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篮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2813发布日期:2020-02-04 12:3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篮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篮支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幕墙钢架上的吊篮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石材外幕墙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商场、高端写字楼、高端住宅建筑等大型建筑中,具有多种优良特性,能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机械,通常可用于幕墙安装或外墙清洗,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同时,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高端建筑的工期要求越来越短,施工吊篮承载的受限以及施工规范限制,常规吊篮不允许作为材料运输装置,而若采用室内材料运输,运输工序复杂,人力成本高,效率低,涉及无窗幕墙更难运输,因而迫急需研发出适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外幕墙的物料垂直运输提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在幕墙钢架上的吊篮支架系统,利用石材外幕墙钢龙骨系统,在钢龙骨上架设爬升式电动吊篮及吊架,并利用卷扬机提升限位线上的吊篮,将石材材料运到指定工作区域,满足施工吊篮、物料运输吊篮配合同时施工,解决了施工吊篮承载的限制,以及在工人施工时避免了工人在物料用完后要把施工吊篮下降到地面运输物料再来施工的环节,实现人、料分离运输,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吊篮支架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含:对称固定在幕墙钢架上的两个支架,每个支架包括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的框架,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上梁中部的前梁,固定在所述前梁另一端头部底下的卷扬机,以及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和所述框架的下梁中部的下斜撑,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架的所述前梁上的连接杆,两侧分别吊挂在所述两个支架的所述卷扬机上的吊篮,以及垂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杆和地面之间的限位绳。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具有固定在所述吊篮上的固定件,所述限位绳在所述固定件中上下穿过。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固定件为双滑轮,所述限位绳在两个滑轮中上下穿过。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架还包括加固所述前梁的上斜杆,所述上斜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梁头部,另一端由斜杆固定构件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架还包括加固所述上斜杆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斜杆上。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数量个限位角码,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上梁和下梁上。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架还包括两根交叉固定在所述框架内部的框架斜撑。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斜杆固定构件通过角钢螺栓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上斜杆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叠加固定在所述前梁上。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吊篮两侧具有上拉式轨道门,以及安装在轨道上的限位卡件。

发明作用和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吊篮支架系统,具有对称安装在幕墙钢架上的两个支架,再通过钢桁架组合结构与吊篮连接固定,利用定向滑轮配置卷扬机完成吊篮的电动升降。在每个支架的框架上,通过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和所述框架的下梁中部的下斜撑,一端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另一端由斜杆固定构件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的上斜杆,以及一端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斜杆上的立柱,与所述前梁形成数个三角支架结构,来对用于吊起作业平台的前梁起加固作用。同时,还采用限位角码进一步加固所述框架与幕墙钢架的连接,并通过增加框架内部交叉固定的框架斜撑来加固所述框架。为避免吊篮在运作过程中受风力影响产生大幅度晃动导致石材磕碰,在吊篮背面设置两道钢丝绳限位线,再通过双滑轮与吊篮相对固定,吊篮沿着限位绳进行上下移动,确保吊篮上升时的晃动幅度最小,将石材材料运到指定工作区域,随运随用,实现人、料分离运输,节省人工,提高效率,以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本发明的吊篮支架系统现场安装便利,操作方法简洁,材料垂直运输效率高。吊篮支架系统方便安拆,可根据施工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吊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吊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吊篮支架系统作详细的描述。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吊篮支架系统,包含:左右对称安装的两个支架,在每个所述支架中,包括安装在幕墙钢架上的框架1,框架1具有上梁11和下梁12。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干挂石材钢结构横向角钢的纵向间距设计所述支架,所述框架1可采用50*50*4mm镀锌方通焊接而成。用于吊挂作业平台的前梁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1的上梁11中部。所述前梁3可以通过焊接与所述框架1的上梁中部相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梁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框架1的上梁11中部。此外,所述前梁3的另一端上还具有固定在头部底下的卷扬机5,用于搭载吊篮14。所述卷扬机5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前梁3上。前梁末端处还可预留几个相隔一定间距的螺栓孔,便于吊篮14进出位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没间距50mm在所述前梁头部设计出4个卷扬机调节孔。所述卷扬机5和遥控器配套使用,通过遥控器可控制卷扬机5升降所述吊篮14。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上述前梁3可选取适当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50*50*4mm镀锌方通焊接前梁3,前梁3长度可选取为1400mm,前梁3与钢架的竖向方通角度为90°。另外,为了加固所述前梁3与框架1的连接,前梁3与框架1的连接处可采用前梁角码9进行焊接固定。通常而言,可选用三个所述前梁角码9对所述前梁3进行三面满焊。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梁3与框架1的连接处采用三个4mm厚镀锌角码进行焊接固定并三面满焊。

