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869发布日期:2018-11-16 20:3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为了达到对建筑物节能、降噪等性能的要求,通常是在已经浇筑或砌筑的墙体表面通过膨胀螺丝固定保温层,然后在保温层的外表面依次抹底层聚合物砂浆、埋帖网格布、抹面层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温层的保护层。由于现有技术中保护层的聚合物砂浆均是抹于保温层上的,并且保护层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mm、不大于6mm,因此保护层极容易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从而无法起到保护保温层的作用,进而也就无法避免火灾的发生。另外,即使保护层不发生破坏,保护层的厚度较薄,也难以将燃烧的火与保温层隔断,从而也无法起到保护保温层,也就无法避免火灾的发生。

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墙体保温层,避免火灾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以有效的保护墙体保温层,避免火灾的发生。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包括:保温层、保护层外网、插丝和定位装置;所述插丝穿装于所述保温层,并且所述插丝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保护层外网的一侧;所述定位装置固定于所述插丝上,并且位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保护层外网之间;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定位装置接触,并且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保护层外网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装置为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穿装并固定于所述插丝。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片为网片。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插丝的外表面部分或全部包裹有注塑层。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与所述保护层外网相对一侧的插丝注塑有插钉,所述插钉的插管包裹所述插丝,所述插钉的接触片位于所述插管靠近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定位装置卡紧所述保温层。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插管的外侧具有与所述插管外壁呈一定角度的倒刺。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插钉为注塑尼伦插钉。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装置靠近所述保护层外网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保护层外网的钢丝卡于所述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凹槽为十字交叉凹槽,所述保护层外网的十字钢丝卡于所述十字交叉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保护层外网之间浇筑混凝保护层。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包括:保温层、保护层外网、插丝和定位装置;所述插丝穿装于所述保温层,并且所述插丝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保护层外网的一侧;所述定位装置固定于所述插丝上,并且位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保护层外网之间;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定位装置接触,并且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保护层外网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穿过保温层的插丝与墙体钢筋固定,所以与插丝固定的保护层外网可以承受较大的力,因此可以承受保护层外网与保温层之间浇筑的较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例如50m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带来的重力,压力等,并且较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还具有不易破坏、较好的阻隔了燃烧的火与保温层接触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保温层,避免火灾的发生的功能。

附图说明

当连同附图阅读时,通过参考后面对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最佳地理解本申请以及优选的使用模式和其进一步的目的及优点,其中附图包括: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的俯视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包括:保温层3和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

其中,在建筑工程领域,墙体保温层3通常采用聚苯乙烯挤塑板、酚醛泡沫板等板材保温材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温层3不限于聚苯乙烯挤塑板、酚醛泡沫板等保温板材,只要能达到对建筑外墙保温效果的保温层均可。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的立体图。

也可以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包括:保护层外网5、插丝2和定位装置4。

其中,保护层外网5可以是不同规格的钢丝网片,例如:可以是10×10×0.6的钢丝网、40×40×0.9的钢丝网等。

插丝2穿装于保温层3,并且一端固定于保护层外网5的一侧,另一端与绑扎好的墙体钢筋1固定。例如:插丝2是钢丝、钢钉等金属构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保护层外网5和墙体钢筋1固定。为了减少通过插丝2向外传递热量,避免建筑物出现冷桥现象,可以在钢丝插丝2的外表面包裹注塑层,该种情况可以是通过绑扎的方式与保护层外网5和墙体钢筋1固定;还可以在钢丝插丝2靠近墙体的一侧包裹注塑层,该种情况由于靠近保护层外网5的一侧为插丝2,即靠近保护层外网5的一侧的插丝2为金属材质,则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保护层外网5固定,而通过绑扎的方式与墙体钢筋1固定。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插丝2外侧包裹的注塑层材质为尼伦材料。

定位装置4固定于插丝2上,并且设置于保温层3与保护层外网5之间,以保证保温层3与保护层外网5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根据消防验收的标准可以设置为保温层3与保护层外网5之间的距离为50mm,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数值的预定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预定距离的数值。为了保证保温层3与保护层外网5之间有预定的距离,可以是定位装置4有预定厚度,通过预定的厚度限定保温层3与保护层外网5之间有预定的距离。或者定位装置4靠近保护层外网5的一侧具有向内凹的凹槽,保护层外网5的钢丝卡于凹槽内,以限定保护层外网5的位置,避免保护层外网5发生移动。优选的,如图4所示,在定位装置4上设置的凹槽为十字交叉凹槽41,将保护层外网5交叉的十字钢丝卡于十字交叉凹槽41内。当然定位装置4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只要能达到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即可。

另外,定位装置4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作为举例,定位装置4可以是定位片,每个插丝2上固定一个相应的定位片,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的定位片;也可以是金属的定位片,该金属定位片直接焊接在插丝2上。作为又一个例子,定位装置4可以是定位螺母,该定位螺母是在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与保温层3之间安装时,拧在插丝2上的,在该种方式中,也是一根插丝2与一个相应的定位螺母固定。作为另一实施例,定位装置4可以是定位网片,该定位网片可以是和保护层外网5相同的钢丝网片,插丝2可以通过焊接或绑扎的形式与定位网片固定,在该种方式中,可以是多个插丝2与一个定位网片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保护层外网5、插丝2和定位装置4)可以是在工厂加工的固定好的整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将分体式结构各构件在施工现场焊接、绑扎固定。在施工中,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的插丝2插入保温层3,将定位装置4固定于插丝2伸出保温层3的一侧,然后将保护层外网5固定于插丝2伸出保温层3的一侧的端部,将插丝2的另一端固定于墙体钢筋1上。

待将保温层3、墙体保温保温层骨架均固定安装好后,开始向墙体钢筋1处浇筑混凝土。待墙体混凝土浇筑后,还可以向保温层3和保护层外网5之间浇筑混凝保护层(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向保温层3外侧浇筑混凝土保护层,将保护层外网5浇筑于混凝土保护层内部。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穿过保温层的插丝2与墙体钢筋1固定,所以与插丝2固定的保护层外网5可以承受较大的力,因此可以承受保护层外网5与保温层3之间浇筑的较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例如50m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带来的重力,压力等,并且较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还具有不易破坏、较好的阻隔了燃烧的火与保温层接触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保温层,避免火灾的发生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阅图3和图5,保温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构件骨架还可以设置插钉6。作为举例,可以是在插丝2靠近墙体的一侧注塑形成插钉6,插钉6具有插管62,插管62即是包裹在插丝2外侧的注塑层,为了保证插管62能够和浇筑的墙体混凝土稳定固定,还可以在插管62的外侧设置与插管62的外壁呈一定角度的倒刺63,倒刺63反着插管62插入墙体钢筋的方向延伸。

为了保证保温层3具有较为固定的位置,防止浇筑墙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压力造成保温层3的位置变化,还可以在插钉6靠近保温层3的一侧设置接触片61,将接触片61与定位装置4卡紧保温层3。为了保证墙体钢筋1具有预定的钢筋保护层,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保温层3靠近墙体钢筋1的侧面与墙体钢筋1的外侧面(朝向保温层3的侧面)具有预定的距离,优选可以是30mm、40mm等,该预定的距离就是墙体钢筋1的钢筋保护层。

优选的,虽然当前实用新型参考的示例被描述,其只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对实施方式的改变,增加和/或删除可以被做出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

这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上面描述和相关联的附图中呈现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里记载的本申请的很多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因此,应该理解,本申请不限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旨在将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尽管在这里采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仅在一般意义和描述意义上使用它们并且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而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