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1925发布日期:2020-06-23 19:2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是用来集中搅拌混凝土的联合装置,又称混凝土预制场。由于它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生产率也很高,并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节省水泥,常用于混凝土工程量大、工期长、工地集中的大、中型水利、电力、桥梁等工程。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采用集中搅拌、提供商品混凝土的搅拌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并为推广混凝土泵送施工,实现搅拌、输送、浇筑机械联合作业创造条件。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五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物料贮存系统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管,把粉料输送到搅拌室内,输送线向搅拌室内输送砂石等骨料,粉料和骨料在搅拌室内搅拌混合后,从搅拌室下料设置的出料口流出,混凝土搅拌车在出料口的下方接着从出料口流出的骨料与粉料的混合物。

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在设备运输到位后分别进行搭建,这就使得各设备处于独立运输、安装的状态,势必给运输、安装带来叫繁琐的流程,进而影响混凝土搅拌站的投入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将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五大系统集合于一体,可整体进行运输,到位后可快速进行安装的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框架,在底框架一侧设置用于承载配料机的配料机支架,在配料机额支架底部设置有水平输送机;在底框架另一侧设置有主支撑架,在主支撑架上端设置上铰接点并铰接有主机平台,在主机平台上设置有搅拌主机,在搅拌主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聚料斗;在搅拌主机和水平输送机出料端之间设置有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出料端与搅拌主机的进料口连通。

在底框架侧设置料仓底框架,其上固定水泥仓,水泥仓的出料口处设置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计量秤,计量秤的出料口与搅拌主机的进料口连通。

带式输送机包括两段铰接的输送机主体,其下段输送机主体固定不动,上段输送机主体与下段输送机主体铰接,并可向配料机支架侧翻转。

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两段铰接的输送机主体,其中下段输送机主体固定不动,上段输送机主体与下段输送机主体铰接,并可向主支撑架侧翻转。

所述配料机包括设置在配料机支架上侧的骨料储存斗,骨料储存斗下端出料口处连通骨料计量斗,骨料计量斗下端出料口正对下方的水平输送机。

在带式输送机下方的底框架上设置有控制室。

在主机平台后端和底框架后端间连接有第一斜支撑杆。

主支撑架下端与底框架后端铰接,在主机平台前后端与底框架间分别连接有第二斜支撑杆、第一斜支撑杆。

在主机平台和主支撑架间装设有第一液压装置,在主支撑架和底框架间装设有第二液压装置。

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是在固定式与移动式混凝土搅拌站的基础上整体进行在优化再设计,将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储料配料机、粉料储料仓、液态储料罐、称量系统、输送系统、水路、动力线路控制线路及搅拌系统、全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操作室全部集中在同一框架平台内,具有结构紧凑、整体结构性能好的优点。本申请可满足各规格类型的混凝土的质量与产量,本申请在使用与拆卸、运输期间设计了搅拌主机框架与输送框架的可折叠结构,折叠状态下可满足一车即可运输;在使用状态下具有免基础、占地面积少、结构稳固,整机功率比传统搅拌站节省20%用电量;存放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灵活便捷,避免了传统搅拌站的高成本基础制作费,零散安装调试的费工费时的缺点。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90°翻转的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90°翻转的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运输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式输送机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两次折叠的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两次折叠的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运输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两次折叠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升降式主机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螺旋输送机,2、计量秤,3、搅拌主机,4、主机平台,5、聚料斗,6、上铰接点,7、第一斜支撑杆,8、主支撑杆,9、控制室,10、拉杆,11、爬梯,12、接料斗,13、底框架,14、水平输送机,15、骨料计量斗,16、骨料储存斗,17、配料机机架,18、带式输送机旋转机构,19、带式输送机,19-1、转轴,19-2、铰接耳,19-3、上段输送机主体,19-4、下段输送机主体,20、水泥仓,21、第一液压装置,22、下铰接点,23、第二液压装置,24、第二斜支撑杆,25、升降液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框架13,在底框架13一侧设置用于承载配料机的配料机支架17,在配料机额支架17底部设置有水平输送机14;在底框架13另一侧设置有主支撑架8,在主支撑架8上端设置上铰接点6并铰接有主机平台4,在主机平台4上设置有搅拌主机3,在搅拌主机3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聚料斗5;在搅拌主机3和水平输送机14出料端之间设置有带式输送机19,带式输送机19的出料端与搅拌主机3的进料口连通。

