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体层叠覆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7491发布日期:2019-08-03 15:5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池体层叠覆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池体覆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池体层叠覆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游泳池或蓄水池通常无任何保护,因此会带来以下问题:(1)在热带地区,尤其是夏天,泳池或蓄水池的水蒸发速度非常快,对于水资源十分稀少的地方,无疑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2)在寒冷地区,尤其是在冬天,泳池的水温很低,所以就需要安装热水泵或太阳能来加热池水,来达到适合游泳的温度,由于泳池是敞开的,所以在加热过程中有一部分热量会散发掉,同时也会有一部分水会随之蒸发,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3)一般的在泳池周边都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有时候花草树木的落叶或尘土会落到泳池中,一般常用的方法用网兜捞或用抽水泵加长管来吸走池底的灰尘或垃圾,这两种清理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同时也会浪费水;(4)家里的宠物或小朋友,独自到花园里玩时,可能会不小心落入水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0720055822.5”,名称为“一种游泳池盖”,其公开了一种游泳池盖,其包括收卷滚筒以及与游泳池形状相对应的PE气泡膜,所述PE气泡膜的一端联接在收卷滚筒上,且PE气泡膜可随收卷滚筒的转动而收卷在收卷滚筒上。其由软质材料制成,其铺设于游泳池上将游泳池的池口遮挡,对保持池内清洁、夏季避免水分挥发、冬季避免热量损耗等方面起到有益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儿童、宠物的体重大、冲击力强,易压穿软质材料的游泳池盖落于游泳池,安全性低;2、其整体结构不具有升降收回功能,具有唐突感,占用空间多,难以保持地形原貌,严重影响游泳池的美观性;3、游泳池盖的打开和关闭都需要手动进行,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因此有必要改进。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1420369866.5”,名称为“一种游泳池盖”,其公开了一种游泳池盖,包括池盖板、池盖驱动机构和2条导轨,2条导轨分别安装于游泳池两侧的地面上,池盖板的底面上对应游泳池两侧的导轨安装有滚轮,池盖驱动机构包括有正反转电机、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正反转电机固定于游泳池旁;驱动齿轮安装于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齿轮通过支架安装于正反转电机旁,且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成外啮合状态;传动链安装于池盖板的下方靠近正反转电机侧并与传动齿轮啮合。其虽然能实现通过正反转电机的驱动齿轮使池盖板的滚轮沿导轨滚动将游泳池的池口打开或关闭,操作方便以及提升使用安全性问题,但是其仍然存在有占用空间多, 具有唐突感,难以保持地形原貌,严重影响游泳池的美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不使用时能缩回,减少占用空间,且使用方便的池体层叠覆盖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池体层叠覆盖系统,其包括外架、内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平移驱动装置和覆盖板,所述外架设置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上,并受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作升降动作;内架通过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外架内,并受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作升降动作;若干覆盖板重叠放置在内架上,第二层以上位置的覆盖板的尾部均设有后卡扣件,次顶层以下位置的覆盖板的前部均设有在上升时能与所述后卡扣件相卡扣、而下降时能与所述后卡扣件相分离的前卡扣件;所述平移驱动装置对应最顶层覆盖板的位置设置在外架上,并能驱动位于最顶层位置的覆盖板伸出或缩回所述外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外架包括底框、顶框和竖杆,顶框位于底框的上方位置,且通过所述竖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螺杆升降机,该螺杆升降机的基座设置在底框上,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通过连接部件与螺杆升降机的输入轴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油缸或直线电机,该气缸、油缸或直线电机的驱动部件与所述外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蜗轮减速箱、导柱、导套、螺杆和与该螺杆相适配的螺母座,所述导套和螺母座设置在内架的边缘位置,所述导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框上,该导柱的上端穿过导套固定在所述顶框上,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相应设置在顶框和底框上,所述螺母座对应螺杆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内架上,且与该螺杆相适配,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蜗轮减速箱驱动所述螺杆转动。或者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油缸或直线电机,该气缸、油缸或直线电机设置在外架上,且该气缸、油缸或直线电机的驱动部件与所述内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平移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驱动齿轮和与该驱动齿轮相适配的齿条,该齿条固定在所述覆盖板的底面,所述第三电机对应齿条的下方位置设置在竖杆上,所述驱动齿轮设置第三电机的驱动轴上,且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卡扣件为卡柱,该卡柱设置在位于第二层以上位置的覆盖板的尾部侧壁上,所述前卡扣件为卡片,该卡片的尾部设置在位于次顶层以下位置的覆盖板的前部侧壁上,该卡片的头部设有开口朝向上,且与所述卡柱相适配的钩槽。或者所述前卡扣件为卡柱,该卡柱设置在位于次顶层以下位置的覆盖板的前部侧壁上,所述后卡扣件为卡片,该卡片的头部设置在位于第二层以上位置的覆盖板的尾部侧壁上,该卡片的尾部设有开口朝向下,且与所述卡柱相适配的钩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覆盖板的底面设有滑轮,减少阻力,有效提升覆盖板的滑动灵活性,运行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不使用时能整体缩回,避免凸出地面,不仅减少占用空间,还可以较好的保持地形原貌,提升游泳池或蓄水池的美观性,给使用者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而且整体结构紧凑,易于安装,工作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使用安全、可靠,寿命长,能快速实现将游泳池或蓄水池的打开或覆盖,给人们使用带来方便,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以上”和“以下”包括本数。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池体层叠覆盖系统,其包括外架1、内架2、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平移驱动装置5和覆盖板6。

