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结构的保温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5007发布日期:2020-01-15 00:4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架结构的保温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框架结构的保温构造。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是由许多梁和柱共同组成的框架来承受房屋全部荷载的结构。高层的民用建筑和多层的工业厂房,砖墙承重已不能适应荷重较大的要求,往往采用框架作为承重结构。房屋荷载包括人、家具、物品、机械设备的重量及楼板、墙体和本身自重等。砌在框架内的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除负担本身自重外,不承受其他荷重。为减轻框架荷重,应尽量采用轻质墙,如用泡沫混凝土砌块(墙板)或空心砖砌筑。一般框架以现场浇注居多,为了加速工程进度,节约模板与顶撑,也可采取部分预制(如柱)部分现浇(梁),或柱梁预制接头现浇的施工方式。

但是,现有框架结构内的墙体通常是不带保温层的,这样容易导致室内的热量散失,因而容易造成夏天室内较热或冬天室内较冷的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结构的保温构造,其通过设置保温装置,可使室内热量不易散失,因而不易使室内产生夏天较热或冬天较冷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结构的保温构造,包括框架结构以及设置于框架结构内的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安装于框架结构一侧的第一墙板、安装于框架结构另一侧的第二墙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层以及设置于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用于对保温层进行固定的多组固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保温层放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然后通过固定机构使第一墙板、保温层以及第二墙板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整个墙体安装到框架结构内;通过设置保温装置,可使室内热量不易散失,因而不易使室内产生夏天较热或冬天较冷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沿第一墙板的宽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墙板一侧的插块、固接于第二墙板一侧的连接块以及开设于连接块内的插槽;所述插块插接于插槽,所述插槽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插块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第一墙板、保温层以及第二墙板连接在一起时,推动插块移动,使插块插入插槽内,然后通过固定组件对插块进行固定,从而便可使第一墙板、保温层以及第二墙板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使墙体结构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接于插槽一端的第一弹簧以及沿插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插槽的抵接块;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插槽端部的一端与抵接块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抵接块靠近插块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部,两个所述倾斜部形成一个倒“八”字形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与插槽插接时,插块推动抵接块移动,抵接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抵压,当插块与插槽插接后,此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抵接块对插块进行固定,这样操作简单、方便,因而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靠近第一墙板的一侧固接有t形块,所述第一墙板的一侧开设有供t形块沿第一墙板的宽度方向滑移的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形槽对t形块具有导向作用,以此可以降低插块在沿第一墙板的宽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再者,t形槽能够阻挡t形块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的两侧均固接有多个滑块,所述框架结构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均沿墙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滑块一一对应的滑移连接于多个第一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能够在第一滑槽内滑移,这样便于对墙体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减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减震组件,可以减轻墙体的振动,这样可对保温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而可以延长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二滑槽、沿竖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的斜块以及固接于斜块一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斜块的一端与第二滑槽远离滑块的一端固接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抵接于斜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墙体时,滑块移动推动斜块移动,斜块移动对弹性件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对墙体进行减震,因而可使墙体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第二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具有较佳的形变能力,因而能够有效地对墙体进行减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保温层放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然后通过固定机构使第一墙板、保温层以及第二墙板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整个墙体安装到框架结构内;通过设置保温装置,可使室内热量不易散失,因而不易使室内产生夏天较热或冬天较冷的现象;

