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隔墙龙骨组件及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80222发布日期:2019-11-20 00:55阅读:13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隔墙龙骨组件及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隔墙龙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隔墙龙骨、隔墙龙骨组件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房屋建筑通常采用钢结构和整体浇筑水泥结构,其楼房内部除了结构性承重柱子以外是空的,需要根据房屋的具体用途而设置内隔墙,将整体楼层划分各个功能性房间。内隔墙制作常采用轻钢龙骨、保温材料和薄板(石膏板、硅钙板等)建造的工艺。为了实现房间的用电功能,在墙内设置插座及电器开关盒。其中,如何解决接线底盒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内隔墙的接线底盒及穿线管在薄板内的龙骨之间安装,可以有效避免墙体二次开槽破坏,在建造过程中,常采用金属片现场折弯后安装于两侧竖龙骨之间的方法,且片材抗弯强度低需要在接线底盒的上侧和下侧安装两条金属片材实现固定。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接线底盒是固定在两条金属片上,这样在安装接线底盒时,接线底盒在金属片上的定位不方便,安装需要较长时间,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隔墙龙骨组件及组装方法,用于解决隔墙的接线底盒安装不方便,费时费工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包括相连接的水平边板和竖直边板,所述水平边板和所述竖直边板相接形成的拐角内用于设置接线底盒,所述水平边板远离所述竖直边板的一侧边缘处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阻止所述接线底盒向远离所述竖直边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竖直边板远离所述水平边板的一侧边缘处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阻止所述接线底盒向远离所述水平边板的方向移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墙龙骨组件,包括接线底盒、多个竖龙骨,以及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所述固定龙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龙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固定龙骨的水平边板水平设置;所述接线底盒设置于所述固定龙骨的水平边板和竖直边板相接形成的拐角内,并且与所述水平边板上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竖直边板上的第二限位部均相抵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墙龙骨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接线底盒设置于固定龙骨的水平边板和竖直边板相接形成的拐角内,使所述接线底盒与所述水平边板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竖直边板的第二限位部均相抵接;将所述固定龙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隔墙龙骨中相邻的两个竖龙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固定龙骨的水平边板水平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隔墙龙骨组件及组装方法,由于固定龙骨包括相连接的水平边板和竖直边板,且在水平边板和竖直边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由此,在进行安装时,可将接线底盒置于水平边板和竖直边板相接形成的拐角处,第一限位部与接线底盒相抵接以阻止接线底盒向远离竖直边板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部与接线底盒相抵接以阻止接线底盒向远离水平边板的方向移动,接线底盒在水平边板、竖直边板和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卡入固定龙骨中,从而可以方便接线底盒在固定龙骨上的安装及定位,节省了安装时间,省时省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线底盒卡入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水平边板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线底盒卡入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水平边板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与竖直龙骨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隔墙龙骨组件(接线底盒设置于水平边板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隔墙龙骨组件(接线底盒设置于水平边板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隔墙龙骨组件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该产品实际安装状态下的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包括相连接的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相接形成的拐角内用于设置接线底盒200,水平边板1远离竖直边板2的一侧边缘处设有第一限位部11,第一限位部11用于阻止接线底盒200向远离竖直边板2的方向(例如图1中x方向)移动;竖直边板2远离水平边板1的一侧边缘处设有第二限位部21,第二限位部21用于阻止接线底盒200向远离水平边板1的方向(例如图1中y方向)移动。

其中,该固定龙骨100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还可以由其它材质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相接可以呈l型,也可以呈t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如图1所示,由于固定龙骨100包括相连接的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且在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21,由此,在进行安装时,可将接线底盒200置于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相接形成的拐角处,第一限位部11与接线底盒200相抵接以阻止接线底盒200向远离竖直边板2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部21与接线底盒200相抵接以阻止接线底盒200向远离水平边板1的方向移动,接线底盒200在水平边板1、竖直边板2和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卡入固定龙骨100中,从而可以方便接线底盒200在固定龙骨100上的安装及定位,节省了安装时间,省时省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的结构并不唯一,比如,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11可以为第一限位凸缘,第一限位凸缘和竖直边板2位于水平边板1的同一侧;另外,第一限位部11也可以为第一限位销,第一限位销和竖直边板2位于水平边板1的同一侧。相较于第一限位销,第一限位凸缘在与接线底盒200相抵接时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更有效的将接线底盒200卡在竖直边板2和第一限位凸缘之间,且第一限位凸缘不易变形和脱落。

第二限位部21的结构也不唯一,比如,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限位部21可以为第二限位凸缘,第二限位凸缘和水平边板1位于竖直边板2的同一侧;另外,第二限位部21也可以为第二限位销,第二限位销和水平边板1位于竖直边板2的同一侧。相较于第二限位销,第二限位凸缘在与接线底盒200相抵接时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更有效的将接线底盒200卡在水平边板1和第二限位凸缘之间,且第二限位凸缘不易变形和脱落。

其中,第一限位凸缘11与水平边板1可以是一体成型,例如,第一限位凸缘11可以通过水平边板1折弯形成;第二限位凸缘21与竖直边板2可以是一体成型,例如,第二限位凸缘21可以通过竖直边板2折弯形成。

第二方面,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墙龙骨组件,包括接线底盒200、多个竖龙骨300,以及第一方面中的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100,固定龙骨100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竖龙骨300固定连接,并且固定龙骨100的水平边板1水平设置;接线底盒200设置于固定龙骨100的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相接形成的拐角内,并且与水平边板1上的第一限位部11、竖直边板2上的第二限位部21均相抵接。

