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5333发布日期:2019-07-31 09:1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



背景技术:

在建筑屋面工程施工中,分割缝是在屋面平层、刚性防水层或刚性保护层上预先留下的缝。屋面在大面积施工的时候,受外力作用,温度、湿度变化,以及结构层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开裂,导致渗漏。为了避免渗漏,施工人员会根据屋面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的布置,将防水层分割并留缝,从而形成分隔缝。

后续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用建筑油膏对分隔缝进行灌缝,而灌缝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分隔缝的防渗漏效果。灌缝质量好则屋面防水效果好,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若灌缝质量差,则屋面易受雨水侵蚀,将降低使用年限。

目前,屋面建筑油膏的灌缝使用的工具为烧水壶,操作较为传统,施工人员提着装有建筑油膏的烧水壶对准分隔缝进行灌缝。由于施工人员操作方式有差异,如灌缝角度、灌缝量大小、灌缝时间等,因此灌缝效果并不理想,会出现以下问题:

1)不易控制灌缝的饱满度,所以经常出现“少灌”和“超灌”现象,少灌会导致分隔缝填充不密实,易受雨水侵蚀并出现渗漏,超灌导致建筑油膏溢出,影响分隔缝美观;

2)在灌缝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一直手提盛满建筑油膏的烧水壶(容积约6l,毛重约7.5公斤),长时间灌缝导致双手酸累,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能够解决目前灌缝过程中不易控制灌缝饱满度,以及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包括灌浆桶、流量控制机构、推车和轨道,灌浆桶安装在推车上,灌浆桶的底部为椎尖朝下且具有锥形空腔的圆锥体结构,圆锥体结构的椎尖处具有出料口,出料口用于排出位于灌浆桶内的建筑油膏;流量控制机构安装在灌浆桶上,流量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出料口的建筑油膏排出量;轨道用于铺垫在分隔缝的两侧,推车放置在轨道上,推车上设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推车在轨道上匀速移动。

进一步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旋转开关、空心管、连接杆以及活塞,空心管为轴向贯穿结构且垂直安装在灌浆桶的顶端,旋转开关的底部穿过空心管并与空心管螺纹配合;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旋转开关的底端,另一端连接活塞,旋转开关通过转动可控制连接杆轴向移动;活塞靠近出料口设置,且活塞用于开启或封闭出料口。

进一步地,活塞为倒放的圆台结构,活塞的外侧壁可与灌浆桶的锥形空腔的内侧壁配合并封闭出料口。

进一步地,灌浆桶的顶端具有开启式的桶盖,流量控制机构还包括安装板,空心管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桶盖上,连接杆穿过桶盖和安装板并与旋转开关的底部连接。桶盖的一端与灌浆桶铰接。

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灌浆桶内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用于加热灌浆桶内的建筑油膏。

进一步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杆和固定杆,加热杆的一端与灌浆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悬空于灌浆桶内。加热杆通过固定杆与灌浆桶的内侧壁固定。

进一步地,推车包括支架和导向杆,灌浆桶通过支架安装在推车上,支架可调节灌浆桶的安装高度。导向杆安装在推车的前端,导向杆的底端可伸入分隔缝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灌浆机,流量控制机构控制建筑油膏的排出量,推车沿着轨道匀速移动,灌浆机能够控制灌缝的饱满度,避免出现少灌或超灌的现象,从而保障了分隔缝的防渗漏功能;

2)灌浆机代替了人工灌缝操作,由灌浆机的出料口自动向分隔缝内灌入建筑油膏,极大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的侧视图;

图4为流量控制机构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料口处于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料口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包括灌浆桶1、流量控制机构2、推车3和轨道a。如图1所示,灌浆桶1通过支架31安装在推车3上,灌浆桶1的底部为椎尖朝下且具有锥形空腔的圆锥体结构,圆锥体结构的椎尖处具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用于排出灌浆桶1内的建筑油膏,并将建筑油膏灌入分隔缝内。流量控制机构2安装在灌浆桶1上,流量控制机构2用于控制出料口11的建筑油膏排出量。轨道a在需要使用时铺垫在分隔缝的两侧,推车3放置在轨道上并可沿着轨道a移动。推车3上设置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推车3在轨道a上匀速移动,以此来代替施工人员手工推动推车3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为电机,由电机外接电源。推车3的车轮为齿轮结构,轨道a为齿条结构,两者啮合,电机可驱动推车3在轨道a上匀速移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车3与轨道a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配合,如轨道为传送带,推车放置在传送带上并进行匀速移动等方式。

