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防渗漏变形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18261发布日期:2019-07-19 22:4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屋面防渗漏变形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面防渗漏变形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开裂甚至破坏,而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现有变形缝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8867897a、申请日为2018年6月1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建筑用的变形缝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的变形缝装置包括建设时两分别固定安装在建筑物变形缝两侧构件上的基座,两端分别与两基座上端连接的盖板,两端分别与两基座导向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的中部通过螺栓与盖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设置球形的导向部,所述基座包括固定于建筑物地面基体上的固定杆,以及位于固定杆朝向变形缝中心一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供导向部嵌入并与导向部滑动配合的导向槽;其还包括位于两基座下方、两端分别与变形缝两侧连接的止水带,位于止水带下方的防火岩棉,以及设置于防火岩棉两侧表面的不锈钢片。

上述专利通过滑杆两端在导向槽内滑动的方式用以适应变形缝间间距改变,但正如上文所说,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上述结构属于伸缩缝的一种,伸缩缝又名温度变形缝,其目的在于消除建筑物受外界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对建筑物本身的影响,从而达到尽量避免开裂等现象和问题出现,也因此,其仅在于适应变形缝间距离变化而设置,此外,由于其两边是通过导向槽连接的,使其也能作为沉降缝使用。

但仅仅满足伸缩缝和沉降缝二合一还不够,在实际工程中,变形缝需要做到伸缩、沉降和防震三缝合一处理后,才能更好的起到保护建筑物的效果;此外,由于变形缝是由若干结构拼接而成的,因此,在做到伸缩、沉降和防震三缝合一的同时,需确保其安装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屋面防渗漏变形缝的结构,其达到了伸缩、沉降和防震三缝合一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屋面防渗漏变形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盖板、滑杆和两基座,所述滑杆的两端设置球形导向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球形导向部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穿孔,所述滑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变形缝的结构还包括:

连接柱,位于盖板与滑杆之间,所述连接柱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且其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柱的长度小于盖板与滑杆间距离;

连接螺栓,穿过穿孔与连接柱的一端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穿孔的长度与连接柱长度之和大于盖板与滑杆间距离;

安装螺栓,穿过通孔与连接柱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压缩弹簧,套设于安装螺栓上,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设于滑轨和安装螺栓的螺帽上;

其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供连接柱插入的限位槽,所述连接柱的外接圆直径大于通孔直径;

两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开口角度为α的c形,所述滑杆的厚度为h,所述导向槽的直径为r,其中,90°≤α<180°,h=r*sinβ,α-2β≥20°。

如此设置,首先滑杆在导向槽内滑移的设置,使得其具有伸缩缝和沉降缝的功效;其次,由于扩大导向槽开口,并控制滑杆厚度的设置,使得滑杆除了能在导向槽内滑移的同时,能够在导向槽内摆动,再通过通孔大于连接螺栓的外径设置,减小连接螺栓对滑杆摆动的限制,从而使得本方案的变形缝结构在x、y、z三个方向上都能实现补偿,达到伸缩、沉降和防震三缝合一的效果。此外,由于连接螺栓、连接柱和安装螺栓三者的设置,在安装时先通过连接柱和安装螺栓将压缩弹簧安装在滑杆上,如此连接柱底部抵设在滑杆上,在安装盖板时直接盖上然后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柱连接即可。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向槽的开口角120°≤α≤150°。

如此设置,避免开口过小,导致滑杆的厚度过低,使其强度过小;同时避免开口过大,导致球形导向部从导向槽中脱出。

进一步优选为:α-2β≥30°。

如此设置,确保滑杆能够有足够的摆动幅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螺栓上套设有一球形抵设件,所述球形抵设件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压缩弹簧抵设于球形抵设件和安装螺栓的螺帽之间。

如此设置,使滑杆与盖板间连接更加稳定,避免通孔直径大于安装螺栓外径的设置导致盖板容易发生小幅移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盖板的侧边与基座间均设置有一弹性胶条。

如此设置,通过弹性胶条对盖板和基座间的缝隙进行封闭,使其具有防水性能,同时能够避免异物进入盖板与基座之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弹性胶条的横截面呈波浪形。

如此设置,增大弹性胶条的形变幅度,使其能够有足够的伸缩量满足在复制情形下的形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基座远离变形缝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盖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弹性胶条的两侧分别卡设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上。

如此设置,弹性胶条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变形缝的结构还包括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两侧分别压设于两基座下方。

如此设置,提高其防水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与限位槽分别设于盖板的两侧。

如此设置,采用沉孔来收纳连接螺栓的螺帽,从而保持连接螺栓的螺帽顶部与盖板持平。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变形缝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变形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埋膨胀螺栓,在基层上钻固定孔,并在固定孔内打入膨胀套;

s2、铺设止水带,采用橡胶卷材作为止水带,铺设在变形缝两侧的基层上方,并使位于变形缝中的止水带呈弧形,充分预留变形量;

s3、固定基座: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孔连接的方式,将基座分别固定在变形缝两侧的止水带的上方;

s4、滑杆拼装,安装螺栓穿过压缩弹簧和滑杆后与连接柱连接,完成压缩弹簧的安装;

s5、安装滑杆,将滑杆两端的球形导向部嵌入两侧基座的导向槽内,并将其滑移到指定位置;

s6、安装盖板,将盖板盖设到基座上方,通过连接螺栓穿过穿孔后与连接柱连接,其中,在连接时,先手动将连接螺栓部分转入到连接柱上,然后拉动连接螺栓将连接柱提起,调整位置后使连接柱端部插入到限位槽中,保持上提的同时转动连接螺栓直至锁紧;

s7、安装弹性胶条,将弹性胶条卡设到盖板和基座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x、y、z三个方向上都能进行补偿,达到伸缩、沉降和防震三缝合一的效果;

