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6983发布日期:2019-12-24 22:06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高度不同的位置进行施工操作,所以升降支架在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

现如今的施工支架多数采用人工控制升降操作,并且安装不便,同时无法进行稳定平衡调节,并且操作人员无法进行远程无线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包括升降架底座、控制装置、支撑装置、升降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升降架底座的一侧,所述升降架底座下侧安装有所述支撑装置,所述升降架底座上侧设置有所述升降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下控制台、电路板、控制芯片、无线通讯芯片、电源开关、控制按键、上控制台、调节按键,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lpc832m101fdh20fp,所述无线通讯芯片的型号为nrf52832-qfaa-r,所述电源开关的型号为skhwaqa010,所述控制按键的型号为b3f-4055,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螺纹环、伺服电机、驱动轴、螺纹轴、三轴陀螺仪,所述伺服电机的型号为ds-25rs370,所述三轴陀螺仪的型号为bmg160,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升降器外壳、升降导杆、驱动电机、齿轮、齿条、电动推杆、锁定销,所述驱动电机的型号为5ik90a-cf,所述电动推杆的型号为de24-17w42-02fp041,所述升降架底座一侧设置有所述下控制台,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下控制台的内部一侧,所述电路板一侧设置有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无线通讯芯片,所述电源开关安装在所述下控制台的一侧,所述电源开关下侧安装有所述控制按键,所述三轴陀螺仪设置在所述升降架底座的内部下表面,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升降架底座的内部上表面,所述伺服电机下侧安装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外侧设置有所述螺纹轴,所述螺纹轴外侧安装有所述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下侧安装有所述支撑底座,所述升降架底座上侧设置有所述升降板,所述升降器外壳安装在所述升降板的两侧,所述升降器外壳内部上表面安装有所述电动推杆,所述锁定销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的下侧,所述驱动电机后侧设置有所述齿轮,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齿轮的一侧,所述齿条一侧安装有所述升降导杆,所述升降板一侧设置有所述上控制台,所述上控制台上侧设置有所述调节按键。

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无线通讯芯片、所述电源开关、所述控制按键、所述调节按键、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三轴陀螺仪、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电动推杆电连接。

如此设置,使所述控制芯片可以对所述无线通讯芯片、所述电源开关、所述控制按键、所述调节按键、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三轴陀螺仪、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电动推杆进行电控制。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无线通讯芯片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无线通讯芯片进行固定,并且实现电连通。

优选的:所述升降架底座与所述螺纹环焊接连接,所述螺纹环材料为40mna,所述螺纹环与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轴材料为40mna,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螺纹轴花键连接,所述螺纹轴与所述支撑底座粘接。

如此设置,使所述支撑底座可以在所述螺纹轴带动下,在所述螺纹环与所述螺纹轴的带动下使所述支撑底座进行转动,进而使所述支撑底座可以进行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下控制台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源开关、所述控制按键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控制台与所述调节按键通过螺钉连接。

如此设置,使所述下控制台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源开关、所述控制按键进行固定安装,使所述上控制台与所述调节按键进行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升降器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升降板材料为铝合金,所述升降架底座与所述升降导杆焊接连接,所述升降导杆材料为45钢。

如此设置,使所述升降架底座与所述升降导杆进行刚性连接,使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升降器外壳进行刚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导杆与所述齿条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齿条材料为40cr,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轮材料为40cr,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锁定销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锁定销材料为钨钢。

如此设置,使所述升降导杆与所述齿条进行固定,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可以进行动力传输,使所述锁定销可以在所述电动推杆带动下进行移动,并对所述齿条进行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安装的无线通讯芯片可以实现对施工支架的无线远程控制;

2、通过安装的支撑装置可以对本装置进行全自动平衡位置调节,调节效率高;

