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5611发布日期:2019-05-21 21:5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装修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墙面装修的时候,工人一般是将腻子采用高压喷射到墙面后,然后人工用刮板进行刮平腻子,这种方法耗费腻子粉较多,且需要两人或是多人协同操作,在刮完腻子之后还需要采用电动打磨机进行打磨腻子,但现有电动打磨机电机同打磨头集中安装在一起,整体重量大,工人的手持负担较大,打磨工作辛苦,且刮腻子和打磨腻子的工具种类繁多,携带不方便。因此亟待研发一种既能够满足腻子电动刮打两用功能,且能够根据需要快速便捷的交替使用,并能够减轻工人手部的负担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刮腻子和打磨腻子的工具种类繁多,携带不方便且工人的手持负担较大,打磨工作辛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其包括一集成驱动组件以及一手持刮打部件;其中,所述手持刮打部件包括手持刮打盘,以及同轴可拆卸安装在手持刮打盘上的刮/打扇片;

所述集成驱动组件包括:

腻子填装桶,所述腻子填装桶内设有与腻子填装桶内径配合设置的挤压板,所述腻子填装桶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腻子填装桶的桶壁与挤压板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腻子填装桶相对设有液压缸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至手持刮打盘的出料管道;

腻子粉回收布袋,所述腻子粉回收布袋的回收口通过一回收管道连通至手持刮打盘,且所述回收管道上设有负压泵;

软轴电机,所述软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软轴与手持刮打部件的刮/ 打扇片同轴动力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持刮打盘的轴心设有一垂直于手持刮打盘的安装螺柱,所述安装螺柱与手持刮打盘之间轴承配合设置,所述刮/打扇片同轴套装在所述安装螺柱上,并通过一螺帽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软轴电机的软轴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安装螺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刮/打扇片包括一中心轴座以及绕中心轴座周向均匀分布的刮/打叶片,其中,所述中心轴座轴向内凹有螺帽锁紧槽,所述螺帽锁紧槽的底部设有同轴安装轴孔,所述螺帽锁紧槽的内径大于同轴安装轴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手持刮打盘的外缘朝向安装刮/打扇片一侧轴向延伸出护檐,所述护檐的轴向延伸宽度与刮/打扇片距离手持刮打盘的最大轴向距离一致。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道与回收管道的出料口与回收口均设置在手持刮打盘的护檐上。

优选的,所述刮/打扇片包括刮腻子扇片和打磨扇片,所述刮腻子扇片的叶片倾斜角度大于打磨扇片的叶片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手持刮打盘上还设有手持弯柄。

优选的,所述集成驱动部件设置在一底部设有万向轮的安装基座上。

优选的,所述集成驱动部件设置在一穿戴设备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其通过设置腻子填装桶、液压缸、软轴电机以及刮腻子扇片,形成刮腻子的自动输料及自动刮抹系统,通过设置腻子粉回收布袋、负压泵、软轴电机以及打磨扇片,形成打磨腻子的粉尘吸附回收及自动打磨系统,并将上述两套系统组合设置,满足腻子电动刮打两用功能,且能够根据需要快速便捷的交替使用,同时,通过软轴电机使得电机的主体部分与手持刮打部件分离,还进一步减轻工人手部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的手持刮打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一集成驱动组件以及一手持刮打部件1;其中,所述手持刮打部件1 包括手持刮打盘11,以及同轴可拆卸安装在手持刮打盘11上的刮/打扇片 12;

所述集成驱动组件包括:

腻子填装桶2,所述腻子填装桶2内设有与腻子填装桶2内径配合设置的挤压板21,所述腻子填装桶2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61穿过腻子填装桶2的桶壁与挤压板21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腻子填装桶2相对设有液压缸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至手持刮打盘11的出料管道22;

腻子粉回收布袋3,所述腻子粉回收布袋3的回收口311通过一回收管 31道连通至手持刮打盘11,且所述回收管31道上设有负压泵4;

软轴电机5,所述软轴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软轴与手持刮打部件1 的刮/打扇片12同轴动力传动连接。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解决现有技术中刮腻子和打磨腻子的工具种类繁多,携带不方便且工人的手持负担较大,打磨工作辛苦的问题,以及机组换向使感官舒适度减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其包括一集成驱动组件以及一手持刮打部件1。

所述手持刮打部件1包括手持刮打盘11,以及同轴可拆卸安装在手持刮打盘11上的刮/打扇片12;如图2所示,所述手持刮打盘11的轴心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上嵌设有活动轴承101,所述活动轴承101的外轴套与手持刮打盘11固定设置,内轴套与一垂直于手持刮打盘11的安装螺柱13固定设置,所述安装螺柱13与手持刮打盘11之间轴承配合设置。