2.插块与插槽插接时,插块推动抵接块移动,抵接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抵压,当插块与插槽插接后,此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抵接块对插块进行固定,这样操作简单、方便,因而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安装墙体时,滑块移动推动斜块移动,斜块移动对弹性件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对墙体进行减震,因而可使墙体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固定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凸显滑块和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凸显减震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框架结构;2、墙体;21、第一墙板;211、t形槽;22、第二墙板;3、保温装置;31、保温层;4、固定机构;41、插块;411、t形块;42、连接块;43、插槽;44、固定组件;441、第一弹簧;442、抵接块;443、倾斜部;5、混凝土层;6、滑块;7、第一滑槽;8、减震组件;81、第二滑槽;82、斜块;83、弹性件;84、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框架结构的保温构造,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框架结构1以及设置于框架结构1内的墙体2,墙体2包括安装于框架结构1一侧的第一墙板21、安装于框架结构1另一侧的第二墙板22以及设置于第一墙板21和第二墙板22之间的保温装置3;保温装置3包括保温层31以及设置于第一墙板21和第二墙板22之间用于对保温层31进行固定的多组固定机构4,保温层31可选用泡沫层。将保温层31放到第一墙板21和第二墙板22之间,然后通过固定机构4使第一墙板21、保温层31以及第二墙板22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整个墙体2安装到框架结构1内,最后在第一墙板21和第二墙板22上涂上一层混凝土层5,使墙体2与框架结构1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保温装置3,可使室内热量不易散失,因而不易使室内产生夏天较热或冬天较冷的现象;再者,想更换保温层31时,将混凝土层5敲下,然后便可轻松的对保温层31进行更换。

如图2和图3所示,每组固定机构4包括沿第一墙板21的宽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一墙板21一侧的插块41、固接于第二墙板22一侧的连接块42以及开设于连接块42内的插槽43;插块41插接于插槽43,插槽43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插块41的固定组件44。需要使第一墙板21、保温层31以及第二墙板22连接在一起时,推动插块41移动,使插块41插入插槽43内,然后通过固定组件44对插块41进行固定,从而便可使第一墙板21以及第二墙板22将保温层31夹紧,这样可使墙体2结构比较稳定。

如图3所示,插块41靠近第一墙板21的一侧固接有t形块411,第一墙板21的一侧开设有供t形块411沿第一墙板21的宽度方向滑移的t形槽211。t形槽211对t形块411具有导向作用,以此可以降低插块41在沿第一墙板21的宽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再者,t形槽211能够阻挡t形块411向上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每组固定组件44包括固接于插槽43一端的第一弹簧441以及沿插槽43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插槽43的抵接块442;第一弹簧441远离插槽43端部的一端与抵接块442固接连接;每个抵接块442靠近插块41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部443,两个倾斜部443形成一个倒“八”字形通道。插块41与插槽43插接时,插块41推动抵接块442移动,抵接块442移动对第一弹簧441进行抵压,当插块41与插槽43插接后,此时在第一弹簧441的作用下抵接块442对插块41进行固定,这样操作简单、方便,因而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5和图6所示,墙体2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固接有多个滑块6,框架结构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7,多个第一滑槽7均沿墙体2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滑块6一一对应的滑移连接于多个第一滑槽7。滑块6能够在第一滑槽7内滑移,这样便于对墙体2进行安装。

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第一滑槽7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减震组件8,每组减震组件8包括开设于第一滑槽7内的第二滑槽81、沿竖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81的斜块82以及固接于斜块82一侧的弹性件83;弹性件83远离斜块82的一端与第二滑槽81远离滑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弹性件83为第二弹簧;滑块6上设置有斜面84,斜面84抵接于斜块82。安装墙体2时,滑块6移动推动斜块82移动,斜块82移动对弹性件83进行抵压,这样便可对墙体2进行减震,因而可使墙体2更加稳定。

该种框架结构的保温构造的安装方法如下:

将保温层31放到第一墙板21和第二墙板22之间,然后推动插块41移动,使插块41插入插槽43内,此时插块41推动抵接块442移动,抵接块442移动对第一弹簧441进行抵压,当插块41与插槽43插接后,此时在第一弹簧441的作用下抵接块442对插块41进行固定,这样便可使第一墙板21、保温层31以及第二墙板22连接在一起;接下来将整个墙体2安装到框架结构1内,最后在第一墙板21和第二墙板22上涂上一层混凝土层5,以使墙体2与框架结构1连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