参见图1、图2和图3,预先在游泳池7或蓄水池的旁边设有与本实用新型游泳池7层叠覆盖系统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安装腔71。本实施例中,以在游泳池7旁边设有安装腔71为例。为更较好保持地形原貌,还可以在外架1的顶面设有与游泳池7或蓄水池的周缘位置相同的装饰材料,在缩回安装腔71时,外架1的顶面与游泳池7或蓄水池的周缘位置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一致性好,外形美观。

将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设置在安装腔71的底面。参见图4和图5,所述外架1设置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上,并受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的驱动作升降动作;具体的,所述外架1包括底框11、顶框12和竖杆13,顶框12位于底框11的上方位置,且通过所述竖杆13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和螺杆升降机32,该螺杆升降机32的基座设置在底框11上,所述第一电机31的驱动轴通过连接部件与螺杆升降机32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可以为皮带传动、链轮传动或齿轮传动等。较佳的,螺杆升降机32的数量为四组,均匀分布在外架1的底面四个角部位置,并通过联动轴33相连接,有效提升升降动作的平稳性,承重能力好,工作稳定性高。

其它实施例中,螺杆升降机32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相应来设定。另外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还可以为气缸,该气缸的缸体垂直设置在安装腔71的底面;该气缸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接在底框11上。在气缸作伸缩动作时,能驱动外架1作升降动作;同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也可以为油缸或直线电机或其它能驱动外架1作升降动作的直线驱动装置即可。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内架2通过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设置在外架1内,并受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的驱动作升降动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的数量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外架1的两侧位置,受力平衡,支撑效果好,有效提升内架2升降动作的稳定性,承重能力好。

具体的,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包括第二电机41、蜗轮减速箱42、导柱43、导套44、螺杆45和与该螺杆45相适配的螺母座,螺母座设置在内架2一边缘的中间位置,两导套44对称设置在螺母座的两侧位置,两导柱4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框11上,两导柱43的上端相应穿过与其相对应的导套44,并固定在所述顶框12上,内架2通过导套44与导柱43相配合,能在导柱43上作自由升降动作。所述螺杆4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相应设置在顶框12和底框11上,所述螺母座对应螺杆45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内架2上,且与该螺杆45相适配。蜗轮减速箱42设置在底框11上,所述第二电机41设置在蜗轮减速箱42的箱壳上,且该第二电机41的驱动轴与蜗轮减速箱42的输入端相连接,该蜗轮减速箱42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45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1通过蜗轮减速箱42的传动,能驱动所述螺杆45转动,从而实现驱动内架2作升降动作。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也可以为气缸,该气缸的缸体垂直设置在底框11上,该气缸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接在内架2上。在气缸作伸缩动作时,能驱动内架2作升降动作;同理,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也可以为油缸或直线电机或其它能驱动内架2作升降动作的直线驱动装置即可。

若干覆盖板6重叠放置在内架2上,覆盖板6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覆盖的游泳池7或蓄水池的面积大小来相应设定,如三块、四块、五块或更多块。较佳的,在覆盖板6的底面设有滑轮61,有效提升覆盖板6的滑动顺畅性。

较佳的,在第二层以上位置的覆盖板6的尾部均设有后卡扣件62,而在最底层的覆盖板6的尾部不设有后卡扣件62,有效节省后卡扣件62的数量,减轻重量。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为方便批量化生产,也可以在所有的覆盖板6的尾部上均设有后卡扣件62。

