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女儿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8946发布日期:2019-07-13 08:20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女儿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女儿墙。



背景技术:

目前,女儿墙主要是指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人员的安全,并对建筑立面起装饰作用。一般会将女儿墙的高度设置在1.1m到1.5m之间。

现有的技术中的女儿墙多是使用墙面砖混合水泥来建造,在墙体的底部设置防水砖用于防止渗水。或者使用轧制钢筋,倾倒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形的方法进行施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为女儿墙不是承重墙,一般使用砖块和水泥来堆砌成型,但是堆砌的女儿墙墙体稳定性较差,在雨水长时间浸泡之后会出现墙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女儿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女儿墙,包括墙体、设置在墙体底部的楼板和主墙,在墙体内竖直设置有加固柱,加固柱下端设置在主墙内;加固柱与楼板垂直并且加固柱与楼板的一端贴合;加固柱两侧设置有加固板,加固板设置在墙体内并且下端与主墙上端贴合;加固柱上端竖直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部露出墙体;连接杆上端设置有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墙上设置加固柱,加固柱竖直设置作为支撑柱。支撑柱上设置加固板。在加固柱上端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上端链接顶板。墙体在竖直方向上被加固柱和连接杆贯穿,并通过加固柱和主墙连接,增加了墙体混凝土的受力点,使得女儿墙的墙体结构更加稳定。在建筑中常常用到的混凝土结构若用于建筑女儿墙,虽然结构稳固,但是造价较高且工时较长。本实用新型较于混凝土浇筑的方法较为经济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顶板下端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套的安装槽;顶板数量与加固柱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通过下端的安装槽和连接杆配合,设置在连接杆上端,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顶板上设置有向远离楼板方向倾斜的斜面;顶板上靠近楼板的一端设置有竖板,竖板上设置有与墙体垂直的螺栓,螺栓与竖板螺纹连接并穿过竖板与墙体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的设计增加了墙体上表面的宽度,增加了墙体的防护效果。设置倾斜的斜面便于向外侧排出雨水。竖板上的螺栓穿过竖板于墙体贴合,旋紧螺栓,使得螺栓杆部紧密得贴合到墙体侧壁上,增强了顶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顶板之间相互贴合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滑动条且另一侧设置有与滑动条配套的滑动槽,滑动条在滑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连接杆上时,通过滑动条和滑动槽实现顶板相互之间的卡和,避免了顶板之间发生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滑动条上水平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设置有弹簧和弹簧钮,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弹簧槽底部与弹簧钮;滑动槽内水平开设有与弹簧钮配套的卡合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弹簧钮和弹簧槽的结构,在弹簧钮和弹簧槽相互卡和时,顶板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也被固定,增强了顶板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卡合槽和弹簧槽均为圆柱状凹槽并且内径相同;卡合槽与弹簧钮卡合时,卡合槽与弹簧槽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合槽和弹簧槽的位置相互对应,在弹簧钮与卡合槽卡合时顶板的竖直位置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弹簧钮竖直方向截面为直角梯形并且下底位于上底的上方,远离卡合槽的一边为垂直于底的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了弹簧钮的形状,向下移动滑动条时不会受到弹簧钮的阻力,向上移动时弹簧钮起到阻碍的效果。在卡合之后顶板的位置不易改变,需要拆卸时需要从最边缘处的顶板开始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上水平设置有限位片,限位片的下端面与墙体的上端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片限定了浇筑混凝土时墙体的高度,保证顶板可以顺利地设置在连接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墙体靠近楼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漏水槽,墙体内设置有漏水孔;漏水槽与漏水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排水装置,增强了排水的效果,避免了楼板和墙体的连接处被雨水浸泡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漏水槽远离加固柱的一端竖直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滤网将固态颗粒挡住,避免了杂质阻塞漏水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增加了加固杆和连接杆的设计,连接主墙和墙体,增加了墙体混凝土的受力点,使得墙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无需轧制钢筋,较为经济,节省成本。

2.增加了顶板的结构,顶板设置在连接杆上端,提高了墙体的宽度,增强了女儿墙的防护效果。顶板之间通过滑动条和滑动槽卡合,增加了卡合槽和卡合钮,当卡合钮和卡合槽卡合时,只能从边缘的顶板依次拆卸,使得顶板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顶板依次连接在一起,遮挡墙体上端,墙体上端不会持续被雨水冲刷,提高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漏水槽和漏水孔竖直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结构竖直剖视图。

