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干胶墙贴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9319发布日期:2019-09-24 20:4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干胶墙贴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不干胶墙纸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干胶墙贴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不干胶墙纸是美化室内环境不可缺少的,不干胶墙纸能帮我们遮盖住墙上的污渍,只要是平整的墙面都可以贴不干胶墙纸,即经济又使用,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传统的不干胶墙纸制造方法在切条好无法自动整理,需要人工后期进行整理,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将切条后的不干胶墙纸进行整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不干胶墙贴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不干胶墙贴制造方法,该加工方法的步骤可分为:一种不干胶墙贴制造方法,该加工方法的步骤可分为,

a、放卷,通过放卷设备将卷成一卷的不干胶墙贴原纸展开平稳输送到下一工序;

b、印刷,将图案或文字通过印刷机械以印刷版为模版印刷在不干胶墙贴原纸上;

c、上光,在不干胶墙贴原纸上涂布一层上光油;

d、烫金;

e、模切,将连续的不干胶标签原纸通过裁切机裁切成预定长度的半成品。

f、切条,利用不干胶切条机将切好的半成品进行切条,所述不干胶切条设备包括机座、固定设置在机座左端面的第一立板、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板上表面前侧的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后侧的第一驱动件、固定设置在机座上表面左右侧的两传动板、设置在驱动件后侧的驱动轴、固定设置在两传动板之间并与驱动轴相连通的第一传动筒、转动设置在第一传动筒右侧的第二传动筒、传动连接在第一传动筒与第二传动筒之间的传送带、固定设置在机座上表面前后侧的两个第二立板、设置在后侧第二立板内并开口向前的传动空间、转动设置在传动空间后端壁与前侧第二立板后端面之间的旋转轴、固定设置在旋转轴外表面的多个圆形刀片,还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下侧的移位装置、设置在移位装置右侧的压平装置、设置在压平装置右侧的整理装置,所述移位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旋转轴外表面的第一齿轮、分别固定设置在前后侧第一立板相背的一端端面的两个第一气缸、动辊、圆形刀片、第二驱动件;将裁切后的不干胶墙纸半成品放置在传送带上,第一驱动件启动,第一驱动件带动驱动轴旋转,驱动轴带动第一传动筒旋转,第一传动筒带动传送带向右移动,当把不干胶墙纸半成品移动到动辊外表面时,第二驱动件启动,第二驱动件驱动动辊旋转,动辊带动圆形刀片旋转,通过圆形刀片将不干胶墙纸半成品切成条状,整理装置启动,通过整理装置将切成条状的不干胶墙纸叠放一起,当动辊外表面上压痕较深时移位装置启动,将动辊上有较深压痕的部位与圆形刀片错开。

所述墙贴原纸的材料包括纸浆、改性木粉、聚乙烯醇、纳米氧化铝、漂白粉、贝壳粉、聚乙烯树脂、硫酸钙晶须、玻璃纤维、柠檬酸三丁酯、海带、有机硅消泡剂。

所述烫金操作的步骤为将电化铝与纸张接触,凭借热量和压力的作用将胶粘剂熔融,把电化铝烫印到纸张上。

所述上光油的成分包括齐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

所述移位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前侧第一气缸输出端的第三立板、设置在第三立板下表面并开口向下的移动槽、分别设置在移动槽左右端壁的限位槽、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限位槽内的限位板、固定设置在限位板下端的第四立板、设置在第二驱动件后端的动力轴、转动设置在第四立板前端面的套筒、固定设置在套筒外表面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设置在套筒内壁的两凹槽、固定设置在动辊外表面并与两凹槽相配合的两凸块、固定设置在动辊外表面的圆锥环、设置在前侧第二立板内的配合空间、固定设置在配合空间下端壁并与圆锥环相配合的推进块、设置在动辊外表面的三圈配合环,设置在配合空间上端壁的棘轮空间、转动设置在棘轮空间前后端壁并与配合环相配合的棘轮;

当动辊表面的压痕被压太深导致无法与圆形刀片相接触时,第一气缸启动,第一气缸带动第四立板向下移动,第四立板带动动辊向下移动,动辊在推进块的作用下推动圆锥环向后移动,从而能够将动辊有压痕的部分与圆形刀片错开,然后通过第一气缸再次将动辊上升,动辊上的配合环与棘轮配合。