另外,所述前梁3与所述框架1相对斜下方向安装,即所述前梁3与所述框架1的竖向方通之间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梁3与框架1的竖向方通间的角度为60°。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包括第一数量个限位角码2,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1的上梁11和下梁12上。为了平衡所述框架1的受力,通常而言,所述第一数量个限位角码2可分别平均分布在所述框架1的上梁11和下梁12上。所述第一数量个限位角码2可优选为4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上梁11和下梁12上各分别对称焊接两个4mm厚镀锌角码扣挂在框架1钢结构的横向角钢上。在上述的角码底部开螺栓孔,从而利用钢结构横向角钢预留栓接干挂件的栓孔21进行限位固定。

如图2所示的吊篮支架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为了能够让所述前梁3承挂吊篮14,所述吊篮支架系统的每个支架中,还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前梁3的下斜撑4。所述下斜撑4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前梁3上。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上可采用50*50*4mm镀锌方通与所述下斜撑4的一端焊接连接,而所述下斜撑4的另一端则通过焊接或螺纹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框架1的下梁12中部。从而,所述下斜撑4、所述前梁3和所述框架1可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架结构,确保所述吊篮支架系统可以稳定承重。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为了进一步加固所述前梁3,还包括上斜杆6,所述上斜杆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前梁3上,优选的,所述上斜杆6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5可以一同固定在所述前梁3的头部,另一端则通过斜杆固定构件10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斜杆6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5可以通过栓接件51和螺栓叠加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在本发明的吊篮支架系统中,所述斜杆固定构件10可通过角钢螺栓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所述的斜杆固定构件10可以为一个u型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杆固定构件10为一个u型凹槽,所述前梁3的一端嵌入在所述u型凹槽中,并通过螺栓与所述u型凹槽连接固定。所述的u型凹槽则通过角钢螺栓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为了能进一步加固每个支架的承重,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上斜杆6的立柱7,所述立柱7的一端可通过焊接或螺纹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前梁3上,另一端则通过焊接或采用螺纹固定的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上斜杆6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7通过螺纹与所述上斜杆6的一端相固定。立柱7在所述前梁3上与所述框架1上梁11连接处的距离可以为1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卷扬机5和上斜杆6安装在前梁3的端头处,前梁3末端起始位置100mm处设置栓接固定的立柱7。所述立柱7的安装方向可与所述框架整体所处的平面相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梁3的头部与所述立柱7之间的角度为120°。

另外,本发明提出的吊篮支架系统中,为了防止框架1骨架变形,还包括两根交叉固定在所述框架1内部的框架斜撑8。两根框架斜撑8与所述框架1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所述框架斜撑8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更具体而言,所述的框架斜撑8可在钢架内部采用方通焊接交叉以加强支撑。

图3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吊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吊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吊篮支架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3-5所示,所述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架的所述前梁上的连接杆13,两侧分别吊挂在所述两个支架的所述卷扬机5上的吊篮14,以及垂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杆13和地面之间的限位绳15。

