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4123发布日期:2019-10-28 21:5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光伏系统现可直接作为建筑材料充当屋顶,可以使整体费用降低。但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光伏组件真正成为建筑材料一部分,达到建筑防水性能要求。对于光伏系统而言,现有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单一化,不能有效的实现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外侧纵向防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包括:

型材,型材用于对光伏防水系统的层压件进行支撑;

防水胶条,在型材上卡接有防水胶条,且防水胶条包括:截面呈 U形的胶条本体;

压块安装件,压块安装件与型材卡接,且与房椽固定连接;

外侧部导水件,外侧部导水件一端与防水胶条卡接,另一端与边压固定件固定连接,外侧部导水件用于对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进排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实现光伏组件安装后,组件外侧纵向进行防水,防水并非完全阻隔水,外侧部导水件使漏进系统内水有效导出,在实现防水导水功能的前提下有效保障整体安装的系统平面美观。本实用新型用以安装半封闭的防水胶条作为第一道防水功能件(防水),结合外侧部导水件作为第二道防水功能(导水),防水效果更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型材包括:型材本体,在型材本体上设有:

层压件槽口,层压件槽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型材本体的外侧,用于与层压件进行卡接;

防水胶条槽口,防水胶条槽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型材本体的内侧,用于与防水胶条进行卡接;

压块安装件槽口,压块安装件槽口的开口方向朝向型材本体的内侧,用于与压块安装件进行卡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型材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采用层压件槽口对光伏防水系统的层压件进行卡接,利用防水胶条槽口对防水胶条进行卡接,利用压块安装件槽口对压块安装件进行卡接,其中防水胶条可以有效实现密封防水,而压块安装件的安装既可以使得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光伏边框的稳定性更好,也可以为外侧部导水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的方案,层压件槽口、防水胶条槽口以及压块安装件槽口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水效果更佳,稳定性更好。

作为优选的方案,防水胶条包括:

胶条本体,胶条本体的截面呈U形,包括:第一横向防水部、第二横向防水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横向防水部和第二横向防水部的纵向防水部;

卡接锯齿凸起,在第一横向防水部和第二横向防水部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卡接锯齿凸起,卡接锯齿凸起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型材卡接;

阻水条,在第一横向防水部和第二横向防水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阻水条,阻水条用于与外侧部导水件卡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和型材卡接、与外侧部导水件卡接,保证光伏防水系统的良好防水性能,有效阻隔从安装缝隙漏下的水。

作为优选的方案,胶条本体的直径大小沿其封闭端向其开口端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胶条本体与光伏防水系统型材的卡接更牢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设置于第一横向防水部或第二横向防水部上的多个卡接锯齿凸起的大小沿胶条本体的封闭端向其开口端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胶条本体与光伏防水系统型材的卡接更牢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压块安装件包括:

安装件本体,安装件本体的截面呈Z形;

安装固定板,安装件本体的一端与型材卡接,其相对另一端设有安装固定板,在安装固定板上设有用于与房椽固定的螺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优化,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外侧部导水件与设置于型材上的防水胶条卡接,且外侧部导水件与型材之间形成空腔,安装件本体设置于该空腔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证水从外侧部导水件排出,空腔内干燥,提高安装件本体的使用寿命,结构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外侧部导水件包括:

导水件本体,导水件本体的截面呈U形;

密封翻边,在导水件本体第一侧部的开口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密封翻边,密封翻边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的防水胶条卡接,实现密封;

固定翻边,在导水件本体第二侧部与底部连接的位置向与密封翻边的相反的方向延伸设有固定翻边,固定翻边的截面呈L形,固定翻边用于与边压固定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若光伏防水防水系统外侧部有水,可以有效将水进行导出排出,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密封翻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密封槽,且密封槽的槽侧壁呈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密封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型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型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胶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胶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块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部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部导水件的主视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部导水件的主视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部导水件的主视图之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件本体底部的内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型材本体1、层压件槽口11、防水胶条槽口12、压块安装件槽口13、卡接锯齿口14、安装凸起15、缺口151、支撑部16;

第一横向框边111、第二横向框边112、第三横向框边113、第四横向框边114、第一纵向框边121、第二纵向框边122、第三纵向框边 123:

层压件2;

防水胶条3、胶条本体31、第一横向防水部311、第二横向防水部312、纵向防水部313、卡接锯齿凸起32、阻水条33;

压块安装件4、安装件本体41、安装固定板42、空腔43;

外侧部导水件5、导水件本体51、第一侧部511、第二侧部512、底部513、滑块514、加强杆515、滑槽516、密封翻边52、固定翻边 53、花纹序块单元54、平滑部541、磨砂部542、第一沟槽551、第二沟槽552、第三沟槽553、密封槽56;

