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内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1859发布日期:2019-10-14 16:0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电梯井内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梯井内脚手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梯井内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电梯井道一般是三面剪力墙、一面开口的矩形垂直井道结构,由于电梯井道为竖直方向上通长、水平方向上较窄的特殊结构,电梯井道内施工必须搭设施工操作用的脚手架或安全防护架。由于结构特殊性,电梯井道内的脚手架、防护架只能独立于建筑主体的其他脚手架单独搭设,而电梯井道内操作空间有限,竖向高差大,不方便固定,井道内架体搭设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井内不方便搭建脚手架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操作平台,其包括平台板和支撑架,所述平台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并由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平台板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顶托,所述的多个顶托用于与电梯井的井道内壁抵接。

本申请设置具有支撑架和多个顶托的平台板,多个顶托抵接在井道内壁使平台板能够卡在井道内壁的任一高度位置,支撑架用于承接平台板以提高平台板的强度和载荷能力,本申请提供的电梯井内操作平台能够方便将平台板固定在井道内壁中以用于施工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梯井内不方便搭建脚手架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每个所述顶托包括托板、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平台板或所述支撑架,所述螺杆配合于所述螺母,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螺杆的一端。

通过在平台板或支撑架上固定螺母,一端带有托板的螺杆与该螺母配合,其中托板朝外且靠近井道内壁,转动螺杆使螺杆伸出即可使托板与井道内壁抵接,结构稳定,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平台板包括板体和固定于所述板体的下表面的板体框架,所述的多个顶托包括第一顶托,所述第一顶托设置于所述板体框架,所述第一顶托用于与所述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抵接。

通过将平台板设置为包括板体和板体框架的两部分,板体框架用于固定安装板体,以加强板体的强度,提高平台板的承载能力。第一顶托设置在板体靠近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的两边,多个第一顶托分别抵接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以将板体卡设在井道的某一高度位置,在第一顶托的作用下平台板受到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并固定,以克服自重和载荷。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板体框架包括第一水平梁,所述第一水平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顶托。

通过在板体框架中设置第一水平梁,将第一顶托安装在第一水平梁的两端,那么第一水平梁和第一顶托整体抵接在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之间,第一水平梁和第一顶托整体可看作杆状构件,其传力途径简单,主要在轴向上受力,对于杆状构件而言,轴向上抗压的能力强于侧向上抗弯剪的能力,如此设置第一顶托不容易损坏;另外,当载荷时,第一顶托也会受到弯剪力,第一顶托设置在第一水平梁的两端,第一顶托与第一水平梁之间重合的长度可以设置得较长,从而能够加强第一顶托的抗弯剪能力,第一顶托不容易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直角三角形支撑件,每个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平梁、立柱和斜向支撑,所述立柱抵靠在所述电梯井的开口所在的井道内壁上,所述第二水平梁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底部,所述的多个顶托包括第二顶托,所述第二顶托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梁,所述第二顶托用于与所述电梯井的开口相对的井道内壁抵接。

通过将支撑架设置成两个相对设置的直角三角形支撑件,并在其第二水平梁上设置第二顶托,当平台板固定在井道内壁时,第二顶托抵接在开口相对的井道内壁上,立柱抵靠在开口所在的井道内壁上,立柱卡在开口上下或者整体抵靠在井道内壁,仅需要使第二顶托伸出就能够使第二顶托与立柱配合将平台板卡设在电梯井的某一高度位置处。另外,直角三角形支撑件在受到上部荷载时,直角三角形支撑件的下部受力方向朝向电梯井开口的井道内壁、直角三角形支撑件的上部受力方向朝向电梯井的开口相对的井道内壁,从而在载荷时,直角三角形支撑件与井道内壁之间的作用力增大、摩擦力增大,且第二顶托与井道内壁之间的作用力增大、摩擦力增大,起到了平台板上的载荷增加时,支撑架抵抗下滑的力也增加的效果,提高了操作平台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撑件设有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用于搁置在所述电梯井的开口处邻接的建筑结构件上。

通过设置传力杆,传力杆可以用于搁置在电梯井的开口处邻接的建筑结构件上,例如搁置在电梯井的开口处的楼板上,在传力杆的作用下,直角三角形支撑件受到楼板传来的向上的支持力,以防止平台板下滑,提升平台板的载荷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撑件包括腹部支撑杆,所述腹部支撑杆连接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撑件的直角位置与所述斜向支撑的中部位置。

通过在直角三角形支撑件上设置连接直角点和斜向支撑的腹部支撑杆,提高直角三角形支撑件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连接两个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撑件。

通过设置加强杆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支撑件连接为一体,提高支撑架的整体刚度,使支撑架更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根附加斜撑杆,所述多根附加斜撑杆连接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撑件与所述平台板。

