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种植屋面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8326发布日期:2020-06-05 20:48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种植屋面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水种植屋面构造,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分别做为蓄水屋面、种植屋面使用,也可以同时作为一种蓄水种植屋面使用。



背景技术:

种植屋面是在屋面防水层上铺以种植土,并种植植物,起到隔热及保护环境作用的屋面。种植屋面具有提高建筑物屋面的隔热效果、降低能耗;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减轻城市楼群产生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作用。然而,种植屋面如浇灌频繁,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造成屋面植物干旱,影响屋面美观。

蓄水屋面是利用水的蓄热和蒸发,大量消耗投射在屋顶上的太阳辐射热,是平屋面的一种保温、隔热措施。蓄水屋面如水源充沛,容易造成水源外溢;如不能及时补充水源,很容易造成屋面干涸,影响屋面保温隔热效果。

因此,单一的种植屋面或蓄水屋面很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无法发挥自身构造特点的优势,无法起到保温、隔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水种植屋面构造,可分别做为蓄水屋面、种植屋面使用,也可以同时作为一种蓄水种植屋面使用,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的作用,起到提高建筑物屋面的隔热效果、降低能耗;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减轻城市楼群产生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种植屋面构造,包括屋面,所述屋面包括:覆土区(1)以及蓄水区(2),其中:

所述覆土区(1)包括第一结构层(1-1)、第一保温层(1-2)、第一找坡层(1-3)、第一找平层(1-4)、第一防水层(1-5)、第一隔离层(1-6)、第一池体(1-7)、保护层(1-8)、排/蓄水层(1-9)、过滤层(1-10)、种植土(1-11)、第一植被层(1-12)、第一注/排水孔(1-13)、隔离带(1-14)、滤网兼挡墙(1-15)、第一泛水板(1-16)、第一溢水口(1-17)、第一隔汽层(1-18)、第一排汽道(1-19)、第一穿屋面管道(1-20)、第一设备基础(1-21)、第一排气道(1-22)、第一走道(1-23)、第一毛细导管(1-24)、第一避雷带(1-25)以及第一水落口(1-26);

