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654发布日期:2019-09-12 09:1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可以称为“工地”。

建筑施工中需要搭设支撑平台进行辅助帮助,现有的支撑平台结构简单,搭设方便,但是支撑平台的结构强度一般,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支撑平台的高度一定,无法实现对支撑平台高度的调整,限制了支撑平台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技术方案,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搭建拆卸方便,并且支撑平台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高,通过主支撑台和辅助支撑台的设计,增加支撑平台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主支撑台可以便于操作者的站立,辅助支撑台可以便于材料、工具的放置,同时主支撑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从而更便于支撑平台实际的操作和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支撑台,支撑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柱、连接杆和调节架,支撑柱均匀设置在支撑底座的顶面四周角上,左右两个支撑柱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调节架对称设置在连接杆的左右两侧,调节架包括固定杆件和调节杆件,固定杆件的底端与连接杆相连接,调节杆件的底端与固定杆件相连接,支撑台包括主支撑台和辅助支撑台,主支撑台的底面与调节杆件的顶端相连接,辅助支撑台对称设置在主支撑台的左右两侧,辅助支撑台的底面与支撑柱的顶面焊接固定。

进一步,主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液压升降柱,液压升降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第一安装螺钉与主支撑台的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液压升降柱的底部设置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相连接,液压升降柱的设计可以实现对主支撑台上下高度的自动调整,更便于实际的操作,安装板的设计可以便于液压升降柱与主支撑台之间的抵紧固定,再通过第一安装螺钉进一步限位固定,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放置板的设计既可以便于液压升降柱的安装固定,也便于提高两个连接杆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有效防止连接杆发生变形弯曲等现象,延长连接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两个连接杆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嵌位槽,嵌位槽与放置板相匹配,放置板的前后两端卡接在嵌位槽内,嵌位槽的设计可以便于放置板与连接杆之间的卡接固定,从而便于液压升降柱的放置安装。

进一步,支撑底座包括减震垫和卡柱套,卡柱套均匀设置在减震垫的顶面四周角上,支撑柱的下端卡接在卡柱套内,卡柱套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柱与支撑底座之间的卡接固定,结构合理,安装连接灵活可靠,拆装方便简单。

进一步,连接杆的底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板,支撑柱上设置有延伸板,延伸板上设置有插孔,插板与插孔相匹配,插板卡接在插孔内,插板的底端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卡接在插板上,延伸板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柱与连接杆之间的支撑固定,插孔和插板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杆与支撑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连接杆与支撑柱之间的卡接固定,再通过限位环进一步限位卡紧,使得连接杆与延伸板之间的卡接更加的牢固,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进一步,辅助支撑台的顶面上设置有挡板,主支撑台的顶面上设置有扶手栏杆,挡板的设计可以防止辅助支撑台上的工具材料等从高空掉落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两个辅助支撑台上正对于主支撑台的顶端面上没有设置挡板,设计更加的人性化,便于主支撑台上操作者对工具或材料的拿放,主支撑台上扶手栏杆的设计可以便于操作者的抓取,有效提高整个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

进一步,固定杆件包括U型卡框和两个调节柱,U型卡框卡接在连接杆上,且U型卡框通过第二安装螺钉与连接杆限位固定,U型卡框上设置有限位穿槽,限位穿槽内设置有限位钢板,限位钢板通过限位穿槽贯穿U型卡框,两个调节柱对称设置在U型卡框的顶面上,两个调节柱上均匀设置有调节孔,两个调节柱的顶面与辅助支撑台的底面抵紧,U型卡框的设计可以便于固定杆件与连接杆之间的卡接,再通过第二安装螺钉进一步固定U型卡框与连接杆,确保两者的连接强度,再通过限位穿槽和限位钢板的设计,通过限位钢板贯穿U型卡框,使得U型卡框与连接杆之间再次限位卡紧,通过限位钢板和第二安装螺钉的双重设计,有效确保U型卡框与连接杆之间的安装牢固度,从而使得整个支撑平台的结构更加的平稳牢固,延长支撑平台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调节杆件包括折板和两个插杆,两个插杆对称设置在折板的底部,插杆与调节孔相匹配,插杆插入到调节孔内实现折板与调节柱之间的连接,插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调节柱的端面抵紧,插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螺母,折板通过插杆实现与调节柱之间的卡接固定,再通过限位板进行压紧抵紧,进一步提高折板与调节柱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最后通过限位螺母限位固定,有效提高插杆与调节柱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使得整个支撑平台的结构更加的稳固,并且又可以便于实际的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主支撑台的底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限位卡块,折板的顶端卡接在限位卡块的卡槽内,折板通过第三安装螺钉与限位卡块限位固定,限位卡块的设计可以便于折板与主支撑台的灵活卡接,再通过第三安装螺钉进一步限位固定,有效确保主支撑台与折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通过主支撑台与折板之间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便于后续对主支撑台或折板的定期更换维护,从而确保支撑平台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支撑架的安装:

1)首先进行支撑底座的拼装:

①先根据安装尺寸要求在减震垫的顶面四周角上分别焊接卡柱套;

②再将四个支撑柱分别卡入到四个卡柱套内,并且采用捶打装置对支撑柱的顶部进行垂直敲打,确保支撑柱的底面与卡柱套的内侧底面抵紧贴合;

③然后在支撑柱裸露在卡柱套上方的柱体上焊接延伸板,确保四个支撑柱上的延伸板的焊接高度一致;

2)再进行调节架的拼装:

①首先进行固定杆件的拼装:根据安装尺寸要求将两个调节柱对称焊接在U型卡框的顶面上;

②接着将调节杆件与固定杆件安装固定:先在折板的底部卡入插杆,再将插杆与折板的连接组与固定杆件连接,将插杆的端部插入到调节柱的调节孔上,并且确保折板的端面与调节柱的一侧端面贴合抵紧,然后将限位板安装到插杆的端部,限位板从插杆的端部往调节柱方向移动,直至限位板与调节柱的另一侧端面贴合抵紧,再在插杆的端部安装限位螺母,直至限位螺母与限位板端面贴合抵紧;

3)然后将连接杆与支撑底座之间安装固定:先通过放置板实现两个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将放置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卡入到两个连接杆上的嵌位槽内,接着将拼装好的两个连接杆组合安装到支撑底座上,将连接杆的两端搁置在左右两个延伸板上,调整连接杆的左右位置,直至连接杆两端的插板分别卡入到对应延伸板上的插孔内,连接杆卡紧到位后,再在插板的底端卡入限位环,直至限位环与延伸板的底面贴合抵紧;

4)再将调节架与连接杆安装固定:在两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调节架,将调节架底部的U型卡框卡入到连接杆上,接着调整连接杆上调节架的位置,确保同一个连接杆上两个调节架上正对的调节柱之间的间距与主支撑台底面左右两个限位卡块的间距相对应,并且同一个连接杆上的两个调节架关于连接杆的中心对称设置,而前后两个连接杆上的调节架的安装位置相同,调节架位置调整好后,再采用第二安装螺钉将U型卡框与连接杆之间进一步安装固定,最后再将限位钢板安装到U型卡框上,限位钢板穿过限位穿槽,直至限位钢板横向贯穿U型卡框,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对U型卡框的再次限位,避免长期使用中第二安装螺钉发生松动,而导致U型卡框发生翘曲、转动等现象,有效确保调节架与连接杆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又可以延长调节架的使用寿命;

b、液压升降柱的安装:在放置板的顶面中心处安装液压升降柱,再在液压升降柱的顶部焊接安装板,然后将液压升降柱的高度调整到最低高度值;

c、支撑台的安装:

1)主支撑台的安装:将主支撑台安装到四个调节架上,确保四个调节架上的折板的顶端正好卡入到主支撑台底面的限位卡块内,再通过第三安装螺钉将限位卡块与折板之间进一步连接固定,从而有效确保主支撑台与调节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主支撑台结构更加的平稳牢固,从而更便于实际的使用,接着调整液压升降柱的高度,使得液压升降柱上升,直至液压升降柱顶部的安装板与主支撑台的顶面贴合抵紧,再通过第一安装螺钉将安装板与主支撑台的底面进一步安装固定,通过调节架和液压升降柱的双重支撑作用,既可以减缓调节架的支撑压力,提高主支撑台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又可以使得主支撑台的整体承压能力更好,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延长主支撑台的使用寿命,有效防止主支撑台中心位置处悬空而发生中心断裂等情况,同时液压升降柱的设计也可以便于后续对主支撑台上下高度的调整,使用更方便简单;