进一步的,在底框架13侧设置料仓底框架,其上固定水泥仓20,水泥仓的出料口处设置螺旋输送机1,螺旋输送机1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计量秤2,计量秤2的出料口与搅拌主机3的进料口连通。

如图3所示,带式输送机19包括两段铰接的输送机主体,其下段输送机主体19-4固定不动,上段输送机主体19-3通过带式输送机旋转机构18与下段输送机主体19-4铰接,并可向配料机支架17侧翻转。所述带式输送机旋转机构18即为铰接结构,即两段输送机主体在连接端设置开设有轴孔的铰接耳19-2,通过转轴19-1将两两铰接耳19-2连接形成铰接结构,通过该种结构可使带式输送机19形成可翻转的结构。

所述配料机包括设置在配料机支架17上侧的骨料储存斗16,骨料储存斗16下端出料口处连通骨料计量斗15,骨料计量斗15下端出料口正对下方的水平输送机14。

进一步的,在带式输送机19下方的底框架13上设置有控制室9。

进一步的,在主机平台4后端和底框架13后端间连接有第一斜支撑杆7。

在对本申请进行安装前需根据设备规格大小,使用现场要硬化不小于设备底框架地面,硬化地面要保持水平,硬化厚度根据设备规格的大小有所不同。并准备10-30吨吊车一台(吊车大小根据设备规格大小而定),辅助工作人员2-3人,进行吊卸车及摆放到已硬化地面。

安装时,第一步,用吊车先将带式输送机19两段铰接的输送机主体打开,折叠点进行复位固定,并用斜杆支撑;

第二步,带式输送机19复位后用吊车将主机平台4连同搅拌主机3向上翻转90°进行复位,复位后用第一斜支撑杆7进行支撑固定;

第三步,安装集成计量称2与粉料仓底框架及水泥仓20和螺旋输送机1的安装固定,水箱可根据使用现场情况随意摆放,接进主电源连接小部分线路及管路即可使用生产,整个过程不超过6小时内即可完成全部安装调试,此安装调试比传统搅拌站节省至少1-2天时间。

需要转场运输时,拆除第一斜支撑杆7,主机平台4连同搅拌主机3向下翻转90°挂靠在主支撑架8处;随后拆除支撑带式输送机19的斜杆,并将带式输送机19上段向配料机支架17侧翻转,最后上端搭靠在配料机支架17上。

实施例2:如图4-5所示,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框架13,在底框架13一侧设置用于承载配料机的配料机支架17;在底框架13另一侧设置有主支撑架8,在主支撑架8上端设置上铰接点6并铰接有主机平台4,在主机平台4上设置有搅拌主机3,在搅拌主机3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聚料斗5;在搅拌主机3和水平输送机14出料端之间设置有带式输送机19,带式输送机19的出料端与搅拌主机3的进料口连通;主支撑架8下端与底框架13后端铰接,在主机平台4前后端与底框架13间分别连接有第二斜支撑杆24、第一斜支撑杆7。

所述带式输送机19包括两段铰接的输送机主体,其中下段输送机主体固定不动,上段输送机主体通过带式输送机旋转机构18与下段输送机主体铰接,并可向主支撑架8侧翻转。带式输送机旋转机构18与实施例1中结构相同,但安装位置相反。

