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止水环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4951发布日期:2019-10-12 23:3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层止水环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层止水环板厚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浇混凝土板的板厚(即楼板厚度)对工程结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楼板厚度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楼板的中心挠度增加、承载力减小,而此因素也是造成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楼板厚度减小还带来隔音、隔热、防水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楼板的适宜厚度,对建筑物抵抗地震时所造成的侧向位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充分重视楼板厚度的检验,减少楼板厚度不合格的工程产品流入市场。

工程实践中,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完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往往不到80%,特别是楼板厚度,其不能完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也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建设参与各方对楼板厚度的忽视,导致楼板厚度不合格的工程产品流入市场。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楼板厚度控制方式是:在浇筑混凝土板前,用红油漆在柱子钢筋上标注高于楼层板面500或100mm的控制线点;然后,在浇筑混凝土板的过程中,采用两人拉直线、用卷尺下量500或100mm的方式,对现浇混凝土板的上表面进行控制。该控制方式费时费力、准确度较差。

随着多家地产企业推行第三方测评及实测实量考评办法,以往的拉线测量已满足不了现场板厚允许偏差(+8,-5)的标准要求,各式各样的控制板厚措施应运而生。例如预制混凝土或砂浆块、机电预留套管、预埋钢筋等办法。砂浆预制块整体强度较好,但易造成板上下通缝,缺少止水环。机电预留套管上口为圆环形状,不利于混凝土收面。预埋钢筋,施工较繁琐,且存在反锈现象,不利于后期装饰装修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满足施工现场钢筋保护层厚度,同时保证防水性能的三层止水环板厚控制器。

一种三层止水环板厚控制器,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支撑在底板上、上端固定有与底板平行的找平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到找平板上表面的距离与楼板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找平板到底板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布设有第一止水环板、第二止水环板和第三止水环板三块止水环板,三块止水环板均与底板平行设置,并且三块止水环板军与支撑柱密封固定,所述第一止水环板的上侧和第三止水环板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布设在同一投影位置的上部钢筋放置凹槽和下部钢筋放置凹槽,所述上部钢筋放置凹槽的高度与楼板钢筋架的上部钢筋高度相匹配,所述下部钢筋放置凹槽的高度与楼板钢筋架的下部钢筋高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固定有至少两根将底板、三块止水环板和找平板连接的支撑筋。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钢筋放置凹槽和下部钢筋放置凹槽的凹槽直接大于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将底板固定在顶板模板上的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找平板均为圆板,所述找平板的上表面水平。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点:

(1)通过三层止水环板增强了防水性能;

(2)通过上部钢筋放置凹槽和下部钢筋放置凹槽的间距,保证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3)减少收面找平时间,提升工效。

(5)通过找平板的高度保证楼板浇筑的厚度,有效的控制板厚施工时。

综上所述,本装置解决混凝土收面质量差、楼板厚度偏差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等难题的新型施工工艺器具,成本较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提高功效、绿色环保,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中,1—底板,11—固定孔,2—支撑柱,3—找平板,4—支撑筋,51—第一止水环板,52—第二止水环板,53—第三止水环板, 6—上部钢筋放置凹槽,7—下部钢筋放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三层止水环板厚控制器,包括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下端支撑在底板1上、上端固定有与底板1平行的找平板3,所述底板1的底部到找平板3上表面的距离与楼板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找平板3到底板1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布设有第一止水环板 51、第二止水环板52和第三止水环板53三块止水环板,三块止水环板均与底板1平行设置,并且三块止水环板军与支撑柱2密封固定,所述第一止水环板51的上侧和第三止水环板53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布设在同一投影位置的上部钢筋放置凹槽6和下部钢筋放置凹槽7,所述上部钢筋放置凹槽6的高度与楼板钢筋架的上部钢筋高度相匹配,所述下部钢筋放置凹槽7的高度与楼板钢筋架的下部钢筋高度相匹配,所述支撑柱2的侧壁上固定有至少两根将底板1、三块止水环板和找平板3连接的支撑筋4,所述上部钢筋放置凹槽6和下部钢筋放置凹槽7的凹槽直接大于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的直径,所述底板1上设有将底板1固定在顶板模板上的固定孔11,所述底板1和找平板3 均为圆板,所述找平板3的上表面水平。

施工时,在混凝土顶板模板支设完成后,根据标高调整完顶板模板标高后,将本装置的底板1用钉子钉在模板上。布设的位置为距墙、梁边30cm夹角处,及板中心无线管区域。30㎡的房间不少于5个。超过30㎡每10㎡增加3个。将下部钢筋筋挂入下部钢筋放置凹槽7 内,将上部钢筋挂入上部钢筋放置凹槽6内,然后进行固定绑扎。混凝土浇筑时,可随意振捣,振捣完成后,使用铝合金刮杠以控制器上部找平板3为基准点进行收面找平。采用上述方式操作,只需将材料交由现场木工钉牢,节省原有的钢筋垫块且无需再次挂线找平,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节约了成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尺寸或形状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尺寸或形状,且不论在其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或利用了重力的分解或合成,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