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楼层降板支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4094发布日期:2019-09-13 22:1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楼层降板支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层降板支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楼层降板支撑模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卫生间、厨房等需考虑防水做法的房间在结构设计中通常采取降低该部位楼板标高的方法即降板。

降板由于标高与周围楼板不同需单独进行支模,传统支模通常采用木方作为降板区域的模板工具。采用传统的木方支模支模由于支模工具尺寸为固定的,在其他楼层施工时需要拆掉重新拼装,存在散拼散拆、重复加工,材料成本高的问题,导致了材料浪费、增加人工、降低效率的现象。另外,采用木方支模,在支模工具与成型混凝土脱离时,支模工具容易碰到成型混凝土,造成混凝土的变形、损坏,最终导致混凝土缺楞、缺角,观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可调式楼层降板支撑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可调式楼层降板支撑模具,包括呈横截面为矩形的框体,框体包括4个首尾相连的方管,框体外壁上套设有伸缩框,框体还包括相连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相互垂直,每两个相连的方管中,其中一个方管的首端套设于第一套管内,另外一个方管的尾端套设于第二套管内;方管与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

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上均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方管上配合第一连接孔设置1个第二连接孔,连接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通过螺母固定。

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上均设长孔,方管上配合长孔设置1个连接孔,连接螺栓贯穿长孔和连接孔后通过螺母固定。

相连的两个方管间通过花篮螺栓连接。

方管中部设固定孔,固定块沿方管厚度方向设置。

伸缩框包括第一模块组件和第二模块组件,第一模块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均垂连有第一插板;第二模块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均垂连有第二插板,第二插板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插槽,第一插板滑动插设于插槽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长度可调。

第一插板和插槽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内表面均设有滚珠。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由滑动板和套接板组成,滑动板套设于套接板内,滑动板和套接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方管上表面设有拉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发明支撑模具后能减少降板混凝土缺棱掉角、混凝土成型不方正的质量缺陷,有效提高降板区域混凝土观感质量,增加降板质量一次合格率,保证了降板施工质量;同时本支模工具可重复利用,实现可周转,且能调节尺寸大小增加其适用范围,避免木方散拼散拆、重复加工,大幅节约材料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最后,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定型化设计,简化支模工具安装和拆除流程,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左视图;

图4为图2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可调式楼层降板支撑模具,如图1~4所示,包括呈横截面为矩形的框体,框体包括4个首尾相连的方管1,在4个方管1中每两组相互平行。为了实现方管1的连接,框体还包括相连的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实质为一个呈L型的部件,此处为了便于描述连接关系将其细化为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管3。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相互垂直,通过相连的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实现两个方管1的连接,在每两个相连的方管1中,其中一个方管1的首端套设于第一套管2内,另外一个方管1的尾端套设于第二套管3内,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方管1在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内的长度,进而实现调节框体尺寸的目的。

为了使得框体尺寸调节方便,第一套管2以及第二套管3上均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4,本实施例里中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上均设3个第一连接孔4,当然使用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设4个、5个甚至更多。

方管1上配合第一连接孔4设置1个第二连接孔,使用的时候,根据需要调整方管1进入到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中的长度,使得第二连接孔与合适的第一连接孔4对齐,再利用连接螺栓5贯穿第一连接孔4和第二连接孔,随后通过螺母固定实现方管1和第一套管2与第二套管3的连接。

为了提高连接强度,相连的两个方管1间通过花篮螺栓6连接,花篮螺栓6可以有效避免两个方管1的连接处变形,提高对混凝土的承受力。

为了实现本工具与外部的连接,方管1中部设固定孔,固定孔沿方管1厚度方向设置。其中,固定孔位于方管1朝向的表面上,其深度以10~15mm为佳。使用的时候,首先在外界钢筋网片上预留连接钢筋,铺设好钢筋网片保护层后,将连接钢筋穿设于固定孔中,实现本工具的固定,使用完成后将本工具向上取出即可以实现与连接钢筋的脱离,预留的连接钢筋可以通过钳子剪断。

