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5382发布日期:2019-06-26 00:4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木复合结构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进步,钢木复合建筑结构节点呈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对于边柱、角柱上连接节点,需要连接的构件较高,因而对节点处的连接构件刚度要求非常高。此外,过于密集的节点连接方式使得实际使用中出现了施工操作空间小、螺栓开孔位置冲突、锚固力度不够、节点传力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限制了新节点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以解决节点传力不均衡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包括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套筒、两个钢木复合工字梁,所述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和所述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套筒及两个所述钢木复合工字梁连接,所述连接套筒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的底部转角位置,两个所述钢木复合工字梁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连接套筒上,两个所述钢木复合工字梁的工字梁上翼缘分别与所述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的上剪力墙一、上剪力墙二对应设置,所述上剪力墙二垂直固定于所述上剪力墙一一端。由于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和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通过连接套筒和钢木复合工字梁进行连接,且连接套筒侧壁上连接两个相互垂直的钢木复合工字梁,适用于建筑结构中拐角位置处的连接需求,适应性较强,且节点传力均衡、施工操作空间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剪力墙一还包括上钢管立柱一、多个上水平钢骨一及上外围木材结构一,所述上剪力墙二包括上钢管立柱二、多个上水平钢骨二及上外围木材结构二,所述上钢管立柱一、所述上钢管立柱二及所述转角上钢管立柱平行设置,所述上水平钢骨一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钢管立柱一和所述转角上钢管立柱上,所述上水平钢骨二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钢管立柱二和所述转角上钢管立柱上,所述上剪力墙一、所述上剪力墙二的周向外围分别设有所述上外围木材结构一、所述上外围木材结构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筒包括钢管节、两个梁连接板及两个柱连接板,所述钢管节的上端、下端分别设有所述柱连接板,所述钢管节的侧面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所述梁连接板,两个所述梁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两个所述梁连接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钢木复合工字梁的一端,两个柱连接板分别连接所述转角上钢管立柱、所述转角下钢管立柱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木复合工字梁包括工字梁上翼缘、工字梁下翼缘及工字梁腹板,所述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的下端设有多个上锚固螺栓,通过上锚固螺栓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工字梁上翼缘及上部的所述柱连接板对应位置,用螺母进行安装固定,所述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的上端设有多个下锚固螺栓,通过下锚固螺栓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工字梁下翼缘及下部的所述柱连接板对应位置,用螺母进行安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钢管立柱一、所述上钢管立柱二对应位置的所述钢木复合工字梁内设有竖向的加肋板,所述加肋板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工字梁上翼缘、所述工字梁下翼缘内表面连接。由于设有加肋板,可以防止工字梁上翼缘、工字梁下翼缘受力变形,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木复合工字梁的外表面上设有工字梁翼缘覆板。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和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且连接套筒侧壁上连接两个相互垂直的钢木复合工字梁,适用于建筑结构中拐角位置处的连接需求,适应性较强,且节点传力均衡、施工操作空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去除一侧外围木材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剪力墙一、钢木复合工字梁、下剪力墙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木复合工字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1-上剪力墙一、111-转角上钢管立柱、112-上钢管立柱一、113-上水平钢骨一、114-上外围木材结构一、12-上剪力墙二、121-上钢管立柱二、122-上水平钢骨二、123-上外围木材结构二、2-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1-转角下钢管立柱、3-连接套筒、31-钢管节、32-梁连接板、33-柱连接板、4-钢木复合工字梁、41-工字梁上翼缘、42-工字梁下翼缘、43-工字梁腹板、44-工字梁翼缘覆板、5-加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一种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包括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连接套筒3、相互垂直的两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与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上下对应设置,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和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之间通过连接套筒3及两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连接,连接套筒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的底部转角位置,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与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结构相同,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包括上剪力墙一11、上剪力墙二12,上剪力墙一11与上剪力墙二12垂直设置,上剪力墙一11、上剪力墙二12的周向外围分别设有上外围木材结构一114、上外围木材结构二123,上剪力墙一11与上剪力墙二12共用转角上钢管立柱111。其中,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匹配的锚固螺栓及螺母。