2)辅助支撑台的安装:在主支撑台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辅助支撑台,调整辅助支撑台的位置,确保辅助支撑台在主支撑台的上下移动中不会碰撞到主支撑台的外边缘,同时辅助支撑台的底面位于支撑柱和调节柱上,辅助支承台关于前后两个支撑柱中心对称,并且左右两个辅助支撑台关于主支撑台中心对称,辅助支撑台位置调整好后,将辅助支撑台的底面与支撑柱的顶面焊接固定;

d、定期维护检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安装拆卸便捷,并且将支撑平台中的支撑底座、支撑柱、连接杆、调节架和主支撑台等多个组成部分设计成可拆卸连接的设计,在确保整个支撑平台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又可以便于实际的拆卸搬运,而且即使其中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无需将整个支撑平台废弃不用,只需要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更换,有效降低资源的浪费,延长支撑平台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台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高度要求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从而更便于实际的操作使用,并且通过在主支撑台的两侧增加辅助支撑台的设计,相对于以往操作者、工具、材料等都在一个平台上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平台上功能性的划分,也便于操作者在平台上的顺畅走动,同时又不会影响操作者对材料、工具等的拿取,并且相对于以往的设计,可以避免操作者走动过程中将工具、材料等从高空中踢落,从而降低操作安全隐患,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拆卸灵活可靠,并且通过对支撑平台具体结构的设计,使得支撑平台的稳固性能好,支撑平台的承压力更好,有效延长支撑平台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柱、连接杆、调节架、液压升降柱多个结构实现对主支撑台的共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主支撑台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使得主支撑台的承压能力更好,有效延长主支撑台的使用寿命,并且主支撑台可以进行高度调节,当需要对主支撑台进行高度调整时,首先将限位螺母拧下,接着在依次将限位板、插杆取下,使得折板的底部与调节架之间松开不连接,然后液压升降柱启动,通过液压升降柱将主支撑台升降到指定的高度,再将插杆插入到对应的调节孔内,依次再将限位板和限位螺母安装好,使得折板与调节架之间限位固定,从而完成对主支撑台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搭建拆卸方便,并且支撑平台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高,通过主支撑台和辅助支撑台的设计,增加支撑平台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主支撑台可以便于操作者的站立,辅助支撑台可以便于材料、工具的放置,同时主支撑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从而更便于支撑平台实际的操作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压升降柱与主支撑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支撑台与支撑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支撑柱;3-连接杆;4-调节架;5-限位卡块;6-固定杆件;7-调节杆件;8-主支撑台;9-辅助支撑台;10-液压升降柱;11-安装板;12-第一安装螺钉;13-放置板;14-嵌位槽;15-减震垫;16-卡柱套;17-插板;18-延伸板;19-插孔;20-限位环;21-挡板;22-扶手栏杆;23-U型卡框;24-调节柱;25-第二安装螺钉;26-限位穿槽;27-限位钢板;28-调节孔;29-折板;30-插杆;31-限位板;32-限位螺母;33-第三安装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包括支撑架和支撑台,支撑架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柱2、连接杆3和调节架4,支撑底座1包括减震垫15和卡柱套16,卡柱套16均匀设置在减震垫15的顶面四周角上,支撑柱2的下端卡接在卡柱套16内,卡柱套16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柱2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卡接固定,结构合理,安装连接灵活可靠,拆装方便简单。

支撑柱2均匀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面四周角上,左右两个支撑柱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底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板17,支撑柱2上设置有延伸板18,延伸板18上设置有插孔19,插板17与插孔19相匹配,插板17卡接在插孔19内,插板17的底端设置有限位环20,限位环20卡接在插板17上,延伸板18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柱2与连接杆3之间的支撑固定,插孔19和插板17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杆3与支撑柱2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连接杆3与支撑柱2之间的卡接固定,再通过限位环20进一步限位卡紧,使得连接杆3与延伸板18之间的卡接更加的牢固,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调节架4对称设置在连接杆3的左右两侧,调节架4包括固定杆件6和调节杆件7,固定杆件6的底端与连接杆3相连接,固定杆件6包括U型卡框23和两个调节柱24,U型卡框23卡接在连接杆3上,且U型卡框23通过第二安装螺钉25与连接杆3限位固定,U型卡框23上设置有限位穿槽26,限位穿槽26内设置有限位钢板27,限位钢板27通过限位穿槽26贯穿U型卡框23,两个调节柱24对称设置在U型卡框23的顶面上,两个调节柱24上均匀设置有调节孔28,两个调节柱24的顶面与辅助支撑台9的底面抵紧,U型卡框23的设计可以便于固定杆件6与连接杆3之间的卡接,再通过第二安装螺钉25进一步固定U型卡框23与连接杆3,确保两者的连接强度,再通过限位穿槽26和限位钢板27的设计,通过限位钢板27贯穿U型卡框23,使得U型卡框23与连接杆3之间再次限位卡紧,通过限位钢板27和第二安装螺钉25的双重设计,有效确保U型卡框23与连接杆3之间的安装牢固度,从而使得整个支撑平台的结构更加的平稳牢固,延长支撑平台的使用寿命。