边压固定件6;

房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包括:

型材,型材用于对光伏防水系统的层压件2进行支撑;

防水胶条3,在型材上卡接有防水胶条,且防水胶条3包括:截面呈U形的胶条本体31;

压块安装件4,压块安装件4与型材卡接,且与房椽8固定连接;

外侧部导水件5,外侧部导水件5一端与防水胶条3卡接,另一端与边压固定件6固定连接,外侧部导水件5用于对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进排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光伏防水系统的外侧纵向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实现光伏组件安装后,组件外侧纵向进行防水,防水并非完全阻隔水,外侧部导水件使漏进系统内水有效导出,在实现防水导水功能的前提下有效保障整体安装的系统平面美观。本实用新型用以安装半封闭的防水胶条3作为第一道防水功能件(防水),结合外侧部导水件5作为第二道防水功能(导水),防水效果更佳。

下面对型材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所示,型材,包括:型材本体1,在型材本体1上设有:

层压件槽口11,层压件槽口11的开口方向朝向型材本体1的外侧,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的层压件2进行卡接;

防水胶条槽口12,防水胶条槽口12的开口方向朝向型材本体1 的内侧,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的防水胶条3进行卡接;

压块安装件槽口13,压块安装件槽口13的开口方向朝向型材本体1的内侧,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的压块安装件4进行卡接。

型材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采用层压件槽口11对光伏防水系统的层压件2进行卡接,利用防水胶条槽口12对防水胶条3进行卡接,利用压块安装件槽口13对压块安装件4进行卡接,其中防水胶条3 可以有效实现密封防水,而压块安装件4的安装既可以使得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光伏边框的稳定性更好,也可以为后期安装的外侧部导水件 5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型材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层压件槽口11、防水胶条槽口12以及压块安装件槽口1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水效果更佳,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层压件槽口11由型材本体1的第一横向框边111、第一纵向框边121以及第二横向框边112构成,且第一横向框边111的长度小于第二横向框边112的长度,第一纵向框边121设置于型材本体1的内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美观。

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横向框边111的端部位置设有由上至下倾斜的斜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导水效果更佳。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防水胶条槽口12由型材本体1的第二横向框边112、第二纵向框边122以及第三横向框边113构成,且在第二横向框边112以及第三横向框边113的胶条安装内壁上分别设有卡接锯齿口14,第二纵向框边122设置于型材本体1的外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更有效的与防水胶条3进行卡接。

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防水胶条槽口12的槽口口径的大小沿型材本体1外侧向其内侧的方向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与防水胶条3的卡接更牢固,防水胶条3 不易脱落,且防水效果更佳。

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横向框边112和第三横向框边113的胶条安装内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接锯齿口14,且设置于第二横向框边112或第三横向框边113上的卡接齿距口的口径大小沿型材本体1外侧向其内侧的方向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与防水胶条3的卡接更牢固,防水胶条3 不易脱落,且防水效果更佳。

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压块安装件槽口13由型材本体1的第三横向框边113、第三纵向框边123以及第四横向框边114构成,且在第三横向框边113 的安装件安装内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凸起15,安装件安装内壁与胶条安装内壁分别设置于第三横向框边113的相对两侧,第三纵向框边123设置于型材本体1的外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凸起15与第三纵向框边123以及第四横向框边114构成的槽口结构更稳定,压块安装件4安装后与型材本体1整体的结构更牢固。

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安装凸起15的截面呈三角形,且安装凸起15的下表面为由上至下倾斜的斜面,在安装凸起15靠近第三纵向框边123的位置设有一缺口151。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凸起15的截面呈三角形,稳定性更佳。安装凸起15的下表面为由上至下倾斜的斜面,则更便于导水。设置的缺口151使得安装凸起15与第三纵向框边123形成一个L形的卡槽,压块安装件4可以与该L形卡槽卡接,连接效果更佳,而不仅如此,在L形卡槽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多个锯齿纹来提高摩擦力。

进一步,在上述型材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型材本体1的底部设由支撑部16,且在支撑部16 上设有用于连接角码的角码空腔,且在该角码空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与角码进行卡接,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撑部的底部框边上可以设有多个用于调节支撑部重量大小的重量调节件(图中未示出)。

下面对防水胶条3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4所示,防水胶条3,包括:

胶条本体31,胶条本体31的截面呈U形,包括:第一横向防水部311、第二横向防水部31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横向防水部311和第二横向防水部312的纵向防水部313;

卡接锯齿凸起32,在第一横向防水部311和第二横向防水部312 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卡接锯齿凸起32,卡接锯齿凸起32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型材卡接;

