式场地和地上型全管式滑道是其中的两种场地。碗式场地由于其整体呈碗形,因此又叫碗池。

由于碗池侧壁高度可达5米且碗池侧壁具有一定坡度,因此在碗池背面会出现垂直于地面的空间,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碗池的内面滑道进行运动,而对碗池背面的空间并没有有效利用,造成了空间的严重浪费;地上型全管式滑道由于滑道整体呈管状,在滑道的管壁外侧同样会出现一定的空间,而现有技术中通常只利用滑道的内管壁进行运动,对滑道外管壁侧的空间同样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并且现有的碗池和全管式滑道的建造工序复杂,建造成本高,建造效率低。另外,现有的运动场地的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提供的多种运动方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场地,以解决现有运动场地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场地,包括全管式滑道和支撑台,所述全管式滑道整体呈弧状,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滑道槽,所述全管式滑道部分设置于所述滑道槽内,所述支撑台的内圈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坡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的外圈侧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坡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坡面的交线为弧线或者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滑道槽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全管式滑道的横截面呈圆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全管式滑道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全管式滑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观察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看台,所述看台设置于所述支撑台的内圈侧,并与所述支撑台相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看台与所述支撑台相对的一侧的边缘呈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看台与所述支撑台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坡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场地,通过设置全管式滑道和支撑台,并在支撑台的内圈侧壁上设置第一坡面,将碗池和全管式滑道两种运动场地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首先,不仅充分利用了碗池背面的空间和全管式滑道管壁外侧的空间,而且通过将两者结合大大的减小了运动场地整体的占地面积;其次,有效减小了建造运动场地时建筑材料的使用量,简化了建造工序,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建造效率;最后,增加了运动场地的使用功能,使运动场地可以提供多种运动方式,满足了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场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场地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场地在第一坡面为弧线型斜坡时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场地在第一坡面为直线型斜坡时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全管式滑道;

2-支撑台;21-滑道槽;22-第一坡面;23-平台;

3-开口;

4-观察口;

5-看台;51-第二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场地,包括全管式滑道1和支撑台2,全管式滑道1整体呈弧状,支撑台2上设置有滑道槽21,全管式滑道1部分设置于滑道槽21内,支撑台2的内圈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坡面22。

需要指出的是,全管式滑道1仅需要在宏观上整体呈弧状即可,在细节上可以呈现波浪型弯曲起伏,从而使全管式滑道1和支撑台2都具有冲浪的效果,增加运动场地的使用功能,使运动场地可以满足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本实施例在利用支撑台2对全管式滑道1进行固定和支撑的同时,还在支撑台2的内圈侧壁上设置了第一坡面22,使第一坡面22形成碗池的内圈侧壁,从而将碗池和全管式滑道1两种运动场地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首先,不仅充分利用了碗池背面的空间和全管式滑道1管壁外侧的空间,而且避免了两种运动场地分开建造时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大大的减小了运动场地整体的占地面积;其次,与两种运动场地分开建造相比,有效减小了建筑材料的使用量,简化了建造工序,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建造效率;最后,可以使运动场地同时具有全管式滑道1和碗池的使用功能,增加了运动场地的使用功能,使运动场地可以提供多种运动方式,满足了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支撑台2的外圈侧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坡面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坡面22的总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坡面22设置于支撑台2的内圈侧壁上,另一个第一坡面22设置于支撑台2的外圈侧壁上。在支撑台2的外圈侧壁上也设置第一坡面22,使支撑台2的外圈侧壁也可以供运动者使用,相当于进一步有效利用了全管式滑道1管壁外侧的空间,并且进一步增加了运动场地的使用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台2的外圈侧壁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坡面22,在此不作限制。

支撑台2的横截面与第一坡面22的交线为弧线或者直线。如图3所示,支撑台2的横截面与第一坡面22的交线为弧线,即第一坡面22为弧线型斜坡,弧线形斜坡可以让使用者体验到冲浪的感觉。如图4所示,支撑台2的横截面与第一坡面22的交线为直线,即第一坡面22为直线型斜坡,直线型斜坡更便于建造。当然,第一坡面22还可以为弧线型和直线型两种斜坡的组合,在此不作限制。

全管式滑道1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圆环形的内壁及内部空间用于供使用者运动。将全管式滑道1设置为圆环形,可以使其形成周向封闭的空间,从而提高了全管式滑道1的安全性能,有利于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为了便于使用者进出全管式滑道1,全管式滑道1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3。将开口3设置在全管式滑道1的两端,有利于使用者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出去,进行单向滑行,防止使用者在全管式滑道1发生相向碰撞,有利于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当然,在全管式滑道1的壁面上也可以设置开口3,供使用者在滑行过程中出入全管式滑道1。

为了便于对运动场地内的赛事情况进行观看,运动场地还包括看台5,看台5设置于支撑台2的内圈侧,并与支撑台2相分离;同时,全管式滑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观察口4,观察口4用于观察全管式滑道1的内部。需要指出的是,看台5的高度需要保证使位于看台5上的观众能够环视整个运动场,并且可以透过观察口4观察到全管式滑道1内部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扩大运动场地的观众容纳量,支撑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平台23,平台23位于滑道槽21的两侧,位于滑道槽21内圈侧的平台23上设置有观看点。当然,平台23上的观看点可以面向全管式滑道1,使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全管式滑道1内部的情况,提升观看效果,也可以面向碗池,使观众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碗池内的情况进行观看,满足多种用户需求。

具体地,看台5与支撑台2相对的一侧的边缘呈弧状,本实施例中弧状边缘的形状与全管式滑道1和支撑台2的形状基本一致,以便于观众对全管式滑道1内和支撑台2的第一坡面22上的情况进行观看。

进一步地,看台5与支撑台2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坡面51,第二坡面51可与支撑台2内圈侧壁上的第一坡面22相配合,从而形成纵向截面呈“U”型的碗池滑道,以增加碗池的使用功能,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滑行方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与第一坡面22一样,第二坡面51也为弧线型斜坡或者直线型斜坡中的至少一种。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