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5628发布日期:2019-06-22 01:1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基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



背景技术:

通讯基站铁塔适用于对通讯进行接收与发送信号的一种装置,包括信号发送接收装置、塔体、避雷针,有效的接收与发送信号,但是,在雷云天气时,基站铁塔只能对进行避雷,由于通讯基站铁塔高度过高,与风的面积接触大,大风易造成基站铁塔吹跨。

授权公告号为CN2041128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基站通讯信号发射塔,包括塔体、天线支架和避雷针,解决了生产和安装不方便、浪费资源、成本高且不能够整合多个运营商为一体的技术问题,但是现有的通讯基站铁塔在雷雨天气中,由于通讯基站铁塔高度过高,与风的面积接触大,大风易造成基站铁塔吹跨,同时,通讯基站铁塔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该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采用五组“正五边形”布置的升降气缸、定位盘相结合,有效的带动底盘上端的第一支架进行升降,增加了通讯基站铁塔升降的稳定性,避免了第一支架升降中产生晃动现象,采用Y-160M 电机与螺纹杆件相结合,有效的将第一支架进行升降,达到通讯基站铁塔高度调节的效果,适合各个地区通讯基站铁塔安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包括塔体支架、定位盘、第一支架和升降气缸,所述定位盘位于塔体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架位于定位盘的上端,所述塔体支架、定位盘、第一支架轴心共线,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焊接有底盘,所述塔体支架的内部均焊接有五组支撑架,五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五组升降气缸,五组所述升降气缸的上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底盘的下端面相焊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底盘相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下端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Y-160M电机,所述Y-160M电机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件,所述螺纹杆件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螺纹杆件的上端紧密贴合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位于第二支架的下端,所述载物板与第二支架相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塔体支架包括基座、骨架、固定架,所述骨架设置有五组,所述五组骨架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五组所述骨架的下端、均与基座相焊接,所述骨架的上端与定位盘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所述两组骨架的中部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呈“交叉”结构进行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靠近第一支架的一端焊接有五组第一固定杆,五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第一支架的下端相焊接,五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底盘的上端面相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呈“长针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五组信号支架,五组所述信号支架均分布在第一支架外壁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位于信号支架的下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五组支撑架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五组升降气缸,通过五组升降气缸,有效的带动底盘上端的第一支架进行升降,从而改变通讯基站铁塔的高度,此时,五组升降气缸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五组升降气缸在五组支撑架的作用下,五组升降气缸进行上升,五组升降气缸通过连接杆带动底盘进行上升,从而增加了第一支架的稳定性,避免了第一支架升降中产生晃动现象,同时,由于通讯基站铁塔的高度可进行调节,增加了通讯基站铁塔的通用性,适合各个地区通讯基站铁塔安装的使用。

2、该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第一支架位于定位盘的上端,通过塔体支架、定位盘、第一支架轴心共线,有效的增加了通讯基站铁塔升降的稳定性,此时,在定位盘的作用下,定位盘的内壁与第一支架进行紧密贴合,第一支架的升降时,从而对第一支架进行导向,保证了第一支架升降的稳定性。

3、该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Y-160M电机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载物板,通过Y-160M电机与螺纹杆件相结合,有效的将第一支架进行升降,此时,Y-160M 电机进行旋转,使螺纹杆件在底盘的内部螺纹连接,这时,螺纹杆件缓慢上升,带动载物板进行上升,由于载物板与第二支架相焊接,从而使第二支架进行升降,达到通讯基站铁塔高度调节的效果。