所述刮/打扇片12包括一中心轴座121以及绕中心轴座121周向均匀分布的刮/打叶片122,其中,所述中心轴座121轴向内凹有螺帽锁紧槽102,所述螺帽锁紧槽102的底部设有直径小于螺帽锁紧槽102的内径的同轴安装轴孔,所述刮/打扇片12通过安装轴孔套装在所述安装螺柱13上,并通过一螺帽14锁紧固定。具体的,所述刮/打扇片12包括刮腻子扇片和打磨扇片,用户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在手持刮打盘11上安装刮腻子扇片或打磨扇片,所述刮腻子扇片的叶片倾斜角度大于打磨扇片的叶片倾斜角度,且刮腻子扇片的叶片表面是光滑的,打磨扇片的叶片表面是摩擦面。

为避免工人的手在拿握手持刮打部件1时,手指会不小心伸入到旋转的刮/打扇片12中,造成手部受伤的问题,如图2所示,所述手持刮打盘 11的外缘朝向安装刮/打扇片12一侧轴向延伸出护檐111,所述护檐111 的轴向延伸宽度与刮/打扇片12距离手持刮打盘11的最大轴向距离一致,通过设置护檐111将刮/打扇片12的四周进行圈围,从而避免工人手指被刮伤或绞伤的危险问题。进一步的,为便于工人拿握,所述手持刮打盘11 上还设有手持弯柄15。

如图1所示,所述集成驱动组件包括腻子填装桶2、腻子粉回收布袋3、负压泵4以及软轴电机5;所述腻子填装桶2内设有与腻子填装桶2内径配合设置的挤压板21,所述腻子填装桶2上设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61穿过腻子填装桶2的桶壁与挤压板21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腻子填装桶2相对设有液压缸的另一端设有连通至手持刮打盘11的出料管道 22,具体的,所述出料管道22的出料口221设置在手持刮打盘11的护檐 111上,并倾斜向外设置。当需要进行刮腻子工作时,工人启动液压缸工作,使液压缸的活塞杆61将腻子填装桶2中的腻子通过出料管道22挤压出来,自出料口221喷涂至墙体上。

所述腻子粉回收布袋3的回收口311通过一回收管31道连通至手持刮打盘11,具体的,所述回收管31道的回收口311设置在手持刮打盘11的护檐111上,同时,所述回收管31道上设有负压泵4,当需要进行打磨腻子工作时,工人启动负压泵4工作,通过回收口311将打磨产生的腻子粉尘吸附到腻子粉回收布袋3中,多余的空气自布袋的孔隙中溢出,从而防止腻子粉四处飞扬,提高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

所述软轴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软轴51与手持刮打部件1的刮/打扇片12同轴动力传动连接,具体的,所述软轴电机5的软轴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安装螺柱13固定连接,通过安装螺柱13带动刮/打扇片12转动,进行刮腻子或打磨腻子的工作。

所述集成驱动部件可以设置在一底部设有万向轮的安装基座上,由出料管道22和回收管31道以及软轴电机5的动力传递软轴51与手持刮打部件1连接,使安装基座跟随工人的移动一起移动,所述集成驱动部件也可以设置在一穿戴设备上,由工作人员穿背在背上,使集成驱动部件更加方便的跟随工人移动。

当需要进行刮腻子工作时,工人首先将刮腻子扇片安装至手持刮打部件1上,然后同时启动软轴电机5和液压缸工作,使液压缸的活塞杆61将腻子填装桶2中的腻子通过出料管道22挤压,并喷涂至墙体上,最后通过刮腻子扇片的旋转动作将腻子均匀的涂覆在墙体上。

当需要进行打磨腻子工作时,工人首先将刮腻子扇片拆卸下来,将打磨扇片安装至手持刮打部件1上,然后同时启动软轴电机5和负压泵4工作,通过打磨扇片对墙体上的腻子进行打磨,并通过回收口311将打磨产生的腻子粉尘吸附到腻子粉回收布袋3中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所述腻子电动刮打两用装置,其通过设置腻子填装桶2、液压缸、软轴电机5以及刮腻子扇片,形成刮腻子的自动输料及自动刮抹系统,通过设置腻子粉回收布袋3、负压泵4、软轴电机5以及打磨扇片,形成打磨腻子的粉尘吸附回收及自动打磨系统,并将上述两套系统组合设置,满足腻子电动刮打两用功能,且能够根据需要快速便捷的交替使用,同时,通过软轴电机5使得电机的主体部分与手持刮打部件1分离,还进一步减轻工人手部的负担。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