所述蓄水区包括第二结构层(2-1)、第二保温层(2-2)、第二找坡层(2-3)、第二找平层(2-4)、第二防水层(2-5)、第二隔离层(2-6)、第二池体(2-7)、面层(2-8)、第二注/排水孔(2-13)、第二泛水板(2-16)、第二溢水口(2-17)、第二隔汽层(2-18)、第二排汽道(2-19)、第二穿屋面管道(2-20)、第二设备基础(2-21)、第二排气道(2-22)、第二植被层(2-12)、第二走道(2-23)、第二毛细导管(2-24)、第二避雷带(2-25)以及第二水落口(2-26);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1-1)以及第二结构层(2-1)为同一结构层或者分离的结构层,所述第一保温层(1-2)与所述第二保温层(2-2)为同一保温层或者分离的保温层,所述第一找坡层(1-3)与所述第二找坡层(2-3)为同一找坡层或者分离的找坡层,所述第一找平层(1-4)与所述第二找平层(2-4)为同一找平层或者分离的找平层,所述第一防水层(1-5)与所述第二防水层(2-5)为同一防水层或者分离的防水层,所述第一隔离层(1-6)与所述第二隔离层(2-6)为同一隔离层或者分离的隔离层,所述第一池体(1-7)与所述第二池体(2-7)隔离或者相通,所述第一植被层(1-12)与所述第二植被层(2-12)为同一植被层或者分开设置;所述第一注/排水孔(1-13)与所述第二注/排水孔(2-13)共用一个孔或者分开设置,所述第一泛水板(1-16)与所述第二泛水板(2-16)为同一泛水板或者分离设置,所述第一溢水口(1-17)与所述第二溢水口(2-17)相通或者分开设置,所述第一隔汽层(1-18)与所述第二隔汽层(2-18)为同一隔汽层或者分开设置,所述第一排汽道(1-19)与所述第二排汽道(2-19)为同一排汽道或者分开设置,所述第一穿屋面管道(1-20)与所述第二穿屋面管道(2-20)相通或者隔离,所述第一设备基础(1-21)与所述第二设备基础(2-21)为同一设备基础或者分开两套设置,所述第一排气道(1-22)与所述第二排气道(2-22)为同一排气道或者分开设置,所述第一走道(1-23)与所述第二走道(2-23)为同一走道或者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毛细导管(1-24)与所述第二毛细导管(2-24)相通或者隔离设置,所述第一避雷带(1-25)与所述第二避雷带(2-25)为同一避雷带或者分开设置,所述第一水落口(1-26)与所述第二水落口(2-26)为同一水落口或者分开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层(1-1)以及第二结构层(2-1)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所述第一保温层(1-2)以及第二保温层(2-2)为憎水性的轻质保温板;所述第一找坡层(1-3)以及第二找坡层(2-3)为当所述第一结构层(1-1)以及第二结构层(2-1)不起坡时设置,所述找坡层(1-3,2-3)为轻质材料且所述保温层(1-2,2-2)可兼做所述找坡层(1-3,2-3);所述第一找平层(1-4)以及第二找平层(2-4)为水泥砂浆找平层;所述第一防水层(1-5)以及第二防水层(2-5)为普通防水层或对于种植植被的情况,在所述普通方式层上方设置另外一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所述第一隔离层(1-6)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层(2-6)为砂浆隔离层;所述第一池体(1-7)以及所述第二池体(2-7)为钢筋混凝土水池并划分为若干个子池体;所述第一注/排水孔(1-13)以及所述第二注/排水孔(2-13)设置在所述蓄水区(2)以及所述覆土区(1)之间,或者多个所述蓄水区(2)之间,或者多个所述覆土区(1)之间,或者所述蓄水区(2)、覆土区(1)和所述第一走道(1-23)、第二走道(2-23)以及檐沟之间,用于所述蓄水区(2)和所述覆土区(1)的给水、排水;所述第一溢水口(1-17)以及所述第二溢水口(2-1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池体(1-7)以及所述第二池体(2-7)的高位处,避免所述第一池体(1-7)以及所述第二池体(2-7)液面过高;所述第一隔汽层(1-18)以及所述第二隔汽层(2-18)用于防止水蒸气渗入,设置在水蒸气入口;所述第一植被层(1-12)以及所述第二植被层(2-12)为草毯、乔木、灌木和/或水生植物;所述第一排汽道(1-19)以及所述第二排汽道(2-19)用于当所述保温层(1-2,2-2)的干燥有困难时,通过采取排汽措施进行干燥;所述第一走道(1-23)以及所述第二走道(2-23)分别为屋面走道和蓄水区走道;所述第一泛水板(1-16)以及所述第二泛水板(2-16)在交接处进行防水处理;所述第一毛细导管(1-24)以及所述第二毛细导管(2-24)内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用于将蓄水区(2)的水源引入覆土区(1),完成植被的灌溉;所述第一避雷带(1-25)以及所述第二避雷带(2-25)设置在屋顶;所述第一水落口(1-26)以及所述第二水落口(2-26)分为外排水落口和内排水落口。

优选的,所述覆土区(1)的所述保护层(1-8)为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排/蓄水层(1-9)为凹凸型排/蓄水板、网状交织排/蓄水层和/或陶粒排/蓄水层;所述过滤层(1-10)采用土工布;所述隔离带(1-14)为卵石隔离带;所述滤网兼挡墙(1-15)为钢板网滤水或塑料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蓄水区(2)的所述面层(2-8)为防水砂浆面层。

优选的,当所述蓄水种植屋面构造作为蓄水种植屋面使用情况下,所述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1-7,2-7),所述蓄水区(2)和所述覆土区(1)根据具体需求自由组合,屋面设置屋面走道作为所述第一走道(1-23),所述蓄水区(2)设置第二走道(2-23),所述蓄水区(2)的水源可以是自然雨水,也可以是人工水源,所述第二毛细导管(2-24)将所述蓄水区(2)的水源引入覆土区(1),进而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所述蓄水区(2)的水源通过毛细导管作用润湿覆土区的土壤,完成植被的灌溉,所述蓄水种植屋面所述池体(1-7,2-7)内可以仅存储水源,也可以栽种水生植物。