同理,优选在次顶层以下位置的覆盖板6的前部均设有在上升时能与所述后卡扣件62相卡扣、而下降时能与所述后卡扣件62相分离的前卡扣件63;而不在最顶层的覆盖板6的前部不设有后卡扣件62,有效节省后卡扣件的数量,减轻重量,同时也避免后卡扣件凸出,不仅外形不美观,而且产生尖锐感,容易出现伤人或伤物的现象。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为方便批量化生产,也可以在所有的覆盖板6的前部上均设有后卡扣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卡扣件为卡柱,该卡柱设置在位于第二层以上位置的覆盖板6的尾部侧壁上,所述前卡扣件63为卡片,该卡片的尾部设置在位于次顶层以下位置的覆盖板6的前部侧壁上,该卡片的头部设有开口朝向上,且与所述卡柱相适配的钩槽。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前卡扣件也可以为卡柱,该卡柱设置在位于次顶层以下位置的覆盖板6的前部侧壁上,所述后卡扣件为卡片,该卡片的头部设置在位于第二层以上位置的覆盖板6的尾部侧壁上,该卡片的尾部设有开口朝向下,且与所述卡柱相适配的钩槽。另外,前卡扣件和后卡扣件也可以采用其它能实现在上升时能相互卡扣、而下降时能相分离的配合结构部件即可。

所述平移驱动装置5对应最顶层覆盖板6的位置设置在外架1上,并能驱动位于最顶层位置的覆盖板6伸出或缩回所述外架1。具体的,所述平移驱动装置5包括第三电机51、驱动齿轮52和与该驱动齿轮52相适配的齿条53,该齿条53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覆盖板6的底面,所述第三电机51对应齿条53的下方位置设置在竖杆13上,所述驱动齿轮52设置第三电机51的驱动轴上,且与所述齿条53相啮合。第三电机51带动驱动齿轮52转动,通过驱动齿轮52和齿条53相配合,进行相应驱动覆盖板6伸出或缩回所述外架1。

为方便操作,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和平移驱动装置5均与控制器相连接,并受其控制,能实现自动快速实现将游泳池或蓄水池进行打开和覆盖,给人们操作带来方便。

工作时,下面以覆盖游泳池为例,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直接适用于蓄水池或坑等。本实用新型的池体层叠覆盖系统的工作步骤具体如下:

(1)初始状态,外架1的顶面高度低于或等于游泳池7的池面高度;

(2)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驱动外架1上升至预定位置,使位于最顶层位置的覆盖板6升高至游泳池7的池面位置;具体的,在安装腔71的内侧上设有第一感应板,而在外架1上设有第一位置光电传感器。当第一位置光电传感器随外架1上升至预定位置时,第一位置光电传感器与第一感应板相对,这时第一位置光电传感器反馈停止上升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停止工作;

(3)控制器控制平移驱动装置5工作,平移驱动装置5驱动位于最顶层位置的覆盖板6从外架1中伸出并向游泳池7一侧方向移动;

(4)当最顶层位置的覆盖板6上的后卡扣件与位于次顶层位置的覆盖板6上的前卡扣件相对正时,平移驱动装置5停止工作;具体的,在后卡扣件的一侧位置设有第二感应板,而在前卡扣件的一侧位置设有第二位置光电传感器。当第二位置光电传感器随覆盖板6平移至预定位置时,第二位置光电传感器与第二感应板相对,这时第二位置光电传感器反馈停止平移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平移驱动装置5停止工作;

(5)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工作,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内架2上行,使位于次顶层位置的覆盖板6上升直至前卡扣件与后卡扣件相卡扣,与此同时,位于次顶层位置的覆盖板6升至最顶层位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停止工作;具体的,在上一层的覆盖板6的尾端面设有第三感应板,而在下一层的覆盖板6的前端面设有第三位置光电传感器。当两覆盖板6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时,第三位置光电传感器与第三感应板相对,这时第三位置光电传感器反馈停止上升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停止工作;

(6)重复步骤(3)-(5)一次或数次,直至覆盖板6将游泳池7全部覆盖或部分覆盖。如需收回缩入安装腔71时,反向操作即可,整个操作控制流程简单,方便,能快速实现将游泳池7打开或覆盖,给人们使用带来方便。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为此,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覆盖系统,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