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移动装置的可折叠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210发布日期:2019-08-16 21:4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具有移动装置的可折叠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折叠帐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可折叠帐篷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能够被锁定在展开状态的可折叠帐篷很受欢迎。通常,每个帐篷包括可折叠的帐篷支架和篷布,帐篷支架由顶架和四个或多于四个的支柱组成,支柱用于支撑顶架并且通常每个支柱上分别设有锁定结构,篷布覆盖顶架用于遮阳、避雨或挡风。支柱可伸长到大约两倍于它们收起后的长度。

当帐篷在展开状态时,可折叠帐篷被用于遮阳和遮蔽的目的。当需要移动帐篷时,使用者将帐篷折叠至折叠状态,从而它可以更易于运输。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者通常将折叠的帐篷塞入一个运输包中。运输包通常具有轮子以便使用者能够拖着帐篷而不必举起它。然而,将折叠的收缩的帐篷塞入运输包中耗时且困难。运输包常常会随着寿命和使用而裂开破损。

需要一种改进的可折叠帐篷,允许更高效地运输可折叠帐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折叠支撑架的轮式可折叠帐篷,方便折叠后的帐篷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帐篷,包括:

可折叠的支撑架;

至少两个带轮支柱;

至少两个不带轮支柱;

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支柱和所述不带轮支柱各自包括:

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外支柱,以及

连接于所述外支柱的可伸缩的内支柱,以及

锁定机构,其用于锁定所述内支柱以使至少两个所述带轮支柱和至少两个所述不带轮支柱在所述可折叠帐篷处于折叠状态时高度相等;

其中,所述带轮支柱各自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内支柱的轮子机构。

优选地,所述带轮支柱和所述不带轮支柱各自包括刚性地连接于所述内支柱的水平支脚。

优选地,所述可折叠帐篷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可折叠帐篷处于折叠状态时覆盖所述可折叠帐篷的顶部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自所述可折叠帐篷的顶部向下局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还包括罩体连接件及罩体连接销,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上部与所述保护罩固定连接,所述罩体连接销设置在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下部,所述带轮支柱或所述不带轮支柱上开设有与所述罩体连接销适配的罩体连接孔;当所述保护罩盖设在所述可折叠帐篷时,所述罩体连接销插设在所述罩体连接孔中。

优选地,所述罩体连接孔开设在所述内支柱上,或者,所述外支柱或所述内支柱上设有罩体连接配件,所述罩体连接孔开设在所述罩体连接配件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子机构邻近所述水平支撑脚地连接于所述内支柱,其中所述轮子机构包括:

水平延伸臂,其与所述内支柱固定连接,以及

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水平延伸臂的轮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平延伸臂通过连接螺栓与开口销配合可拆卸地与所述内支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子机构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水平延伸臂固定连接的稳定支架,所述稳定支架与所述内支柱抵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子机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脚的下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子机构包括:

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脚的延伸臂,

连接于所述延伸臂的锁紧夹,

连接于所述锁紧夹的弹性件,

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延伸臂的轮子,

其中所述延伸臂通过转动的方式由移动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延伸臂位于移动位置时,所述锁紧夹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水平支脚相抵触,所述延伸臂保持在所述移动位置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子机构包括:

弹簧杆,其贯穿位于所述内支柱上的弹簧杆槽,

弹簧,其连接于所述弹簧杆和所述内支柱的末端部,

延伸臂,其可转动地与所述内支柱连接,所述延伸臂包括多个用于接收所述弹簧杆的延伸臂接触槽,以及

轮子,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延伸臂,

其中,所述延伸臂通过将所述弹簧杆抬升至所述延伸臂接触槽外而转动并被锁定在所述弹簧杆接合所述延伸臂接触槽的位置,其中所述延伸臂能够转动至移动位置和收起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为刚性地连接于所述外支柱的锁紧夹,所述锁紧夹具有凸起,所述内支柱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内支柱孔。

两个带轮支柱和两个不带轮支柱连接于可折叠支撑架。带轮支柱和不带轮支柱分别具有连接至支撑架的外支柱。可伸缩延长的内支柱连接于外支柱。锁定机构用于锁定可伸缩延长的内支柱的位置,以便当可折叠帐篷在折叠状态时两个带轮支柱和两个不带轮支柱高度相等。轮子机构连接于各带轮支柱以允许使用者易于拉着可折叠帐篷滚动前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折叠状态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折叠状态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轮子机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轮子机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轮子机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轮子机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外支柱与内支柱未锁定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内支柱局部放大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外支柱与内支柱锁定时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第一种保护罩的固定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第一种保护罩的固定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第二种保护罩的固定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9e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第二种保护罩的固定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移动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收起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前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立体图;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爆炸示意图;