除不设置水平输送机14,骨料计量斗15下端出料口正对下方的带式输送机19外,其余结构均同实施例1。

在对本身却进行安装前需根据设备规格大小,使用现场要硬化不小于设备底框架地面,硬化地面要保持水平,硬化厚度根据设备规格的大小有所不同。并准备10-30吨吊车一台(吊车大小根据设备规格大小而定)),辅助工作人员2-3人,进行吊卸车及摆放到已硬化地面。

安装时,第一步,用吊车先将带式输送机19两段铰接的输送机主体打开,折叠点进行复位固定,并用斜杆支撑;

第二步,带式输送机19复位后用吊车将主机平台4连同搅拌主机3向上拉起复位,复位后用第一斜支撑杆7、第二斜支撑杆24进行支撑固定;

第三步,安装集成计量称2与粉料仓底框架及水泥仓20和螺旋输送机1的安装固定,水箱可根据使用现场情况随意摆放,接进主电源连接小部分线路及管路即可使用生产,整个过程不超过6小时内即可完成全部安装调试,此安装调试比传统搅拌站节省至少1-2天时间。

需要转场运输时,拆除第一斜支撑杆7、第二斜支撑杆24,主机平台4连同搅拌主机3向下翻转90°挂靠在主支撑架8处,随后连同主支撑架8一起再翻转90°折叠于底框架13;随后拆除支撑带式输送机19的斜杆,并将带式输送机19上段向主支撑架8侧翻转,最后安装支撑架支撑带式输送机19上段。

实施例3:如图4-6所示,在主机平台4和主支撑架8间装设有第一液压装置21,在主支撑架8和底框架13间装设有第二液压装置23。通过液压装置的设置,可免去吊车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安装时,第一步,用吊车将带式输送机19复位;第二步,通过第二液压装置23将主支撑架8撑起至直立状态;通过第一液压装置21将主机平台4连同搅拌主机3撑起复位,复位后用第一斜支撑杆7、第二斜支撑杆24进行支撑固定;第三步,安装集成计量称2与粉料仓底框架及水泥仓20和螺旋输送机1的安装固定,水箱可根据使用现场情况随意摆放,接进主电源连接小部分线路及管路即可使用生产,整个过程不超过6小时内即可完成全部安装调试,此安装调试比传统搅拌站节省至少1-2天时间。

需要转场运输时,拆除第一斜支撑杆7、第二斜支撑杆24,第一液压装置21收缩,带动主机平台4连同搅拌主机3向下翻转90°挂靠在主支撑架8处;随后第二液压装置23收缩,带动主支撑架8、主机平台4一起再翻转90°折叠于底框架13处;随后拆除支撑带式输送机19的斜杆,并将带式输送机19上段向主支撑架8侧翻转,最后安装支撑架支撑带式输送机19上段。最后就可装车运输。

实施例4:如图7所示,一体化折叠式免基础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框架结构的底框架13,在底框架13一侧设置用于承载配料机的配料机支架17;在底框架13另一侧设置有主支撑架8,在主支撑架8相对面上设置有滑轨,主机平台4一端两角设置有滑轮,滑轮设置在滑轨内滚动,主机平台4下端面与设置在主支撑架8间的底框架13上的升降液压装置25上端相连。通过升降液压装置25控制主机平台4的直升直降,无需翻转,相比实施例1、2、3来说,提出了另一种对主机平台4在运输过程中的放置方式。

在主机平台4上设置有搅拌主机3,在搅拌主机3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聚料斗5;在搅拌主机3和水平输送机14出料端之间设置有带式输送机19,带式输送机19的出料端与搅拌主机3的进料口连通;主支撑架8下端与底框架13后端铰接,在主机平台4前后端与底框架13间分别连接有第二斜支撑杆24、第一斜支撑杆7。

前文中所有涉及到翻转、升降结构的部位均可采用液压装置来进行控制,例如:对于带式输送机19来说,将其上段输送机主体与液压装置的液压杆连接,通过液压杆的伸缩即可带动上段输送机主体的升降。当然是否采用液压装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决定。如果说增设了液压装置反而加大了运输重量、难度、成本,则采用吊车反而更为适合。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