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代建筑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1399发布日期:2019-07-17 06:1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代建筑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现代建筑遮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现代建筑遮阳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如写字楼、办公楼等,大量安装有玻璃幕墙,此类建筑从外部看,具有非常整洁、美观的优点,因玻璃幕墙的透光性强,在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设置遮阳装置,而玻璃幕墙的遮阳方式一般常用两类:建筑外遮阳和室内遮阳。建筑外遮阳就是在玻璃幕墙的外面安装相应的遮阳设施,以起到遮阳隔热效果,降低空调能耗,节约能耗。

目前,建筑外遮阳一般有活动百叶遮阳和户外卷帘遮阳,活动百叶的透光效果不好,且外形结构复杂,影响建筑整体的美观性;而户外卷帘很容易损坏,不易维护。

然而,传统的玻璃幕墙都不带遮光装置,而为了遮光,必须在玻璃幕墙的内侧即室内相应的位置安装窗帘等遮光装置。众所周知,在室内加装遮阳帘,不仅会造成整个室内结构的凌乱,影响整体视觉效果;且太阳照射在玻璃上的反射光会造成光污染,特别对于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光污染特别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代建筑遮阳系统,具有遮阳和减小光污染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现代建筑遮阳系统,包括建筑本体和固定设置于建筑本体上的玻璃,所述建筑本体上且位于玻璃外侧固定设置有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包括若干水平设置的横隔板和若干竖直设置的竖隔板,横隔板和竖隔板交错设置形成若干的遮阳框,所述横隔板和竖隔板远离建筑本体的侧壁的中部位置均设置有遮阳部,所述遮阳部沿外侧壁长度方向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竖直设置在建筑本体上,太阳光线为倾斜照射在玻璃上,因而横隔板与竖隔板可阻挡部分的太阳光,减小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光,起到遮阳的目的,而照射在玻璃上的太阳光线一部分被玻璃反射形成反射光,而部分的反射光将被横隔板和竖隔板阻挡,减少反射光的强度;进入夏季,太阳光线与玻璃的夹角变大,也就是愈趋于直角,此时,横隔板和竖隔板对反射光的阻挡效果减弱,而遮阳部起到加强对反射光的阻挡作用,因建筑顶部的反射光反射距离较远,而建筑底部的反射光强度较弱,光污染较小,因而通常高楼中部的反射光造成的光污染最为严重,将遮阳部设置在横隔板和竖隔板的中部,有效地起到减小光污染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阳部与横隔板或竖隔板一体成型,遮阳部远离建筑本体的一侧为弧形面。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遮阳部与横隔板或竖隔板一体成型,便于施工且提高横隔板和竖隔板的结构强度,而设置弧形面,遮阳部与横隔板和竖隔板平滑过渡,提高建筑本体整体的美观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隔板的一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横隔板的顶壁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通过导水管与排水管连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排水孔进入导水管,最后流入排水管内排出,防止雨水在遮阳框内汇聚,防减小雨水对建筑本体的侵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隔板的顶壁为倾斜面,且靠近排水孔的一端为较低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横隔板的顶壁设置为倾斜面,有利于雨水向排水孔处汇聚,提高排水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隔板的一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排水管嵌设于安装凹槽内。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管嵌设于安装凹槽内,提高美观度,且安装凹槽起到限定排水管位置的作用,便于排水管的安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隔板和竖隔板包括水平段,水平段位于遮阳部的两端,所述水平段远离建筑本体的侧壁到玻璃的距离相等,位于水平段的遮阳框内转动设置有垂直于横隔板的遮阳板,所述横隔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遮阳板转动的驱动组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中午太阳光较强时,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遮阳板转动,使遮阳板远离玻璃的一端朝向遮阳框的中部转动,进而提高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减小进入室内太阳光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和电机,所述横隔板开设有贯穿横隔板的通孔,所述转轴转动穿设于通孔内,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最高处的横隔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遮阳板转动,实现驱动遮阳板旋转的目的,可根据需要,调节遮阳板的转动角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隔板靠近遮阳板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置遮阳板的容置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冬季时,可将遮阳板转动到容置槽内,避免遮阳板阻挡进入室内的光线,且提高建筑本体整体的美观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一、照射在玻璃上的太阳光线一部分被玻璃反射形成反射光,而部分的反射光将被横隔板和竖隔板阻挡,减少反射光的强度;进入夏季,太阳光线与玻璃的夹角变大,也就是愈趋于直角,此时,横隔板和竖隔板对反射光的阻挡效果减弱,而遮阳部起到加强对反射光的阻挡作用,因而通常高楼中部的反射光造成的光污染最为严重,将遮阳部设置在横隔板和竖隔板的中部,有效地起到减小光污染的目的;

