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9972发布日期:2019-09-11 23:0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发展,因随着绿色建筑的客观需求,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的深入人心。众所周知,混凝土表面吸水率较大,混凝土在自然界的环境下会遭受来自阳光、紫外线、酸雨、油气、油污等破坏,逐渐失去其本来面目,混凝土也会随着天长地久而日趋被中性化和破坏,其表面效果将日趋污浊,影响观瞻。所以清水混凝土60%取决于混凝土浇筑的质量,40%取决于后期的透明保护喷涂施工,但后期的透明保护喷涂施工同样取决于混凝土的振捣质量,从日本相关关于清水混凝土的论述中,清水混凝土允许有气泡,但实际上表明气泡或者隐形气泡含量过高,后期透明保护的质量有极大影响。原因在于:气泡所在位置均为外小内大的形式,其保护由外向内,其保护不能覆盖全部,形成单向呼吸清水面。

目前,传统的清水混凝土浇筑构件的制造方式,一般仅仅通过振捣器压实混泥土并在压实过程中排出气泡,这种排出气泡的方式,效率低下,尤其在制造厚度较大的混泥土浇筑构件时,振捣器的振动传导较差,混泥土中容易残留较多的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排出混泥土构件尤其是大厚度混泥土构件中的气泡,具有取料方便、制造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混泥土、乙醇按比例混合后装入浇筑模具中;

步骤s2,利用振捣器将混泥土进行初步压实;

步骤s3,对浇筑模具进行加热使热量传递至混泥土中实现乙醇挥发,且在加热过程中持续对混泥土进行再次压实;

步骤s4,将浇筑模具拆卸下。

本技术,利用乙醇溶于水大幅散热的特性,相当于对混泥土仅仅加热,使气泡排出,同时通过加热使乙醇挥发,防止乙醇残留在混泥土中造成清水砼质量问题,并在加热时对混泥土进行压实得到清水砼混泥土构件,该方法能够一次性放入较多的混泥土,且能大大降低混泥土构件中的气泡,具有取料方便、制造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

优选的,混泥土与乙醇按体积进行混合,且混合比例为30/1~50/1。该比例为申请人经过反复多次测试,得出的最佳比例。

优选的,步骤s3中,加热温度为78.4°~95°。该设置的温度达到了乙醇的沸点温度,同时并未达到水的沸点,尽可能地保证混泥土中的水含量,保证混泥土构件中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浇筑模具为金属结构。

优选的,步骤s1之前还设置有步骤s0:选用金属导热加固棒并安装至浇筑模具中,并使得金属导热加固棒的两端伸出于所述浇筑模具。该步骤中,金属导热加固棒的两端伸出于所述浇筑模具,方便后续拆除浇筑模具。

优选的,在步骤s4之后还设置有步骤s5:对金属导热加固棒之伸出于所述浇筑模具的伸出端进行后处理操作。

优选的,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切割、打磨动作。

优选的,所述金属导热加固棒成纵横分布并形成空间立体结构。该设置,立体分布尽可能地保证导热效果,保证乙醇的排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较大程度地排出混泥土构件尤其是大厚度混泥土构件中的气泡,具有取料方便、制造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方法流程图;

图2为金属导热加固棒分布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混泥土、乙醇按比例混合后装入浇筑模具中;

步骤s2,利用振捣器将混泥土进行初步压实;

步骤s3,对浇筑模具进行加热使热量传递至混泥土中实现乙醇挥发,且在加热过程中持续对混泥土进行再次压实;

步骤s4,将浇筑模具拆卸下。

本方法,本技术,利用乙醇溶于水大幅散热的特性,相当于对混泥土仅仅加热,使气泡排出,同时通过加热使乙醇挥发,防止乙醇残留在混泥土中造成清水砼质量问题,并在加热时对混泥土进行压实得到清水砼混泥土构件,该方法能够一次性放入较多的混泥土,且能大大降低混泥土构件中的气泡,具有取料方便、制造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

优选的,混泥土与乙醇按体积进行混合,且混合比例为30/1~50/1。该比例为申请人经过反复多次测试,得出的最佳比例。

优选的,步骤s3中,加热温度为78.4°~95°。该设置的温度达到了乙醇的沸点温度,同时并未达到水的沸点,尽可能地保证混泥土中的水含量,保证混泥土构件中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浇筑模具为金属结构。使得加热状态下不易损坏,同时又能较好地导热。

优选的,步骤s1之前还设置有步骤s0:选用金属导热加固棒1并安装至浇筑模具中,并使得金属导热加固棒1的两端伸出于所述浇筑模具。该步骤中,金属导热加固棒1的两端伸出于所述浇筑模具,方便后续拆除浇筑模具。

优选的,在步骤s4之后还设置有步骤s5:对金属导热加固棒1之伸出于所述浇筑模具的伸出端进行后处理操作。

优选的,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切割、打磨动作。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金属导热加固棒成纵横分布并形成空间立体结构,图中虚线仅仅作为参考线,并不是金属导热加固棒,该设置,尽可能地保证导热效果,保证乙醇的排出效果。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清水砼预制造型饰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混泥土、乙醇按比例混合后装入浇筑模具中;步骤S2,利用振捣器将混泥土进行初步压实;步骤S3,对浇筑模具进行加热使热量传递至混泥土中实现乙醇挥发,且在加热过程中持续对混泥土进行再次压实;步骤S4,将浇筑模具拆卸下。本发明,能够较大程度地排出混泥土构件尤其是大厚度混泥土构件中的气泡,具有取料方便、制造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金阳;曹建明;沈文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19.09.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