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合成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7969发布日期:2019-06-05 21:5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合成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预制房单元建造的建筑,可应用于多层或高层的住宅或办公楼。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住宅或办公楼、尤其是高层建筑通常都是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来建造的,但这种传统现浇结构的建筑不仅施工工序烦杂,施工周期长,耗费人工,质量难以统一,而且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和极大的噪声和沙尘污染,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干扰。

为此,现在的建筑物也开始逐渐采用预制梁、半预制楼板、甚至预制阳台、预制卫生间和预制厨房等预制单元来加快和简化施工过程,这种建筑方式确实减少了一部分现场施工作业量,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和减少人工,但是这种建筑的剪力墙、结构墙、外墙、梁、柱等构件仍需采用现浇混凝土的结构,并且预制卫生间和预制厨房等预制单元的墙体采用半预制墙,与相邻单元采用现浇结构结合在一起,因此现场施工作业量仍然很大,无法更进一步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木方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多个预制房单元来建造、能极大地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的组装合成建筑。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多个预制房单元,所述预制房单元一体化预制有顶板、底板墙体,全部或部分预制房单元还一体化预制有承重结构墙或柱;该预制房单元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预制房单元的承重结构墙或柱底部设有半预制连接口;

所述半预制连接口连通至预制房单元的底面和侧壁,其内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下一层预制房单元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插入该半预制连接口内并与其内部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通过在所述半预制连接口内灌注混凝土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

某一层预制房单元的底板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的顶板之间设有现浇混凝土夹层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该现浇混凝土夹层内的钢筋与所述下一层预制房单元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

所述半预制连接口的开口设在预制房单元的外侧壁,其内壁上设有齿形咬合面。

所述半预制连接口内的预留外露钢筋包括竖向钢筋和横向箍筋,所述预制房单元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包括垂直钢筋和水平钢筋。

所述预制房单元的混凝土体积占整个建筑的混凝土体积的80%以上。

所述预制房单元内预埋有水电线管,表面预设有装饰面层。

所述预制房单元的顶部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边。

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之间安装有竖向密封条,上下相邻的预制房单元之间安装有水平密封条。

某一层预制房单元的底板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顶部的现浇混凝土夹层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板以及与该承载板相同高度的水泥砂浆层。

所述预制房单元的顶板厚度为60-90毫米,所述底板的厚度为60-90毫米,所述现浇混凝土夹层的厚度为90-140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合成建筑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半预制连接口内连接上下层预留钢筋并浇灌混凝土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通过上、下层预制房单元之间的现浇混凝土夹层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连接在一起,预制房单元一体化预制有顶板、底板、墙体和承重结构墙或柱,施工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质量更能统一,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大大缩短了工期,可在建筑的中央区域与侧厢区域并行建设,甚至可将工期缩短33%,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并能最大限度避免了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2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3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4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5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6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7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8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9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9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10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步骤11的示意图;

图13为所述半预制连接口2处的竖向剖视图;

图14为所述半预制连接口2处的横向剖视图;

图15为同一层相邻两个预制房单元1相接处的示意图;

图16为所述预制房单元1的竖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合成建筑主要由多个预制房单元1组装而成,该预制房单元1可以是厨房、卫生间、客厅、饭厅、卧室、储物间等。如图16所示,该预制房单元1整个在工厂预制而成,一体化预制有顶板11、底板12和墙体13等,根据结构设计的需要,预制房单元1还可以一体预制有承重结构墙或柱15,还可以进一步预设有门、窗等构件,预制房单元1内还预埋有水电线管等。该预制房单元1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预制房单元1的承重结构墙或柱15底部预设有半预制连接口2。

如图4所示,所述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包括垂直钢筋81和水平钢筋82等,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半预制连接口2连通至预制房单元1的底面,并且在预制房单元1的侧壁开口。该半预制连接口2内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包括竖向钢筋84和横向箍筋85。在建筑的施工现场将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预留的垂直钢筋81插入半预制连接口2内并与其内部的竖向钢筋84和横向箍筋85绑扎连接,在该半预制连接口2处搭建模板后通过在所述半预制连接口2内现浇混凝土21将相邻的上、下层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

为了避免要在室内浇灌混凝土而破坏室内装修,方便在工厂时一体化地完成室内装修,提高整体预制率,并且为了避免因内壁开口而导致单元底板与墙壁产生断口,不利于生产及运输,该半预制连接口2开口于预制房单元1的外侧壁。另外,为了增加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21之间的结合力,所述半预制连接口2的内壁上设有齿形咬合面,并且较佳的实施例是,该半预制连接口2的内壁做成斜面,可增加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力。

如图11、图13和图16所示,某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底板12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顶板11之间设有现浇混凝土夹层3将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连接在一起,该现浇混凝土夹层3内设有现场绑扎的钢筋10并与所述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例如水平钢筋82绑扎连接在一起。

