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改造的装配式手术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5514发布日期:2019-08-03 15:5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改造的装配式手术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易于改造的装配式手术室。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手术室采用的是固定格局的装修方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及医疗水平的发展,相关医疗设备更新迭代,经常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后需要对手术室进行改造。现有的装修模式无法满足快速改造,且在改造时常常因为轻微的布局改变就需要对原有的装修进行拆除重建,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同时,手术室作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改造过程不仅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还影响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改造的装配式手术室,通过设置双层墙体结构,且在内墙部分区分出固定板和活动盖板,形成多个活动空间,使手术室改造可以在多个活动空间内进行,改造方便,快捷,耗材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于改造的装配式手术室,包括双层墙体和门,双层墙体包括外墙和内墙,外墙为固定墙体,内墙由固定板和活动盖板围成,活动盖板两端设有隔板,活动盖板、隔板和外墙围成活动空间,双层墙体与门相连接,连接处设有封板。

进一步的,活动空间用以置放器械柜或麻醉柜。

进一步的,隔板两端设有轻钢龙骨。

进一步的,轻钢龙骨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上。

进一步的,器械柜或麻醉柜通过螺栓与轻钢龙骨固定。

进一步的,固定板上设有风口或情报面板。

进一步的,内墙上设有踢脚线。

进一步的,活动盖板处设有与踢脚线等高的底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改造的装配式手术室具有如下优点:1、由活动盖板、隔板和外墙在内外墙之间形成多个活动空间,在进行手术室改造时仅需动到一个或几个活动空间,无需进行整体拆卸和重建,节省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也使改造更为方便,快速,节约时间。2、安装仅需将设备用螺栓与轻钢龙骨进行固定,操作方便,牢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A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A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A面示意图。

附图说明:1-门、2-外墙、3-内墙、31-固定板、311-风口、312-情报面板、32-活动盖板、4-隔板、5-活动空间、51-器械柜、52-麻醉柜、6-封板、7-轻钢龙骨、8-螺栓、9-踢脚线、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易于改造的装配式手术室,包括双层墙体和门1,双层墙体包括外墙2和内墙3,外墙2为固定墙体,内墙3由固定板31和活动盖板32围成,活动盖板32两端设有隔板4,活动盖板32、隔板4和外墙2围成活动空间5,双层墙体与门1相连接,连接处设有封板6。

活动空间5用以置放器械柜51或麻醉柜52,隔板4两端设有轻钢龙骨7,轻钢龙骨7通过螺栓8固定在隔板4上,器械柜51或麻醉柜52通过螺栓8与轻钢龙骨7固定。

固定板31上设有风口311或情报面板312。

内墙3上设有踢脚线9,活动盖板32处设有与踢脚线9等高的底座10。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在上述基础上,本具体实施例中A面墙器械柜51的安装位置为靠门第一个活动空间5。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A面墙器械柜51的安装位置为距离门口第二个活动空间5。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A面墙在第三个活动空间5增加了一个器械柜51。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