所述整理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前后侧两个第二立板右端面的第一固定板、转动设置在前后侧两个第二立板之间的第一旋转筒、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表面前后侧的第二固定板、转动设置在前后侧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一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外表面的第二旋转筒、传动连接在第一旋转筒与第二旋转筒之间的移动传送带、固定设置在前后侧第二立板之间的两个第一定位板、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定位板上表面的第二定位板、以相同间隔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定位板之间的多个第三定位板、固定连接在旋转轴前端的连接轴、固定设置在连接轴外表面的第一带轮、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外表面的第二带轮、传动连接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的第一皮带、转动设置在前后侧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四个第二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外表面的四个滚压筒、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表面的放料槽、固定设置在放料槽下端壁的多个隔料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下表面的风机、设置在放料槽左端壁并于风机相连通的吹风口、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的捋平装置。

当被切条的不干胶墙贴到达移动传送带上时,通过捋平装置将不干胶墙贴捋平,通过四个滚压筒的旋转将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在放到放料槽的过程中通过风机吹风,当把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内时候将风机关闭,通过捋平装置再次将不干胶墙贴捋平。

有益效果:本方法实施方便,能够在不干胶墙纸切完条自动进行整理,从而无需人工整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二;

图5为图4中的b-b处剖视立体图;

图6为图4中的b-b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6中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的f-f处剖视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后视立体图;

图12为图10中的g-g处剖视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的h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4中的j-j处剖视图;

图15为图4中的z-z处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的q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不干胶墙贴制造方法,该加工方法的步骤可分为,

a、放卷,通过放卷设备将卷成一卷的不干胶墙贴原纸展开平稳输送到下一工序;

b、印刷,将图案或文字通过印刷机械以印刷版为模版印刷在不干胶墙贴原纸上;

c、上光,在不干胶墙贴原纸上涂布一层上光油;

d、烫金;

