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体用打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2705发布日期:2020-05-20 00:2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体用打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柱体用打痕机。



背景技术:

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施工中,通常会遇到对顶梁柱、标志柱等柱体的修复或更换工作。为了尽可能地恢复柱体的原貌,需要对柱体表面进行抹灰、着色和图案处理。由于柱体的表面比较光滑,对灰泥的吸着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脱落的现象,使得修缮成本提高。针对这一情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人工砍痕,施工人员手拿斧头在柱体上砍出凹痕,虽然提高了柱体与灰泥之间的粘合程度,但是劳动强度非常大,并且凹痕深度不均匀,影响抹灰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打痕,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凹痕深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包括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打痕装置和若干扶正装置,所述扶正装置与柱体接触。

本方案在使用时,将机壳套于柱体上,利用扶正装置对柱体的夹持实现扶正,通过打痕装置进行打痕,只需要操作者扶持住机壳即可,大大减小了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凹痕深度的一致性。

作为优化,所述扶正装置包括轮面与柱体接触的滚轮、安装所述滚轮的支架,以及一端与所述支架固接、另一端与机壳固接的弹簧,所述弹簧沿径向延伸。本优化方案通过弹簧推动滚轮实现对柱体的夹持,减小了扶正装置与柱体之间的摩擦力,移动更加省力和灵活,同时可以通过弹簧的伸缩满足不同直径的柱体使用需求;弹簧沿径向延伸,使各弹簧的延长线交于柱体轴线上,提高了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扶正装置至少包括沿轴向分布的两层,各层中的扶正装置沿周向均匀分布。本优化方案将扶正装置设置为两层,进一步提高了扶正效果,操作者对机壳的扶持更加省力。

作为优化,所述机壳包括两弧形壳,两弧形壳的一侧边铰接,另一侧边通过锁紧机构连接。本优化方案将机壳设置为铰接在一起的两部分,可以横向安装,安装后通过锁紧机构锁紧,避免两部分脱开,在柱体顶部存在其他结构时可以正常使用。

作为优化,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弧形壳上的挂钩和设置在另一弧形壳上且与挂钩适配的挂环。本优化方案的锁紧机构结构简单,操作十分方便,节省安装时间和制作成本。

作为优化,还包括通过减震弹簧与机壳连接的扶手。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扶手,方便对设备进行扶持,通过设置减震弹簧,对打痕时的振动进行缓冲,减小对手部的振动损伤。

作为优化,所述打痕装置包括固接于机壳外侧面的电动机、套设固定于电动机输出轴上的连板、伸至机壳内的往复杆,以及与连板和往复杆铰接的连杆,所述往复杆上位于机壳内的一端可拆卸固接有朝向柱体的弧形刀头。本优化方案通过电动机带动连板转动,连板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往复杆进行往复移动,往复杆向柱体靠近移动时,通过弧形刀头对柱体表面进行打痕,由于往复杆每次伸出的长度一致,使得柱体表面凹痕的深度均匀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穿设固定有供所述往复杆穿过的导向套。通过设置导向套给往复杆提供导向作用,提高了往复杆移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往复杆上固接有楔套,楔套内设有锥形腔,所述弧形刀头上固接有与锥形腔适配的接头。本优化方案的往复杆通过楔套与弧形刀头连接,打痕时锥形腔与接头越来越紧,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更换刀头时,敲动原有刀头,使接头向外发生很小的位移即可实现将刀头卸下,从而大大方便了刀头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机壳套设在柱体上后,通过电机驱动刀头进行打痕,大幅减轻了施工者的劳动强度,并且通过往复杆移动的规律性,使凹痕深度更加一致,从而有利于降低抹灰难度;利用弹簧使滚轮滑接在柱体上,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柱体,提高了设备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中所示:

1、弹簧,2、机壳,3、电动机,4、柱体,5、弧形刀头,6、往复杆,7、连杆,8、连板,9、挂环,10、支架,11、滚轮,12、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包括机壳2,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打痕装置和若干扶正装置,扶正装置与柱体4接触。扶正装置包括沿轴向分布的两层,各层中的扶正装置沿周向均匀分布,打痕装置位于两层扶正装置之间。机壳外侧面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有扶手12,且扶手12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打痕装置下方。

扶正装置包括轮面与柱体接触的滚轮11、安装所述滚轮的支架10,以及一端与所述支架10固接、另一端与机壳2固接的弹簧1,所述弹簧1沿径向延伸。

机壳包括两弧形壳,两弧形壳的一侧边铰接,另一侧边通过锁紧机构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弧形壳上的挂钩和设置在另一弧形壳上且与挂钩适配的挂环9。

打痕装置包括固接于机壳外侧面的电动机3、套设固定于电动机输出轴上的连板8、伸至机壳内的往复杆6,以及与连板8和往复杆6铰接的连杆7,所述往复杆上位于机壳内的一端可拆卸固接有朝向柱体的弧形刀头5。为方便弧形刀头更换,在往复杆上固接有楔套,楔套内设有锥形腔,所述弧形刀头上固接有与锥形腔适配的接头。

在机壳上穿设固定有供所述往复杆穿过的导向套,导向套水平设置,在打痕时使刀头与柱体垂直,避免刀刃弯曲。

使用时,根据柱体的直径选择合适弧度和合适长度的弧形刀头,将两弧形壳张开后套在柱体上,并通过锁紧机构将两弧形壳固定,在弹簧的作用下,滚轮顶紧柱体,启动电动机后,通过刀头的往复移动对柱体表面进行打痕,操作者只需通过扶手控制设备移动即可。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2),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打痕装置和若干扶正装置,所述扶正装置与柱体(4)接触;

所述扶正装置包括轮面与柱体接触的滚轮(11)、安装所述滚轮的支架(10),以及一端与所述支架(10)固接、另一端与机壳(2)固接的弹簧(1),所述弹簧(1)沿径向延伸;

所述打痕装置包括固接于机壳外侧面的电动机(3)、套设固定于电动机输出轴上的连板(8)、伸至机壳内的往复杆(6),以及与连板(8)和往复杆(6)铰接的连杆(7),所述往复杆上位于机壳内的一端可拆卸固接有朝向柱体的弧形刀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装置至少包括沿轴向分布的两层,各层中的扶正装置沿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两弧形壳,两弧形壳的一侧边铰接,另一侧边通过锁紧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弧形壳上的挂钩和设置在另一弧形壳上且与挂钩适配的挂环(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减震弹簧与机壳连接的扶手(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穿设固定有供所述往复杆穿过的导向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杆上固接有楔套,楔套内设有锥形腔,所述弧形刀头上固接有与锥形腔适配的接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体用打痕机,包括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打痕装置和若干扶正装置,所述扶正装置与柱体接触。本实用新型将机壳套设在柱体上后,通过电机驱动刀头进行打痕,大幅减轻了施工者的劳动强度,并且通过往复杆移动的规律性,使凹痕深度更加一致,从而有利于降低抹灰难度;利用弹簧使滚轮滑接在柱体上,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柱体,提高了设备通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凌含;马桂刚;刘利尧;杨明亮;孙如梦;张鑫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王府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08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