在工作的时候,由于混凝土固化后,脱模的时候容易造成棱角的损坏,且需要比较大的力气才可以实现本模具与混凝土的脱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在框体外壁上设置一个伸缩框,伸缩框实质套在框体外部。

工作的时候伸缩框套在框体外部,浇筑混凝土,在框体内形成下沉空间,混凝土固化后,将框体从伸缩框内取出,伸缩框自动缩小,此时再将伸缩框取出即可,使用方便,且极易实现脱模,脱模的时候也不易造成混凝土的损坏。此处需要注明,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在框体外侧,实质浇筑在伸缩框外侧,框体的作用为:防止浇筑的混凝土进入到内侧,最终在框体内形成下沉空间。

为了实现这一作用,伸缩框包括第一模块组件和第二模块组件,第一模块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的上端和下端均垂连有第一插板10;第二模块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9的上端和下端均垂连有第二插板11,第二插板11对应第一插板10设置,第二插板11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插槽,第一插板10滑动插设于插槽中,第一插板10和插槽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13。

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均长度可调,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长度可调的实现方式为: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均由配合设置的滑动板15和套接板14组成,滑动板15套设于套接板14内,滑动板15和套接板14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6。

使用的时候,拉动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使得伸缩弹簧13拉伸,宽度增加,同时拉动滑动板15和套接板14,使得复位弹簧16拉伸,长度方向增加,以伸缩框能够套在框体上为宜,利用伸缩框和框体围成下沉区域,防止混凝土进入到该区域;下沉区域外侧的区域浇筑完成后,将框体从伸缩框内取出,伸缩框在伸缩弹簧13和复位弹簧16作用下自动缩小与浇筑形成的混凝土层脱离,降低了对混凝土层的损坏。

为了便于框体从伸缩框中的进出,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的内表面均设有滚珠17,通过滚珠17可以降低框体和伸缩框之间有竖直位移时的摩擦力。滚珠17与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的连接方式为:在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9的内表面设置槽体,滚珠17嵌设于槽体内。

为了便于框体的取出过程,在方管1上表面设有拉环8,使用者拉动拉环8将框体从伸缩框内滑出。

工作过程为:根据降板区域尺寸调整方管1伸入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3内的长度,利用连接螺栓5固定;再克服弹力,将伸缩框利用滚珠的滑力滑入到框体外部;浇筑混凝土,脱模时,首先将框体从伸缩框内滑出,伸缩框失去支撑,在弹力作用下尺寸缩小与成型的混凝土脱离即可。

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设置伸缩框,而不是将框体缩小后,再与成型的混凝土分离是因为:将框体缩小需要至少拧动两个连接螺栓5,会严重降低施工效率,而直接将框体从伸缩框内滑出,只需要工作人员脚蹬在伸缩框上防止伸缩框跟着框体向上升,当伸缩框失去框体这个支撑后,自然会在弹力作用下与成型的混凝土脱离使用方便,保证了成型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效果。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第一套管2以及第二套管3上均设长孔12,长孔12沿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的长度方向设置,方管1上配合长孔12设置1个连接孔,使用的时候,调节方管1在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中的长度,再利用连接螺栓5贯穿长孔12和连接孔,随后通过螺母将方管1和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3固定在一起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框体的尺寸,从而根据需要适用不同尺寸的降板区域,同时在脱模时首先取下框体,伸缩框在弹力作用下缩小自动实现脱模,最终减少降板混凝土缺棱掉角、混凝土成型不方正、降板高度不一致、模板偏位、漏浆、涨模等质量缺陷,有效提高降板区域混凝土观感质量,增加降板质量一次合格率,保证了降板施工质量。同时本工具可重复利用,实现可周转,且能调节尺寸大小增加其适用范围,避免木方散拼散拆、重复加工的问题,大幅节约材料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由于采用定型化设计,简化支模工具安装和拆除流程,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