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楼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7388发布日期:2019-06-13 09:38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楼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收纳的移动式楼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房价的上升,人们对房屋的空间利用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中国专利局CN201710190549.5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复式户型住宅,包括有住宅,在所述住宅内设有一楼和二楼,在所述一楼和二楼之间设有收缩楼梯装置,所述收缩楼梯装置包括有设在墙体内的多个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长度由上而下依次递增,在所述滑动槽内分别设有楼梯级,在所述楼梯级上端面设有齿条,在所述楼梯级内侧的住宅内设有楼梯控制箱,在所述楼梯控制箱内设有能同时驱使楼梯级移动的变速齿轮组,所述变速齿轮组与齿条分别啮合,在所述楼梯控制箱上设有能驱使变速齿轮组转动的摇动把手。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楼梯能收纳隐藏从而增加一层空间的复式户型住宅。它所采用的收缩楼梯装置,其中的齿条,是从上至下逐级变长的,收纳起来仍然会占用很多空间,需要有很巧妙的结构来充分利用,主要是起到隐藏的作用。

为了提供房间的空间利用率,有必要开发出更为实用且有效的楼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房屋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纳起来的移动式楼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移动式楼梯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且长度逐个变小的若干个楼梯单元,所述的楼梯单元分别为一底端单元,一顶端单元,及设于底端单元与顶端单元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单元;所述楼梯单元为长方体状,顶面一侧的棱边处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上凸起,底面两侧的棱边处各设有一限位下凸起,二个限位下凸起之间形成下方相邻楼梯单元的限位上凸起沿横向活动的移动槽;所述楼梯单元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脚轮或侧板;所述底端单元的两端通过安装孔设有底端脚轮;所述中间单元、顶端单元的两端固定有中间侧板、顶端侧板,中间侧板、顶端侧板的下端设有中间脚轮、顶端脚轮。

进一步地,所述底端单元内设有用于固定其中一组底端脚轮的驱动轴,及与驱动轴传动联接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底端单元的电机,及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驱动轴传动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楼梯单元的顶面远于限位上凸起的另一侧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形成阶梯的L型边槽。

进一步地,与顶端单元相邻的楼板底面设有用于顶端单元的限位上凸起沿横向活动的楼板移动槽。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底面设有联接板,所述联接板的底面设有所述的楼板移动槽。

进一步地,与所述的底端脚轮、中间脚轮、顶端脚轮相接触的支撑面设有底端导轨槽、中间导轨槽、顶端导轨槽,以限制底端脚轮、中间脚轮、顶端脚轮的移动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开关,及与控制开关串联的收纳状态行程开关、打开状态行程开关;收纳状态行程开关、打开状态行程开关分别连接于电机的反转接脚、正转接脚;收纳状态行程开关、打开状态行程开关均由底端脚轮触发;近顶端单元的后端底端脚轮在收纳状态时所压触的底端导轮槽位置安装有所述的收纳状态行程开关;远顶端单元的前端底端脚轮在打开状态时所压触的底端导轮槽位置安装有所述的打开状态行程开关。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楼梯结构将其分为多个由脚轮支撑的楼梯单元,并利用限位上凸起和移动槽的配合关系,能由底端单元的移动实现整个楼梯结构的打开或收纳;使得楼梯在不需要时,可以快速收纳起来,从而增加了房间内的空间利用率,以用来会客或者健身等。进一步采用了电机作为动力,实现楼梯的电动收纳或电动打开。进一步采用了行程开关,实现极限位置时,电机自动关闭。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楼梯结构具体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打开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楼梯结构具体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收纳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楼梯结构具体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的楼梯单元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的底端单元的侧面示意图(包括电机在内);

图6为图1实施例中的中间单元的正面示意图(包括中间侧板);

图7为图1实施例中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楼梯单元 10A 底端单元

10B 顶端单元 10C 中间单元

11 限位上凸起 12 限位下凸起

13 移动槽 14 L型边槽

15 安装孔 21 底端脚轮

22 驱动轴 23 电机

24 减速器 25 链条

31 中间侧板 32 中间脚轮

80 控制电路 81 控制开关

82 收纳状态行程开关 83 打开状态行程开关

90 楼板底面 91 楼板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 1-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楼梯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且长度逐个变小的六个楼梯单元10,楼梯单元分别为一底端单元10A,一顶端单元10B,及设于底端单元10A与顶端单元10B之间的四个中间单元10C。

如图4所示,楼梯单元10为长方体状,顶面一侧的棱边处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上凸起11,底面两侧的棱边处各设有一限位下凸起12,二个限位下凸起之间形成下方相邻楼梯单元的限位上凸起11沿横向活动的移动槽13。在楼梯单元10的顶面远于限位上凸起11的另一侧设有一个用于形成阶梯的L型边槽14。楼梯单元10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15,用于安装脚轮或侧板。

如图5所示,底端单元10A的两端通过安装孔设有底端脚轮21;底端单元内设有用于固定其中一组底端脚轮21的驱动轴22,及与驱动轴22传动联接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底端单元10A的电机23,及与电机23输出端连接的减速器24,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链条25(或者同步带)与驱动轴22 传动联接。

如图6所示,中间单元10C的两端固定有中间侧板31,中间侧板31的下端设有中间脚轮32。顶端单元的结构与此相同,其两端固定有顶端侧板,顶端侧板的下端设有顶端脚轮。

如图7所示,采用了简单实用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80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开关81(比如三挡式旋钮开关),及与控制开关81的二个输出端分别串联的收纳状态行程开关82、打开状态行程开关83;收纳状态行程开关82、打开状态行程开关83分别连接于电机23(此为单相正反转的电机)的反转接脚、正转接脚。收纳状态行程开关82、打开状态行程开关83均由底端脚轮21触发,具体安装位置为:近顶端单元的后端底端脚轮在收纳状态时所压触的底端导轮槽位置安装有所述的收纳状态行程开关;远顶端单元的前端底端脚轮在打开状态时所压触的底端导轮槽位置安装有所述的打开状态行程开关。为了防止打开状态的底端单元移动(楼梯在使用过程需要有稳定性),在与底端脚轮接触的支撑面上,设有可以横向坚立起来的挡杆(图中未示出),以限制底端脚轮回退。挡杆在不需要使用时,横向放倒,嵌入于支撑面设有的挡杆槽内。

进一步地为实现顶端单元的收纳,如图1所示,在与顶端单元相邻的楼板底面90设有用于顶端单元的限位上凸起沿横向活动的楼板移动槽91。

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楼板底面设有联接板,联接板的底面加工出所需要的楼板移动槽。

于其它实施例中,为了移动时,方向不发生偏离,可以在底端脚轮、中间脚轮、顶端脚轮相接触的支撑面设有底端导轨槽、中间导轨槽、顶端导轨槽,以限制底端脚轮、中间脚轮、顶端脚轮的移动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楼梯结构将其分为多个由脚轮支撑的楼梯单元,并利用限位上凸起和移动槽的配合关系,能由底端单元的移动实现整个楼梯结构的打开或收纳;使得楼梯在不需要时,可以快速收纳起来,从而增加了房间内的空间利用率,以用来会客或者健身等。进一步采用了电机作为动力,实现楼梯的电动收纳或电动打开。进一步采用了行程开关,实现极限位置时,电机自动关闭。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