4、该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两组骨架的中部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通过五组骨架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有效的增加了塔体支架稳定性,此时,由于固定架呈“交叉”结构进行布置,从而对两组骨架进行固定,进而增加了塔体支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通讯基站铁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支架;101、基座;102、骨架;103、固定架;2、定位盘;3、第一支架;301、照明灯;4、信号支架;5、避雷针;6、第二支架;7、底盘;701、第一固定杆;702、第二固定杆;703、连接杆;704、升降气缸;705、支撑架;8、Y-160M电机;801、螺纹杆件;802、载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包括塔体支架1、定位盘2、第一支架3和升降气缸704,定位盘2位于塔体支架1的上端,第一支架3位于定位盘2的上端,塔体支架1、定位盘2、第一支架 3轴心共线,通过塔体支架1、定位盘2、第一支架3轴心共线,有效的增加了通讯基站铁塔升降的稳定性,此时,在定位盘2的作用下,定位盘2的内壁与第一支架3进行紧密贴合,第一支架3的升降时,从而对第一支架3进行导向,保证了第一支架3升降的稳定性,第一支架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架6,第一支架3 的下端焊接有底盘7,塔体支架1的内部均焊接有五组支撑架705,五组支撑架705 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五组升降气缸704,五组升降气缸704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五组升降气缸704的上端焊接有连接杆703,连接杆703的上端与底盘7 的下端面相焊接,连接杆703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二固定杆702,第二固定杆702的上端与底盘7相焊接,从而使底盘7与连接杆703连接稳定,通过五组升降气缸 704,有效的带动底盘7上端的第一支架3进行升降,从而改变通讯基站铁塔的高度,此时,五组升降气缸704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五组升降气缸704在五组支撑架705的作用下,五组升降气缸704进行上升,五组升降气缸704通过连接杆703带动底盘7进行上升,从而增加了第一支架3的稳定性,避免了第一支架3 升降中产生晃动现象。

进一步的,底盘7下端面的中心固定安装有Y-160M电机8,Y-160M电机8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件801,螺纹杆件801呈“螺纹状”结构,螺纹杆件801的上端紧密贴合有载物板802,载物板802位于第二支架6的下端,载物板802与第二支架6相焊接,通过Y-160M电机8与螺纹杆件801相结合,有效的将第一支架3进行升降,此时,Y-160M电机8进行旋转,使螺纹杆件801在底盘7的内部螺纹连接,这时,螺纹杆件801缓慢上升,带动载物板802进行上升,由于载物板802与第二支架6相焊接,从而使第二支架6进行升降,达到通讯基站铁塔高度调节的效果。

进一步的,塔体支架1包括基座101、骨架102、固定架103,骨架102设置有五组,五组骨架102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五组骨架102的下端、均与基座 101相焊接,骨架102的上端与定位盘2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两组骨架102的中部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3,固定架103呈“交叉”结构进行布置,通过五组骨架102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有效的增加了塔体支架1稳定性,此时,由于固定架103呈“交叉”结构进行布置,从而对两组骨架102进行固定,进而增加了塔体支架1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底盘7靠近第一支架3的一端焊接有五组第一固定杆701,五组第一固定杆701的上端与第一支架3的下端相焊接,五组第一固定杆701的下端与底盘7的上端面相焊接,此时,五组第一固定杆701将底盘7与第一支架3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底盘7与第一支架3连接的强度,进而增加了第一支架3升降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支架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针5,避雷针5呈“长针状”结构,此时,避雷针5有效的进行避雷,避免了雷击造成通讯基站铁塔设备造成烧毁,同时,避免造成人身危害。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五组信号支架4,五组信号支架4均分布在第一支架3外壁的上端,此时,五组信号支架4接收与发射通讯信号。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照明灯301,照明灯301位于信号支架4的下端,此时,照明灯301对周边环境进行照明,从而达到便捷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当对通讯基站铁塔件安装时,由于固定架103呈“交叉”结构进行布置,从而对两组骨架102进行固定,当对可改变高度的通讯基站铁塔进行升降时,首先,由于五组升降气缸704呈“正五边形”进行布置,五组升降气缸704在五组支撑架705的作用下,五组升降气缸704进行上升,五组升降气缸704通过连接杆703带动底盘7进行上升,然后,第二固定杆702的上端与底盘7相焊接,使底盘7与连接杆703连接稳定,五组第一固定杆701 将底盘7与第一支架3进行固定连接,增加了底盘7与第一支架3连接的强度,其次,在定位盘2的作用下,定位盘2的内壁与第一支架3进行紧密贴合,第一支架3的升降时,定位盘2对第一支架3进行导向,这时,通过Y-160M电机 8与螺纹杆件801相结合,将第一支架3进行升降,此时,Y-160M电机8进行旋转,使螺纹杆件801在底盘7的内部螺纹连接,螺纹杆件801缓慢上升,带动载物板802进行上升,由于载物板802与第二支架6相焊接,使第二支架6 进行升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