图1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收起位置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收起位置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一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6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二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6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三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6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四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五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五位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五位置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六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E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六位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F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六位置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移动位置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移动位置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8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移动位置时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D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当其轮子机构位于移动位置时站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E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当其轮子机构位于移动位置时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当其轮子机构位于收起位置时站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仰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侧视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侧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位于收起位置时侧视图;

图2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位于收起位置时侧视剖视图;

图2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位于收起位置时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位于收起位置时向上滑动弹簧杆时侧视剖视图;

图2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一位置侧视剖视图;

图2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一位置立体示意图;

图26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二位置侧视剖视图;

图26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由收起位置向移动位置转换时第二位置立体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位于移动位置且弹簧杆未落入延伸臂接触槽时侧视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位于移动位置且弹簧杆落入延伸臂接触槽时侧视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的轮子机构位于移动位置且弹簧杆落入延伸臂接触槽时侧视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当其轮子机构位于移动位置时站立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可折叠帐篷当其轮子机构位于移动位置时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折叠状态下的可折叠帐篷100。支脚110支撑帐篷100竖立,如图所示。为了运输帐篷100,使用者会倾斜帐篷并在行走时而拉动它。帐篷100通过轮子机构115的轮子118滚动前进。由于两个帐篷支柱包括轮子机构115的轮子118,不必要将可折叠帐篷100塞入具有轮子的运输包中。作为替代,仅使用一个小很多的保护罩。这大大地减少了折叠和运输可折叠帐篷所需的时间和工作。

图1和图2中,保护罩102已落在可折叠帐篷100的顶部上。保护罩102仅自可折叠帐篷100的顶部向下局部延伸。这更易于设置保护罩102和自可折叠帐篷100的顶部移除保护罩102。带子105将保护罩102固定在帐篷100的顶部。带子105包括用于固定带子105的钩子和环扣104,如图所示,把手103使使用者在运输中容易拉帐篷100。带子105跨过可折叠帐篷的底部,确保保护罩102在带子105扣紧时由于使用者拉动把手103或者风等其他外力而脱离可折叠帐篷。

图9b-9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罩102的另两种固定方式。其中,保护罩102还包括两个罩体连接件106,每个罩体连接件106的下部设有一个罩体连接销107,罩体连接件106的上部与保护罩102固定连接,不带轮支柱119上开设有与罩体连接销107适配的罩体连接孔108;当保护罩盖102盖设在所述可折叠帐篷100的顶部时,罩体连接销107插设在罩体连接孔108中。

罩体连接扣108的一种设置方式为,罩体连接孔108开设在不带轮支柱119上的内支柱111上;另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外支柱上设有罩体连接配件,所述罩体连接孔108开设在所述罩体连接配件上。

水平支脚110焊接于可伸缩的内支柱111的底部以使帐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于带轮支柱120和不带轮支柱119,弹簧加载位置锁紧夹160刚性连接于外支柱套161的底端部。对于所有带轮支柱120,轮子机构115连接于可伸缩延长的内支柱111,位于各水平支脚110的上方。轮子机构115允许使用者在帐篷100处于其折叠状态时倾斜帐篷100。使用者之后可以通过抓住把手103行走而拉动帐篷100。帐篷100之后将被轮子机构115的轮子116支撑而易于滚动前进。

图3-6示出了轮子机构115的详细视图。轮子机构115包括通过轴131可转动地连接于水平延伸臂132的轮子118。稳定支架133刚性地连接于水平延伸臂132。连接螺栓134贯穿水平延伸臂132通过开口销135固定。所述水平延伸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板,所述轮子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图7示出了连接于可延长的内支柱111并位于支脚110的上方的轮子机构。为了连接轮子机构115,使用者将连接螺栓134插入孔193(图8)并用如上所述的开口销135固定连接螺栓134。

图7中,弹簧加载位置锁紧夹160连接于外支柱套161的底部。然而,可延长的内支柱111尚未被锁定到位置。为了将内支柱111锁定到位置,使用者向上移动轮子机构115直至内支柱孔170与凸起171对齐。例如,图9中,对于带轮支柱120和不带轮支柱119,内支柱孔170对齐凸起171,因此将可延长的内支柱111锁定到位,如图所示。需要注意地是,锁紧夹160允许使用者将不带轮支柱119的高度锁定到位,以使它们匹配带轮支柱120的高度,如图9a、1和2所示。

实施例2

图10-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2。在优选实施例2中,轮子机构115被替换为轮子机构205。轮子机构205连接于可延长的内支柱207的底部,如图所示。不带轮支柱210包括弹簧加载锁紧夹206以将可延长的支柱207锁定到位,保证不带轮支柱210的高度等于带轮支柱211的高度。