通过设置附加斜撑杆支撑在支撑架两侧,提高支撑架的支撑能力,平台板整体抗压能力更均衡,减少平台板的薄弱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平台板上设有吊钩。

通过在平台板上设置吊钩,方便在电梯井道上方通过吊装工具吊装操作平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安装于电梯井道内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安装于电梯井道内时的侧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托和第一水平梁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顶托和第二水平梁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标:100-平台板;110-板体;120-板体框架;121-第一水平梁;130-第一顶托;140-吊钩;200-支撑架;210-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1-第二水平梁;212-立柱;213-斜向支撑;214-传力杆;215-腹部支撑杆;216-加强杆;217-附加斜撑杆;220-第二顶托;300-顶托;310-托板;320-螺杆;330-螺母;400-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由于电梯井三面围墙、一面开口的结构,电梯井内的施工脚手架一般需要独立于建筑物的其他脚手架独立搭建,而电梯井的井道内壁光滑并无其他突出的结构,而且井道为竖直方向上通长、水平方向上较窄的结构,竖向高差大且操作空间有限,要在该种结构内搭建固定脚手架十分不便。

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操作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井内不方便搭建脚手架的问题。

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板100和支撑架200,参照图1,图1示出了操作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平台板100固定于支撑架200上,并由支撑架200支撑,平台板100周围设置多个顶托300,顶托300用于与电梯井的井道内壁抵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平台板100的尺寸小于电梯井的截面尺寸,平台板100与电梯井的井道内壁之间具有间距,使得可以方便将平台板100移动至电梯井内,且平台板100能够沿电梯井上下移动,并通过多个顶托300抵接在井道内壁,使平台板100能够卡在井道内壁的任一高度位置,支撑架200用于承接平台板100以提高平台板100的强度和载荷能力。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平台板100的各边与电梯井的井道内壁的间距设置为100mm,从而操作平台在电梯井内的空档为100mm的宽度,既方便平台板100运输移动,又操作安全性高,操作人员不容易踩空、肢端不容易卡在间距位置处。

为了方便通过吊装设备吊装操作平台,在平台板100上设置吊钩140,平台板100上设置多个吊钩140,多个吊钩140对称布置以使平台板100在吊装时能够保持水平。如图1,矩形的平台板100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吊钩140。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梯井内操作平台能够方便将平台板100固定在井道内壁中以用于施工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梯井内不方便搭建脚手架的问题。

参加图4,图4示出了顶托3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顶托300包括托板310、螺杆320、螺母330,其中托板310设置在螺杆320的一端,螺杆320的另一端伸入螺母330并与螺母330螺纹配合。螺母330固定在平台板100的底部,或者是固定在支撑架200上,转动螺杆320就能使托板310朝向电梯井的井道内壁移动以使托板310抵接在井道内壁上,该操作简单方便,抵接后结构稳定。

结合图1和图2,可见平台板100包括板体110和板体框架120,板体框架120整体呈矩形,平台板100安装在该矩形的板体框架120上。通过设置板体框架120安装板体110,使板体110的承载能力加强。前述的吊钩穿过平台板100与板体框架120固定连接。

板体框架120包括第一水平梁121,第一水平梁121的两端分别指向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在第一水平梁12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顶托130,第一顶托130抵接在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上,在第一顶托130的作用下平台板100受到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并固定,以克服自重和载荷。

第一水平梁121和第一顶托130整体抵接在电梯井相对的两个井道内壁之间,图5示出了第一水平梁121和第一顶托130的连接结构示意。第一水平梁121和第一顶托130整体可看作杆状构件,其传力途径简单,主要在轴向上受力。对于杆状构件而言,轴向上抗压的能力强于侧向上抗弯剪的能力,如此设置第一顶托130不容易损坏。

可选地,第一顶托130的螺母330设置为多个,多个螺母330均布固定在第一水平梁121的两端。可选地,多个螺母330的间距设置为50mm。

可选地,第一水平梁121采用槽钢制成,第一顶托130设置在槽钢的槽口内侧,旋转螺杆320能够使托板310贴在槽钢端部,使得第一顶托130收拢在板体框架120侧面,方便移动运输平台板100。槽钢既能够承接上部压力,又方便焊接螺母330、安装螺杆320,还便于使用观察第一顶托130与第一水平梁121的连接情况,及时维修,提高安全性。

如图2所示,第一水平梁121包括构成矩形的两条。可选地,第一顶托130成对设置,每对第一顶托130设置在一根第一水平梁121的两端。可选地,可以在每根第一水平梁121的两端设置第一顶托130,也可以在任意数量的第一水平梁121的两端设置第一顶托130。

支撑架200的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两个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由横向的加强杆216连接为一体,提高支撑架200的整体刚度,使支撑架200更稳定。