上述的吊篮14可采用方通焊接而成各个面,再采用螺栓将各个面栓接组成吊篮框架。在一些实施例中,吊篮14采用40*40*3镀锌方通按面焊接而成,形成面后采用螺栓多各个面栓接组成吊篮框架,吊篮14主体尺寸1200*600*1200mm,两侧框高1800mm。另外,为了便于工人从吊篮14侧面搬运物料,所述吊篮14的两侧可完全打开的侧门或者上拉式轨道门,并通过安装在轨道上的限位卡件来卡住上拉式轨道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吊篮14两侧安装上拉式轨道门141。上拉式轨道门141采用20*40*2mm镀锌方通焊接门扇框架,门扇框架内侧焊金属网片,并在门扇框外两侧上下端设置滑轮,便于门扇滑动开启;再采用1.5mm不锈钢板折内尺寸20*23mmu型轨道焊接在两侧门框上,安装轨道门,并在门框1700mm高处设置门扇开启限位卡件。另外,为了保证轨道门141不下坠,可在轨道门的门扇上设置钢丝绳,钢丝绳末端吊挂门扇重量相等的铁坠使门扇开启时不下坠。

另外,上述的限位绳15是为了保证所述吊篮14在运送材料的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与幕墙钢架产生碰撞,引起安全隐患而设置。所述的限位绳15可以是均匀排布的两根或多根,垂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杆13和地面之间,上端可与所述连接杆13吊挂固定,下端则固定在地面上。混凝土地面上可固定有钩环膨胀螺丝151,所述限位钢丝绳15的下端则钩挂固定在所述钩环膨胀螺丝151上。如果地面不是混凝土,则需在混凝土结构上固定出一个有效的支点。

另外,所述吊篮支架系统中,还具有固定在所述吊篮14上的固定件16,所述限位绳在所述固定件16中上下穿过。所述固定件可以为双滑轮16,所述限位绳15从两个滑轮161中上下穿过,始终处于所述吊篮14的背面。在所述吊篮14的升降过程中,通过双滑轮16中的限位绳的作用,始终保持所述吊篮14在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减小晃动幅度。

本发明的吊篮支架系统中,所述支架用l型角钢及螺丝螺母系统固定于外幕墙横向钢龙骨上,再通过钢桁架组合结构与吊篮14连接固定,利用定向滑轮配置卷扬机5完成吊篮14的电动升降。为避免吊篮14在运作过程中受风力影响产生大幅度晃动导致石材磕碰,在吊篮14背面设置两道钢丝绳限位线,再通过双滑轮16与吊篮14相对固定,确保吊篮14上升时的晃动幅度最小。钢丝绳限位线15上端固定于吊架结构横向连接角钢上,下端钢丝绳打锁扣钩挂于与地面连接的钢制挂钩151上。所述吊篮支架系统拆除移位时,可先将吊篮14降至地面上,拆下吊篮14和钢丝绳限位线15,再进行支架结构拆除。拆除支架结构,首先要拆下横向连接角钢,再拆下与外幕墙横向龙骨连接的l型角钢,通过人工搬运至新的位置重新安装,安装好支架结构后,再安装横向连接角钢,安装钢丝绳限位线15,安装吊篮14,试运行无误后再投入使用。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吊篮支架系统,具有对称安装在幕墙钢架上的两个支架,再通过钢桁架组合结构与吊篮连接固定,利用定向滑轮配置卷扬机完成吊篮的电动升降。在每个支架的框架上,通过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和所述框架的下梁中部的下斜撑,一端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另一端由斜杆固定构件固定在所述幕墙钢架上的上斜杆,以及一端固定在所述前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斜杆上的立柱,与所述前梁形成数个三角支架结构,来对用于吊起作业平台的前梁起加固作用。同时,还采用限位角码进一步加固所述框架与幕墙钢架的连接,并通过增加框架内部交叉固定的框架斜撑来加固所述框架。为避免吊篮在运作过程中受风力影响产生大幅度晃动导致石材磕碰,在吊篮背面设置两道钢丝绳限位线,再通过双滑轮与吊篮相对固定,吊篮沿着限位绳进行上下移动,确保吊篮上升时的晃动幅度最小,将石材材料运到指定工作区域,随运随用,实现人、料分离运输,节省人工,提高效率,以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本发明的吊篮支架系统现场安装便利,操作方法简洁,材料垂直运输效率高。吊篮支架系统方便安拆,可根据施工位置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