优选的,当所述蓄水种植屋面构造作为蓄水屋面使用情况下,所述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2-7),所述池体(2-7)均为蓄水区(2),作为单一的蓄水屋面使用,屋面设置屋面走道作为所述第一走道(1-23),所述蓄水区(2)设置第二走道(2-23),蓄水屋面池体(2-7)内可以仅存储水源,也可以栽种水生植物。

优选的,当所述蓄水种植屋面构造作为种植屋面使用情况下,所述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1-7),所述池体(1-7)均为覆土区(1),作为单一的种植屋面使用,屋面设置屋面走道作为所述第一走道(1-23)。

优选的,当所述蓄水种植屋面构造作为蓄水区、种植区固定使用情况下,所述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2-7),所述蓄水区(2)包含所述第二池体(2-7),所述覆土区(1)仅做挡墙,所述种植土(1-11)下面无所述第一池体(1-7),且所述蓄水区(2)和所述覆土区(1)不能相互转换,所述第二毛细导管(2-24)可将蓄水区(2)的水源引入覆土区(1),进而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所述蓄水区(2)的水源通过所述第二毛细导管(2-24)作用润湿覆土区的土壤,完成植被的灌溉,屋面设置屋面走道作为所述第一走道(1-23),所述蓄水区(2)设置第二走道(2-23),蓄水屋面的所述第二池体(2-7)内可以仅存储水源,也可以栽种水生植物。

优选的,所述蓄水区(2)可储存自然雨水,自然雨水可作为水源的补充,通过所述第二毛细导管(2-24)给覆土区进行连续的水源供给,或者通过人工进行水源补给,富余的水源存储在蓄水区(2),所述蓄水区(2)通过所述第二毛细导管(2-24)给所述覆土区(1)进行连续的水源供给。

优选的,所述屋面排水措施用于排出水源以及排出过剩水源,所述排出水源使用开启的带阀门排水管,排出水源,排出的所述水源流入附近的水落口(1-26,2-26),完成排水,所述排出过剩水源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池体(1-7)以及所述第二池体(2-7)高位处设置的第一溢水口(1-17)以及第二溢水口(2-17)排出过剩水源;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池体(1-7)以及所述第二池体(2-7)高位处设置的第一溢水口(1-17)以及第二溢水口(2-17)排出过剩水源包括:(1)仅所述覆土区(1)液面过高,过剩水源通过所述第一溢水口(1-17)将水源部分排入所述蓄水区(2),部分排入所述第一水落口(1-26),排入所述蓄水区(2)的水源可作为日后水源供给使用;(2)仅所述蓄水区(2)液面过高,过剩水源可通过所述第二溢水口(2-17)将水源部分排入所述覆土区(1),部分排入所述第二水落口(2-26),排入所述覆土区(1)的水源直接进行植被灌溉;(3)所述覆土区(1)以及所述蓄水区(2)液面同时过高,水源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溢水口(1-17,2-17)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水落口(1-26,2-26),排出过剩水源,当所述蓄水区(2)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二溢水口(2-17)的情况下液体不再外排,所述蓄水区(2)内存储一定量的水源作为日后水源供给使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构造做法能够充分发挥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的作用,起到提高建筑物屋面的隔热效果、降低能耗;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减轻城市楼群产生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作用。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及特征考虑到如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更加明显,附图中: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为蓄水种植屋面使用的蓄水种植屋面平面图;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为蓄水屋面使用的蓄水种植屋面平面图;

附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为种植屋面使用的蓄水种植屋面平面图;

附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蓄水种植屋面泛水做法,其中覆土区、蓄水区均有池体;

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蓄水种植屋面泛水做法,其中蓄水区有池体,覆土区无池体;

附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蓄水种植屋面泛水做法,其中蓄水区、覆土区之间资源有效配置;

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水种植屋面内排水做法第一实施例,其中蓄水种植屋面两侧均为蓄水区;

附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蓄水种植屋面内排水做法第二实施例,其中蓄水种植屋面一侧为蓄水区,一侧为覆土区;