调节杆件7的底端与固定杆件6相连接,调节杆件7包括折板29和两个插杆30,两个插杆30对称设置在折板29的底部,插杆30与调节孔28相匹配,插杆30插入到调节孔28内实现折板29与调节柱24之间的连接,插杆3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31,限位板31与调节柱24的端面抵紧,插杆3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螺母32,折板29通过插杆30实现与调节柱24之间的卡接固定,再通过限位板31进行压紧抵紧,进一步提高折板29与调节柱24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最后通过限位螺母32限位固定,有效提高插杆30与调节柱24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使得整个支撑平台的结构更加的稳固,并且又可以便于实际的拆卸和安装。

支撑台包括主支撑台8和辅助支撑台9,辅助支撑台9的顶面上设置有挡板21,主支撑台8的顶面上设置有扶手栏杆22,挡板21的设计可以防止辅助支撑台9上的工具材料等从高空掉落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两个辅助支撑台9上正对于主支撑台8的顶端面上没有设置挡板21,设计更加的人性化,便于主支撑台8上操作者对工具或材料的拿放,主支撑台8上扶手栏杆22的设计可以便于操作者的抓取,有效提高整个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

主支撑台8的底面与调节杆件7的顶端相连接,主支撑台8的下方设置有液压升降柱10,液压升降柱1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通过第一安装螺钉12与主支撑台8的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液压升降柱10的底部设置有放置板13,放置板13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连接杆3相连接,液压升降柱10的设计可以实现对主支撑台8上下高度的自动调整,同时也启动对主支撑台8的支撑作用,也更便于实际的操作,安装板11的设计可以便于液压升降柱10与主支撑台8之间的抵紧固定,再通过第一安装螺钉12进一步限位固定,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放置板13的设计既可以便于液压升降柱10的安装固定,也便于提高两个连接杆3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有效防止连接杆3发生变形弯曲等现象,延长连接杆3的使用寿命,两个连接杆3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嵌位槽14,嵌位槽14与放置板13相匹配,放置板13的前后两端卡接在嵌位槽14内,嵌位槽14的设计可以便于放置板13与连接杆3之间的卡接固定,从而便于液压升降柱10的放置安装。

主支撑台8的底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限位卡块5,折板29的顶端卡接在限位卡块5的卡槽内,折板29通过第三安装螺钉33与限位卡块5限位固定,限位卡块5的设计可以便于折板29与主支撑台8的灵活卡接,再通过第三安装螺钉33进一步限位固定,有效确保主支撑台8与折板29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通过主支撑台8与折板29之间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便于后续对主支撑台8或折板29的定期更换维护,从而确保支撑平台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辅助支撑台9对称设置在主支撑台8的左右两侧,辅助支撑台9的底面与支撑柱2的顶面焊接固定。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支撑架的安装:

1)首先进行支撑底座1的拼装:

①先根据安装尺寸要求在减震垫15的顶面四周角上分别焊接卡柱套16;

②再将四个支撑柱2分别卡入到四个卡柱套16内,并且采用捶打装置对支撑柱2的顶部进行垂直敲打,确保支撑柱2的底面与卡柱套16的内侧底面抵紧贴合;

③然后在支撑柱2裸露在卡柱套16上方的柱体上焊接延伸板18,确保四个支撑柱2上的延伸板18的焊接高度一致;

2)再进行调节架4的拼装:

①首先进行固定杆件6的拼装:根据安装尺寸要求将两个调节柱24对称焊接在U型卡框23的顶面上;

②接着将调节杆件7与固定杆件6安装固定:先在折板29的底部卡入插杆30,再将插杆30与折板29的连接组与固定杆件6连接,将插杆30的端部插入到调节柱24的调节孔28上,并且确保折板29的端面与调节柱24的一侧端面贴合抵紧,然后将限位板31安装到插杆30的端部,限位板31从插杆30的端部往调节柱24方向移动,直至限位板31与调节柱24的另一侧端面贴合抵紧,再在插杆30的端部安装限位螺母32,直至限位螺母32与限位板31端面贴合抵紧;

3)然后将连接杆3与支撑底座1之间安装固定:先通过放置板13实现两个连接杆3之间的连接,将放置板13的前后两侧分别卡入到两个连接杆3上的嵌位槽14内,接着将拼装好的两个连接杆3组合安装到支撑底座1上,将连接杆3的两端搁置在左右两个延伸板18上,调整连接杆3的左右位置,直至连接杆3两端的插板17分别卡入到对应延伸板18上的插孔19内,连接杆3卡紧到位后,再在插板17的底端卡入限位环20,直至限位环20与延伸板18的底面贴合抵紧;