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包括第二水平梁211、立柱212和斜向支撑213。第二水平梁211设置在平台板100的底部,第二水平梁211的两端指向电梯井的开口所在的一面和开口相对的井道内壁;立柱212竖直设置,立柱212抵靠在电梯井的开口所在的井道内壁上,立柱212卡在开口的上下位置,或者整体抵靠在开口所在的井道内壁,立柱212顶端连接第二水平梁211;斜向支撑213连接在第二水平梁211远离开口的一端和立柱212的底端之间,用于支撑第二水平梁211。

第二水平梁211远离开口的一端(即靠近开口相对的井道内壁的一端)设置第二顶托220,第二顶托220用于抵接在开口相对的井道内壁上。从而立柱212与第二顶托220配合将平台板100固定卡设在电梯井的任一高度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托130、第二顶托220的结构相同,均为图4所示的顶托300的结构,第一、第二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是暗示其结构不相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二顶托220也可以根据其需要设置,可以与第一顶托130的结构有所区别,只要是抵接在电梯井的井道内壁使平台板100固定均在本申请的思想范围内。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顶托220的螺母330设置为多个,多个螺母330均布固定在第二水平梁211的两端。可选地,相邻两个螺母330的间距设置为50mm。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水平梁211采用槽钢制成,第二顶托220位于槽钢的一端且设置在槽钢的槽口内侧,旋转螺杆320能够使托板310贴在槽钢端部,使得第二顶托220收拢第二水平梁211的端部,方便移动运输平台板100。槽钢既能够承接上部压力,又方便焊接螺母330、安装螺杆320,还便于使用观察第二顶托220与第二水平梁211的连接情况,及时维修,提高安全性。

多个第一顶托130在一个水平方向上受力以固定平台板100,第二顶托220和立柱212在另一水平方向上受力以固定平台板100,通过设置第一顶托130、第二顶托220和立柱212,平台板100可以稳定地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任一高度位置。

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在受到上部荷载时,立柱212的下部受力方向朝向电梯井开口的井道内壁、立柱212的上部受力方向朝向电梯井的开口相对的井道内壁。在平台板100载荷时,立柱212下部与井道内壁之间的作用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立柱212上部通过第二水平梁211向第二顶托220施加的朝向井道内壁的力增大,使第二顶托220与井道内壁之间的作用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因此当平台板100上的载荷增加时,支撑架200抵抗下滑的力也增加,提高了操作平台的稳定性。

为了增强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的稳定性,可选地,在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上设置腹部支撑杆215,该腹部支撑杆215连接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的直角点的位置和斜向支撑213的中部位置,如图3所示。

为了提高支撑架200的支撑能力,使平台板100整体抗压能力更均衡,减少平台板100的薄弱点,在支撑架200上设置多根附加斜撑杆217,多根附加斜撑杆217连接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和平台板100。如图1所示,附加斜撑杆217包括对称设置的多根,附加斜撑杆217一端连接斜向支撑213、另一端连接板体框架120,或者附加斜撑杆217一端连接腹部支撑杆215、另一端连接板体框架120。

可选地,在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上设置传力杆214,传力杆214与立柱212连接并向电梯井的开口水平延伸。传力杆214用于搁置在电梯井的开口处邻接的建筑构件上。电梯井的开口处邻接的建筑构件例如是架空位置的梁,或者电梯井的开口处的楼板400。

如图3所示,立柱212两端抵接在开口上下的井道内壁上,传力杆214搁置在电梯井的开口处邻接的楼板400上。在传力杆214的作用下,直角三角形支撑件210受到楼板400传来的向上的支持力,以防止平台板100下滑,提升平台板100的载荷能力。

可选地,传力杆214沿所述立柱212滑动设置,且传力杆214能够相对于立柱212固定,以便于根据建筑构件的位置调整传力杆214的位置。例如通过卡箍连接,或者在立柱212上沿轴向设置多个通孔,该通孔可容许传力杆214插入。

本实施例中:

板体110采用3mm厚的钢板,板体框架120采用10号槽钢焊接形成,吊钩140采用24号圆钢;

支撑架200中,第二水平梁211、腹部支撑杆215、加强杆216采用10号槽钢,立柱212、斜向支撑213、传力杆214采用12.6号槽钢,附加斜撑杆217采用20号螺纹钢;

顶托300中,螺杆320、螺母330采用m20螺栓的配套螺杆320和螺母330,螺杆320长300mm、螺母330设置多个,托板310采用10mm厚、尺寸为100mm×100mm的铁板,托板310与螺杆320焊接,多个螺母330焊接在前述的10号槽钢的槽口内,多个螺母330之间的间距50mm,最靠近托板310的一个螺母330与槽钢的端部距离5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