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969发布日期:2019-04-20 03:5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棉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



背景技术:

岩棉板,又称岩棉保温装饰板,是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经高温熔融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板,1981年6月量试成功岩棉板是一种新型的保温、隔燃、吸声材料。

岩棉板经过高温融熔加工成的人工无机纤维,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初始研制在建筑中是常见的应用类型多用于工业建筑应符合《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类型和基本要求》的规定。

岩棉板,又称岩棉保温装饰板,是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经高温熔融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板,1981年6月量试成功岩棉板是一种新型的保温、隔燃、吸声材料。

岩棉板经过高温融熔加工成的人工无机纤维,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初始研制在建筑中是常见的应用类型多用于工业建筑应符合《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类型和基本要求》的规定。

但是,随着岩棉板的推广使用,岩棉板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其防火性能不足的弊端,大幅限制了岩棉板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包括岩棉层、水泥砂浆层和保护网,岩棉层的前后侧端对称设有水泥砂浆层,水泥砂浆层的外侧端设有保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岩棉层包括若干竖丝岩棉条,所有的竖丝岩棉条之间是通过聚氨酯胶粘合在一起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水泥砂浆层选用水泥砂浆纸或水泥砂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保护网是选用钢丝网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保护网通过固定钉固定连接在岩棉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定钉是U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整体复合设计,便于工厂预制化生产,确保加工质量;且多层构造设计,强度大幅增强,防火性能大幅提升,完全满足防火要求,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岩棉层,101-竖丝岩棉条,2-水泥砂浆层,3-保护网,4-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金属网复合水泥布岩棉板,包括岩棉层1、水泥砂浆层2和保护网3,所述岩棉层1的前后侧端对称设有水泥砂浆层2,所述水泥砂浆层2的外侧端设有保护网3,所述保护网3通过固定钉4固定连接在岩棉层1上,所述固定钉4是U形结构,利用水泥砂浆层2提高整体的阻燃效果,提高防护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岩棉层1包括若干竖丝岩棉条101,所有的所述竖丝岩棉条101之间是通过聚氨酯胶粘合在一起的,所述水泥砂浆层2选用水泥砂浆纸或水泥砂浆布,所述保护网3是选用钢丝网制作而成,利用保护网3提高整个的刚性和防火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整体复合设计,便于工厂预制化生产,确保加工质量;且多层构造设计,强度大幅增强,防火性能大幅提升,完全满足防火要求,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