附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水种植屋面檐沟排水做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蓄水种植屋面构造,包括屋面,屋面包括:覆土区1以及蓄水区2,其中:覆土区1包括第一结构层1-1、第一保温层1-2、第一找坡层1-3、第一找平层1-4、第一防水层1-5、第一隔离层1-6、第一池体1-7、保护层1-8、排/蓄水层1-9、过滤层1-10、种植土1-11、第一植被层1-12、第一注/排水孔1-13、隔离带1-14、滤网兼挡墙1-15、第一泛水板1-16、第一溢水口1-17、第一隔汽层1-18、第一排汽道1-19、第一穿屋面管道1-20、第一设备基础1-21、第一排气道1-22、第一走道1-23、第一毛细导管1-24、第一避雷带1-25以及第一水落口1-26;蓄水区包括第二结构层2-1、第二保温层2-2、第二找坡层2-3、第二找平层2-4、第二防水层2-5、第二隔离层2-6、第二池体2-7、面层2-8、第二注/排水孔2-13、第二泛水板2-16、第二溢水口2-17、第二隔汽层2-18、第二排汽道2-19、第二穿屋面管道2-20、第二设备基础2-21、第二排气道2-22、第二植被层2-12、第二走道2-23、第二毛细导管2-24、第二避雷带2-25以及第二水落口2-26,其中针对蓄水种植屋面构造分别做为蓄水屋面、种植屋面使用,还是同时作为一种蓄水种植屋面使用,第一结构层1-1以及第二结构层2-1为同一结构层或者分离的结构层,第一保温层1-2与第二保温层2-2为同一保温层或者分离的保温层,第一找坡层1-3与第二找坡层2-3为同一找坡层或者分离的找坡层,第一找平层1-4与第二找平层2-4为同一找平层或者分离的找平层,第一防水层1-5与第二防水层2-5为同一防水层或者分离的防水层,第一隔离层1-6与第二隔离层2-6为同一隔离层或者分离的隔离层,第一池体1-7与第二池体2-7隔离或者相通,第一植被层1-12与第二植被层2-12为同一植被层或者分开设置;第一注/排水孔1-13与第二注/排水孔2-13共用一个孔或者分开设置,第一泛水板1-16与第二泛水板2-16为同一泛水板或者分离设置,第一溢水口1-17与第二溢水口2-17相通或者分开设置,第一隔汽层1-18与第二隔汽层2-18为同一隔汽层或者分开设置,第一排汽道1-19与第二排汽道2-19为同一排汽道或者分开设置,第一穿屋面管道1-20与第二穿屋面管道2-20相通或者隔离,第一设备基础1-21与第二设备基础2-21为同一设备基础或者分开两套设置,第一排气道1-22与第二排气道2-22为同一排气道或者分开设置,第一走道1-23与第二走道2-23为同一走道或者相互隔离,第一毛细导管1-24与第二毛细导管2-24相通或者隔离设置,第一避雷带1-25与第二避雷带2-25为同一避雷带或者分开设置,第一水落口1-26与所述第二水落口2-26为同一水落口或者分开设置。

1、覆土区1以及蓄水区2的共同部分

结构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等。

保温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憎水性的轻质保温板等。

找坡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当屋面结构层不起坡时,应做找坡层,找坡层应选用轻质材料,也可用保温层兼做找坡层。

找平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水泥砂浆找平层等。

防水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采用普通防水层或耐根穿刺防水层。如有种植被,需有一道耐根穿刺防水层在上方。

隔离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砂浆隔离层等。

池体: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钢筋混凝土水池等,可划分为若干个池体。

注/排水孔:蓄水区、覆土区之间;蓄水区、蓄水区之间;覆土区、覆土区之间及蓄水区、覆土区和走道、檐沟之间均可设置注/排水孔。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用于蓄水区、覆土区的给水、排水。

溢水口:设置在池体的高位处,避免池体液面过高。

隔汽层:防止水蒸气渗入,可根据具体工程设置。

植被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草毯、乔木、灌木、水生植物等。

排汽道:如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可采取排汽措施,如设置排汽道。

穿屋面管道、设备基础、排气道:可根据具体工程设置。

走道:走道分为屋面走道和蓄水区走道,可根据具体工程设置。

泛水板:在交接处进行防水处理,可根据具体工程设置。

毛细导管:根据毛细现象设置毛细导管。毛细现象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毛细导管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毛细导管可将蓄水区的水源引入覆土区,完成植被的灌溉。

