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3441发布日期:2019-05-31 20:34阅读:1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排水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沟。



背景技术:

天沟是落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指屋面排水的沟槽,俗称檐沟。天沟还有U型和K型天沟之分,其中以U型天沟较为常用,并且普遍应用在大型钢结构屋面的防水结构中。但是,在遇到瞬间暴雨天气时,由于雨水瞬间大量汇集到天沟内,因此天沟所承受的压力瞬间增大,而天沟通常是沿着屋檐通常设置,因此,当大量雨水汇集到天沟内时,天沟很有可能发生扭曲、变形、歪斜等现象使得天沟十分不稳定,进而可能会影响天沟的排水效果,产生雨水积存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沟,其优点是通过设置的肋板,能够增强天沟本体的支撑强度,避免天沟本体发生扭曲、变形、歪斜等现象,通过设置的防水层,能够减少水流渗漏的风险,从而使保温板的保温效果较好,延长天沟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天沟,包括天沟本体,所述天沟本体沿着屋檐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所述天沟本体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相互平行两侧边的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有固定板,所述天沟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天沟本体相适配的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的设置,能够将两侧板之间连接在一起,进而能够增强天沟本体的承载强度,避免天沟本体产生扭曲变形,延长天沟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以及侧板上设置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外壁包覆有第一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保温板,能够避免出现冷桥现象,对楼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一防水层能够避免雨水等渗漏到保温板以及楼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天沟本体沿着竖直方向的截面呈“U”形,所述肋板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以及垂直于底板竖直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天沟本体的下侧内壁上,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天沟本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肋板沿着竖直方向的截面呈“U”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与天沟之间紧密贴合,能够更好的增强天沟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肋板为扁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钢的菱角清楚,两侧边垂直度好,角清,边部表面质量好,在设置保温层以及防水层时能够更加紧密的与肋板相贴合,提高保温性以及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加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过多,全部聚集在天沟本体时,通过设置的加筋板,能够增强天沟本体的支撑强度,防止天沟本体在承重过大时产生扭曲、歪斜等现象,提高天沟本体的稳定性,延长天沟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为矩形口,所述出水口的内壁处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着竖直方向的截面呈“L”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出水口处流下时,若水流量过大,会对出水口处造成一定的冲击,加强板的设置,能够增大出水口处底板的强度,避免天沟本体产生歪斜、扭曲、变形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出水口处流下时,水可能会渗进保温层内,从而降低了保温性能,通过设置的第二防水层,能够将水抵挡在加强板的外面,避免水渗入到保温层内,减少渗漏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肋板的宽度为150mm~2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过窄,其起到的加强作用较小,肋板过宽,会影响水的流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的肋板,能够增强天沟本体的支撑强度,避免天沟本体发生扭曲、变形、歪斜等现象,通过设置的防水层,能够减少水流渗漏的风险,从而使保温板的保温效果较好,延长天沟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体现出水口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天沟本体;11、底板;12、侧板;13、固定板;14、出水口;2、肋板;3、保温板;31、第一防水层;4、加筋板;5、加强板;51、第二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天沟,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连接在屋檐上的天沟本体1,天沟本体1沿着屋檐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天沟本体1沿着竖直方向的截面呈“U”形。天沟本体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以及固定连接在底板11相互平行两侧边的侧板12,侧板12竖直设置,在两侧板12远离底板11的一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用于和屋檐固定连接。

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瞬间大量汇集到天沟内,天沟所承受的压力瞬间增大,天沟很有可能发生扭曲、变形、歪斜等现象,因此,在天沟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天沟相适配的肋板2,肋板2沿着竖直方向的截面呈“U”形,该实施例中肋板2采用为宽度为150mm~200mm的扁钢,扁钢的垂直度较好,边部质量好,能够更好的和天沟本体1相贴合。

肋板2能够将两侧板12之间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强天沟本体1的承载强度,避免天沟本体1产生扭曲、变形,确保天沟本体1的安全性,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排出,延长天沟本体1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一种天沟,如图2和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底板11和侧板12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板3,保温板3位于肋板2的两侧,在保温板3上还包覆有第一防水层31,第一防水层31与保温板3以及天沟本体1紧密贴合,使得肋板2在增强天沟本体1强度的情况下,并不会对保温层和第一防水层31造成损坏,避免水渗漏,同时增强保温板3的保温性能,对楼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天沟本体1的刚性,在固定板13和侧板1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加筋板4,从而进一步增强天沟本体1的支撑强度,防止天沟本体1在承重过大时产生扭曲、歪斜等现象,提高天沟本体1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底板11上开设有出水口14,用于将积存在天沟本体1的雨水排出。出水口14沿着水平方向的截面呈矩形,出水口14贯穿底板11、保温板3以及第一防水层31,在出水口14的四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加强板5沿着竖直方向的截面呈“L”形。当水流从出水口14处流下时,若水流过大,会对出水口14造成一定的冲击,加强板5的设置,能够增强出水口14处的整体强度。

当水从出水口14处流下时,水可能会渗入保温层内,因此,在加强板5的外壁上包覆有第二防水层51,第二防水层51能够将水流抵挡在加强板5的外边,同时避免水流渗入到保温层内,减少渗漏风险。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