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留洞专用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883发布日期:2019-04-24 00:07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预留洞专用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预留洞专用套筒。



背景技术:

混凝土楼板在浇筑的时候,有时需要根据需要设置预留洞,即在进行浇筑之前将需要设置预留洞的位置预先设置上套筒,然后浇筑的时候套筒处即为预留洞处,传统的套筒存在两个弊端,首先混凝土凝固之后需要将套筒进行拆卸,由于传统的套筒为整体结构,其与整个凝固的混凝土形成了很牢固的结构,非常不易拆卸,其次,当拆卸完毕套筒之后,因为预留洞为穿管所用,需要往预留洞内穿插钢管等,穿上钢管之后需要在钢管的外表面与预留洞的内壁之间二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稳定钢管,传统套筒预留出来的预留洞与钢管之间进行二次浇筑的混凝土不够牢固,混凝土易发生发散性的流动,影响凝固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留洞专用套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套筒难以拆卸,费时费力,而且二次浇筑时由于混凝土的流动和发散性使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弊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留洞专用套筒,包括套筒盖和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由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分体拼接而成,所述分体包括用于拼接成套筒本体筒身的弧形板段和用于拼接成套筒本体端部封板的扇形板段,所述弧形板段的外壁上设有多道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所述扇形板段上设有多个用于通过螺栓与模板连接的通孔,所述扇形板段上还设有加强条,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加强条上,所述扇形板段与弧形板段分体式设置,所述扇形板段与弧形板段通过燕尾块和相适配的燕尾槽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盖包括圆形的盖体和连接在盖体侧面上的三个分体式的内壁段,三个所述内壁段组合形成的圆形外径等于筒身内径,所述内壁段上还设有凸板,所述内壁段与盖体之间通过卡块和卡槽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盖体借助于内壁段插入到所述筒身内实现封盖。

优选的,每个内壁段的下边缘还设有卡杆和卡爪,所述卡爪连接在卡杆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段靠近套筒盖的一端设有未设置凸起的光滑段。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段上布有凸起的为凸起段,所述凸起段的外径从凸起段与光滑段的连接端到凸起段的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凸起段从凸起段与光滑段的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筒身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加强条沿着所述扇形板段的半径方向分布。

优选的,每个扇形板段的圆心角处设有缺口,多个缺口组成位于封板中心的用于穿过与模板固定的螺栓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四周还设有圆环形的用于设置垫圈的第一垫槽,所述第一垫槽由分布于每个扇形板段上的分垫槽组成。

优选的,所述通孔沿着所述加强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通孔的周围设有环形的用于设置垫圈的第二垫槽,在所述第二垫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垫圈的螺丝穿过的孔眼。

优选的,所述套筒盖和套筒本体均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套筒在制作预留洞的过程中,采用分体式的结构,易进行拆卸,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且能够反复的重复使用,并且设有凸起,且半径逐渐变小,能够在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加强混凝土的凝固程度,底部设有加强条,进一步加强了强度,而且通过中心孔和通孔穿过螺栓连接模板,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弧形板段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套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套筒本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分解图;

图7为图4的分解图。

其中,1、套筒盖,2、分体,3、弧形板段,4、扇形板段,5、凸起,6、通孔,7、加强条,8、内壁段,9、光滑段,10、中心孔,11、第一垫槽,12、第二垫槽,13、孔眼,14、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留洞专用套筒,包括套筒盖1和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由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分体2拼接而成,所述分体2包括用于拼接成套筒本体筒身的弧形板段3和用于拼接成套筒本体端部封板的扇形板段4,所述弧形板段3的外壁上设有多道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5,所述扇形板段4上设有多个用于通过螺栓与模板连接的通孔6,所述扇形板段4上还设有加强条7,所述通孔6位于所述加强条7上,所述扇形板段4与弧形板段3分体式设置,所述扇形板段4与弧形板段3通过燕尾块和相适配的燕尾槽相互卡接。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套筒本体由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分体2组成,其之间是通过拼接完成的,当需要进行拆卸的时候其不是一个整体的结构,非常的易于拆卸,最重要的是沿轴向进行整体均分的,不是横向一段一段的进行分离的,且底部的封板也被均分,拆卸的时候更加易操作,再者在筒身的外壁上设有三角形的凸起5,这样在预留洞的内壁上也便形成了三角形的凹凸槽状结构,在二次浇筑的时候,此结构会阻止混凝土的流动,使混凝土进行比较稳定的凝固,通孔6用来通过螺栓连接模板进行固定,加强条7用来加强扇形板段4的强度,套筒盖1将套筒盖住,防止混凝土流入内部。