阻水条33,在第一横向防水部311和第二横向防水部312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阻水条33,阻水条33用于与外侧部导水件5卡接。

防水胶条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和光伏防水系统型材卡接、与外侧部导水件5卡接,保证光伏防水系统的良好防水性能。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防水胶条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胶条本体31的直径大小沿其封闭端向其开口端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胶条本体31与光伏防水系统型材的卡接更牢固。

进一步,在上述防水胶条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第一横向防水部311或第二横向防水部312 上的多个卡接锯齿凸起32的大小沿胶条本体31的封闭端向其开口端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胶条本体31与光伏防水系统型材的卡接更牢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防水胶条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第一横向防水部311或第二横向防水部312上的多个阻水条33呈矩阵分布。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更美观,结构更牢固。

进一步,在上述防水胶条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第一横向防水部311上的阻水条33和设置于第二横向防水部312上的阻水条33呈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卡接更牢固。

进一步,在上述防水胶条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第一横向防水部311上的卡接锯齿凸起32 和设置于第一横向防水部311上的阻水条33呈间隔设置;

设置于第二横向防水部312上的卡接锯齿凸起32和设置于第二横向防水部312上的阻水条33呈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卡接更牢固。

进一步,在上述防水胶条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第一横向防水部311上的阻水条33大小大于设置于第二横向防水部312上的阻水条33大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一横向防水部311设置于第二横向防水部312的上方,卡接更牢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防水胶条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阻水条33由胶条本体31的开口端向其封闭端倾斜,且阻水条33的倾斜角度为45-60 度。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倒刺的结构,卡接更牢固。

下面对压块安装件4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6所示,压块安装件4包括:

安装件本体41,安装件本体41的截面呈Z形;

安装固定板42,安装件本体42的一端与型材卡接,其相对另一端设有安装固定板42,在安装固定板42上设有用于与房椽8固定的螺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优化,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压块安装件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外侧部导水件5 与设置于型材上的防水胶条3卡接,且外侧部导水件5与型材之间形成空腔43,安装件本体41设置于该空腔43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证水从外侧部导水件5排出,空腔内干燥,提高安装件本体的使用寿命,结构更稳定。

下面对外侧部导水件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7和8所示,外侧部导水件5,包括:

导水件本体51,导水件本体51的截面呈U形;

密封翻边52,在导水件本体51第一侧部511的开口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密封翻边52,密封翻边52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的防水胶条3 卡接,实现密封;

固定翻边53,在导水件本体51第二侧部512与底部513连接的位置向与密封翻边52的相反的方向延伸设有固定翻边53,固定翻边 53的截面呈L形,固定翻边53用于与光伏防水系统的边压固定件6 固定连接。

若光伏防水防水系统外侧部有水,外侧部导水件可以有效将水进行导出排出,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外侧部导水件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导水件本体底部513的厚度大小大于导水件本体第一侧部511的厚度大小,导水件本体底部513的厚度大小大于导水件本体第二侧部512的厚度大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牢固,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外侧部导水件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密封翻边52 的厚度大小大于导水件本体51的厚度大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牢固,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外侧部导水件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翻边53 的厚度大小大于导水件本体51的厚度大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牢固,更稳定。

如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外侧部导水件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导水件本体51底部的内壁上设有呈矩阵分布的花纹序块单元54,每组花纹序块单元的中心部位为平滑部541,在平滑部541的左右两侧分别为磨砂部542;

每组花纹序块单元的平滑部541上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沟槽组,左、右两组沟槽组沿导水件本体51底部513的宽度方向分布;

左、右两组沟槽组分别包括:第一沟槽551、第二沟槽552和第三沟槽553;第一沟槽551与第二沟槽552呈圆弧状,且交错相对设置;第三沟槽553呈圆弧状,且第三沟槽553从左、右两组沟槽组的对称轴中心延伸至与第二沟槽552相交。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导水排水效果更佳。

进一步,在上述外侧部导水件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沟槽553与第一沟槽551相交;第一沟槽551与第二沟槽552交叉相对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导水排水效果更佳。

如图10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外侧部导水件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密封翻边5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密封槽56,且密封槽56的槽侧壁呈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更有效的和防水胶条3卡接,密封效果更佳。

进一步,在上述外侧部导水件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密封翻边52上表面上的密封槽56和密封翻边52下表面上的密封槽56呈交错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密封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外侧部导水件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固定翻边53 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图中未示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固定效果更佳,更牢固。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在上述外侧部导水件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导水件本体第二侧部512 的外表面设有滑槽516,在滑槽516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514,而在滑块514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加强杆515,加强杆515用于与边压固定件6卡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利用加强杆515与边压固定件6连接更牢固。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