2、止水带和弹性胶条的设置,达到双重防渗漏的效果;

3、盖板和滑杆间采用了新型的连接结构,使得整体的安装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导向槽与球形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盖板与滑杆的爆炸结构图;

图4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弹性胶条与基座和盖板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变形缝两侧基体间高度位置发生偏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盖板;110、穿孔;120、沉孔;130、第二卡槽;150、限位槽;200、基座;210、导向槽;220、第一卡槽;300、止水带;400、弹性胶条;410、卡条;500、基体;600、滑杆;610、球形导向部;620、通孔;700、连接螺栓;710、球形抵设件;720、压缩弹簧;730、安装螺栓;800、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屋面防渗漏变形缝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盖板100、滑杆600、止水带300、弹性胶条400和两基座200,止水带300铺设在变形缝两侧的基体500上,位于变形缝中的止水带300向变形缝内弧形凹陷以预留变形量。

然后通过固定螺栓800(参照图5)将两基座200分别固定在变形缝两侧的基体500上,并同时压住止水带300将其固定。基座200上端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两基座200上均设置有一呈c形的圆弧形结构的导向槽210(参见图2),两导向槽210位于变形缝内,并且分别位于变形缝的两侧,此外,两者的开口呈相对设置。

如图1所示,在两基座200间连接有滑杆600,滑杆600呈非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参照图3),在其锐角的两端一体设置有球形导向部610,球形导向部610与导向槽210配合,并可以在导向槽210内滑移。

其中,参照图2,导向槽210的直径为r,导向槽210的横截面的开口角度为α,滑杆600的厚度为h,90°≤α<180°,h=r*sinβ,α-2β≥20°,在本实施例中,α=120°,α-2β=60°,导向槽210的直径为r可以根据具体变形缝的宽度而进行设置。

如图1和3所示,在盖板100上设置有一穿孔110,位于盖板100一侧的穿孔110上设置有沉孔120。在穿孔110上插设有一连接螺栓700,连接螺栓700穿过穿孔110后与一连接柱螺纹连接,连接柱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设置、且其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连接柱的另一端螺纹孔上连接有一安装螺栓730,在滑杆60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一直径大于安装螺栓730外径的通孔620,安装螺栓730穿过通孔620后与连接柱连接。

在安装螺栓730的螺杆上还套设有一球形抵设件710和一压缩弹簧720,球形抵设件710和压缩弹簧720均位于滑杆600和安装螺栓730的螺帽之间,压缩弹簧720的两端分别与球形抵设件710和安装螺栓730的螺帽抵接。其中,球形抵设件710的直径大于通孔620的直径,在压缩弹簧720的弹性力作用下,将球形抵设件710抵压在滑轨上。

参照图4,连接柱的长度小于盖板100与滑杆600间距离,连接螺栓700穿过穿孔110的长度与连接柱长度之和大于盖板100与滑杆600间距离。连接柱的外接圆直径大于通孔620直径,且在盖板100上设置有供连接柱插入的限位槽150,沉孔120与限位槽150分别设于盖板100的两侧。

如图5所示,在基座200远离变形缝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220,盖板10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槽130,在弹性胶条400的两侧设置有卡条410,两侧卡条410分别卡设在第一卡槽220和第二卡槽130上,弹性胶条400的横截面呈波浪形。

工作原理:在变形缝宽度变化时,滑杆600两端在导向槽210中滑移、从而绕连接螺栓700发生转动,随变形缝的宽度变化进行调节。而在变形缝两侧的两基体500间高度发生偏差时,如图6所示,滑杆600发生倾斜。

实施例2:一种屋面防渗漏变形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埋膨胀螺栓,在基层上钻固定孔,并在固定孔内打入膨胀套;

s2、铺设止水带300,采用橡胶卷材作为止水带300,铺设在变形缝两侧的基层上方,并使位于变形缝中的止水带300呈弧形,充分预留变形量;

s3、固定基座200:通过固定螺栓800与固定孔连接的方式,将基座200分别固定在变形缝两侧的止水带300的上方;

s4、滑杆600拼装,安装螺栓730穿过压缩弹簧720和滑杆600后与连接柱连接,完成压缩弹簧720的安装;

s5、安装滑杆600,将滑杆600两端的球形导向部610嵌入两侧基座200的导向槽210内,并将其滑移到指定位置;

s6、安装盖板100,将盖板100盖设到基座200上方,通过连接螺栓700穿过穿孔110后与连接柱连接,其中,在连接时,先手动将连接螺栓700部分转入到连接柱上,然后拉动连接螺栓700将连接柱提起,调整位置后使连接柱端部插入到限位槽150中,保持上提的同时转动连接螺栓700直至锁紧;

s7、安装弹性胶条400,将弹性胶条400卡设到盖板100和基座200上。

其中,s5和s6中滑杆600和盖板100安装时,除上述安装方式外,可以先将滑杆600和安装盖板100安装在一起,然后再将滑杆600安装到两基座200上,这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施工环形进行自由选择。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