e、模切,将连续的不干胶标签原纸通过裁切机裁切成预定长度的半成品。

f、切条,利用不干胶切条机将切好的半成品进行切条。

所述墙贴原纸的材料包括纸浆、改性木粉、聚乙烯醇、纳米氧化铝、漂白粉、贝壳粉、聚乙烯树脂、硫酸钙晶须、玻璃纤维、柠檬酸三丁酯、海带、有机硅消泡剂。

所述烫金操作的步骤为将电化铝与纸张接触,凭借热量和压力的作用将胶粘剂熔融,把电化铝烫印到纸张上。

所述上光油的成分包括齐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

如图1-16所示,所述不干胶切条设备包括机座1、固定设置在机座1左端面的第一立板2、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板2上表面前侧的支撑板3、固定设置在支撑板3后侧的驱动件4、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表面左右侧的两传动板5、设置在驱动件4后侧的驱动轴6、固定设置在两传动板5之间并与驱动轴6相连通的第一传动筒7、转动设置在第一传动筒7右侧的第二传动筒8、传动连接在第一传动筒7与第二传动筒8之间的传送带9、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表面前后侧的两个第二立板10、设置在后侧第二立板10内并开口向前的传动空间、转动设置在传动空间后端壁与前侧第二立板10后端面之间的旋转轴11、固定设置在旋转轴11外表面的多个圆形刀片12,还包括设置在旋转轴11下侧的移位装置、设置在移位装置右侧的压平装置、设置在压平装置右侧的整理装置,所述移位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旋转轴11外表面的第一齿轮13、分别固定设置在前后侧第一立板2相背的一端端面的两个第一气缸14、固定设置在前侧第一气缸14输出端的第三立板15、设置在第三立板15下表面并开口向下的移动槽、分别设置在移动槽左右端壁的限位槽、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限位槽内的限位板18、固定设置在限位板18下端的第四立板19、固定设置在第四立板19后端面的第二驱动件20、设置在第二驱动件20后端的动力轴21、固定设置在动力轴21后端的动辊22、固定设置在后侧第一气缸14输出端的第四立板23、转动设置在第四立板23前端面的套筒24、固定设置在套筒24外表面并与第一齿轮1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01、设置在套筒24内壁的两凹槽、固定设置在动辊22外表面并与两凹槽相配合的两凸块26、固定设置在动辊22外表面的圆锥环27、设置在前侧第二立板10内的配合空间、固定设置在配合空间下端壁并与圆锥环27相配合的推进块28、设置在动辊22外表面的三圈配合环100,设置在配合空间上端壁的棘轮空间29、转动设置在棘轮空间29前后端壁并与配合环相配合的棘轮30、所述两凸块26能够在两凹槽内前后滑动,每圈配合环为以圆周方向分布在动辊22外表面的十二个凹槽;当动辊22表面的压痕被压太深导致无法与圆形刀片12相接触时,第一气缸14启动,第一气缸14带动第四立板19向下移动,第四立板19带动动辊22向下移动,动辊22在推进块28的作用下推动圆锥环27向后移动,从而能够将动辊22有压痕的部分与圆形刀片12错开,然后通过第一气缸14再次将动辊22上升,动辊22上的配合环100与棘轮30配合限位防止动辊22在使用中产生位移;通过三圈配合环100的设置能够当动辊22进行移位后仍然能让棘轮30与动辊22进行配合限位,通过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01的设置能够在需要动辊22移位时可以将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01进行分离,在需要使动辊22旋转时,能够使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01再次啮合,从而在进行动辊22移位前后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凸块26与圆锥环27的配合进行动辊22前后移动能够使每次移动的距离较小,从而避免了因为动辊22移动距离较大而使棘轮30远离了配合环而无法对动辊22进行限位,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前后侧的第二立板10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连接块31,所述两个连接块31分别固定设置在前后侧第二立板10之间的左侧和右侧;所述两个连接块31朝向传送带的一端端面均设置为弧形,从而能够减少传送带与连接块31之间的间隙,从而便于将不干胶墙贴从传送带运送到连接块31上。

所述整理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前后侧两个第二立板10右端面的第一固定板32、第一旋转筒33、第二固定板34、第一传动轴35、第二旋转筒36、移动传送带37、两个第一定位板38、第二定位板39、多个第三定位板40、连接轴41、第一带轮42、第二带轮43、第一皮带44、四个第二传动轴45、四个滚压筒46、放料槽、多个隔料板49、风机50、吹风口51、捋平装置,所述第一旋转筒33转动设置在前后侧两个第二立板10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板34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2上表面前后侧,所述第一传动轴35转动设置在前后侧第二固定板34之间,所述第二旋转筒36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5外表面,所述移动传送带37传动连接在第一旋转筒33与第二旋转筒36之间,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板38固定设置在前后侧第二立板10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板39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定位板38上表面,所述多个第三定位板40以相同间隔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定位板39之间,所述接轴41固定连接在旋转轴11前端,所述第一带轮42固定设置在连接轴41外表面,所述第二带轮43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5外表面,所述第一皮带44传动连接在第一带轮42与第二带轮43之间,所述四个第二传动轴45转动设置在前后侧第二固定板34之间,所述四个滚压筒46固定设置在第二传动轴45外表面,所述放料槽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2上表面,所述多个隔料板49固定设置在放料槽下端壁,所述风机50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2下表面,所述吹风口51设置在放料槽左端壁并于风机50相连通,所述捋平装置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2上,所述四个第二传动轴45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旋转带轮46,所述第一传动轴35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旋转带轮47,每一个第二旋转带轮47与每个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一旋转带轮46均传动连接有第二带轮48;当被切条的不干胶墙贴到达移动传送带37上时,通过捋平装置将不干胶墙贴捋平,通过四个滚压筒46的旋转将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在放到放料槽的过程中通过风机50吹风,当把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内时候将风机50关闭,通过捋平装置再次将不干胶墙贴捋平;通过风机50的设置能够避免当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内时不干胶墙贴的端部向左弯曲,也避免了与已经在放料槽内的不干胶墙贴产生摩擦而使两个不干胶墙贴位置偏移,从而能够顺利将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内;通过定位板与隔料板的设置能够避免不干胶墙贴在移动的途中发生偏移而使不干胶墙贴堆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后期的人工整理;通过带轮机构能够使刀片在旋转的同时带动传送带移动,当传送带损坏时,圆形刀片无法旋转,从而避免了因切割的不干胶墙贴无法传送而堆放在一起,通过带轮机构也能够通过第二旋转筒36的旋转带动四个滚动筒旋转从而让不干胶墙纸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滚压,从而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使不干胶墙纸产生弯折。