附图标记:1、墙体;101、加固板;2、楼板;3、主墙;4、加固柱;5、连接杆;501、限位片;502、安装槽;6、顶板;601、滑动条;602、滑动槽;603、弹簧槽;604、弹簧;605、弹簧钮;606、卡合槽;7、竖板;8、螺栓;9、漏水槽;901、过滤网;902、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规定图1中自左至右为X轴方向,垂直纸面向内为Y轴方向。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女儿墙,包括墙体1,设置在墙体1底部的主墙3和垂直于墙体1设置的楼板2,主墙3设置在楼板2的下方。墙体1内设置有加固柱4,加固柱4下端设置在主墙3内。加固柱4竖直设置,在加固柱4上端固定安装有竖直的连接杆5。连接杆5上端露出墙体1,连接杆5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限位片501,墙体1的高度和限位片501的下端面齐平。连接杆5上端安装有顶板6,顶板6上设置有于连接杆5配套的安装槽502,顶板6套设在连接杆5上端。顶板6上设有向远离楼板2一侧倾斜的斜面。在顶板6上靠近楼板2的一侧设置有竖板7。竖板7与墙体1保持平行,竖板7螺纹连接螺栓8,螺栓8穿过竖板7后与墙体1侧壁抵接。

参照图2,加固柱4沿Y轴方向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加固板101,加固板101设置在墙体1内并且下端与主墙3上端贴合。加固柱4在墙体1内设置有多处,顶板6、连接杆5和加固柱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墙体1的长度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布置。

参照图3和图4,顶板6之间相互贴合,在顶板6相邻的一边上设置有滑动条601,滑动条601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布置,在顶板6的另一侧设置有于滑动条601配套的滑动槽602,滑动槽602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滑动条601可沿滑动槽602的方向竖直滑动,在滑动条601上开设有弹簧槽603,弹簧槽603内设置有弹簧604和弹簧钮605,弹簧604的两侧分别连接弹簧钮605和弹簧槽603的底部。滑动槽602侧壁上设置有与弹簧钮605配套的卡合槽606,卡合槽606和弹簧槽603设置为内径相同的圆柱状槽,卡合槽606和弹簧槽603的轴线均沿Y轴方向布置。弹簧钮605沿Y轴方向的竖直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设置在下底的下端,直角边的腰设置在远离卡合槽606的一侧。在弹簧钮605竖直向下移动时不会受到阻力,卡合槽606和弹簧钮605卡合,限制弹簧钮605竖直向上移动。顶板6相互之间通过滑动条601和弹簧钮605限定位置,避免顶板6在安装之后出现位置偏移。

参照图2和图3,墙体1靠近楼板2的一侧在底部开设有漏水槽9,漏水槽9的长度方向沿着Y轴方向布置。墙体1内设置有多处漏水孔902,漏水槽9与漏水孔902连通,漏水孔902沿X轴方向布置。漏水槽9上竖直设置有过滤网901用于过滤大颗粒固体防止阻塞漏水孔90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加固柱4竖直安装在主墙3内,在加固柱4上端竖直安装连接杆5,保证多处连接杆5的竖直高度在安装完成后保持一致。楼板2与加固柱4的侧边贴合并与主墙3垂直。安装完加固柱4和连接杆5后设置模具,并设置模具和水管用以形成漏水槽9和漏水孔902。浇筑混凝土,保证墙体1混凝土的上端面和限位板的下端面水平高度齐平。

墙体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连接杆5上端安装顶板6,从边缘处的顶板6开始,沿着Y轴的方向依次进行顶板6的安装。滑动条601在滑槽内竖直滑动,弹簧钮605与卡合槽606相互卡合,起到的限位的作用。安装顶板6之后,旋转螺栓8,使得螺栓8的杆部与墙体1的侧壁紧密贴合。顶板6增加了墙体1上端面的宽度,增强了防护效果。顶板6倾斜设置,使得雨水不会直接落在墙体1上,避免墙体1长期被雨水冲刷,提高女儿墙的使用寿命。

多处加固柱4的设计,增加了墙体1混凝土的受力点,使得混凝土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不需轧制钢筋,避免了过长的工期。安装在顶部的顶板6结构稳定,需要拆卸顶板6时,需要将螺栓8旋松,再从边缘处的顶板6开始,向上移动最边缘的顶板6,按照Y轴正方向的顺序,依次拆下顶板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