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边墙刻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8951发布日期:2019-09-24 23:3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边墙刻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边墙刻槽机,具体涉及到一种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挤压边墙表面进行刻槽的机具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其结构简单、就地取材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挤压边墙施工是在上游坝面形成了一个规则、平整、坚实的坡面,为混凝土面板浇筑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而混凝土面板为了适应坝体沉降变形等,设置有纵缝,纵缝底部设置止水带,止水带施工需在挤压边墙上刻槽并浇筑砂浆垫层,一般按照设计要求,刻槽深度10cm,宽度110cm,两侧为1:1坡比。但由于当前挤压边墙刻槽是由人工在挤压边墙坡面进行施工,坡度较大,且挤压边墙为强度3~5MPa的混凝土,人工刻槽施工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边墙刻槽机,用以在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刻槽施工中,达到按照设计要求一次完成刻槽作业,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挤压边墙刻槽机,包括由底板、侧板和顶板围合成的机架箱;机架箱的顶部连接有扶手,机架箱的底部设有滚轮轴并在滚轮轴的末端连接有滚轮,底板上设有驱动滚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还包括刻槽轴;刻槽轴包括中间的圆柱部分刻槽轴和两端的圆锥部分刻槽轴;刻槽轴上间错镶嵌锚固球齿钻头;刻槽轴的轴心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端部通过轴承连接于竖向设置的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杆的上端与竖向设置的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螺杆穿过顶板并螺接有螺帽;底板上对应刻槽轴的位置设有供刻槽轴上下运动时穿过的通槽;底板上还设有驱动传动轴转动的第二电机。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有配重块;所述顶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配重块的承重部件。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机架箱内设有用于防止刻槽轴飞溅石渣的挡护板。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滚轮轴通过轴承连接于侧板,滚轮轴上固定连接有小齿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大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小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大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仅由一人在卷扬机辅助牵引的情况下(保证安全作业)操作,从挤压边墙顶部开始,向下一次完成挤压边墙刻槽作业,避免了常规的人工在斜坡面采用电镐、铁锹等工具进行刻槽作业,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刻槽质量和表观整体度,降低了人工在斜坡面上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刻槽机构和升降机构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大齿轮、小齿轮及链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刻槽轴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配重块1,承重部件2,顶板3,左、右侧板4,滚轮5,滚轮轴6,扶手7,前、后侧板8,第一电机91,第二电机92,支座10,腹板11,挡护板12,圆柱部分刻槽轴13,球齿钻头14,圆锥部分刻槽轴15,螺帽16,螺杆17,连接杆18,传动轴19,大齿轮20,链条21,小齿轮22。

本实用新型共设有两套电机,分别为第一电机91和第二电机92,第一电机91和第二电机92均通过支座10和腹板11固定于底板上,第一电机91和第二电机92分别通过大齿轮20带动链条21传动小齿轮22及相应的滚轮轴6或传动轴19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和刻槽作业。

后滚轮轴6中部和小齿轮22套接并固定或焊接,前后滚轮轴6两端各安装滚轮5,在刻槽轴升起的情况下,滚轮5着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

传动轴19固定连接于刻槽轴的轴心,刻槽轴包括中间的圆柱部分刻槽轴13和两端的圆锥部分刻槽轴15,传动轴19的两端套接有升降机构的连接杆18。传动轴19的一端和小齿轮22套接并固定或焊接,实现在第二电机92运转的情况下转动。刻槽轴上间错镶嵌锚固球齿钻头14,在高速转动下实现刻槽目的。

升降机构的连接杆18和螺杆17刚性连接,螺杆17上有固定在顶板3上的螺帽16,通过转动螺杆17,实现刻槽机构的升降,保证刻槽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方设置前、后侧板8,左右侧设置左、右侧板4,左、右侧板4上套接前后滚轮轴6,并在传动轴19位置预留开口,进一步保证刻槽机构在运行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刻槽机构高度,确定刻槽深度,在电机驱动刻槽机构转动的情况下,实现挤压边墙刻槽,并一次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刻槽作业,达到高效、安全施工。

本实用新型后部设置了操作扶手7,便于人工在后方操作及控制。

为进一步实现顺利刻槽,在本实用新型顶板3前后侧设置两个承重部件2,承重部件2为“工”字型板结构,与顶板3焊接固定,在承重部件2上可根据需要确定安放配重块1的数量,配重块1为圆柱体,向圆心方向有凹槽,以便安放在承重部件2上。配重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保证刻槽作业的顺利实现,并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运行提供较好的保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根据刻槽轴的运转方向,在其上方设置有异型结构的挡护板12,挡护板12与左、右侧板4焊接固定,在螺杆17位置预留空缺,与螺杆17互不影响,用于阻挡刻槽作业过程中飞溅的石渣,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