所述捋平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2后端面的升降气缸49、第一直板150、第二直板51、第三直板52、第四直板53、第三驱动件54、两个运动机构,所述第一直板150固定设置在升降气缸49输出端,所述第二直板51固定设置在升降气缸49输出端右端,所述第三直板52固定设置在第二直板51右端面,所述第四直板53固定设置在第一直板150与第三直板52上端面,所述第三驱动件54固定设置在第四直板53下表面,所述两个运动机构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三驱动件54输出端与第四直板53下表面右侧;通过升降气缸49带动第一直板150向下移动,第三驱动件54启动,从而带动运动机构将切条的不干胶墙贴捋平,通过两个运动机构能够让一张不干胶墙贴被二次捋平,第一次捋平能够避免在经过滚压筒时候被滚压筒压出折痕而使第二次捋平时无法被正常捋平,经过二次捋平能够使切条后的不干胶墙贴叠放整齐,也使设备运行更稳定。

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三驱动件54输出端的旋转齿轮55、两个第五直板56、轨道57、移动齿条58、第六直板59、第七直板60、真空泵61、多个第八直板61、吸气空间、吸气管62、拉伸弹簧63、橡胶环64,所述两个第五直板56固定设置在第四直板53下表面前后侧,所述轨道57固定设置在第五直板56下端,所述移动齿条58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轨道57内并与旋转齿轮55相啮合,所述第六直板59固定设置在移动齿条58下端,所述第七直板60固定设置在第六直板59下端,所述真空泵61固定设置在第七直板60上表面,所述多个第八直板61固定设置在第七直板60下表面并与真空泵61相连通,所述吸气空间设置在第八直板61下表面内,所述吸气管6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吸气空间内,所述拉伸弹簧63固定设置在吸气管62与吸气空间下端壁之间,所述橡胶环64固定设置在吸气管62下端;通过旋转齿轮55旋转,旋转齿轮55带动移动齿条58左右移动,真空泵61启动,从而通过第八直板61的左右移动将切条的不干胶墙贴捋平;通过拉伸弹簧的设置能够根据纸的厚度对吸气管62与吸气空间下端壁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避免吸气管62将不干胶墙贴牢牢压住而在捋平过程中使不干胶墙贴损坏;通过橡胶环64的设置能够减小吸气管62与不干胶墙贴之间的摩擦,从而能够避免被吸气管62在不干胶墙贴上压出凹痕。

所述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20不仅仅指的是一种电动机,可以是驱动驱动轴6和动力轴21的驱动装置,也可以是手动驱动。

工作原理:将裁切后的不干胶墙纸半成品放置在传送带9上,第一驱动件4启动,第一驱动件4带动驱动轴6旋转,驱动轴6带动第一传动筒7旋转,第一传动筒7带动传送带9向右移动,当把不干胶墙纸半成品移动到动辊22外表面时,第二驱动件20启动,第二驱动件20驱动动辊22旋转,动辊22带动圆形刀片12旋转,通过圆形刀片12将不干胶墙纸半成品切成条状,整理装置启动,通过整理装置将切成条状的不干胶墙纸叠放一起,当动辊22外表面上压痕较深时移位装置启动,将动辊22上有较深压痕的部位与圆形刀片12错开,当动辊22表面的压痕被压太深导致无法与圆形刀片12相接触时,第一气缸14启动,第一气缸14带动第四立板19向下移动,第四立板19带动动辊22向下移动,动辊22在推进块28的作用下推动圆锥环27向后移动,从而能够将动辊22有压痕的部分与圆形刀片12错开,然后通过第一气缸14再次将动辊22上升,动辊22上的配合环100与棘轮30配合限位,当被切条的不干胶墙贴到达移动传送带37上时,通过捋平装置将不干胶墙贴捋平,通过四个滚压筒46的旋转将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在放到放料槽的过程中通过风机50吹风,当把不干胶墙贴移动到放料槽内时候将风机50关闭,通过捋平装置再次将不干胶墙贴捋平,通过旋转齿轮55旋转,旋转齿轮55带动移动齿条58左右移动,真空泵61启动,从而通过第八直板61的左右移动将切条的不干胶墙贴捋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