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光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480发布日期:2019-11-12 23:1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阳光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述属于建筑户外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隔热保温的铝合金阳光房。



背景技术:

阳光房是建筑领域里一种户外产品,它有一个很好听的英文名字——winter garden,直译就是冬日花园的意思。它有两层涵义:一是它实现了居室和阳光的亲密接触,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够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二是由于阳光房独特的保温效果,可以实现greenhouse的功能,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为家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居室环境。但是传统阳光房冬冷夏热、结雾结冰、冷凝水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保温效果,良好防水性能的阳光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阳光房,包括由铝合金型材连接形成的框架、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固定在框架上形成阳光房的顶平面和立面,其中顶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坡度倾斜设置,所述框架的铝合金型材为内外连成一体的断桥隔热型材,所述立面与顶平面为独立的结构,所述立面、顶平面与框架分别形成隔热通道组合、集水通道组合、排水通道组合。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包括主梁、边梁、前座梁、梁拼块、前收边板、后支座、后收边板、侧收边板、转角立柱、前立面门窗型材、侧立面门窗型材、单边压板、双边压板,所述的后支座为左右反向的“E”型结构,上部与墙体固定,下部搭接安装后收边板;所述后收边板下部卡扣连接梁拼块,梁拼块与主梁或者边梁后部螺丝连接,所述的后收边板向上设置单边压板,单边压板后端与后收边板上部后端之间设置隔热垫条,单边压板的前端和后收边板上部前端分别卡入玻璃胶条,所述玻璃胶条之间固定顶平面中空玻璃的后部;所述主梁或边梁的前部螺丝连接梁拼块,梁拼块扣接所述的前收边板的后下端,前收边板的前上端通过密封胶与顶平面的中空玻璃前端固定,前收边板的后上端卡入玻璃胶条,与顶平面中空玻璃的下平面密封,前收边板的右下端搭接前座梁的右上部;所述前座梁前下部卡入前立面门窗型材,前立面门窗型材卡入玻璃胶条将前立面的中空玻璃固定;所述边梁前下部卡入侧立面门窗型材,侧立面门窗型材卡入玻璃胶条将侧立面的中空玻璃固定;所述主梁和边梁上部设置双边压板,双边压板与主梁或者边梁之间设置隔热垫条,双边压板两端卡入玻璃胶条用来固定中空玻璃;所述的前座梁与转角立柱不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隔热通道组合包括前立面隔热通道、顶平面隔热通道及侧立面隔热通道,所述前立面隔热通道形成于前收边板与前座梁的铝合金型材的中间及两块前立面中空玻璃的中间位置;所述顶平面隔热通道形成于两块顶平面中空玻璃的中间位置;所述前立面隔热通道形成于边梁铝合金型材的中间及两块侧立面中空玻璃的中间位置;所述隔热通道相互连通构成一个空间立体通道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集水通道组合包括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前收边板集水通道、主梁边梁渗水集水通道、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所述的前收边板右上端卡扣连接前收边集水槽,前收边集水槽上部为U型形状,形成前收边集水槽通道,沿着前收边集水槽通道向下左侧在前收边板内形成前收边板集水通道;所述的主梁的两侧靠中间位置及边梁的一侧靠中间位置形成主梁边梁渗水集水通道;所述的主梁的两侧靠外侧位置及边梁的一侧靠外侧位置形成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

进一步所述的排水通道组合包括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顶平面雨水排水路线、冷凝水排水路线、顶平面雨水渗水排水路线,所述的前收边暗排水路线经过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及前收边板集水通道,流入集水槽中,所述的集水槽设置在室外并与前座梁搭接,集水槽下部设有落水管连通室外排水沟;所述顶平面雨水排水路线顺着顶平面中空玻璃的坡度流入集水槽;所述冷凝水排水路线沿着玻璃表面向下流,通过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的两端,流入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再流入前收边板集水通道,经过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流入集水槽中;所述顶平面雨水渗水排水路线为通过主梁边梁的渗水集水通道流入前收边板集水通道,经过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流入集水槽。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上位于顶平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次梁,次梁与主梁和边梁固定,两端设置玻璃胶条的卡扣结构,上部一端设有次梁集水通道。

