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5856发布日期:2019-10-08 21:56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阳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棚。



背景技术: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反季节栽植已成为常态,夏季高温栽植灌木球时,一般采用杉木杆或竹竿临时搭建遮阳棚,避免太阳光灼伤苗木,但是由于劳务班组的技术差异,搭建的遮阳棚在劳务成本、施工时间、材料成本、稳固美观上参差不齐,无法形成统一标准,并且搭建遮阳棚的材料不能循环使用,造成成本浪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实用性强,拆装方便,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遮阳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遮阳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遮阳棚,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顶部连接有顶棚,所述框架与顶棚外覆盖有遮阳网,所述框架包括至少四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柱,所述顶棚包括与所述支撑柱数目一一对应的第一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且呈钝角设置,全部所述第一管件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相连接在一起,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管件,相邻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通过第三管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的避免太阳光灼烧苗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二管件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二管件中部位置处活动连接,两根所述第二管件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相邻所述支撑柱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的支撑与固定框架。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挂钩。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挂钩,可有效的固定遮阳网。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为尖锐的插接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支撑柱插于土壤内。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上垂直固定连接有踏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脚踩踏踏板,便于将支撑柱插入土壤内。

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与第三管件均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内管与外管上均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通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上的通孔相互对应并通过插销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管在外管内的伸缩,同时通孔对应,再通过多个插销固定内管与外管的位置,以此便于调节支撑柱、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与第三管件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正视图;

图2为图1未覆盖遮阳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俯视图;

图4内管与外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遮阳网,2、支撑柱,3、第一管件,4、第二管件,5、挂钩,6、踏板,7、内管,8、外管,9、通孔,10、插销,11、第三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遮阳棚,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顶部连接有顶棚,所述框架与顶棚外覆盖有遮阳网1,所述框架包括至少四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柱2,如图3所示所述顶棚包括与所述支撑柱2数目一一对应的第一管件3,所述第一管件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且呈钝角设置,第一管件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支撑柱2的顶部连接,全部所述第一管件3远离所述支撑柱2的一端相连接在一起,第一管件3的另一端也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相邻所述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管件4,相邻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通过第三管件11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管件4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二管件4中部位置处活动连接,两根第二管件4中部位置处通过销轴连接,两根所述第二管件4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相邻所述支撑柱2上,同时两根第二管件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相邻支撑柱2的顶部与第三管件11一起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两根第二管件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分别连接于相邻所述支撑柱2上。

所述支撑柱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挂钩5,遮阳网1通过挂钩5固定于框架上,同时第三管件11上也设置有挂钩5,图中未画出,使得遮阳网1固定于顶棚上。

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为尖锐的插接部。

所述支撑柱2上垂直固定连接有踏板6。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柱2、第一管件3、第二管件4与第三管件11均包括内管7与外管8,所述外管8套设于所述内管7外,所述内管7与外管8上均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通孔9,所述内管7与所述外管8上的通孔9相互对应并通过插销10固定,通过图4可知支撑柱2、第一管件3、第二管件4与第三管件11均通过内管7、外管8以及插销10来调节以及固定自身的长度,通过内管7穿设于外管8内,根据自身长度的调节,以此使内管7与外管8上的通孔9相互对应,再通过多个插销固定内管7与外管8,同时内管7与外管8上的通孔9形状大小一致,同时内管7上相邻通孔9之间的间距与外管8上相邻通孔9之间的间距也是一致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