图12-14示出了轮子机构205的其它视图。轮子机构205可拆卸地设置在水平支脚410上。本实施例中,水平支脚410各自包括用于接收轮子机构205的孔,轮子机构205包括用于将轮子机构205锁定到可延长的内支柱207中的弹簧加载推杆208。当轮子机构205连接在水平支脚410上时,弹簧加载推杆208穿设在水平支脚410上的孔中;当需要拆卸轮子机构205时,摁压弹簧加载推杆208使其推出该孔,向下拉出轮子机构205即可。

实施例3

图15A-18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3。在优选实施例3中,轮子机构115被替换为轮子机构225。轮子机构225连接于两个可伸长的内支柱111的底部以形成两个带轮支柱。和前面的实施例相同,也有两个不带轮支柱。

图15A示出了轮子机构225的分解图。轮子机构225包括延伸臂905。延伸臂905通过轴909可转动地连接于水平支脚908。轮子906通过轴907可转动地连接于延伸臂905。锁紧夹910通过轴911可转动地连接于延伸臂905。弹簧912封装在锁紧夹910中并且是偏置的以保持锁紧夹910处于图15C和18C中所示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弹簧912为扭簧,其套设在轴911上。

图15B-18C示出了轮子机构自一个优选的收起位置至一个优选的移动位置的动作。

图15B-15C示出了连接于可延长的内支柱111的水平支脚908的轮子机构225。

图16A-16B中,使用者开始顺时针转动轮子机构225。

图16C-16D中,使用者继续进行轮子机构225的顺时针转动。

图17A-17C中,使用者进一步进行轮子机构225的顺时针转动。锁紧夹910邻近支脚908,使它顺时针转动阻挡弹簧912提供的偏置。

图17D-17F中,使用者进一步继续进行轮子机构225的顺时针转动。锁紧夹910被示出恰好其通过支脚908。延伸臂905邻近可延长的内支柱111以阻止延伸臂905的进一步转动。

图18A-18C中,弹簧912使锁紧夹910逆时针转动使得锁紧夹910目前楔形的位于支脚908上方,从而延伸臂905锁定到位,如图所示。

图18D-18E示出了具有轮子机构225的可折叠帐篷973。在图18E中,使用者倾斜帐篷973且目前能够拉着它离开。帐篷973将容易地通过轮子机构225的轮子滚动前进。

锁紧夹910能够通过按压键981(图18B)而容易地从锁定位置脱离使得锁紧夹910不再楔形的靠在支脚908上。

实施例4

图19A-3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4。在优选实施例4中轮子机构115被替换为轮子机构255。轮子机构255连接于两个内支柱111的底部以形成两个带轮支柱。和前面的实施例相同,也有两个不带轮支柱。

带轮支柱的内支柱11的外壁上相对开设有两个弹簧杆槽,每个弹簧杆槽的长度方向与内支柱11的长度方向平行,弹簧杆333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该两个弹簧杆槽内,弹簧杆333与内支柱11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如图19B和20所示,该弹性件为弹簧295,弹簧295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杆333和内支柱111的下沿连接,在弹簧295的弹力作用下,弹簧杆333位于弹簧杆槽的下端。图20示出了轮子机构255的剖视图,图21示出了轮子机构255的侧视图。

轮子机构255包括延伸臂351及轮子,延伸臂351绕转轴352可转动地连接于内支柱111,延伸臂351包括多个用于接收弹簧杆333的延伸臂接触槽,轮子可转动地连接于延伸臂351。

延伸臂351包括收起位置和移动位置,图22-23B中,当延伸臂351位于收起位置时,弹簧杆333位于延伸臂351的一个延伸臂接触槽334,轮子机构255面向右,可以节省所占用的立体空间。为了使用轮子机构255用于移动,使用者需要将弹簧杆333抬升进而退出该延伸臂接触槽,顺时针转动延伸臂351使轮子机构面向左,此时延伸臂351位于移动位置,弹簧杆333位于延伸臂351的另一个延伸臂接触槽336。当弹簧杆333位于延伸臂接触槽(334或336)内时,延伸臂351被锁定于收起位置或者移动位置。

图24中,使用者向上滑动弹簧杆333以使它不再插入延伸臂351的延伸臂接触槽334。延伸臂351目前可绕转轴352自由转动。

图25A-25B中,使用者开始顺时针转动延伸臂351。

图26A-26B中,使用者进一步顺时针转动延伸臂351。

图27中,使用者顺时针转动延伸臂351以使其面向左且槽336位于弹簧杆333下方。

图28和29中,使用者释放弹簧杆333允许弹簧295向下拉弹簧杆333进入延伸臂接触槽336中,从而将延伸臂351锁定在如图所示的面向左的位置中。

图30中,延伸臂351面向左且准备好为可折叠帐篷提供移动。

图31中,使用者倾斜可折叠帐篷473并且目前能够向左拉它。帐篷471将容易地通过轮子机构255的轮子803滚动前进。

尽管具体描述了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形下,可以做出许多对上述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的变换。因此,权利要求及其合理变换应当确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