其中,固定龙骨100的两个端部与相邻两竖龙骨300的固定连接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是不可拆卸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另外,也可以是可拆卸固定连接,比如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相邻两个竖龙骨300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可根据情况而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墙龙骨组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100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固定龙骨100与竖龙骨300固定连接,提高了隔墙龙骨组件的整体安装强度,能够辅助性地提高墙体的抗冲击强度。

其中,在固定龙骨100上,接线底盒200的盒口3的朝向设置并不唯一,比如,如图6所示,接线底盒200的盒口3的朝向可以背离竖直边板2设置;另外,接线底盒200的盒口3也可以朝向竖直边板2设置,此时,需要在竖直边板2对应盒口3位置处开设大小相近的安装口。相比于将盒口3朝向竖直边板2设置,当盒口3的朝向背离竖直边板2设置时,可以省去了开设安装口这一步骤,安装更加简单,省工省时。

进一步的,如果同一固定龙骨100上需要安装多个接线底盒200,也可以将一部分数目的接线底盒200的盒口3的朝向背离竖直边板2设置,另一部分数目的接线底盒200的盒口3朝向竖直边板2上所开设的安装口设置,这样在固定龙骨100上可以实现接线底盒200的双向安装,那么在隔墙龙骨组件组装完成后,在后续安装墙壁开关或墙壁插座等器件时,墙壁开关或墙壁插座等器件就可以实现从隔墙龙骨组件的两侧与对应的接线底盒200组装,这样大大提高了墙壁开关或墙壁插座等器件安装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墙龙骨组件中,穿线管400的安装方式也不唯一,比如,穿线管400可以直接与接线底盒200上的进线孔4连接,具体如图6和图7所示,接线底盒200的进线孔4位于接线底盒200远离水平边板1的一侧盒壁上,穿线管400与该进线孔4连接;另外,穿线管400也可以穿过水平边板1与接线底盒200上的进线孔4连接,具体如下:进线孔4位于接线底盒200靠近水平边板1的一侧盒壁上,水平边板1上开设用于避让穿线管400的通孔,穿线管400穿过通孔与该进线孔4连接。相比穿线管400穿过水平边板1与接线底盒200上的进线孔4连接,当穿线管400直接与接线底盒200上的进线孔4连接时(如图6和图7所示),这样可以省去在水平边板1上开设通孔这一步骤,从而可以使隔墙龙骨组件的组装省工省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墙龙骨组件中,固定龙骨100、接线底盒200的安装方式也不唯一,图7所示为固定龙骨100、接线底盒200的一种安装方式,在该安装方式中,水平边板1连接于竖直边板2的上边沿,并且接线底盒200位于水平边板1的下方。这样,如图7所示,穿线管400就可以从接线底盒200的下侧伸向接线底盒200,并与接线底盒200下侧的进线孔4连接;图6所示为固定龙骨100、接线底盒200的另一种安装方式,在该安装方式中,水平边板1连接于竖直边板2的下边沿,接线底盒200位于水平边板1的上方。这样,如图6所示,穿线管400就可以从接线底盒200的上侧伸向接线底盒200,并与接线底盒200上侧的进线孔4连接。通过固定龙骨100、接线底盒200的不同安装方式,使穿线管400既可以与接线底盒200的下侧的进线孔4连接,也可以与接线底盒200的上侧的进线孔4连接,从而增加了穿线管400安装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墙龙骨组件中,除了可以在接线底盒200的上侧或下侧安装穿线管400之外,也可以同时在接线底盒200的上下两侧安装穿线管400,此时,可以选用上下两侧的盒壁上均具有进线孔4的接线底盒200,并且在水平边板1上开设用于避让穿线管400的通孔,接线底盒200对应水平边板1的一侧进线孔4与水平边板1上的通孔相对。这样,穿线管400就可以从接线底盒200的上下两侧伸向接线底盒200,并分别与接线底盒200上下两侧的进线孔4连接。

当上述隔墙龙骨组件处于实际的安装状态时,接线底盒200沿固定龙骨100的长度方向通常是不受力的,接线底盒200不会沿固定龙骨100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因此在固定龙骨100的长度方向上可以不设置限位结构。如果在隔墙龙骨组件组装过程中,固定龙骨100发生倾斜导致接线底盒200沿固定龙骨100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可以手动将接线底盒200调整至预设位置即可;另外,也可以在固定龙骨100上设置铆钉等结构对接线底盒200在固定龙骨100的长度方向上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接线底盒200更好地固定在固定龙骨200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中的隔墙龙骨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8所示,

s1、如图1所示,将接线底盒200设置于固定龙骨100的水平边板1和竖直边板2相接形成的拐角内,使接线底盒200与水平边板1的第一限位部11、竖直边板2的第二限位部21均相抵接;

s2、如图5所示,将固定龙骨100的两个端部分别与隔墙龙骨中相邻两个竖龙骨300固定连接,以使固定龙骨100的水平边板1水平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墙龙骨组件的组装方法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均与第一方面中用于安装接线底盒的固定龙骨100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如图8所示,

s3、如图6所示,将穿线管400从接线底盒200远离水平边板1的一侧伸向接线底盒200,然后与接线底盒200上的进线孔4连接。

在该隔墙龙骨组件的组装方法实施例中所出现的与上述隔墙龙骨组件的产品实施例中相同或相近的特征,具体可参照上述隔墙龙骨组件的产品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