所述预制房单元1的顶部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边16,方便在预制房单元1的顶部浇筑混凝土,本实施例中,该凸边16的高度等于现浇混凝土夹层3的厚度。

如图16所示,某一层预制房单元1的底板12与下一层预制房单元1顶部的现浇混凝土夹层3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板5以及铺设有水泥砂浆层6。承载板5可采用金属垫片,用于支承预制房单元1。所述水泥砂浆层6用于填补铺平预制房单元1顶部,其厚度与该承载板5的高度相同。

根据预制房单元1的跨度尺寸,其顶板11厚度为60-90毫米,底板12的厚度为60-90毫米,所述现浇混凝土夹层3的厚度为90-140毫米。本实施例中,顶板11厚度为70毫米,底板12的厚度为70毫米,现浇混凝土夹层3的厚度为125毫米,水泥砂浆层6的厚度为10毫米。

如图15所示,同一层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之间安装有竖向密封条41用于密封两预制房单元1之间的接缝,防止雨水等进入接缝内,该竖向密封条41设置在靠近预制房单元1最外部处,预制房单元1外壁面可在此处设置竖向凹槽17用于安装竖向密封条41,预制房单元1的外表面18可以预先在工厂做装饰处理,既可以做成清水混凝土表面,也可以做成油漆面或贴瓦。

如图13,上下相邻的预制房单元1之间安装有水平密封条42,该水平密封条42主要密封在承重结构处,设有内外两道,可防止半预制连接口2内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往外泄露。上述竖向密封条41和水平密封条42可采用橡胶、塑胶等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合成建筑的预制率超过80%,也就是说,所述预制房单元1的混凝土体积占整个建筑的混凝土体积的80%以上,远远大于现有的建筑结构。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预制房单元1表面还可以预设有装饰面层,装修部分的90%都可以在工厂内预制,室内预装修包括:客厅、饭厅、房间内预先批荡,现场只需直接进行扇灰、油漆工序;地面安装瓷砖、踢脚线;厨房内墙身、地面粘贴瓷砖,安装橱柜,星盆,煤气灶,相关喉管;厕所内墙面、地面粘贴瓷砖,安装浴缸,马桶,洗手盆,肥皂盒,镜柜,相关喉管等;此外,门槛,门框,铝窗,玻璃,外墙面装修全部都可以在工厂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1所示,在下层建筑浇筑好达到足够强度后在下层建筑顶部的指定位置放置承载板5,该些承载板5用于承托即将安装的预制房单元1;

2. 如图2所示,在即将安装预制房单元1处除了承重结构墙或柱15以外的位置铺设足量的水泥砂浆形成水泥砂浆层6;

3. 如图3所示,在设计位置安装水平密封条后,将含有结构墙或柱15的预制房单元1吊装至下层建筑顶部的设计位置,使下层建筑顶部的预留垂直钢筋81插入该预制房单元1底部的半预制连接口2内;

4. 如图4所示,在所述预制房单元1与同一层预制房单元1相邻接的一面安装竖向密封条41;

5. 如图4和图5所示,重复上述步骤2-4将下一个预制房单元1吊装至设计位置;

6. 如图6所示,将预制房单元1底部半预制连接口2内的预留外露钢筋(包括竖向钢筋84和横向箍筋85)与下层建筑顶部预留的垂直钢筋81搭接绑扎在一起,在该半预制连接口2处搭建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待现浇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后撤去模板;

7. 如图7所示,在下层建筑顶部即将安装不含承重结构墙或柱15的预制房单元1'处铺设足量的水泥砂浆形成水泥砂浆层6;

8. 如图8所示,将不含承重结构墙或柱15的预制房单元1'吊装至下层建筑顶部的设计位置

9.根据施工需要,可以如图9所示,在当前施工层的所述预制房单元1内安装多根竖向的支承柱9以支撑该预制房单元1的顶板11,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做室内装修的情况;如果要做室内装修,则如图10所示,当前施工层的预制房单元1内不加支承柱9;

10. 如图11所示,在当前施工层的预制房单元1顶部绑扎钢筋83并将钢筋83与该预制房单元1顶部预留外露钢筋如水平钢筋82绑扎连接在一起,将水电线管、灯箱、预埋件等固定于钢筋等;

11. 如图12所示,在绑扎好钢筋的所述预制房单元1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夹层3。

重复以上步骤1-11即可完成另一层建筑的施工。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合成建筑采用超高的预制率,装修部分也可以绝大部分在工厂内完成,同时建筑的中央区域与侧厢区域可并行建设,建筑一个标准层的施工工期可从以往采用部分预制单元的6天缩短至4天,工期可缩短33%,而且施工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质量更能统一,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并能最大限度避免了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