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角线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9307发布日期:2019-09-29 16:1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阴角线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立面和平面交接处阴角线的处理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阴角线抹具。



背景技术:

建筑立面与平面的交接部位往往具有缝隙,容易渗漏,以屋面为例,屋面排水沟往往设置于屋面与突出屋面的结构之间,例如屋面与女儿墙之间、屋面与楼梯间墙体之间等,屋面与突出屋面的结构的交接处会形成阴角线,该交接部位是防水的终点区域,否则容易从该阴角线沿墙体或沿屋面板下渗,造成财产损坏,或者日积月累损坏建筑结构构件。一般采用在该交接部位设置屋面泛水来进行防水,即在该交接部位铺设由立面至屋面的防水卷材。

但由于立面与屋面构成的阴角为直角,防水卷材容易沿阴角线出现裂缝,甚至沿阴角线折断,防水卷材的耐久性降低,防水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延长防水卷材的耐久性,避免防水卷材在阴角线部位折断或者出现裂缝,可以采用在阴角线处填充材料并抹灰形成找平层,使该找平层与立面、屋面形成钝角,但普通的抹刀不便于对阴角线部位进行填充和抹平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阴角线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阴角线不便于填充涂料和抹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阴角线抹具,其包括抹具本体,所述抹具本体包括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和涂抹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建筑立面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面与建筑平面贴合,所述涂抹面与阴角线相对;所述抹具本体内设置有用于盛装涂料的容置腔,所述涂抹面上设有连接所述容置腔的出料口。

本阴角线抹具包括抹具本体,抹具本体设有容置腔和涂抹面,容置腔用于盛装涂料,例如水泥砂浆、水泥净浆、防水涂料等,涂抹面与阴角线相对,涂抹面上设置联通容置腔的出料口,涂料能够从出料口流向阴角线,方便填充,且不会抛洒在填充区域以外,减少材料浪费;涂抹面两边连接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与建筑立面贴合,例如墙面,第二贴合面与建筑平面贴合,例如屋面、楼板面,从而能够很快定位抹具本体,推动抹具本体沿阴角线移动,在两个贴合面的限制下,抹具本体能够稳定移动,涂抹面移动平稳,能够方便地将填充的涂料抹平,并立面和平面之间形成找平层。本阴角线抹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阴角线不便于填充涂料和抹平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涂抹面上设有用于排出阴角线处涂料的气泡的排出器,所述排出器靠近所述出料口。涂料填充于阴角线后,涂料中间容易出现气泡,使找平层的涂料内部出现空洞、不密实的情况,导致找平层出现质量问题,设置排出器将涂料中的气泡排出后,再对涂料进行抹平,能够提高涂料层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包括分离的多个,每个所述容置腔分别设置有所述出料口,从而能够对阴角线同时填充多种涂料并找平,功能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用于将涂料从所述出料口压出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背离所述出料口的一面连接有推杆。通过设置连接有推杆的挤压板,有助于涂料从出料口挤出,使找平层填充更饱满、更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使找平层填充更紧实、饱满,进一步地,所述涂抹面呈阶梯状,所述涂抹面沿预设方向逐渐远离排水沟的阴角线,涂抹面的每一阶均与建筑立面和建筑平面接触。通过设置阶梯状的涂抹面,能够对阴角线处填充的涂料少量、多次、逐层找平,从而使找平层更为紧实、平整、饱满,防渗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包括沿预设方向排列的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涂抹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涂抹面包括第一抹面和第三抹面,所述第一抹面向排水沟的阴角线延伸,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于所述抹具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三抹面设置于所述抹具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抹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抹面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抹面,所述第一抹面、第二抹面、第三抹面与排水沟阴角线的距离依次递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推杆设置有方便推动抹具本体移动的手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抹具本体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手柄连接。将抹具本体通过伸缩杆与手柄连接,提高抹具本体移动时的稳定性,且不影响挤压板在容置腔中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阴角线抹具能够方便地对阴角线填充涂料并抹平。

本阴角线抹具包括抹具本体,抹具本体设有容置腔和涂抹面,容置腔用于盛装涂料,涂抹面与阴角线相对,涂抹面上设置联通容置腔的出料口,涂料能够从出料口流向阴角线,方便填充,且不会抛洒在填充区域以外,减少材料浪费;涂抹面两边连接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与建筑立面贴合,第二贴合面与建筑平面贴合,从而能够很快定位抹具本体,推动抹具本体沿阴角线移动,在两个贴合面的限制下,方便沿阴角线平稳移动抹具本体,涂抹面移动平稳,能够方便地将填充的涂料抹平,并立面和平面之间形成找平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角线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角线抹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中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阴角线抹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标:100-抹具本体;200-第一贴合面;300-第二贴合面;400-涂抹面;500-第一出料口;510-第一抹面;520-第二抹面;600-第二出料口;610-排出器;620-第三抹面;700-挤压板;800-推杆;90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方向为:背离所述抹具本体运动方向,即与抹具本体的运动方向为相反方向。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阴角线抹具,方便在建筑立面和建筑平面的交接部位的阴角线处填充涂料并抹平,使阴角线处形成找平层,该找平层封堵阴角线,提高防渗性能,并与建筑立面、建筑平面分别形成钝角,以便于铺贴防水卷材,避免防水卷材从阴角线处折断或裂缝,延长防水卷材的耐久性。