进一步所述的前收边板的前部卡扣连接前座批水板,前座批水板向内的一侧与前收边板一斜边向外的一侧分别卡扣连接批水胶条。

进一步所述的阳光房顶部墙体位置固定有批水定板,批水定板与单边压板之间搭接批水板,批水定板和批水板下端卡接小批水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阳光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铝合金阳光房拥有独立的立面和顶部结构,可以很好的与任何建筑风格的建筑相融合;阳光房的框架,包括主梁、边梁、前座梁、前收边板、后收边板、侧收边板、转角立柱等,均为内外连成一体的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立面与顶平面形成空间立体连通隔热通道体系,主梁、边梁、后收边板处均需加设隔热垫条,前座梁与转角立柱不连通,这些保证阳光房具有良好的隔声保温效果,节省能耗;阳光房框架中的主梁、边梁、次梁、前收边板等均设计一道或多道集排水通道,且其构造在安装时均是搭接式安装,其固定螺丝均不会破坏这些通道的连惯性,这些通道可以收集与排放室外雨水、因密封胶条老化失效等原因进入室内的雨水和因室内外温差引起产生的冷凝水,通过主梁、边梁、次梁等暗集排水通道排至室外集水槽中,解决了室外雨水、渗水及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冷凝水排放问题,使得阳光房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阳光房竖向横剖的构造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阳光房竖向纵剖的构造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阳光房转角柱横向的构造原理图。

图中:1为框架;2为立面;3为顶平面;4为隔热通道组合、5为集水通道组合、6为排水通道组合;A-1为落水管装饰盖;A-2为集水漏斗;A-3为集水槽;A-4为前座梁;A-5为前座披水板;A-6为披水胶条;A-7为前收边板;A-8为前收边集水槽;A-9为耐候密封胶&泡沫棒;A-10为顶平面夹胶中空玻璃;A-11为玻璃胶条;A-12为扣线;A-13为主梁;A-14为梁拼块;A-15为耐候密封胶&泡沫棒;A-16为次梁;A-17为披水定板;A-18为小披水条;A-19为披水板;A-20为隔热垫条;A-21为后收边板;A-22为后支座;A-23为边梁;A-24为单边压板;L-1为前立面门窗型材;L-2为侧立面门窗型材;CB-1为前立面隔热通道;CB-2为顶平面隔热通道;CB-3为侧立面隔热通道;T-1为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2为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3为次梁集水通道;T-4为主梁边梁渗水集水通道;T-5为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W-1为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W-2为顶平面雨水排水路线;W-3为冷凝水排水路线;W-4为顶平面雨水渗水;B-1为侧收边;B-2为双边压板;B-3为装饰扣盖;B-4为主梁玻璃胶条;C-1为落水管;C-2为转角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2所示,该阳光房包括框架1、中空玻璃A-10,中空玻璃A-10固定在框架1上形成阳光房的顶平面3和立面2,其中顶平面3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坡度倾斜设置,框架1的铝合金型材为内外连成一体的断桥隔热型材,包括主梁A-13、边梁A-23、次梁A-16、前座梁A-4、梁拼块A-14、前收边板A-7、后支座A-22、后收边板A-21、侧收边板B-1、转角立柱C-2、前立面门窗型材(L-1)、侧立面门窗型材(L-2)、单边压板(A-24)、双边压板(B-2)。

如图1所示,后支座A-22为左右反向的“E”型结构,上部与墙体固定,下部搭接安装后收边板A-21;后收边板A-21下部卡扣连接梁拼块A-14,梁拼块A-14与主梁A-13或者边梁A-23后部螺丝连接,后收边板A-21向上设置单边压板(A-24),单边压板(A-24)后端与后收边板A-21上部后端之间设置隔热垫条,单边压板(A-24)的前端和后收边板A-21上部前端分别卡入玻璃胶条(A-11),玻璃胶条(A-11)之间固定顶平面3中空玻璃A-10的后部;在单边压板(A-24)向上的墙体位置固定有批水定板A-17,批水定板A-17与单边压板(A-24)之间搭接批水板A-19,批水定板A-17和批水板A-19下端卡接小批水条A-18。

如图1至2所示,主梁A-13或边梁A-23的前部螺丝连接梁拼块A-14,梁拼块A-14扣接的前收边板A-7的后下端,前收边板A-7的前上端通过密封胶与顶平面3的中空玻璃A-10前端固定,前收边板A-7的后上端卡入玻璃胶条(A-11),与顶平面3中空玻璃A-10的下平面密封,前收边板A-7的右下端搭接前座梁A-4的右上部;前座梁A-4前下部卡入前立面门窗型材(L-1),前立面门窗型材(L-1)卡入玻璃胶条(A-11)将前立面2的中空玻璃A-10固定。