优选的,如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了套筒盖1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盖1包括圆形的盖体和连接在盖体侧面上的三个分体式的内壁段8,三个所述内壁段8组合形成的圆形外径等于筒身内径,所述内壁段8上还设有凸板14,所述内壁段8与盖体之间通过卡块和卡槽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盖体借助于内壁段8插入到所述筒身内实现封盖。效果在于,套筒盖1通过内壁段8插入到筒身内,这样内壁段8与筒身有一定的重合区域,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混凝土和灰尘等杂质进入,套筒盖1的设计首先是与套筒本体组合成一个整体,另一目的是在套筒本体与现浇混凝土干了之后,取出套筒本体之后,在混凝土楼板上的预留洞是个空洞,这时可以把套筒盖1放入空洞中,凸板14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以防止人工踢跑或建筑上层落入灰等异物。

优选的,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所述弧形板段3靠近套筒盖1的一端设有未设置凸起的光滑段9。光滑段9的作用是不参与混凝土的浇筑,也就是浇筑的时候光滑段9是伸出于被浇筑的混凝土之外的,也就是露出一截未被浇筑的筒身,这样在拆卸的时候更有利于进行拆卸,十分的方便。

优选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弧形板段3上布有凸起5的为凸起段,所述凸起段的外径从凸起段与光滑段9的连接端到凸起段的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凸起段从凸起段与光滑段9的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筒身的末端。其有益效果在于,逐渐变小的凸起段使预留洞的半径也逐渐的变小,这样在进行二次浇筑的时候从光滑段9一侧注入混凝土,可防止混凝土从另一侧流出,逐渐变小的半径能够对混凝土的发散性流动起到一定的束缚作用。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加强条7沿着所述扇形板段4的半径方向分布。加强条7也就是同材质的密度较大的条体,其能够加强扇形板段4的强度,并且沿着半径方向分布,使加强力度更均匀,分布更加合理。

优选的,如图3所示,套筒本体通过扇形板段4上的孔与模板进行连接,每个扇形板段4的圆心角处设有缺口,多个缺口组成位于封板中心的用于穿过与模板固定的螺栓的中心孔10,所述中心孔10四周还设有圆环形的用于设置垫圈的第一垫槽11,所述第一垫槽11由分布于每个扇形板段4上的分垫槽组成。中心孔10是由多个设置在扇形板段4上的缺口所围成的,穿过螺栓的时候能够将多个扇形板段4与模板进行固定,并且设有第一垫槽11,内置垫圈,垫圈与螺栓进行配合加大了挤压的面积和多个扇形板段4的整体稳定性,筒底的中心孔10也是定位孔,又是用于撬动扇形板段4的撬起孔,筒底在组合成整体后可以通过中心孔10迅速定位安装,在拆解时也可以通过中心孔10将底部撬起,使筒身可以轻易剥离,从凝固的混凝土中取出。

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套筒本体与模板的连接,在扇形板段4的加强条7上也设置了多个通孔6,所述通孔6沿着所述加强条7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通孔6的周围设有环形的用于设置垫圈的第二垫槽12,在所述第二垫槽12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垫圈的螺丝穿过的孔眼13。其设置有第二垫槽12,也是为了设置垫圈,从而加强挤压程度,并且还设有了孔眼13,以对垫圈进行定位。

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了,所述套筒盖1和套筒本体均为塑料材质。塑料属于较硬的材质不易变形,且材料成本低,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套筒在制作预留洞的过程中,采用分体式的结构,易进行拆卸,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且能够反复的重复使用,并且设有凸起,且半径逐渐变小,能够在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加强混凝土的凝固程度,底部设有加强条,进一步加强了强度,而且通过中心孔和通孔穿过螺栓连接模板,更加牢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