避雷带:设置在屋顶,可根据具体工程设置。

水落口: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分为外排水落口和内排水落口。

排/蓄水层,排气道以及设备基础: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

2、覆土区

保护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水泥砂浆保护层等。

排/蓄水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凹凸型排/蓄水板、网状交织排/蓄水层和陶粒排/蓄水层等。

过滤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土工布等。

种植土: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

隔离带: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卵石隔离带等。

滤网兼挡墙: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钢板网滤水、塑料过滤板等。

3、蓄水区

面层: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如防水砂浆面层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

1、作为蓄水种植屋面使用

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蓄水区和覆土区可根据具体需求自由进行组合,如图1。

屋面设置屋面走道,蓄水区设置走道。

蓄水区的水源可以是自然雨水,也可以是人工水源。

毛细导管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毛细导管可将蓄水区的水源引入覆土区,进而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蓄水区的水源通过毛细导管作用润湿覆土区的土壤,完成植被的灌溉,如图4。

蓄水屋面池体内可以仅存储水源,也可以栽种水生植物。

2、作为蓄水屋面使用

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池体均为蓄水区,作为单一的蓄水屋面使用,如图2。

屋面设置屋面走道,蓄水区设置走道。

蓄水屋面池体内可以仅存储水源,也可以栽种水生植物。

3、作为种植屋面使用

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池体均为覆土区,作为单一的种植屋面使用,如图3。

屋面设置屋面走道。

4、蓄水区、种植区固定使用

屋面划分为若干个池体,蓄水区包含池体,覆土区仅做挡墙,种植土下面无池体,蓄水区和覆土区不能相互转换,如图5。

毛细导管可将蓄水区的水源引入覆土区,进而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蓄水区的水源通过毛细导管作用润湿覆土区的土壤,完成植被的灌溉。

屋面设置屋面走道,蓄水区设置走道。

蓄水屋面池体内可以仅存储水源,也可以栽种水生植物。

5、屋面给水

①自然雨水

蓄水区可储存自然雨水,自然雨水可作为水源的补充,通过毛细导管给覆土区进行连续的水源供给。

②人工水源

人工进行水源补给,富余的水源存储在蓄水区,蓄水区通过毛细导管给覆土区进行连续的水源供给。利用毛细作用可以形成连续、均匀的水源供给,维持植被层的自然生长,减少人工灌溉次数,降低天气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6、屋面排水

①排出水源

根据具体需要,可开启带阀门排水管,排出水源。排出水源流入附近的水落口,完成排水,如图7、图8、图9。

②排出过剩水源

池体高位处设置溢水口,避免池体液面过高,形成液体外溢。如液面过高,可通过溢水口排出过剩水源。

如仅覆土区液面过高,水源可通过溢水口将水源部分排入蓄水区,部分排入水落口,排入蓄水区的水源可作为日后水源供给使用,如图6。

如仅蓄水区液面过高,水源可通过溢水口将水源部分排入覆土区,部分排入水落口,排入覆土区的水源直接进行植被灌溉。

如覆土区、蓄水区液面同时过高,水源通过溢水口排入水落口,排出过剩水源。蓄水区液面低于溢水口,液体不再外排,蓄水区存储一定量的水源,可作为日后水源供给使用。

本实用新型构造做法可分别做为蓄水屋面、种植屋面使用,也可以同时作为一种蓄水种植屋面使用。

本实用新型构造做法作为一种蓄水种植屋面使用时,通过毛细作用对覆土区进行连续、均匀的水源供给,维持植被层的自然生长,减少人工灌溉次数,降低天气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当出现过剩水源时,可通过蓄水区和覆土区之间的溢水口达到水源的供给平衡或进行水源的存储或排出过剩水源,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

以上各实施例的构造做法能够充分发挥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的作用,起到提高建筑物屋面的隔热效果、降低能耗;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减轻城市楼群产生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作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参考特定的说明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不会受到这些实施例的限定而仅仅受到附加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进行改动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