如图2所示,边梁A-23前下部卡入侧立面门窗型材(L-2),侧立面门窗型材(L-2)卡入玻璃胶条(A-11)将侧立面2的中空玻璃A-10固定;主梁A-13和边梁A-23上部设置双边压板(B-2),双边压板(B-2)与主梁A-13或者边梁A-23之间设置隔热垫条(A-20),双边压板(B-2)两端卡入玻璃胶条(A-11)用来固定中空玻璃A-10,在双边压板B-2上部卡入装饰扣盖B-3。主梁A-13上部的两侧和边梁A-23上部的一侧设有玻璃胶条的卡扣结构,用来卡入主梁玻璃胶条B-4。

如图1所示,在前收边板A-7和后收边板A-21之间设置有次梁A-16,次梁A-16与主梁A-13和边梁A-23固定连接,在顶平面3的中间位置,将顶平面上的中空玻璃分为两个部分,次梁A-16两端设置玻璃胶条(A-11)的卡扣结构,用来卡入玻璃胶条A-11,靠近上部一端设有次梁集水通道T-3,用来收集玻璃底部的冷凝水。

如图1至2所示,立面2与顶平面3为独立的结构,立面2、顶平面3与框架1分别形成隔热通道组合4、集水通道组合5、排水通道组合6。

如图1至3所示,隔热通道组合4包括前立面隔热通道CB-1、顶平面隔热通道CB-2及侧立面隔热通道CB-3,前立面2隔热通道CB-1形成于前收边板A-7与前座梁A-4的铝合金型材的中间及两块前立面2中空玻璃A-10的中间位置;顶平面3隔热通道CB-2形成于两块顶平面3中空玻璃A-10的中间位置;前立面2隔热通道CB-3形成于边梁A-23铝合金型材的中间及两块侧立面2中空玻璃A-10的中间位置;隔热通道相互连通构成一个空间立体通道结构。

如图1所示,集水通道组合5包括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1)、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主梁边梁渗水集水通道T-4、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T-5、次梁集水通道T-3;前收边板A-7右上端卡扣连接前收边集水槽A-8,前收边集水槽A-8上部为U型形状,形成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1,沿着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1向下左侧在前收边板A-7内形成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主梁A-13的两侧靠中间位置及边梁A-23的一侧靠中间位置形成主梁边梁渗水集水通道T-4;主梁A-13的两侧靠外侧位置及边梁A-23的一侧靠外侧位置形成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T-5,次梁A-16上部一端设有次梁集水通道T-3,用来收集玻璃底部的冷凝水。

如图1所示,排水通道组合6包括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W-1、顶平面雨水排水路线W-2、冷凝水排水路线W-3、顶平面雨水渗水排水路线W-4,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W-1经过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1)及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流入集水槽A-3中,集水槽A-3设置在室外并与前座梁A-4搭接,集水槽A-3下部设有落水管C-1连通室外排水沟;顶平面雨水排水路线W-2顺着顶平面3中空玻璃A-10的坡度流入集水槽A-3;冷凝水排水路线W-3沿着玻璃表面向下流,通过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1)的两端,流入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T-5,再流入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经过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W-1流入集水槽A-3中;顶平面雨水渗水排水路线W-4为通过主梁边梁渗水集水通道T-4流入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经过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W-1流入集水槽A-3。

该阳光房的多通道集排水结构体系原理说明:阳光房顶平面雨水正常排水路径是附图1、附图2中的顶平面雨水排水路线W-2,当顶平面玻璃胶条A-11失胶或老化时,会有部分雨水渗水会通过中空玻璃A-10与玻璃胶条A-11间的间隙处进入主梁边梁的渗水集水通道T-4,这些渗水进入渗水集水通道T-4后会沿着通道流入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然后按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W-1排入集水槽A-3,然后经集水漏斗A-2、落水管C-1排出进入建筑的室外雨水排水沟中。当因室内外温差在顶平面玻璃内表面引起冷凝水时,它会沿着玻璃内表面流入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1和次梁集水通道T-3,然后经过次梁集水通道T-3两端流入主梁边梁冷凝水集水通道T-5,而后流入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前收边集水槽集水通道T-1的冷凝水经其排水孔两端也进入前收边板集水通道T-2,然后按前收边板暗排水路线W-1排入集水槽A-3,然后经集水漏斗A-2、落水管C-1排出,进入建筑的室外雨水排水沟中。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公知常识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