4)再将调节架4与连接杆3安装固定:在两个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安装调节架4,将调节架4底部的U型卡框23卡入到连接杆3上,接着调整连接杆3上调节架4的位置,确保同一个连接杆3上两个调节架4上正对的调节柱24之间的间距与主支撑台8底面左右两个限位卡块5的间距相对应,并且同一个连接杆3上的两个调节架4关于连接杆3的中心对称设置,而前后两个连接杆3上的调节架4的安装位置相同,调节架4位置调整好后,再采用第二安装螺钉25将U型卡框23与连接杆3之间进一步安装固定,最后再将限位钢板27安装到U型卡框23上,限位钢板27穿过限位穿槽26,直至限位钢板27横向贯穿U型卡框23,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对U型卡框23的再次限位,避免长期使用中第二安装螺钉25发生松动,而导致U型卡框23发生翘曲、转动等现象,有效确保调节架4与连接杆3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又可以延长调节架4的使用寿命;

b、液压升降柱10的安装:在放置板13的顶面中心处安装液压升降柱10,再在液压升降柱10的顶部焊接安装板11,然后将液压升降柱10的高度调整到最低高度值;

c、支撑台的安装:

1)主支撑台8的安装:将主支撑台8安装到四个调节架4上,确保四个调节架4上的折板29的顶端正好卡入到主支撑台8底面的限位卡块5内,再通过第三安装螺钉33将限位卡块5与折板29之间进一步连接固定,从而有效确保主支撑台8与调节架4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主支撑台8结构更加的平稳牢固,从而更便于实际的使用,接着调整液压升降柱10的高度,使得液压升降柱10上升,直至液压升降柱10顶部的安装板11与主支撑台8的顶面贴合抵紧,再通过第一安装螺钉12将安装板11与主支撑台8的底面进一步安装固定,通过调节架4和液压升降柱10的双重支撑作用,既可以减缓调节架4的支撑压力,提高主支撑台8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又可以使得主支撑台8的整体承压能力更好,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延长主支撑台8的使用寿命,有效防止主支撑台8中心位置处悬空而发生中心断裂等情况,同时液压升降柱10的设计也可以便于后续对主支撑台8上下高度的调整,使用更方便简单;

2)辅助支撑台9的安装:在主支撑台8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辅助支撑台9,调整辅助支撑台9的位置,确保辅助支撑台9在主支撑台8的上下移动中不会碰撞到主支撑台8的外边缘,同时辅助支撑台9的底面位于支撑柱2和调节柱24上,辅助支承台关于前后两个支撑柱2中心对称,并且左右两个辅助支撑台9关于主支撑台8中心对称,辅助支撑台9位置调整好后,将辅助支撑台9的底面与支撑柱2的顶面焊接固定;

d、定期维护检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安装拆卸便捷,并且将支撑平台中的支撑底座1、支撑柱2、连接杆3、调节架4和主支撑台8等多个组成部分设计成可拆卸连接的设计,在确保整个支撑平台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又可以便于实际的拆卸搬运,而且即使其中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无需将整个支撑平台废弃不用,只需要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更换,有效降低资源的浪费,延长支撑平台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台8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高度要求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从而更便于实际的操作使用,并且通过在主支撑台8的两侧增加辅助支撑台9的设计,相对于以往操作者、工具、材料等都在一个平台上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平台上功能性的划分,也便于操作者在平台上的顺畅走动,同时又不会影响操作者对材料、工具等的拿取,并且相对于以往的设计,可以避免操作者走动过程中将工具、材料等从高空中踢落,从而降低操作安全隐患,提高支撑平台的操作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拆卸灵活可靠,并且通过对支撑平台具体结构的设计,使得支撑平台的稳固性能好,支撑平台的承压力更好,有效延长支撑平台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柱2、连接杆3、调节架4、液压升降柱10多个结构实现对主支撑台8的共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主支撑台8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使得主支撑台8的承压能力更好,有效延长主支撑台8的使用寿命,并且主支撑台8可以进行高度调节,当需要对主支撑台8进行高度调整时,首先将限位螺母32拧下,接着在依次将限位板31、插杆30取下,使得折板29的底部与调节架4之间松开不连接,然后液压升降柱10启动,通过液压升降柱10将主支撑台8升降到指定的高度,再将插杆30插入到对应的调节孔28内,依次再将限位板31和限位螺母32安装好,使得折板29与调节架4之间限位固定,完成对主支撑台8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搭建拆卸方便,并且支撑平台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高,通过主支撑台8和辅助支撑台9的设计,增加支撑平台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主支撑台8可以便于操作者的站立,辅助支撑台9可以便于材料、工具的放置,同时主支撑台8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从而更便于支撑平台实际的操作和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