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928发布日期:2019-03-30 08:55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越来越紧缺,充分利用地下及地上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建筑大空间结构,设置后浇带以消除因地基基础、温度等原因产生的不利因素,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在地下室顶板未封闭前,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将形成悬挑构件。经过多年的施工经验,通常后浇带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梁板根部裂缝、梁板变形、后浇带处新老混凝土交接部位新混凝土外凸及漏浆、后浇带内杂物清除困难,混凝土夹渣等质量问题;同时传统后浇带施工工艺对模板、钢管占用量大、占用时间长,占用空间大妨碍其它工序施工。目前所用的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不经济、空间占用量大,安全隐患较大;钢筋混凝土支撑柱施工难度大、功效低、成本高;型钢支撑施工难度大、可再利用率小。

现有公告号为CN206902768U的一种后浇带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用的支撑钢管,焊接于支撑钢管下端的底座板,套装于支撑钢管上端的内丝套筒,旋拧于内丝套筒中的螺杆,以及焊接于螺杆上端的顶托板;内丝套筒的外径大于支撑钢管的内径,且其至少一端设置伸入支撑钢管内的导向环形部;内丝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转调节用的柄杆,底座板上设置多个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

但是上述提到的该后浇带可调式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缺陷:调节长度时需要转动内丝套筒,但由于内丝套筒设置于支撑钢管顶部,使用者需要攀爬至对应高度才能转动内丝套筒调节长度,浪费了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包括套杆,所述套杆内部设置有齿条杆,所述套杆高度为mm,所述齿条杆高度为mm,所述套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齿条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套杆靠近顶板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内部沿垂直方向设置有涡轮,所述套杆靠近涡轮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涡轮远离套杆的一端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涡轮通过连接口与齿条杆啮合,所述涡轮的转轴设置于与套杆mm 处相对的位置,所述蜗杆远离底板的一端伸出升降装置,所述蜗杆远离升降装置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摇把,所述摇把一端与蜗杆固定连接,所述摇把另一端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摇柄,所述摇柄沿垂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握住摇柄转动摇把,摇把带动蜗杆,蜗杆带动涡轮,由于涡轮与齿条杆啮合,齿条杆会由套杆内伸出,由于蜗杆可以带动涡轮,但涡轮带动不了蜗杆转动,所以齿条杆不会由于重力与压力而滑落,收回齿条杆时只需反向转动摇把与摇柄即可,由于涡轮设置于1500mm 高度,使得工作人员仅需正常站立摇动摇柄即可达到装置本身伸缩效果,不再需要攀爬。

优选的,所述套杆与齿条杆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底板形状为正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形更容易制作与搬运,正方形的底板更加稳固不易倾倒。

优选的,所述摇柄与摇把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摇柄形状为圆柱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在摇动摇柄时不必松手,圆柱形抓取更舒适。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沿垂直方向分别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撑板,所述三角支撑板的直角边与套杆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撑板有四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套杆更加稳固不易倾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握住摇柄转动摇把,摇把带动蜗杆,蜗杆带动涡轮,由于涡轮与齿条杆啮合,齿条杆会由套杆内伸出,由于蜗杆可以带动涡轮,但涡轮带动不了蜗杆转动,所以齿条杆不会由于重力与压力而滑落,收回齿条杆时只需反向转动摇把与摇柄即可,由于涡轮设置于1500mm高度,使得工作人员仅需正常站立摇动摇柄即可达到装置本身伸缩效果,不再需要攀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区示意图。

图中:1、套杆;11、连接口、2、齿条杆;3、底板;31、三角支撑板; 4、顶板;5、升降装置;6、涡轮;7、蜗杆;8;摇把;9、摇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包括套杆1,套杆1内部设置有齿条杆2,套杆1高度为1800mm,齿条杆2高度为1500mm,套杆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齿条杆2远离底板3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套杆1靠近顶板4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 5,升降装置5内部沿垂直方向设置有涡轮6,套杆1靠近涡轮6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11,涡轮6远离套杆1的一端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蜗杆7,蜗杆7与涡轮6啮合,涡轮6通过连接口11与齿条杆2啮合,涡轮6的转轴设置于与套杆1的1500mm处相对的位置,蜗杆7远离底板3的一端伸出升降装置5,蜗杆7远离升降装置5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摇把8,摇把8一端与蜗杆7 固定连接,摇把8另一端远离升降装置5的一侧设置有摇柄9,摇柄9沿垂直方向设置。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握住摇柄9转动摇把8,摇把8带动蜗杆7,蜗杆7 带动涡轮6,由于涡轮6与齿条杆2啮合,齿条杆2会由套杆1内伸出,由于蜗杆7可以带动涡轮6,但涡轮6带动不了蜗杆7转动,所以齿条杆2不会由于重力与压力而滑落,收回齿条杆2时只需反向转动摇把8与摇柄9即可,由于涡轮6设置于1500mm高度,使得工作人员仅需正常站立摇动摇柄9即可达到装置本身伸缩效果,不再需要攀爬。

套杆1与齿条杆2为形状圆柱形,底板3形状为正方形,圆柱形更容易制作与搬运,正方形的底板3更加稳固不易倾倒。

摇柄9与摇把8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摇柄9形状为圆柱形,使得工作人员在摇动摇柄9时不必松手,圆柱形抓取更舒适。

底板3顶部沿垂直方向分别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撑板31,三角支撑板31的直角边与套杆1固定连接,三角支撑板31有四个,使套杆1更加稳固不易倾倒。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