流量控制机构2包括旋转开关21、空心管22、连接杆23和活塞24,空心管22为轴向贯穿结构并且垂直安装在灌浆桶1的顶端,空心管22的内侧壁上具有内螺纹。旋转开关21呈t型结构,如图4所示,旋转开关21具有一体成型的旋钮211和旋转柱212,旋转柱212位于旋钮211的下方,也即旋转开关21的底部为旋转柱212。旋转柱212为柱体结构,其外侧壁上具有外螺纹,旋转柱212穿过空心管22后,可以与空心管22螺纹配合。所以转动旋钮211,旋转开关21可以相对于空心管22旋转。

连接杆23的一端连接旋转柱212的底端,另一端连接活塞24,当旋转开关21相对于空心管22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杆23沿着连接杆23的轴向移动(即上、下移动),也即转动旋转开关21可以带动活塞24上、下移动。如图6所示,活塞24靠近出料口11设置,连接杆23带动活塞24向上移动时,活塞24可以开启出料口11,出料口11排出建筑油膏;如图5所示,连接杆23带动活塞24向下移动时,活塞24挤压并封闭出料口11,使得出料口11无法排出建筑油膏。

本实施方式中,活塞24为倒放的圆台结构,活塞24的顶端直径比底端直径大,因此活塞24的外侧壁可以与灌浆桶1的锥形空腔的内侧壁配合,当活塞24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活塞24的外侧壁与灌浆桶1的内侧壁完全贴合,此时建筑油膏无法通过活塞24和灌浆桶1的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从出料口11排出,以此方式,活塞24能够封闭出料口11。当活塞24缓慢上升时,建筑油膏逐渐从活塞24的外侧壁和锥形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向下流动,从而从出料口11排出,因此转动旋转开关21,控制活塞24的上升量就可以控制建筑油膏的排出量。

本实施方式中,灌浆桶1的顶端具有开启式的桶盖11,桶盖11的一端与灌浆桶1铰接,若需要向灌浆桶1内注入建筑油膏,打开桶盖1即可,使用灌浆机时再盖上桶盖11。流量控制机构还包括安装板25,空心管22垂直连接在安装板25上,安装板25可拆卸连接在桶盖11上。安装板25上具有通孔,桶盖11上也具有通孔,连接杆23穿过桶盖11和安装板25的通孔并和旋转柱212的底端连接。

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还包括位于灌浆桶1内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用于加热灌浆桶1内的建筑油膏,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因施工间歇导致建筑油膏结块,也不会因建筑油膏温度降低导致建筑油膏难以从出料口11排出。

如图5、6所示,为了更好地的加热效果,加热机构包括两根加热杆41和两根固定杆42。加热杆41的一端与桶盖11连接,另一端悬空于灌浆桶1内。两根固定杆42平行放置并与加热杆41垂直连接,固定杆4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灌浆桶1的内侧壁上,以此将加热杆41牢固地固定在灌浆桶1内。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加热机构也可设置在连接杆23上,或灌浆桶1内的其他位置。

推车3还包括了支架31和导向杆32,灌浆桶1通过支架31安装在推车3上,支架31可以调节灌浆桶1的安装高度。例如,将推车3放置在轨道a上时,调节支架31,使得灌浆桶1相对于推车3或地面的高度降低,让出料口11伸入分隔缝内约10mm,由此在灌缝过程中,出料口11始终能对准分隔缝进行灌缝。灌缝操作完成后,调节支架31,升高灌浆桶1的高度,使得出料口11的高度高于推车3的车轮的高度,从而推车3能够正常在平整地面移动。

在推车3的前端设置有可调节的导向杆32,调节导向杆32的位置,使得导向杆32的底端也伸入分隔缝内约10mm,推车3在移动过程中,导向杆32能够防止推车3偏移轨道,从而也避免出料口11偏离分隔缝,保障了整个灌缝过程的稳定。

一种屋面分隔缝灌浆机,灌浆桶的出料口朝下,并向分隔缝内灌入建筑油膏,流量控制机构可控制灌浆桶内建筑油膏的排出量。推车放置在轨道上,并可沿着轨道匀速移动,在匀速移动过程中,出料口对于灌入分隔缝内的建筑油膏是相对均匀的。因此在正式操作前可以对其进行调试,即流量控制机构针对该分隔缝的大小,调整出料口的建筑油膏排出量,然后再正式运行推车,并进行灌缝操作。

本申请的灌浆机代替了人工灌缝,灌浆机自动向分隔缝内灌缝,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另一方面,灌浆机能够控制灌缝的饱满度,避免出现少灌和超灌的现象,减少了后期处理成本,如由少灌导致的屋面渗漏处理成本以及因超灌导致的清理成本。本申请的灌浆机的灌浆桶容积约为24l,相比于烧水壶大约6l的容积,能够减少多次加料的间歇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