阴角线抹具的结构请参照附图1和附图2,其包括抹具本体100,所述抹具本体100包括第一贴合面200、第二贴合面300和涂抹面400,如附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贴合面200与建筑立面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面300与建筑平面贴合,所述涂抹面400与阴角线相对。

所述抹具本体100内设置有用于盛装涂料的容置腔,所述涂抹面400上设有连接所述容置腔的出料口。

所述容置腔包括分离的多个,每个所述容置腔分别设置有所述出料口,从而能够对阴角线同时填充多种涂料并找平,功能性强。

请参照附图3和附图4,每个容置腔内分别设置用于将涂料从所述出料口压出的挤压板700,所述挤压板700背离所述出料口的一面连接有推杆800。通过设置连接有推杆800的挤压板700,有助于涂料从出料口挤出,使找平层填充更饱满、更充分。

请参照附图3和附图4,为了使找平层填充更紧实、饱满,进一步地,所述涂抹面400呈阶梯状,所述涂抹面400沿预设方向逐渐远离排水沟的阴角线,涂抹面400的每一阶均与建筑立面和建筑平面接触。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抹具本体100设置有两个分离的容置腔,每个容置腔内分别设置挤压板700,挤压板700上设置推杆800,涂抹面400上沿预设方向设置第一出料口500、第一抹面510、第二抹面520、第二出料口600、第三抹面620,其中第一出料口500联通一个容置腔,第二出料口600联通另一个容置腔。

请参照附图3和附图4,上述的推杆800垂直于挤压板700,挤压板700的移动方向正对出料口,方便将涂料从出料口挤出。

为了便于准确填充,上述的出料口设置为向阴角线方向延伸的锥形筒,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

请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所述第一抹面510、第二抹面520、第三抹面620与排水沟阴角线的距离依次递增。

上述的两个分离的容置腔内可以盛装不同的两种涂料、也可以盛装相同的涂料。

若采用相同的涂料,可以对阴角线分两次进行填充,第一出料口500出料进行第一次填充,接着第一抹面510将涂料推向阴角线并第一次抹平,使涂料将阴角线填充得更为紧密、饱满,随之第二抹面520进行第二次抹平,将第一次抹平时挤出的涂料抹平,然后第二出料口600出料进行第二次填充,随之第三抹平面将涂料抹平。所述第一抹面510、第二抹面520、第三抹面620与排水沟阴角线的距离依次递增呈阶梯状,能够对阴角线处填充的涂料少量、多次、逐层找平,从而使找平层更为紧实、平整、饱满,防渗效果好。

若采用不同的两种涂料,可以叠加填充并分层抹平,形成具备一定功能的找平层,相比传统用抹刀填充、抹平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阴角线抹具能够减少施工步骤,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涂料填充于阴角线后,涂料中间容易出现气泡,使找平层的涂料内部出现空洞、不密实的情况,导致找平层出现质量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所述涂抹面400上设有用于排出阴角线处涂料的气泡的排出器610,所述排出器610靠近所述出料口。

请参照附图1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出器610包括靠近出料口设置的排针,排针与阴角线的距离大于前一抹面与阴角线的距离。涂料挤出后,排针将涂料梳开,使涂料中部的结块散开、气泡破碎,有利于后续利用抹面抹平,能够提高找平层的质量。

为了便于推动抹具本体100沿阴角线移动,请参照附图1,所述推杆800设置有方便推动抹具本体100移动的手柄900。

为了提高抹具本体100移动时的稳定性,且不影响挤压板700在容置腔中活动,请参照附图1,所述抹具本体100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手柄900连接。优选的,伸缩杆设置于抹具本体100的端面,为了便于推动,设置于朝向预设方向的一端的端面,即设置于抹具本体100移动方向的后端面。给手柄900提供下压和推动的力,使挤压板700挤压涂料,并使抹具本体100沿阴角线移动。

本阴角线抹具包括抹具本体100,抹具本体100设有容置腔和涂抹面400,容置腔用于盛装涂料,例如水泥砂浆、水泥净浆、防水涂料等,涂抹面400与阴角线相对,涂抹面400上设置联通容置腔的出料口,涂料能够从出料口流向阴角线,方便填充,且不会抛洒在填充区域以外,减少材料浪费;涂抹面400两边连接第一贴合面200和第二贴合面300,第一贴合面200与建筑立面贴合,例如墙面,第二贴合面300与建筑平面贴合,例如屋面、楼板面,从而能够很快定位抹具本体100,推动抹具本体100沿阴角线移动,在两个贴合面的限制下,抹具本体100能够稳定移动,涂抹面400移动平稳,能够方便地将填充的涂料抹平,并立面和平面之间形成找平层。本阴角线抹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阴角线不便于填充涂料和抹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