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123发布日期:2020-02-18 12:3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已知的陶瓷成型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可塑成型,主要包括拉坯、旋压、滚压、印坯、雕镶等。注浆成型,具体是用坯料制成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借助于模型的吸水性使泥浆接触于模型内表面的部分水被吸收而形成坯体的方法,具体可分为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干压成型,是将含水很少的坯料放入压机的底膜中,由装有上模的压杆加压而形成颗粒紧密的坯体的方法。

其中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成型空心类陶瓷制品时,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在陶瓷模具中注满陶瓷泥浆,静置10-30分钟后放掉模具内多余泥浆,得到初始的陶瓷坯体,到陶瓷坯体具有一定强度时,取出修正干燥,然后施釉烧成。但是,现有的陶瓷注浆成型工艺中诸多工序需要人力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效率较低,工艺连续性差。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它包括供浆模块和多层模具定位锁紧模块,所述供浆模块通过供浆管道与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相连通;多层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分层排布在注浆成型支架上;

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包括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模具锁紧固件和内部开设有多个成型模腔的模具,所述模具通过所述模具锁紧固件密集排列在所述中空类陶瓷成型工作台面内,所述模具锁紧固件包括顶板和连接在所述顶板上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所述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的侧壁螺纹连接;

所述供浆管道的出浆端可拆卸架设在所述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的侧壁上形成注浆口,所述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的另一端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

所述注浆成型支架包括固定工作架和移动工作架,所述移动工作架底部设置有行走轮,多层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呈现逐层逆向密集化错落模式依次交替排布在所述固定工作架上和所述移动工作架上。

基于上述,所述供浆模块包括泥浆罐和设置在所述泥浆罐上的泥浆泵,所述泥浆泵连通所述供浆管道。

基于上述,所述固定工作架底部还设置有泥浆回收槽。

基于上述,所述溢流口至所述模具顶部的高度为4cm~18cm。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通过机械力量完成模具的抽拉动作,使得需要人工拆卸模具的过程简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该设备在进行注浆成型时,借助于农田漫灌的原理和木桶短板思路,在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上围合出规格一致的漫灌式流延空间,随后向围合空间内泵入陶瓷泥浆,任其自然流淌,直至流延的泥浆从溢流口流出。此种操作减去了人工注浆的麻烦和辛劳。泥浆依次均匀充填成型模腔并从溢流口溢出,使得组成一体的模具转运使用、后期处理都非常方便,便于控制模具在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上的位置和便于放浆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泥浆罐;2、泥浆泵;3、供浆管道;4、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5、成型模腔;6、模具;7、移动工作架;8、固定工作架;9、泥浆回收槽;10、行走轮;11、溢流口;12、锁紧螺栓;13、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平抽拉式的注浆成型设备,如图1所示,它包括供浆模块和多层模具定位锁紧模块,所述供浆模块通过供浆管道3与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相连通;多层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分层排布在注浆成型支架上。

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包括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4、模具锁紧固件和内部开设有多个成型模腔5的模具6,所述模具6通过所述模具锁紧固件密集排列在所述中空类陶瓷成型工作台面4内。所述模具锁紧固件包括顶板13和连接在所述顶板13上的锁紧螺栓12,所述锁紧螺栓12与所述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4的侧壁螺纹连接。

所述供浆管道3的出浆端可拆卸架设在所述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4的侧壁上形成注浆口,所述中空类陶瓷注浆成型工作台面4的另一端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口11。

所述注浆成型支架包括固定工作架8和移动工作架7,所述移动工作架7底部设置有行走轮10,多层所述模具定位锁紧模块呈现逐层逆向密集化错落模式依次交替排布在所述固定工作架8上和所述移动工作架7上。所述固定工作架底部还设置有泥浆回收槽9。

其中,所述供浆模块包括泥浆罐1和设置在所述泥浆罐上的泥浆泵2,所述泥浆泵2连通所述供浆管道3。所述溢流口至所述模具顶部的高度为8cm。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