二、雨水通过排水孔进入导水管,最后流入排水管内排出,防止雨水在遮阳框内汇聚,防减小雨水对建筑本体的侵蚀;

三、在中午太阳光较强时,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遮阳板转动,使遮阳板远离玻璃的一端朝向遮阳框的中部转动,进而提高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减小进入室内太阳光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部分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建筑本体;11、玻璃;2、遮阳装置;21、横隔板;211、排水孔;22、竖隔板;221、安装凹槽;222、容置槽;3、水平段;4、遮阳框;41、遮阳板;5、遮阳部;6、排水管;61、导水管;7、驱动组件;71、转轴;72、电机;8、遮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现代建筑遮阳系统,包括建筑本体1和固定设置于建筑本体1上的玻璃11,建筑本体1上且位于玻璃11外侧固定设置有遮阳装置2,遮阳装置2包括若干水平设置的横隔板21和若干竖直设置的竖隔板22,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交错设置形成若干的遮阳框4,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与建筑本体1一体浇筑成型。

如图1所示,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远离建筑本体1的侧壁的中部位置均设置有遮阳部5,遮阳部5沿外侧壁长度方向设置,遮阳部5与横隔板21或竖隔板22一体成型,遮阳部5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为弧形面,即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沿自身长度方向由两端向中间逐渐隆起,形成弧形面,根据当地纬度的不同,适当调节隆起的高度,且纬度越低,也就是越是靠近赤道,隆起的高度越高。

遮阳部5与横隔板21或竖隔板22一体成型,便于施工且提高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的结构强度,而设置弧形面,遮阳部5与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平滑过渡,提高建筑本体1整体的美观度。

如图1、2所示,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包括水平段3,水平段3位于遮阳部5的两端,水平段3远离建筑本体1的侧壁到玻璃11的距离相等,位于水平段3的遮阳框4内转动设置有垂直于横隔板21的遮阳板41。

如图2、3所示,横隔板2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遮阳板41转动的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括转轴71和电机72,横隔板21开设有贯穿横隔板21的通孔(图中未标示),转轴71转动穿设于通孔内,电机72固定设置于最高处的横隔板21上,电机72的输出轴与转轴71同轴固定连接;在于最高处的横隔板21上设置有用于遮蔽电机72的遮盖8(参见图1),防止雨水对电机72的侵蚀。

在中午太阳光较强时,可启动电机72,电机72带动转轴71转动,转轴71带动遮阳板41转动,使遮阳板41远离玻璃11的一端朝向遮阳框4的中部转动,进而提高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减小进入室内太阳光的强度。

其中,如图2、3所示,竖隔板22靠近遮阳板41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置遮阳板41的容置槽222,在冬季时,可将遮阳板41转动到容置槽222内,避免遮阳板41阻挡进入室内的光线,且提高建筑本体1整体的美观性。

另外,如图4、5所示,竖隔板22的一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排水管6,横隔板21的顶壁开设有排水孔211,横隔板21的顶壁为倾斜面,且靠近排水孔211的一端为较低端,排水孔211通过导水管61与排水管6连通。

如图6、7所示,竖隔板22的一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凹槽221,排水管6嵌设于安装凹槽221内。将排水管6嵌设于安装凹槽221内,提高美观度,且安装凹槽221起到限定排水管6位置的作用,便于排水管6的安装。

雨水通过排水孔211进入导水管61,最后流入排水管6内排出,防止雨水在遮阳框4内汇聚,防减小雨水对建筑本体1的侵蚀;而将横隔板21的顶壁设置为倾斜面,有利于雨水向排水孔211处汇聚,提高排水效率。

具体工作过程:玻璃11竖直设置在建筑本体1上,太阳光线为倾斜照射在玻璃11上,因而横隔板21与竖隔板22可阻挡部分的太阳光,减小透过玻璃11进入室内的太阳光,起到遮阳的目的,而照射在玻璃11上的太阳光线一部分被玻璃11反射形成反射光,而部分的反射光将被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阻挡,减少反射光的强度。进入夏季,太阳光线与玻璃11的夹角变大,也就是愈趋于直角,此时,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对反射光的阻挡效果减弱,而遮阳部5起到加强对反射光的阻挡作用,因建筑顶部的反射光反射距离较远,而建筑底部的反射光强度较弱,对行人和车辆的影响较小,光污染较小,因而通常高楼中部的反射光造成的光污染最为严重,将遮阳部5设置在横隔板21和竖隔板22的中部,有效地起到减小光污染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