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圆柱直立制作底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6134发布日期:2019-11-27 19:40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圆柱直立制作底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预制构件模具,特别是一种预制圆柱直立制作底模。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使用装配式结构。在一些大型商用办公室与公共建筑项目中,圆柱结构由于造型美观,便于装饰,使用较为广泛。同时随着预制率的增加,圆柱结构需要被设计成预制圆柱。相对于现浇圆柱结构来说,预制圆柱具有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满足新型施工工艺需求、美化施工现场环境等优点,但预制圆柱不同于预制方柱,由于形状的限制,方柱可以倒放在平台模板上制作,而预制圆柱由于侧面全为弧面,直立制作效果更好,因此需要设置专用的圆柱底模。圆柱在直立制作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钢筋定位不准等缺点,如果脱底模时间过早,易造成圆柱结构内部损伤,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圆柱直立制作底模,能克服圆柱钢筋定位不准等问题,较好地保证预制圆柱直立制作施工的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圆柱直立制作底模,包括面板、加强板、连接板构成的立方板结构,所述面板、加强板、连接板均为钢板制作,所述面板上表面设置有“米”字形键,所述键为钢板铣边件,所述键的外圈围绕一圈灌浆套筒橡皮塞,所述橡皮塞定位与圆柱钢筋定位相同,所述橡皮塞外圈、面板与圆柱侧连接处开设有一圈螺栓孔。

所述钢板均为10mm厚的q345强度钢板。

所述橡皮塞与面板的连接方式为穿孔螺栓连接。

所述底模与地面连接固定方式为膨胀螺栓连接。

所述钢板连接均采用焊接,焊缝宽度不小于8mm,焊接方式为全长单面满焊。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圆柱直立制作底模,使圆柱能直立制作,浇筑成形,此种成形方式能保证混凝土受力特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优点:

底模均为10mm厚的钢板制作,钢板型材为q345强度钢材,钢板连接均采用焊接,焊缝宽度不小于8mm,焊接方式为全长单面满焊,底模的牢固程度高,承压耐受能力好。底模表面设有钢板铣边件制成的“米”字形键,能保证预制圆柱与现浇楼层的抗剪性,使圆柱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剪应力而错动移位。

灌浆套筒橡皮塞与底模面板连接方式为穿孔螺栓连接,连接牢固,不易分离。底模与地面连接方式为膨胀螺栓连接,保证底模稳定可靠,圆柱直立脱模时,不会带起底模,可实现圆柱与底模顺利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底模适用性广,可重复利用。当某种钢筋角度的圆柱制作完成后,可将面板上的灌浆套筒橡皮塞的穿孔螺栓拧下,将开孔封堵磨平,再重新开孔定位灌浆套筒橡皮塞的位置,即可重复利用于相同直径圆柱的制作加工,经济节约。

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圆柱的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圆柱直立施工用底模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圆柱直立施工用底模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圆柱直立施工用底模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橡皮塞与面板连接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模与地面连接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圆柱直立制作底模,包括面板1、加强板2、连接板3构成的立方板结构,面板1、加强板2、连接板3均为10mm厚钢板制作,面板1上表面设置有“米”字形键4,键4为10mm厚的钢板铣边件。以上钢板均为q345强度钢板,钢板连接均采用焊接,焊缝宽度不小于8mm,焊接方式为全长单面满焊。本实用新型的底模的牢固程度高,承压耐受能力好。“米”字形键能保证预制圆柱与现浇楼层的抗剪性,使圆柱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剪应力而错动移位。

键4的外圈围绕一圈灌浆套筒橡皮塞5,橡皮塞5定位与圆柱钢筋定位相同,橡皮塞上固定灌浆套筒,以便后续钢筋定位与绑扎。参考图4,橡皮塞5与面板1的连接方式为穿孔螺栓51连接。橡皮塞5外圈、面板1与圆柱侧连接处开设有一圈螺栓孔6。由于后续需要将底膜与圆柱侧膜连接固定,预留螺栓孔6可用于底膜和侧膜的螺栓连接。

参考图5,底模与地面10连接固定方式为膨胀螺栓7连接。底模与地面10连接前,将地面清理干净、平整。底模的连接板3与地面10接触面具有固定孔,从底模侧面的敞开处将膨胀螺栓7打入连接板3的固定孔,将底模牢靠固定于地面10。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检查、调平。当圆柱制作完成需要脱膜时,不会由于橡皮塞5与圆柱的灌浆套筒之间的粘性而将底模与圆柱一同吊离地面,从而实现圆柱与底模顺利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底模可重复利用,若后期有同样直径的预制圆柱,可将灌浆套筒橡皮塞5的穿孔螺栓51拧出,取下橡皮塞5,将孔封堵并磨平,重新定位新的圆柱钢筋及橡皮塞5位置并开孔,即可重复利用,避免了材料浪费,经济节约。另外,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取材方便,使用期间稳定可靠,同时运输及移动简单方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