上剪力墙一11包括转角上钢管立柱111、上钢管立柱一112、多个上水平钢骨一113,上钢管立柱一112与转角上钢管立柱111平行设置,上水平钢骨一1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钢管立柱一112、转角上钢管立柱111上,多个上水平钢骨一113上下均布设置。上剪力墙二12包括上钢管立柱二121、多个上水平钢骨二122,上钢管立柱二121与转角上钢管立柱111平行设置,上水平钢骨二1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钢管立柱二121、转角上钢管立柱111上,多个上水平钢骨二122上下均布设置,上水平钢骨一113与上水平钢骨二122相互垂直设置。同样的,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包括下剪力墙一、下剪力墙二、下外围木材结构一及下外围木材结构二。下剪力墙一包括下钢管立柱一、转角下钢管立柱21、多个下水平钢骨一,下剪力墙二包括下钢管立柱二、多个下水平钢骨二。其中,上钢管立柱一112、转角上钢管立柱111、上钢管立柱二都为方形钢管立柱。

请参阅图5,连接套筒3包括钢管节31、两个梁连接板32及两个柱连接板33,钢管节31的上端、下端分别设有柱连接板33,钢管节31的侧面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梁连接板32,两个梁连接板32相互垂直设置,两个梁连接板32分别连接两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的一端,两个上下设置的柱连接板33分别连接转角上钢管立柱111下端、转角下钢管立柱21上端。转角上钢管立柱111下端、转角下钢管立柱21上端分别焊接有上锚固螺栓、下锚固螺栓,将上锚固螺栓、下锚固螺栓分别安装固定在上下两个柱连接板33上,并用螺母固定,将连接套筒3分别与转角上钢管立柱111、转角下钢管立柱21安装固定,两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一端分别与两个梁连接板32通过螺栓及螺母进行安装固定。

请参阅图6,钢木复合工字梁4包括工字梁上翼缘41、工字梁下翼缘42、工字梁腹板43、工字梁翼缘覆板44,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的下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工字梁上翼缘41对应位置上,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的上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工字梁下翼缘42对应位置上,两个工字梁腹板43一端分别安装在对应位置的两个梁连接板32上。工字梁上翼缘41、工字梁下翼缘42除与上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1、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安装位置外,其余区域表面都设有工字梁翼缘覆板44,具体的,上钢管立柱一112、上钢管立柱二121下端分别设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上焊接有向工字梁上翼缘41方向设置的上锚固螺栓,通过上锚固螺栓穿过工字梁上翼缘41的对应位置后用螺母固定,实现上钢管立柱一112、上钢管立柱二121与两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的安装过程,同样的,下钢管立柱一、下钢管立柱二下端分别设有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上焊接有向工字梁下翼缘42方向设置的下锚固螺栓,通过下锚固螺栓穿过工字梁下翼缘42的对应位置后用螺母固定,实现下钢管立柱一、下钢管立柱二与两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的安装过程。

请参阅图2及图4,上钢管立柱一112、上钢管立柱二121对应位置的钢木复合工字梁4内设有竖向的加肋板5,加肋板5的上下端分别与工字梁上翼缘41、工字梁下翼缘42内表面连接。其中,钢木复合工字梁4一端的加肋板5的数量为四个,两个加肋板5位于工字梁腹板43的一侧,另两个加肋板5位于工字梁腹板43的另一侧,工字梁腹板43的同一侧内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加肋板5。

上述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的安装过程为:将连接套筒3上端的柱连接板33与转角上钢管立柱111下端连接,将一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一端与对应的梁连接板32连接,且上钢管立柱一112下端与一个工字梁上翼缘41对应位置安装固定,将另一个钢木复合工字梁4一端与对应的另一梁连接板32连接,上钢管立柱二121下端与另一个工字梁上翼缘41对应位置安装固定,同样的,将连接套筒3下端的柱连接板33与转角下钢管立柱21下端连接,工字梁下翼缘42与下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2的对应位置连接,即可完成L型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的安装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