3、通过安装的升降装置可以实现本装置的升降功能,并且安装有锁定销可以对升降板进行锁定,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的轴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升降架底座;2、控制装置;3、下控制台;4、电路板;5、控制芯片;6、无线通讯芯片;7、电源开关;8、控制按键;9、上控制台;10、调节按键;11、支撑装置;12、支撑底座;13、螺纹环;14、伺服电机;15、驱动轴;16、螺纹轴;17、三轴陀螺仪;18、升降装置;19、升降板;20、升降器外壳;21、升降导杆;22、驱动电机;23、齿轮;24、齿条;25、电动推杆;26、锁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支架,包括升降架底座1、控制装置2、支撑装置11、升降装置18,控制装置2安装在升降架底座1的一侧,升降架底座1下侧安装有支撑装置11,支撑装置11作用在于实现本装置的平衡稳定功能,升降架底座1上侧设置有升降装置18,升降装置18作用在于实现本装置的升降功能,控制装置2包括下控制台3、电路板4、控制芯片5、无线通讯芯片6、电源开关7、控制按键8、上控制台9、调节按键10,控制装置2作用在于实现本装置的电控制功能,支撑装置11包括支撑底座12、螺纹环13、伺服电机14、驱动轴15、螺纹轴16、三轴陀螺仪17,三轴陀螺仪17作用在于感应本装置的稳定信号,升降装置18包括升降板19、升降器外壳20、升降导杆21、驱动电机22、齿轮23、齿条24、电动推杆25、锁定销26,锁定销26作用在于对升降板19进行高度锁定,升降架底座1一侧设置有下控制台3,电路板4安装在下控制台3的内部一侧,电路板4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5、无线通讯芯片6,电源开关7安装在下控制台3的一侧,电源开关7下侧安装有控制按键8,三轴陀螺仪17设置在升降架底座1的内部下表面,伺服电机14设置在升降架底座1的内部上表面,伺服电机14下侧安装有驱动轴15,驱动轴15外侧设置有螺纹轴16,螺纹轴16外侧安装有螺纹环13,螺纹环13下侧安装有支撑底座12,升降架底座1上侧设置有升降板19,升降器外壳20安装在升降板19的两侧,升降器外壳20内部上表面安装有电动推杆25,锁定销26设置在电动推杆25的一侧,驱动电机22安装在电动推杆25的下侧,驱动电机22后侧设置有齿轮23,齿条24设置在齿轮23的一侧,齿条24一侧安装有升降导杆21,升降板19一侧设置有上控制台9,上控制台9上侧设置有调节按键10。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操作人员将本装置通过支撑底座12放置在地面,通过打开电源开关7使控制芯片5通电,控制芯片5通电之后控制无线通讯芯片6启动,进而使控制芯片5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芯片6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无线远程监控操作,三轴陀螺仪17接收升降架底座1的位置信号传输到控制芯片5,控制芯片5对接收信号进行计算之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14启动带动驱动轴15转动,通过驱动轴15与螺纹轴16的连接带动螺纹轴16转动,螺纹轴16转动通过螺纹环13与螺纹轴16的螺纹连接带动螺纹轴16进行轴向移动,进而推动支撑底座12对升降架底座1进行高度调节,当需要进行升降时,操作人员可以采用三种控制方法:其一,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设备对无线通讯芯片6发射控制信号;其二,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控制按键8对控制芯片5输入控制信号;其三,站在升降板19上侧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按键10对控制芯片5输入控制信号,控制芯片5控制驱动电机22启动带动齿轮23转动,通过齿轮23与齿条24的连接带动升降器外壳20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板19进行升降操作,当到达工作位置时,控制芯片5控制电动推杆25启动推动锁定销26对齿条24进行锁定进而对升降器外壳20进行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控制芯片5与无线通讯芯片6、电源开关7、控制按键8、调节按键10、伺服电机14、三轴陀螺仪17、驱动电机22、电动推杆25电连接,使控制芯片5可以对无线通讯芯片6、电源开关7、控制按键8、调节按键10、伺服电机14、三轴陀螺仪17、驱动电机22、电动推杆25进行电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